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千万富翁的思维方式-贾新玉 >

第4章

千万富翁的思维方式-贾新玉-第4章

小说: 千万富翁的思维方式-贾新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型的朋友。

  穷人有两种。一种是字面上所指的“没有钱的穷人”,跟这种人交往,只会陷入老是自掏腰包的境地。如果想要存钱,就必须节省这种不必要的花费。想找人一起吃饭、喝酒,找比自己有钱的人作伴当然更为明智。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喜欢身边围绕着没钱的人,享受他们的阿谀奉承。但是穷人只是向钱低头而已,不论你曾经给过他们多少好处,当你没钱时,这些人就会忘记你曾经施与的恩惠,两脚开溜而去。

  人际关系本来就是施与受的关系,如果只有施当然只有损失。而另一种穷人不只是没钱,也缺乏有益于人的资讯和娱乐别人的才能,毫无利他的价值。虽然他说“别和穷人交往”,但如果哪个没钱的人有值得请客的价值,那么即使他再穷,也乐意和他交往。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拥有许多他不知道的资讯,花钱在他们身上绝对不会浪费。他从与他们交游闲聊中得到的资讯,往往成为生意上的灵感。这些朋友属于“资产”型朋友。由此看来,为他们花钱其实是很便宜的投资。也就是说,他与别人交往时,经常在瞬间计算着投资效果。

  1999年美国NBA芝加哥公牛队的教练杰克逊、天才球员乔丹都退役。这时湖人队有三个顶级的球员,但是他们老是想比较谁是第一,结果球队成绩一直不理想。

  湖人队的老板认识到了教练的重要性,用NBA的最高年薪600万美元(当年在公牛队的年薪400万美元)聘请教练杰克逊出山。湖人队在2000年当年就获得了NBA总冠军,2001、2002年也连续获得了NBA总冠军。教练杰克逊的年薪也递增到800万美元。杰克逊也成为了两次以球员身份、9次以教练身份取得NBA总冠军的第一人。

  看看,这里是同一样的球员,这些顶尖的球员由于没有顶级的教练,一直都不能成功。但是当聘请高水平的教练,获得过6次NBA总冠军的教练就可以很快就带出冠军的队伍。所以除了自己有能力之外,好的教练的作用必不可少。有一个好的教练,好的方法,就能加快成功的步伐,善于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

  世界上99%的成功者都有教练、老师。美国著名短线操盘手马丁舒华兹在他经过10年的分析师生活,下决心一定要突破时,他和太太做了一份成功的目标和计划,其中就包括要找一位老师。

  在一次交易中,舒华兹头脑发昏,不断地在迎头作空了250手SP500指数期货,一直到涨停,浮动亏损100万美元,这是他操盘历史以来最大的亏损。当晚他打电话给他的老师鲍伯,请教他如何处理,老师鲍伯说:“舒华兹,马上止损,只有你回到没有持仓的中立状态,你才会把事情看得清楚。你不可能比市场更精明,接受现实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舒华兹经过一整晚的煎熬,接受了老师的意见,果断止损,重新操作,并在当月弥补了亏损。

  著名华人网球明星张德培青年时代和桑普拉斯、阿加西、科威尔都是同一网球教练——尼克,尼克曾经带出了桑普拉斯、阿加西、威廉姆斯姐妹和库尔尼科娃等世界知名球星。张德培依靠他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打败他的几位师兄获得了世界网球青年冠军。成年后桑普拉斯、阿加西、科威尔都先后多次获得了世界网球排名第一。但是张德培最高的排名也是世界第二,原因在什么地方?桑普拉斯、阿加西、科威尔后来都聘请了最顶尖教练,像桑普拉斯聘请了著名的发球教练,他的发球得分率也是最高的。而张德培却是聘请了没有职业网球经验的哥哥和父亲做教练,结果可想而知。同样的素质但是不同的教练、老师产生了不同效果。

  致富过程中你要明白,在我们的人际关系网中,并不是单指某一位是你的致富指导,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指导,只要对致富有利的人,都可以成为你的致富指导。然而大多数人却很少从身边的人学习致富的经验,而忽略这些资源的富有性,导致你不能致富。 
  …

  千万富翁从大格局思考,而穷人却自我设限索取的主要原因是拥有更多可给予的

  阔绰来自于改善他人的处境;索取的主要原因是拥有更多可给予的

  有人说:“有了富裕的源泉,就产生了给予。”千万富翁采取一切必须的“行动”来尽可能多地为世界增添价值。千万富翁能体会到为世界增添价值的做法所带来的平和安详、感激和拥有财富的感觉。这正是人间最大的快乐之一。

  因此,要想成为千万富翁,首先你必须给予。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不合逻辑。但你想一下,朋友最多的人是不是他首先就是别人值得依赖的朋友?获得爱最多的人是不是最具有爱心的人?这就是开明的千万富翁的信念——给予就是获取。

