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青木川 >

第31章

青木川-第31章

小说: 青木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富堂说,我在辘轳把教堂见过你。 
  解苗子说,当年你在辘轳把从枪口底下救了艾米丽,你纵然对艾米丽有天大恩情,可解苗子不领你的情。 
  魏富堂说,我喜欢你的蓝眼睛。 
  能听懂他们对话的大概只有老乌,可是老乌死了,所以周围的人听来听去全是一头雾水。李树敏想将魏富堂与解苗子往一块儿撮合。魏富堂不愿意,嫌解苗子出身不是名门,孙营长等一些亲兵们也私下议论解苗子的杂种身份,说魏老爷娶了这样的女人怕是难以往下传宗接代,骡子就是杂种,世间谁见过骡子下崽的呢?众说纷纭,施秀才自有看法,施秀才说中华人本已是杂种,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先人没有骚胡的成分,细查汉人,有谁的血统是纯正汉裔。杂种有杂种的优势,一潭绿水,有的时候也需要外头来的什么搅一搅。 
  在魏富堂举棋不定的时候来了谢静仪,可以说谢静仪和解苗子两个人是前后脚来到了青木川的,相差时间不到十天,所以有一段时间“斗南山庄”里住过两个会说外语的女子,两个都是出色的漂亮,不光是外人,就是山庄里的丫头也常常将她们混淆。至于谢静仪是怎么来的,无人知晓,深知内情者大概只有魏富堂和李树敏,可是这两个人都不在了。 
  青女说,魏富堂在“斗南山庄”见到了谢静仪,谢静仪在厅前的梅树下站着看花。快过年了,冬日的腊梅开得正旺,黄色的花朵衬着她那身湖蓝的绒旗袍,焕采生姿,楚楚动人。魏富堂没见过容貌如此清秀的女子,一时惊为天人,站在园门口不知进还是退。谢静仪发现了魏富堂,大方地朝他点了点头,微微一笑,像是当家的女主人。魏富堂询问女子的名讳,对方说叫谢静仪。 
  从谈吐看,魏富堂知道谢静仪非是一般女子,在这个女子面前他不能造次。他替外甥的失礼道歉,说山里的日子清苦寂寞,要是想回去,他可以派人将她送到汉中,保证她毫发无损。谢静仪说山外时局未靖,征战未歇,她实在无心再回到那喧嚣中去,即便回去亦是无枝可栖。如今既为断梗飘萍,不如索性做个世外闲人,不做繁华之想。 
  魏富堂说,留在青木川,你要怎样? 
  谢静仪说司令若能让她留在青木川教书,她感衔待命,一定尽全力把事情做好……说她在山外对魏司令也不是没有所闻,今日在青木川相见也是缘分,观司令为人,当是能干一番大事业,能造福桑梓的福将。如今,国势倾颓,时当丧乱,所幸青木川境处幽窘,防范严密,相对安然。深山之中,不如办学育人,使后辈能出有用之才,促其所学而修于乡里,也是振兴青木川的一条出路。 
  谢静仪的想法出乎魏富堂的预料,眼前的女子没有寻死觅活地哭闹上吊,却跟他大谈什么“办学育人”,“振兴青木川”,可见不是凡俗之辈。一时间,堂堂的司令竟不知如何回应这女子才好。谢静仪不紧不慢地说,魏司令也要施其善政,痛改杀人放火之前非,收敛刚愎狠戾的性情,积德累功,慈心于物,才能得到爱戴,得到人心。 
  谢静仪的一番直言,让李树敏捏了一把汗,“杀人放火”、“刚愎狠戾”这些极端词汇在青木川,没有谁敢对舅舅用这样的词汇说话。可是这回舅舅在这位山外的女知识分子面前表现出了十分的绅士和极大的耐心。 
  魏富堂之所以没恼,是他在这位女知识人的话语之间看到了诚恳和胆识,看到了决心和勇气。留在深山办学,决不是一时脱身的权宜之计,也不是大而无当的迂阔之论,是一种对教育近乎殉道的虔诚奉献,谢静仪追求的境界,是他这个粗野山贼在心的深处时刻为之向往、极为缺憾的精神世界。他在青木川,大造美屋,广蓄良田,少的就是一座神圣的精神殿堂,他几十年内心追求的女人也罢,儿子也罢,其实就是对文化的崇拜,就是谢静仪的两语三言。没谈几句,他已经对这个清雅绝俗,秀慧博学的女子充满了敬意。 
   

