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01老子指归 >

第4章

01老子指归-第4章

小说: 01老子指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揖佟>杵使剩~灭三五,因而不作,岩居穴处。不杀羣类,不食生草,未成不服,未终不采,天地人物,各保其有。    
  夫原我未兆之时,性命所以,精神所由,血气所始,身体所基,以知实生于虚,有生于无,小无不入,大无不包也。本我之生,在于道德。孕而未育,所以成形。至于出冥,以知深微纤妙和弱润滑之大通也,无知无识无为无事之有大功也。视我之为婴儿,至于壮大有知,以睹柔之生刚,弱之生强,小之生大,短之生长,愚之生智,晦之生明也。察我呼吸屈伸,以知损为益首,益为损元,进为退本,退为进根,福为祸始,祸为福先也。上陵仰阪,历阻过险,形疲喘悸,劳而静处,则神平气和,中外相保,以知清静虚无、无为变化之大功也。四支九窍,趋务舛驰,异能殊形,皆⑺元一心,以知百方万物之害之变皆生于主。稽之天地,验之古今,动不相违,以知天地之道毕于我也。故,家者,知人之本根也;身者,知天之渊泉也。观天不由身,观人不由家,小近大远,小知大迷。去家出户,不见天下;去身窥牖,不知天道;其出踰远,其知益少;周流四海,其迷益甚;求之益大,功名益小。不视不听,求知于己,天人之际,大道毕矣。    
  故,圣人不见一家之好恶而命万家之事,无有千里之行而命九洲之变。足不上天而知九天之心,身不入地而知九地之意。阴阳进退,四时变化,深微隐匿,窅冥之事,无所遁之。何则?审内以知外,原小以知大,因我以然彼,明近以喻远也。故圣人之为君也,犹心之于我、我之于身也。不知以因道,不欲以应天,无为以道世,无事以养民。玄玄默默,使化自得,上与神明同意⑻,下与万物同心。动与之反,静与之存,空虚寂泊,使物自然。    
  注释    
  ⑴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⑵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⑶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作“生”。    
  ⑷津逮本、学津本无“于”。    
  ⑸津逮本、学津本作“擦”。    
  ⑹怡兰本作“如”,疑误。    
  ⑺津逮本作“者”,疑误。    
  ⑻津逮本、学津本作“异”,疑误。                    
卷之三(初校) 
  为学日益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之,至于无为而无以为。将欲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指归】:道德之化,变动虚玄。荡荡默默,汛汛无形,横漭慌忽,浑沌无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开导禀授,无所不存。功成遂事,无所不然。无为之为,万物之根。由此观之,不知之知,知之祖也;不教之教,教之宗也,无为之为,为之始也;无事之事,事之元也。凡此数者,神明所因,天地所归,玄圣所道,处士所传也。    
  逮至仁义浅薄,性命不真。不覩大道,动顺其心。陷溺知故,渐渍(忧)'爱'⑴恩。情意多欲,神与物连。深谋逆耳,大论迕心。非道崇知,上功贵名。是以,作术治数,集辞着文,载之篇籍,以教万民。纲纪天地⑵,经纬阴阳,剖判人事,离散祖宗。淳朴变化,设伪万方,转移风俗,倾正败常。改正易服,万事尽彰,钟鼓琴瑟,间以竽笙,升降进退,饰象趋翔。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分舛并争,兴事儛文。以辩相诎,以巧相胜,毫举毛起,益以无穷。是以天下背本去根,向末归文,博学深问,家知户贤。甚者拟圣,以立君臣,同意者,无能为官;异心者,功大而亡。是以,天下骚骚,不遑其亲;追习纤纤,务顺其君。故和五味以养其囗,肥香甘脆,不顾羣生;变五色以养其目,玄黄纤妙,不计民贫;调五音以养其耳,极钟律之巧,不忧世淫;高台榭,广宫室,以养其意,不惧民穷;驰骋田猎以养其志,多获其上,不顺天心。凡此数者,非以为善务也,以悦其君也。天下相放,养伪饰奸。消灭和睦,长暴之原。浸以为俗,巧利为贤。损民大命,以增民劳。伤人美性,以益民烦。当此之时,溪谷异君,四海各王⑶,尊名贵势,强大为右。忿争相踰,力正任武,强者拘弱,众者制寡。以(乳)'乱'⑷代治,以非图是。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争之愈大,莫之能守,求者甚众,得之者寡。道路悲忧,尽言军旅,讻讻謷謷,至相烹煑。夫何故哉?饰文益事,务以相序也。    
  是以圣人,释仁去义,归于大道,絶智废教,求之于己。所言日微,所为日寡,消而灭之,日夜不止。包以大冥,使民无耻。灭文丧事,天下自已。损之损之,使知不起。遁名亡身,保我精神。秉道德之要,因存亡之机。不为事主,不为知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    
