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幸福之路 >

第61章

幸福之路-第61章

小说: 幸福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也一样:父母对于孩子的一般小病,有必要采取更加实在的轻松坦然的态度。过去,婴儿既受约束又受娇惯,四肢不能自由,穿得过于暖和,妨碍了他们的自由活动,而且极受溺爱,给他唱唱、摇摇、晃晃,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会把他变成无能的娇养的寄生虫。正确的做法是:鼓励自由活动,限制依赖他人。不要让孩子看出你为他做了多少事承受了多少麻烦。只要可能,就让他享受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乐趣,而不是霸道地向父母索取。现代教育的目标是把外在约束减少到最低限度,这需要内在的自制力,这种自制力在出生一周岁里较其他时候更易获得。例如:你想让孩子入睡时,不要摇去摇来,或抱在怀里,或呆在他能看见你的地方。一旦你做了一次,孩子就会要求下次再这么做。这样在不可置信的短短的时间里,哄孩子入睡成为一件极困难的事。让孩子暖暖地、干干地、舒舒服服,然后很坚决地放下孩子,轻声哄他几句,让他单独入睡。孩子可能会哭上几分钟,但除非生病,他很快就会停止哭。然后你再去看,他一定已经进入梦乡。比起抚摸与娇惯,这种方法使孩子睡得更沉。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新生儿没有习惯,只有反射和本能。因而他的世界不是由“物体”组成的,认识需要重复的经历,而只有认识,才会产生“物体”的概念。床的感觉、母乳(或奶瓶)的触觉、气味及母亲或保姆的声音婴儿不久就熟悉起来。母亲或床的的外观以后才能看清,因为新生儿不知道怎样集中视力,以便看清形状。只有逐渐通过接触形成习惯,触。看、闻、听才会一起结合,形成对物体的一般概念,这种概念显现一次就会导致下一次的期待。甚至那段时间,婴儿难以感觉人与物之间的差异,部分母亲哺乳同时奶瓶哺乳的婴儿一度对母亲和奶瓶有相似的感觉。这一段时间内的教育,应用纯物质上的方式。婴儿的愉悦是物质上的——主要是食物和温暖,他的痛苦也是物质上的。通过寻求与愉悦有关的东西,避开与痛苦有关的东西,行为习惯使产生了。孩子的哭有时是痛苦的反应,有时却是寻求愉快的表演性动作。当然,一开始是前者。但是只要有可能,孩子受的真实的痛苦都会得到解除,因此,孩子的哭木可避免地与愉快的结果相联系。不久孩子会因为要得到快乐而非感到痛苦而哭啼。这是孩子智力的最初胜利之一。但是不管他怎么努力,也不能哭得像真的痛苦一样。细心的母亲一听便知其中差别,如果她明智点,就该不去理会这并非表达身体痛苦的哭啼。抱着孩子摇晃或唱歌来哄孩子既简单又开心,但是孩子以惊人的速度学会了要求越来越多的这种娱乐,木久这种方式干扰了必要的睡眠——除了进食,孩子应当全天睡觉。这种教规似乎有些苛刻,但实验表明这有利于孩子的健康与幸福。 
  成人给予的娱乐应保持一定限度,而婴儿自娱活动应尽量鼓励。从一开始,婴儿应有机会踢踢腿,活动活动肌肉。我们的祖先怎么可以长期使用束缚婴儿的涟褓,这简直不可思议。它表明,甚至父母的爱心都难以克服懒怠,因为四肢自由的婴儿需要倾注更多的注意力。一旦婴儿能够集中视力,他看见活动着的物体就会开心,尤其是看见东西在风中摆动。但是,直到婴儿学会抓所看见的东西,他的娱乐活动才会多起来。此后,开心的事随即剧增。一段时间里,抓握练习足可以保证醒着的时光充满欢乐。对拨浪鼓类响声的乐趣也在此时发生。征服脚趾和手指要略早一些。首先脚趾运动纯粹是反射性的,随后婴儿发现脚趾可以随意活动。这使婴儿感到了帝国主义征服殖民地的全部快乐外:脚趾不再是异邦,而成了自我的一部分。从这往后,只要在婴儿够得着的地方有合适玩的东西,他就能找到许多娱乐。大部分婴儿的娱乐刚好是他教育所需要的——当然,不能让他摔着,或吞下针,或者其他伤害自己的行为。 
