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谁比谁傻 >

第16章

谁比谁傻-第16章

小说: 谁比谁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亢河的发言遭到了反对,营销中心企划部的经理刘克反驳说:生产方面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便能解决的,随着规模效益的不断增长,那些诸如口感,包装,外协,运输等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是可以逐步加以改进的,现在最紧迫的问题是怎样抢先上市,怎样让产品迅速进入全国各大商场……营销中心管理部的经理许先明认为:只要广告一开始轰炸,没有必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建立自己的营销机构,那样做的话,反而会让总公司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不仅每年的业务开销甚巨,而且不便于管理……
  亢河在听了这些反对意见后沉默以对,他知道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而他们是错的,但他没有再反驳,只是坐在椭圆形的会议桌后不停地玩弄手中的一支铅笔,若有所思地望着桌上摊开的笔记本发呆。
  但是营销中心广告宣传部年轻的经理黄小菊支持了亢河的意见。这位刚刚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女孩子表现出令人惊异的勇气和胆量。她在会上的发言几乎占去了整个会议时间的一半以上,旁引博征滔滔不绝,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令刘克和许先明等人颇感尴尬。直到副总经理兼营销中心主任赵志杰抓住她发言中的一个明显的漏洞打断了她的话,这次有关现代营销学的演讲才告终止。总经理葛长银显然是为了避免发生争执,匆匆宣布散会。
  但是黄小菊却给亢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次会议之后,亢河对董事长郑国庆说,营销中心的几个部门经理中,那个叫黄小菊的女孩子颇有潜质。郑国庆告诉他,黄小菊的父亲是内地某省的省委副书记,跟他很熟。
  黄小菊大学毕业后不愿回内地,想来大特区闯一闯。她的老父委托他多加照顾,他便把黄小菊安排到了〃金海岸〃,葛长银也觉得她有一定的能力,便任命她当了广告宣传部经理。但是郑国庆又说,她毕竟还年轻,才二十几岁,那天在会上多少显得有些冒失,今后还得多加锤炼……亢河听后笑着说:〃不知葛总对她印象如何?这很关键呐!〃
  第十三节
  当一个男人被成功的光环笼罩着时,一定要小心那光环背后的鲜花与温柔,因为你可能已成为她们的策划对象。这一点,对策划人也不例外。
  海南岛的冬天令人心驰神往,微风徐徐气候温和,全然不似北方的凛冽干燥和江南的阴冷潮湿。
  黄小菊住在由公司提供的员工宿舍里。这是一幢三层的公寓式楼房,工人们是六人一间,职员是三人一间,像黄小菊这样的部门经理是一人一间。她的房间在三楼的顶头靠右,大概是照顾她一个女孩子的缘故,所以把单人房最好最清静的一间分给了她。房间里陈设比较简单,一张单人软床,一张写字台,一台电视机,一对沙发。窗前写字台的玻璃板下压着几张照片,有她与父母的合影,还有一些生活小照。照片里的主人公时而搔首弄姿攀花倚本时而典雅庄重淑女模样。如果是晴天,站在窗前可以远眺大海。举起窗台上放着的一副儿童望远镜,甚至可以望见港口外高耸的船桅。
  在静夜里,随时能听见窗外若有若无的遥远的汽笛声。
  此刻,黄小菊正独坐在窗前拆阅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私信。冬日正午的阳光透过淡淡的云层洒满她的全身,薄短的乌发闪着星星点点的乌光,就像是无数繁星在跳闪。她的背影纤细柔弱,脖颈细长,缠着一条金光闪烁轻细柔软的项链。从侧面看去,黄小菊有些微驼,这大概是所有长期俯案工作的人的通病,但由于她个子矮,所以并不明显。在耀眼的光晕中,黄小菊的侧影有些模糊,耸出薄面的鼻子和乳房既可以说是玲珑小巧也可以说是若有若无——她实在太单薄瘦小了。
  她肯定算不上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尽管她脖颈上的项链和鼻子上的眼镜比较漂亮,但这并不能弥补她容貌上的先天不足。她是单眼皮,惯常奉献给美女的〃水汪汪〃〃含情似水〃之类的形容词如果硬塞给她肯定是用词不当牵强附会的。她的脸上有雀斑,尽管有消息说在英伦三岛上雀斑是美女的标志,但我们可怜的黄小菊毕竟没有福气降生在那里,只好就近接受身边的审美标准并且听之任之。另外,她的嘴,她的整个五官的搭配,也不甚悦目。