  天地自作,羣美相随,万物自象,百蛮自和。万民⑸蚩疑,不知所之,随明出入,托于四时。优游精神,不外心志。意中空虚,如木之浮,如壤之休,不识仁义,不达礼仪。心不知欲,志不知为。行步蹎蹎,瞻视颠颠,语言默默,意气玄玄。外似禽兽,中独异焉。寂而不为,若无君臣,不为而治,敦厚忠悫,至于大安。神休精息;性命自全;万物相袭;与道德邻。夫何故哉?主无教令而民无闻也。    
  是以;将取天下,常于无事,不言为术,无为为教⑹。无欲为宝,不知为要,能行以道,无不开导。    
  释虚反实,以极为事。上知天高,下知地厚。明阴阳之分,知万物之数。昼见星于天,夜见鱼于川。耳比八风之调,目领羣兽之毛。此思虑之极也,无益于存。力什乌⑺获,势百孟贲,勇千夏育,威执三军。进若光景,退若浮云,击如雷霆,不动若阴。此强之极,无益于胜。使日下之民皆执礼易,通诗书,明律比,知诏令。家一吏,里一令,乡一仓,亭一库。明察折中,强武求盗。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父子不相隐,兄弟不兼容。此事之极,无益于治。是故,以知知,与天相离;以为为,与天相寄;以事事,失天之意。为国日益,百残⑻尽备,为而不成,求而不得,天下相驱,归之于乱。    
  注释    
  ⑴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⑵津逮本、学津本作“天下”。    
  ⑶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作“主”。    
  ⑷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⑸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作“物”。    
  ⑹津逮本、学津本作“无为无教”。    
  ⑺学津本作“鸟”;误。    
  ⑻津逮本、学津本作“钱”。      
  圣人无常心篇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矣。圣人在天下,惵惵乎为天下浑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骇之。    
  【指归】:道德无形而王万天者,无心之心存也;天地无为而万物顺之者,无虑之虑运也。由此观之,无心之心,心之主也;不用之用,用之母也。    
  何以明之?庄子曰:我之所以为我者,岂我也哉?我犹为身者非身,身之所以为身者,以我存也。而我之所以为我者,以有神也。神之所以留我者,道使然也。托道之术,留神之方,清静为本,虚无为常,非心意之所能致,非思虑之所能然也。故知者之居也,耳目视听,心意思虑,飮食时节,穷适志欲,聪明并作,不释昼夜,经历百方,筹策万事,定安危之始,明去就之路,将以全身体而延大命也。若然;则精神为之损,血气为之败,魂魄离散,大命伤夭。及其寐也,心意不用,聪明闭塞,不思不虑,不飮不食。精神和顺,血气生息,心得所安,身无百疾。遭离凶害,大疮以瘳,断骨以续,百节九窍,皆得所欲。    
  夫以一人之身,去心则危者复宁,用心则安者将亡,而况乎奉道德,顺神明,承天心,养羣生者哉!是以圣人,建无身之身,怀无心之心,有无有之有,托无存之存。上含道德之化,下包万民之心。无恶无好,无爱无憎。不与凶人为雠,不与吉人为亲。不与诚人为媾,不与诈人为怨。载之如地,覆之如天,明之如日,化之为神。物无大小,视之如身。为之未有,治之未然,絶祸之首,起福之元。去我情欲,取民所安,去我智虑,归之自然。动之以和,导之以冲,上含道德之意,下得神明之心。光动天地,德连万民,民无赋役,主无职员。俱得其性,皆有其神,视无所见,听无所闻。遗精忘志,以主为心。与之俯仰,与之浮沉。随之卧起,放之屈身。不言而天下应,不为而万物存。四海之内,无有号令,皆变其心。善者至于大善,日深以明;恶者性变,浸以平和;信者大信,至于无私;伪者情变,日以至诚;残贼反善,邪伪返真,善恶信否,皆归自然。    
  当此之时,溷沉太虚,沾溺至和,民忘心意,芒洋浮游,失其所恶,而获其所求。与天进退,与道周流。非迫禁而去恶,非拘教⑴而后移也。无为为之,而变化不自知也。夫何故哉?世主之化,虚无寂寞,容如枯槁,心如橐龠,志如江海,施如溪谷。不别东西,不异南北,不(辩)'辨'⑵甘苦,不嫌白黑,不正方圆,不定曲直。详于玄妙,务自隐匿,与物无治,浮游无极。废我之所欲为,里⑶天之所欲得,万物纷纷,皆(汪)'注'⑷其耳目。世主无为,涣如俨容⑸,天地为炉,太和为橐,神明为风,万物为铁,德为大匠,道为工作,天下青青,靡不润泽。故能陶冶民心,变化时俗,上无不包,下无不克,成遂万物,无不斟酌。感动羣生,振骇八极,天下芒芒,不识美恶,玄效昧象,自成法式。    
  注释    
  ⑴津逮本、学津本作“散”;疑误。    
  ⑵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⑶津逮本、学津本作“里”。    
  ⑷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⑸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作“客”。      