  “给予就是获取”为我们打开了创建财富的精神世界。请付出你的时间、你的赞同、你的微笑、你的忠告、你的智慧、你的敬意、你的幽默感、你的才能、你的关注、你的鼓励、你的爱。所有这一切都会大量地流回到你的身边。精神境界能够扩大、增加一切所给予的东西的价值。“给予就是获取”让我们、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结果成倍放大。

  投资商坦伯顿基金的创始人约翰马克斯坦伯顿说:“捐款永远能为你的投资带来最大的回报。”探询一下大多数大财团的幕后情形,你会发现一种共同的模式——他们给予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给予能够让财富增值。有人把金钱想象为三种形态:固态(物质)、液态(头脑)和精神状态。当你从感激和富绰的高度付出金钱的时候,它就把你从物质形态推到了精神境界。

  正如水经过加热会膨胀一样,金钱通过给予而膨胀。给予能够实质上让金钱放大、增值、翻番。相反,你把自己的钱攥得越紧,它就变得越紧缩。

  捐献是一种金钱放大器,而不是减少金钱。无论你做什么,它都会使之膨胀、加倍、增值。当你开始按照这一法则生活时,你就会获得30倍、60倍或者100倍的增值回报。

  当你从树上摘下一个苹果的时候,大自然会确保明年在你摘取苹果的地方长出两个苹果。一粒苹果种子能够长出一棵苹果树;一季苹果的种子能够造就一片苹果林。

  派往非洲的医生及传教士阿尔伯特施惠泽说:“人生的目的是服务别人,是表现出助人的激情与意愿。”他意识到,一个积极思维者所能作的最大贡献是给予别人。

  前任通用面粉公司董事长哈里布利斯曾给属下的推销员这样的忠告:“忘掉你的推销任务,一心想着你能给别人什么服务。”他发现人们一旦思想集中于服务别人,就马上变得更有冲劲,更有力量,更加无法拒绝。说到底,谁能抗拒一个尽心尽力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人呢? 
  …

  千万富翁从大格局思考,而穷人却自我设限千万富翁们把服务看作是一种投资

  千万富翁们把服务看作是一种投资,是产生金钱的种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

  住在一家美国旅馆里的一位旅客从楼上急匆匆地下来,到了大厅里的收款台前结帐,离乘火车的时间只剩下15分钟了。突然,他想起还有一些东西忘记在房间里了。

  “喂,招待!”他对旅馆招待员说,“跑上去看一下我是不是把一包东西忘在那里的桌子上了?快点!”

  招待员跑上楼去了。5分钟过去了,这位旅客在客厅里走来走去,样子很生气。最后那个招待员空手来了。

  “是的,先生,”他回答那个旅客,“你把你的包裹留在那里了,它确实在你房间里的桌子上。”

  这个故事没有告诉我们这位招待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但可以想象,他会挨一通臭骂,也许还会饱尝老拳,甚至会因旅客的投诉而卷铺盖回家。可怜的是:他其实并没做错什么事,仅仅是缺少了那么一点服务的主动精神。

  欲显示你的价值,非把你服务的精神加倍,供给世人不可。

  ——亨利福特

  每一个成为千万富翁的人都懂得,出来做事,要有服务的精神,尽量能够做多一点,做好一点,主动一点。这表他们的工作不是专为酬报,而是一种责任感和贡献感在促使他们这样做。

  要做多一点,做妥当一点,多过别人所希望或要求的,渐渐地会使别人留意,甚至感激你的工作态度,给你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带来发挥你才能与服务精神的机会。

  艾米面包公司创始人艾米舍贝尔曾经这样说过:“人们都盯着这门生意,以为效益可观,因为你卖的是面粉和水。但他们并不把热情、细致定位和对职员的要求算进去——这些才是巨大的。而这些并不像看起来那样迷人。这是非常令人难堪的。”

  想挣钱和发财是每个人的本能愿望。可是许多人的挣钱方法太落后了,“金钱第一”的人因被钱迷住,而忘了这样的道理:不播种生长钱的种子,钱是不会自动来的。

  一个千万富翁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仅仅为了钱而去做一些事情,真正的千万富翁们懂得建立品质恒久的项目,并使相关人都觉得自豪。

  千万富翁们把服务看作是金钱的种子。也就是说“服务第一”的态度可以创造财富,把服务放在首位,金钱自会滚滚而来。

  热心提供优良服务的服务员不必担心他们的小费;而一个对顾客的空杯子视而不见的服务员(干吗给他再加咖啡呢,他们看上去不像是给小费的人。)结果真是得不到任何小费。

  总是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条的秘书,将来她的薪水一定不错。而另一个秘书则在想:“这些信件稍微乱一点有什么关系,我一周的薪水才60元,他们还指望得到什么呀?”这样的秘书只会停留在每周60元的阶层上。

  经常给别人提供比他们预料的更多的服务。这一点点额外的小事就是对金钱的投资,这种投资会得到意外的收获。自愿早上班,晚下班,帮助公司分担一些繁重的工作,这也是投资;给顾客提供正常范围以外的服务也是投资,因为它会使顾客再来。提出一种提高效率的新想法也是一种投资。投资,无疑会带来利润;提供服务,也同样收获金钱。