  总的来说,婴儿除了进食有些快乐,他出生的头三个月里的生活还是有些沉闷。舒服的时候,他就睡觉,醒着的时候,常常有些不舒服。人的幸福由精神能力决定,但是三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缺乏经验和肌肉控制,他的精神能力很难得到发挥。幼小动物享受生活要早得多,因为他们更多的靠本能,很少靠经验,但是婴儿依靠本能所做的事太少,无法给予他快乐和兴趣。总之,出生头三个月是很厌烦无聊的,但这对充足的睡眠来说是必要的。如果做许多事来逗孩子玩,那他就睡眠不够了。 
  大约在两三个月的时候,孩子学会了微笑,有了把人和物区分开的感觉。在这个年龄段,母亲和孩子间的社会关系开始成为可能:孩子一看见母亲就会、并确实表现高兴,且发出并非纯粹动物的反应,很快就有了要人表扬和赞许的愿望。在我的儿子身上,这种愿望首次无误地表现出来是在他五个月的时候,当时他经过数次尝试,成功地从桌上举起了一个有一定份量的铃挡并摇动,同时环顾周围的人,露出自豪的微笑。从这时起,教育者有了新的武器:赞扬与斥责。这个武器在整个儿童期间都非常有力,但一定要非常小心地使用。一周岁期间绝不能斥责孩子,以后也尽量别斥责他。赞扬的危害性很小,但也不能用得太多,否则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也木能以此过分激励孩子。孩子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出明白的话的时候,没有哪个父母不去赞美他的。一般来说,在孩子经过木断努力战胜困难时,表扬是给予他最恰当的奖励。此外,让孩子感到你在赞美他学习的愿望,也是个好主意。 
  但是总的来说,婴儿想学会东西的愿望极为强烈。父母只需提供机会就可以了。给孩子一个发展的机会,剩下的事就由他努力去做好了。没有必要教孩子爬、走或学习其他肌肉的运动要素。当然,我们通过和孩子说话来教他说话,但我怀疑费尽心机苦教孩子学话是否有效,孩子们学东西都有自己的进展,强迫他们学是不对的。克服最初困难而获得成功的经历是终身努力奋斗的诱因。困难木能太大,太大会丧失信心;也木能太小,太小会不愿努力。从生到死,这是一条基本规则。我们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去做才能学会东西。成人所做的是演示一下孩子想学的简单动作,如摇拨浪鼓,然后让孩子学会如何去做。他人所做只是激起孩子的热情,决不是教育本身。 
  正规和常规训练在儿童早期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一岁期间。一开始睡觉、吃饭、排泄都要养成按时的习惯。另外,熟悉环境在智力上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认知、避免过度紧张、产生安全感。我有时觉得,自然统一的信念(有人认为是科学的假设,是完全源于对安全的期望。我们能处理意料之中的事,但如果自然法则突变,我们就会无法生存下去。婴儿因为弱小,需要安全的保证,可以预料,如果所发生的事似乎都按没有变化的法则来进行,孩子会感到更愉快一些。在儿童后期,冒险欲得到开发,但是出生第一年的孩子对每个异常的事都感到恐慌。如果能帮助孩子,就不要让他感到害怕。假如孩子生病了,你又很焦急,你一定要小心地隐瞒好这种焦虑感,否则会经过联想而传给孩子。要避免一切可能产生刺激的事。让孩子看出你担心他是否睡觉吃饭排泄的问题,这会助长他妄自尊大的习惯。这点不仅适用于出生第一年,而且对以后更适用。