  出生入死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哉?以无死地。    
  【指归】:道德神明、清浊太和浑同沦而为体,万物以形。形之所托,英英荣荣,不覩其字,号之曰生。生之为物,不阴不阳,不可揆度,不可测量。深微不足以为称,玄妙不足以为名。光耀恍惚,无有形声。无状无象,动静无方。游于虚寂之野,处于无有之乡。得之者存,失之者亡。    
  夫生之于形也,神为之蔕,精为之根,营爽为宫室,九窍为户门。聪明为侯使,情意为乘舆,魂魄为左右,血气为卒徒。进与道推移,退与德卷舒。翱翔柔弱,栖息虚无。屈伸俯仰,与时和俱。轻死与之反⑴,欲生与之仇。无以为利则不可去,有以为用则不可留。故无为,生之宅;有为,死之家也。    
  夫立则遗其身,坐则忘其心。澹如赤子,泊如无形。不视不听,不为不言,变化消息,动静无常。与道俯仰,与德浮沉,与神合体,与和屈伸。不贱为物,不贵为人,与王侯异利,与万性殊患。死生为一,故不别存亡。此治身之无为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奉主之法,顺天之命。内慈父母,外絶名利。不思不虑,不与不求。独往独来,体和袭顺。辞让与人,不与时争。此治家之无为也。尊天敬地,不敢(亡)'忘'⑵先。修身正法,去己任人。审实定名,顺物和神。参伍左右,前后相连。随时循理,曲因其当,万物并作,归之自然。此治国之无为也。冠无有,被无形,抱空虚,履太清。载道德,浮神明,秉太和,驱天地。驰阴阳,骋五行,从羣物,涉玄冥。游乎无功,归乎无名。此治天下之无为也。    
  贪生利寿,唯恐不得。强藏心意,闭塞耳目。导引翔步,动摇⑶百节。吐故纳新,吹煦呼吸。被服五星,飮食日月。形神并作,未尝休息。此治身之有为也。废释天时,独任人事。贱强求贵,贫强求富。饥名渴势,心常载求。衣食奢泰,事过其务。此治家之有为也。富国兼壤,轻战乐兵。底威起节,名显势隆。形严罚峻,陗直刻深。法察网周,操⑷毒少恩。诸侯畏忌,常为俊雄。公强求伯,伯强求王。此治国之有为也。祖孝悌,宗仁义,修礼节,教民知饰⑸。修治色味,以顺民心。钟鼓琴瑟,以和民志。主言臣听,主动臣随。表功厉行,开以恩厚。号令声华,使民亲俯。诸事任己,百方朝仰。此治天下之有为也。    
  是故,虚、无、清、静、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凡此十三,生之徒;实、有、浊、扰、显、众、刚、强、高、满、过、泰、费,此十三者,死之徒也。夫何故哉?圣人之道,动有所因,静有所应。四支九窍,凡此十三,死生之外具也;虚实之事,刚柔之变,死生之内数也。故以十三言诸。    
  夫虚生充实,无生常存,清则聪达,静则内明,微生彰显,寡则生众,柔生刚健,弱生坚强,卑则生高,损则生益,时则通达,和则得中,啬则有余。是谓益生。能行此道,与天地同,为身者久,为国者长,虽欲不然,造化不听。实生空虚,有生消亡⑹,浊则听塞,扰则失明,显则生微,众则生寡,刚生柔韏,强生弱殃,高生卑贱,满生损空,过则闭塞,泰则困穷,费则招祸。是俱不祥。有行此道,动而之穷。为身不久,为国不平。虽欲不然,天地不从。    
  而民皆有其生而益之不止,皆有其身而爱之不已,动归有为,智虑常起,故去虚就实,絶无依有,出清入浊,背静治扰,变微为显,化寡为众,离柔反⑺刚,废弱兴强,损卑归高,弃损取盈,纵时造过,释和作泰,将以有为,除啬施费。夫何故哉?大有其身而忘生之道也。    
  是故,摄生之士,超然大度,卓尔远逝。不拘于俗,不系于世。损形于无境,浮神于无内。不以生为利,不以死为害。兼施无穷,物无细大,视之如身,无所憎爱。精神隆盛,福德并会,道为中主,光见于外。自然之变,感而应之,天地人物,莫之能败。陆行则兕虎不能伤,入军则五兵不能害。非加之而不能克,投之而不能制也,神气相通,伤害之心,素自为废。夫何故哉?声响相应,物从其类。兕虎不加无形,而五兵不(系)'击'⑻无质。摄生之士,贼害之心亡于中,而死伤之形亦亡于外也。    
  注释    
  ⑴津逮本、学津本作“友”。    
  ⑵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⑶津逮本、学津本作“握”。    
  ⑷津逮本、学津本作“惨”。    
  ⑸津逮本、学津本“教民知饰”作“饰民教”。    
  ⑹津逮本、学津本作“忘”。    
  ⑺津逮本、学津本作“及”。    
  ⑻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道生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尊德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指归】:圣智之术,不自天下,不由地出,内在于身,外在于物。督以自然,无所不通;因循效象,无所不竭。故,道虚德无,不失其心;天尊地卑,不违其节。何则?以有知无,由人识物。物类之无者生有,虚者生实,见微知着,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