魏富堂说,先生见多识广,山里的娃子个个冥顽粗野,不服管教,这不是三两年的事啊。 
  谢静仪说,不轻然诺,诺必践之,青木川也是我的最后归宿了。 
  魏富堂与谢静仪从上午谈到日色磋西,彼此大有相见恨晚之势。在那次长谈中他们还谈了什么无人知晓,人们私下议论,魏老爷将要娶的肯定是谢女士,不是解苗子。 
  为了办学校方便,谢静仪很快住进了魏家大院,人们也将她随着魏富堂而改称了谢校长。魏富堂对校长很客气,每天都要在谢校长的屋里停留,问学校的进展情况,跟她说各式各样的事情,甚至把那架只有一张唱片的留声机拿来,让校长听“将酒宴摆至在聚义厅上”。见校长吃不惯青木川的饭,还专门从成都请来大师傅张海泉……青女从未见魏老爷对女人这样耐心、温存过。人们说,魏老爷的新夫人必定是后来的谢静仪…… 
  结果,魏富堂娶的却是解苗子。 
  帮助魏富堂下决心迎娶解苗子的是谢静仪。谈及解苗子的出身、血统,魏富堂下不了决心,跟谢静仪诉说他的犹豫与彷徨。谢静仪问魏富堂是不是真喜欢解苗子,魏富堂说了“喜欢她的蓝眼睛”,校长便什么都明白了,也没说话,打开屋内尘封已久的钢琴,演奏了肖邦的夜曲“F大调”。这是那架钢琴的第一次正式演奏,也是魏富堂有生以来头一次听到这样令人心灵震撼的音响,清脆舒缓的旋律将他心中的块垒化作潺潺的春水,化作细雨中青翠欲滴的嫩竹,琴曲中解苗子在教堂的走廊下穿行。阳光从侧面射来,有薄雾萦绕,解苗子面容平静优美,一双眼睛清澈如水…… 
  敬重倾慕而不能占有,这是十分微妙又美好的状态,魏富堂对谢静仪的态度可以说就是这样一种状态。聪明的魏老爷小心谨慎地把握着这种状态,把谢静仪当做了自己的红颜知己。 
  这是魏富堂的福气。作为知己的谢静仪,她以她的方式,成全了魏富堂一生最美满的一段婚姻。 
  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能得到这样的知己,从这点看,魏富堂是幸福的。 
  魏家大院第三次举行了热闹婚礼,姜森送了“举案齐眉”的大匾。稀里糊涂的山里人一时竟然没搞清楚,魏老爷娶的究竟是哪一个,有的说跟上回娶大小赵一样,这回也是一下娶了俩。 
  斗南山庄,等待花轿来迎娶的解苗子将一头金发披散开,对青女说,给我把它们染黑了…… 
  花轿到了魏家大院,轿中走出了解苗子,揭去盖头,满头乌发!自此以后几十年,解苗子月月要染发,青木川的人,从没有谁看过金发的解苗子。其对头发装饰的严谨,远远超过了六十年后为时髦而改变发色的红头发,谁也说不清解苗子为什么要把金发变黑,就像说不清红头发为什么把黑头发染红。 
  魏老爷爱枪,以自己的心理相推,以为谁都爱枪。新婚之夜,他将一把美国“科尔特”手枪送给新妇解苗子作镇室之宝。解苗子说她害怕枪,不要,魏富堂说这把枪是用世界上最好的钢做的,连发二十,枪管也不发热,全中国也没有几把。解苗子还是不要,魏富堂就把枪搁在了枕头边上…… 
  第二天,魏富堂早早地去训练他的民团了,解苗子要青女把那枪收拾起来,说一看见它就心惊肉跳。青女拿起那把发着幽蓝光芒的小手枪,不知如何处理,想了想,把枪收在衣柜深处,不放心,又探进胳膊把它往里推了又推。 
  解苗子随身带着一本洋装书,全是英文,她告诉青女,这本书叫《圣经》,于她是很重要的东西。解苗子每回吃饭前都低着脑袋念经,念的什么没人听得清。山里人吃饭讲的是“热乎”,烂糟稀饭也要“趁热”,但解苗子不,解苗子什么时候将一桌冒着热气的饭菜念凉了什么时候动筷子。解苗子对着肥美的红烧肘子念经的时候,魏富堂就坐在旁边等,十分的理解,十分的耐心。魏富堂从施秀才那儿听说,解苗子信的是景教,是从外国传过来的教,西安有块名碑,唐朝的,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说从唐朝这种洋教就在中国盛行了,“景”即“经”也,“大”也,信教的人一天念几遍经,人家不叫念经,叫“祈祷”,是求神仙宽恕罪行。魏富堂不能理解的是,解苗子好端端的女子怎的处处要认罪。 
  进入魏家大宅的解苗子彻底变了,一脑袋的羊毛卷挽了个元宝髻盘在脑后,斜插了一支绿翠的簪,身着蓝布裤褂,成为了魏家大院名副其实的女主人。黑头发的解苗子很快为青木川人所接纳,她跟女人们很随意地聊天,告诉她们观音菩萨、老佛祖以外还有基督,基督的娘叫玛丽娅……人们从不问她的身世来历,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敏感话题,她有时候说自己是山外人,有时候说自己是太真坪人,总之在青木川安身立命,是主的安排。 
  久了,大家都随着她说是太真坪人。谁都知道,太真坪永远也找不到她的娘家,当然也没人去找过。 
   