像吃饭这类应该很愉快的必需做的一般行为,千万别让孩子认为是你渴望他做,而他这样做是使你高兴,如果这样,孩子很快就认为自己得到了一个权力的新来源,本该自觉去做的事也要哄着去做。别以为孩子没有这类行为的智力。他的权力不大,知识也有限,但除这两点以外,他的智力决不在成人之下。孩子在出生头12个月所学的东西比以后相同的时间里所学的东西要多得多,说明他如果没有很活跃的智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总之,对待最小的婴儿,也要像对待立足世界的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因你目前的便利或你高兴怎么待他就怎么待他而牺牲了他的将来:二者都一样有害。无论在哪里,如果要让孩子走正道,必须把爱心和知识结合起来。 


第四章 恐惧



  在下面几章里,我准备讨论道德教育的不同方面,尤其是。2~6岁的道德教育。到孩子六岁时,道德教育差不多就该教完了。也就是说,以后生活的美德应由孩子们自觉地开发出来,这是孩子已形成的良好习惯和激励起来的进取热望的作用的结果。只有那些忽视了早期道德教育或教不得法的孩子,才需要在以后进行大量的道德教育。 
  我认为,按照上一章所讨论的方法奠定了品性训练的基础,孩子到了一周岁应该是健康而快乐的。当然,尽管有的父母采取各种目前科学已知的预防措施,仍有一些孩子不太健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孩子的数目可望大大减少,如果现有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利用,到现在,更应少得微不足道了。我不准备讨论对那些早期教育不良的孩子怎么办的问题,这是给教师的而不是给父母的问题。这本书是专门为父母写的。 
  两岁孩子的生活应该是非常愉快的。走路和说话刚学会,带来了一种自由和有能力的感觉。孩子的这两项活动每天都有进展。①孩子已能独自玩耍,并有了一种比环球旅行者更强烈的“看世界”的感觉,鸟儿、花儿、河流、大海、汽车、火车、汽船都会带来无穷的欢乐和强烈的兴趣。好奇心是没有底的:“我要看看”是这个年龄通常说得最多的话。脱离婴儿床和童车的约束后,自由自在地奔跑在花园里、田野间和海滩上,孩子会产生一种解放后欣喜若狂的感觉。消化能力通常比一岁时强,食物更加丰富多彩,咀嚼东西成了一种新的乐趣。由于以上原因,孩子照料得好而且健健康康,那么,他的生活就会成为美妙的探险乐园。 
  但是,随着跑和走更加独立自在,孩子容易产生新的胆怯感。新生儿很容易受到惊吓,沃森博士和夫人发现最易惊吓婴儿的是响声和掉下来的感觉①。然而,婴儿受到很完全的保护,以至很少有机会进行心理的恐惧训练;就算真处于危险中,他也无能为力,因此,恐惧对新生儿没有什么作用。婴儿两岁到三岁之间,又产生了新的恐惧。这种恐惧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想象作用还是由于本能作用还有待争论。婴儿一岁时不存在恐惧,不能归结为违背本能特征”因为本能在任何年龄都可能成熟。就连极端弗洛伊德信徒也不坚持性本能生下来就有。显然,能自己到处跑的孩子比不能走路的婴儿需要的恐惧更多,因此,恐惧本能因需要而产生就并木惊奇了。这个问题对研究教育意义重大。如果所有恐惧源于想象,那么很简单,只要不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恐惧和反感就可以排除。另一方面,如果一些恐惧出自本能,就该采取更详尽的办法了。 