  千万富翁们往往认为:在我们为人类做出服务的同时,世界用财富来作为与我们交换的东西,作为我们的奖赏。如果我们拿出最好的服务,那么我们可以期待一个与之相称的奖赏。

  千万富翁们往往从为大众提供的服务或产品开始着想,而不是从追求利益的角度开始着想。只要自己的公司有了优质的产品或者优秀的服务,钱也就自然源源不断地滚到他们的钱袋里来了。只要对服务质量备加关心,钱也就自然会随之而来。 
  …

  千万富翁从大格局思考,而穷人却自我设限一个人的收入

  一个人的收入永远跟服务的人数、服务的品质、服务的价值成正比

  一个人的收入跟这个人付出的价值成正比,而价值不是由个人来认定的,而是顾客认定的。很多人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很有价值,可是顾客不接受,那么很抱歉,它在经济上就没有那么大的价值。

  你看世界首富们,付出了多少的价值:他们提供了多少的就业机会,多少人靠他生活;他们提供了多少产品,给多少的顾客。

  一个人的收入永远跟服务的人数、服务的品质、服务的价值成正比。

  思考一下,为什么有的艺术家赚钱,有的艺术家却穷困潦倒?因为顾客决定作品的价钱。你定价500万元可是在市场上乏人问津,等于没有500万的价值,有人愿意付2000万买毕加索的画,它就值2000万,因为有人愿意付这个价钱。价钱不是你认定的,是顾客认定的。

  常常有人问,他这么卖力工作,为什么收入没有增加?其实是因为他只服务于他的老板,他服务的人数不够多,薪水当然也不多。

  为什么很多业务员有二三万、四五万,甚至数十万的年收入,因为他服务的人数比较多,他是直接服务顾客,增加公司业绩的人,而拿固定薪水的,可能只是做间接服务。

  一个企业家对市场上所赋予的经济价值是非常大的,一个政治家对国家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赚钱跟贡献没有直接关系,可是赚钱跟顾客所认定的价值,跟有多少人愿意购买你的产品,绝对是成正比的。

  劳斯莱斯是最好的汽车,可是它服务的人数不够多,所以它并不是最赚钱的汽车公司。反观丰田汽车和三阳汽车、福特汽车,他们都是非常赚钱的汽车企业,他们并不是制造全世界最棒的车子,可是在那一阶层的顾客群心中,他们已经做到最高品质,而且他们的价位是合理的,因此他们的车很普及。

  和这些企业相关的汽车厂商都成了巨富,因为他们服务的人数比较多,因为每一个人都认为,那样的车子对他们是很有价值的。要赚钱就要提升服务的价值,以及服务的范围。

  成功的贡献建立在一种态度之上,一种尽可能在自己事业上做得最好的态度,为在自己领域中成为最棒的而去努力工作。许多千万富翁都主动地付诸于行动,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应该把事情做得好的需要,和应该完成对别人有帮助的需要。而赢利却并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但他们通常赚得了比那些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而工作的人,更多更多的回报,即使在利润上也是如此。斯蒂芬乔布斯——苹果电脑公司的创始人——曾经说过:“我们做苹果电脑,是因为我们真的在乎更高质量的计算机,作为教育的工具,而不是因为我们想赚美元。”

  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件真实事件。

  比琪梅克娜是在一次偶然机会中进入商业界,这转机就是她小孩转校时。

  这所学校共有700名学生,他们的父母亲各拥有特殊的才能与技能,但学校并未善加运用这份难得的资产。

  于是,她会见许多位家长,并听取他们意见,决定在学校的图书馆中设置人才银行。从此她举办许多活动,包括演讲、协助教师的教学及其他放学后的活动,邀请家长们参加。这些活动使家长们更有参与感,比过去公式化的活动要生动。

  因这构想的成功,她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在社区成立互协组织。如此一来,在同一社区的人能互相利用时间与技能,如从商者可以迅速地找到秘书,画家找模特儿,上班族找育婴的保姆等。

  有此经验后,梅克娜对自己的中介能力很有自信,于是决定在自家创设互助服务公司,主要业务为收集资讯与调查的工作,处于卖方与买方的中介地位。需顾问人才者,她就为其联系适合的人员;想租借摄影器材的人,则为其介绍理想的租借公司。

  这种中介业必须拥有很多的顾客,否则很难维持下去。为此,梅克娜不惜花大量的时间,尽量满足顾客的需要。经7年之久,她克服了各种困难与窘境,终于使公司营运稳定。而在这段期间,与其说她致力于扩大公司的规模,不如说她更重视使公司的服务更具特色。

  国际知名的广告公司傅康贝的创始人之一康恩曾经说过:“如果你们忘了我今天说些什么也无妨,但只要记得下面这段话,就有机会在广告界出人头地:‘超级市场里的那个女人不是个白痴’,她是你太太!她还是世界上最精明的消费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