  4 
  青女的讲述让冯小羽心里渐渐明晰,既然今天的解苗子身上已找不出任何混血的特征,就说明她不是辘轳把的艾米丽。她断定,现在糊涂得一塌糊涂的解苗子就是谢静仪,而谢静仪就是她要寻找的程立雪。 
  这一结论马上被张保国推翻,张保国听了冯小羽有关解苗子的推断,说金蝉脱壳,倒是个很好听的演义故事,拍成电视剧一准很好看。他很希望解苗子是当年的督察主任的夫人,但解苗子的确是太真坪人,前些年搞人口普查,在太真坪西沟里也发现了解姓的后裔,不过那是属于四川地界了。太真坪虽然没有解苗子的具体娘家,解苗子出于那里是没人能否认的。张保国说,土改时调查阶级成分,有人在山里见过解苗子的亲戚,说这个家族是有个女儿嫁到了青木川,这些在青木川的历史资料上都是有记录的。 
  青女也说解苗子就是解苗子,就在大家的眼皮底下过日子,有什么改变大家都清楚。 
  冯小羽说,你们都在说谎,集体说谎!1945年对青木川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1945年有两个外地女人来到了青木川,后来一个死了,一个就做了顶替! 
  张保国说,那个死了的呢?一个人的去世总要留下痕迹和话题吧。 
  冯小羽问谢静仪到哪里去了,张保国说不知道。冯小羽说,校长在青木川是个重要人物,校长的下落你们既拿不出痕迹也提不出话题,不是有点儿奇怪吗? 
  张保国说,本来都是很清楚的,是你硬往糊涂里整。 
  冯明在院子里洗脸,说冯小羽把事情搞得复杂化了。土改时候,为慎重起见,解苗子的情况是他责成林岚和另一个女队员去调查的,解苗子在山里确有亲属,家庭成分是贫农,所以土改时还是给解苗子留了房产田地,还让她继续住在魏家大院里。 
  冯小羽还是对1945年的外来女人不能释怀。 
  冯明对张保国说,你忘了1945年到青木川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女人。 
  张保国问是哪一个。 
  冯明说,刘芳。 
   