  查尔穆斯·米切尔博士在他《动物的幼年时期》一书中,举出大量的观察和实验表明,在幼小动物身上常常没有遗传的恐惧本能②。除了猴子和一些岛外,幼小动物看见他们的天敌,如蛇之类,没有丝毫恐惧感,除非是父母已告诉他们要害怕这些动物。一岁以下的孩子根本就不怕动物。沃森博士通过每次让孩子看老鼠就在孩子脑后反复敲一下锣,来教不满周岁的孩子怕老鼠。敲锣声令人害怕,然后老鼠通过孩子联想也变得可怕起来,出生后最初几个月的婴儿似乎根本没有恐惧本能,从没有受“黑暗可怕”暗示的孩子似乎也不害怕黑暗。许多我们认为属于本能的恐惧都是后天养成的。成人不大惊小怪,恐惧也就不能产生,这个观点无疑是很有根据的。 
  为了得到关于这一问题新的利于理解的事实,我对我的孩子们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但是我无法知道护土和保姆对孩子说的所有的话,对事实的解释就不那么可信了。就我所判断的事实证实了沃森博士的关于一岁孩子的恐惧观点。孩子两岁时,没有表现出对动物的恐惧,除了我的一个孩子曾经一度害怕马外。然而,这显然是由于一匹马曾经突然大声吼叫从她身边正奔而去的缘故。她还不到两岁,因此以后的观察主要以我的儿子为对象。他接近两岁时,来了一个胆小而又特别怕黑暗的新保姆。她的恐惧感很快就传染给了他(一开始我们没有注意);他一见猫和狗就吓得逃开;看见黑暗中大碗橱就抖缩成一团;天一黑他就要求每间房子都亮灯,甚至第一次看见小妹妹都害怕,认为她貌似不明种类的奇怪动物。① 
  所有这些恐惧都可能从胆怯的保姆身上传过来的,事实上,自她走后,恐惧感就渐渐消失了。然而,还有其它恐惧不能以这种方式作出解释,因为在保姆来之前就有了,并且怕的是成人不害怕的东西。他们害怕的是那些以奇怪的方式运动的东西,尤以影子和机械玩具最为明显。经过观察后,我发现这种恐惧在儿童期是正常的,认为他们出自本能有充足的理由,威廉·斯特恩在他写的焊期儿童心理学》第494页中,在标题“对神秘的恐衡’~章里作出了论述。他说: 
  尤其是儿童早期的这种恐惧的特殊重要性,没有 
  引起老一派儿童心理学家的注意。它最近才由格鲁斯 
  和我们确立。“害怕奇怪的东西似乎比害怕已知的危 
  险更有原始的天性”(格鲁斯,第284页)。如果孩子 
  遇见了任何与他所熟悉的认识过程不符的事,有三种 
  可能会发生。一是感到不相容,简单地作为异体加以 
  拒绝,并有意不注意它;二是中断正常的认识过程, 
  以至引起他的注意,但不太强,没有造成混乱,有点 
  儿类似惊奇、求知和思考的开始、判断和查询;三是 
  新东西突然以强大力量冲击旧的东西,将熟悉的概念 
  挪到未曾意料的混乱中,而没有可能马上理清,然后 
  引起强烈的不安的震动,即对神秘物(怪模怪样的可 
  怕物)的恐惧。格鲁斯非常深刻地指出,这种对神秘 
  物的恐惧很明显是基于恐惧本能;它与一代接一代的 
  生物需要一致。 
  斯特恩举出许多恐惧的例子,其中有对突然张开的伞的恐惧和对“机械玩具的习惯性恐惧”。顺便说一下,牛和马对伞的恐惧表现非常强烈:一大群牛会被突然张开的伞吓得猛奔,这我已亲眼目睹。我儿子头脑中的恐惧正如斯特恩描叙的一样。我儿子感到恐惧的影子,是路过街道而未能看清的物体(如公共汽车)投影在房间里的模糊而急速移动的影子。我用手指在墙上和地板上弄了影子,然后让他模仿,这样消除了他的恐惧。不久,他明白了影子的原理并开始喜欢玩影子。相同的原理也适应消除对机械玩具的恐惧,当他看清里面的机械装置后他就不再害怕了。但内部机械装置看不见时,这个过程就要缓慢些。有人送给他一个垫子,一坐上去或按压就发出忧郁的鸣鸣声,这使他惊吓了好长时间。我们决不把这令人恐惧的垫子收走:先是放在远点的地方,只有轻微的恐惧感;然后使他渐渐习惯;最后坚持到他完全消除恐惧。一般来说,在他消除恐惧之后,最初使他产生恐惧的神秘感给他带来了愉悦。我想,对不合理的恐惧决不能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