  第七章 
   
  1 
  冯明睡在青女家的床上,棉被松软贴切,纯棉的被里被面,乡间工匠弹制的棉花套,有一种久违的亲切,一种早年的回归。这些年床上使用的花样越来越多,羊毛被、鸭绒被、弹花被、纤维棉、七孔棉、九孔棉……名称越叫越离谱,越盖与身体越相违,越盖离人寰越遥远,换来换去,才知道还是棉被属于自己。几天来,棉被上有了他的味道,卧室里的使用也有了他的气息,饭桌上的碗筷有了他的专用,座位也有了固定,如同一只孤独苍老的狼,他喜欢用气味用习惯圈定自己的所属和认可,轻易不能更改。青女家吱嘎作响的马桶圈在他的提议下,李家的女婿用从宁羌新购来的木质配件替代,顺便还带回了一个绒布的垫圈,虽然不能永恒地保持37度,至少没了冰凉的感觉。刷厕所的清洁剂也换了柚子香的那种,和他城里家的厕所使用是同一种牌子,同一种味道。青木川的厕所和他家的厕所有了一种下意识的混淆,不再感到别扭,屎拉得很畅快,心情也相当不错。 
  被褥、台灯、花镜,芭蕉、溪水、清风,应该是无可挑剔了,但他还是睡不安稳,躺在床上常常不知是清醒还是在睡梦当中。安眠片吃了一片两片三片,越吃越精神,越吃越睡不着。 
   

症结在枕头上。 
  白缎子枕头水一样滑软,如同女人的肌肤。这使他想起了妻子夏飞羽,夏飞羽晚年脑中风,两年的时间住在医院里,半身瘫痪。妻子去世前夕,护士给她替换衣服,他站在旁边看到了夏飞羽白皙的腿和滚圆的臀,皮肤细腻得如同凝脂,他惊异人的皮肤原来可以保持得这样完美,惊异自己以前竟然忽略了妻子的美丽。几十年的夫妻倏忽过去,在突然欣赏到妻子的美时,妻子已经处于弥留状态,没有了任何意识,这让他感到歉疚、遗憾。他坐下来,拉住夏飞羽的手,夏飞羽的手细嫩光滑,无力地垂着,他稍稍使了些力,那手没有回应,再看那张脸,平整呆滞,冷淡木然。护士告诉他,中风病人最终都是这种表情,他们的脸已经不会喜怒哀乐。夏飞羽的表情让他想起了他们规整严谨的夫妻生活,一周一次,周六晚上十点半,雷打不动的十分钟。并没有约定,完全是习惯,习惯成自然。他们将原始的结合称为“学习”,每对夫妻都有床上的隐语,他们的隐语是“学习”。 
  熄灯以后,偶尔的他有了要求,将妻子的身子扳过来说,今天咱们突击学习一次。 
  妻子说,我很累,明天政府还有会,改天吧。 
  这天是礼拜二。 
  一辈子两人没有红过脸,一辈子两人没有说过“爱”,经组织介绍,两人从见面的第一天起,关系就非常明确:搞对象。 
  青木川工作结束以后,他被留在地方,分配到长坝县当县委副书记。夏飞羽是县妇联的干事,领导把他和夏飞羽叫到办公室,让他们拉了手,吃了警卫员从小灶打来的羊肉萝卜包子,介绍仪式就算完毕,下面就是他们自己去“搞”了。实在是没什么“搞”的,彼此的档案已经一清二楚,把行李搬到一起就是了。 
  下了班他把夏飞羽的被子用自行车驮到了县委宿舍,自行车是书记们的配置,那时候全长坝县城也没有几辆,是高级别的待遇了,就像现在的“奔驰”、“大红旗”。一间土坯的小平房里,墙上多了个红喜字,架子上多了个新脸盆,门后多了个小圆镜,床底下多了双黑布鞋。一斤没有糖纸的黑水果糖,一块硬纸包着的“绿宝”香皂,一堆核桃,一盘柿饼……来了几个朋友,没有凳子,都站着,喝的是从灶上打来的白开水,都说甜…… 
  夏飞羽穿了件灰色列宁装,双排扣,大翻领,肥肥大大却极时髦,白领子很夸张地翻到制服外面,衬着一张红扑扑的大脸,显得很健康,也很革命。事后冯明才知道,白领子是绷在制服上的假领,一尺布可以做三四个,起着装饰作用。新娘子下身穿着黑色西式棉裤和五眼棉鞋,有些臃肿窝囊,也是当时的流行式样。厚重的头发抿到耳朵后头用卡子卡了,是标准女干部装扮却有点儿老气横秋,说是二十也行,说是五十也行。夏飞羽说话带着一口浓重的关中腔,把“我”说成“饿”,冯明常常为那个张嘴闭嘴的“饿”感到难为情,感到别扭。当然,这都不是原则问题,他不能因为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