  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可爱的女人。
  而且,一个很不错的外国伙计已经爱上她了。
  这伙计名叫Robert Mao。
  Mao原本姓Larkins,洛杉肌一个地产商人的儿子,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进入美国三大保险公司之一的霍克斯一霍金斯联合保险公司工作,在亚太部任职,工作勤勉颇受赏识。几年前,笔者的朋友,(找不着北)的故事策划人之一,北京电视台的制片人李崇应欧内·霍克斯先生的邀请前往美国,拍摄一部反映美国保险业发展及现状的专题片,Larkins被指派负责接待并陪同采访。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一行四人驾车奔忙朝夕相处,几乎累吐了血。而李崇与Larkins之间也从此结下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伟大纯洁的友谊。
  一次酒后,李崇不无炫耀地对Larkins说,他的父亲曾是志愿军的一个连长,〃抗美援朝〃时在长津湖的冰天雪地中痛歼过美军第十军团。〃……那一仗打的嘿!把你们美军一直打到海里去了。要不是范佛里特跑得快,他和他那个牛B哄哄的什么第十军团早他妈叫我老爹他们报销了——今儿托你给五角大楼捎个信儿:以后,世世代代,甭跟我们中国叫板,来劲就让解放军打你们丫的……〃一旁的翻译听了大笑,却不好翻译过去,就对Larkins说李先生的意思是中美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再也不要像朝鲜战争那样刀枪相见你死我活了;不料Lorkins听到〃朝鲜战争〃几个字却来了精神,叽哩哇啦地一通眉飞色舞地神侃。翻译在询问了几个名词后告诉李崇,原来Larkins的父亲也参加过朝鲜战争,在范佛里特的第十军团任中尉排长,长津湖战役中腿部负伤仍带领士兵坚守阵地,战后还被授了勋章。李崇听后大怒,叫喊着说:〃守他妈个鸟阵地,就凭你们那帮奶油小生一样的残兵败将还能守住什么阵地……〃两个昔日战场上的对手的后代跨越干山万水万里迢迢聚首争吵,似乎当事人不是他们的父辈而是他们自己。
  〃……不服?不服还打你们丫的!趁早老实点吧!不然的话,等有一天让你们男的全都掏大粪扫乌路刷盘子女的全都充军当慰安妇去!识相的趁早老实点儿……〃那天夜里在酒吧分手时,李崇愤愤不平地嚷嚷道,听得Larkins一头雾水东张西望的。
  但是第二天一见面,两人立刻〃相逢一笑涡恩仇〃,又成了好朋友——对自己强大的国家的炫耀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友谊。而Larkins对中国,其实原本就是充满敬意和好奇的。
  〃我想学习中文,〃他对李崇说,〃第一,我喜欢中国;第二,我现在的工作也需要我掌握中文。亚太地区将是我们公司今后几十年内要努力拓展业务的地区,而中国肯定是第一大市场。如果我能学会中文,那么,当中国的保险业市场一旦准许外国公司进入时,我就能大施拳脚了。〃
  李崇说:〃中国人民热情好客,对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人士……〃他最后表示:〃欢迎你来中国留学,但是不要带有移民倾向。当然,我们是不需要什么托福啊担保啊之类零七八碎的手续的,不像你们那么刻薄无礼。
  学校嘛,我可以帮你打听打听……〃
  三个月后,Robert Larkins来到了中国北京。不久之后,他放弃了父姓,改姓Mao,毛泽东的Mao。
  Mao狂热地崇拜上了毛泽东。
  在北京语言学院近几届学生的印象中,肯定会有这样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伙计的身影:他脚蹬一双平底老头鞋,身穿一件没有领章的的确良军装和一条宽大的黑色练功裤,左胸前佩戴圆形毛泽东像章,头顶没有帽徽的军帽,骑着一辆破旧的永久牌〃二八〃自行车,整日独来独往自得其乐。笔者的朋友,来自加拿大的中国古诗词爱好者Water Pik与他同住一个宿舍,他形容Mao说:〃可爱,可敬,有时可笑……〃他说, Mao对中国深深地热爱,他爱这里的文化,爱这里的人,爱这里的一切。他的这种爱是深沉而持久的。
  他的中文水平突飞猛进。在电视台举办的〃外国人演唱中文歌曲大奖赛〃中,他得过二等奖。
  就是在那次大赛时他认识了黄小菊,并且几乎是立刻就爱上了她。
  为了准备那次对Mao来说非同寻常的〃比赛〃,我们共同的朋友,好心的Water Pik介绍Mao认识了黄小菊。Pik是一个十分迷恋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诗词的小伙子。他在大学里学的是作曲专业,据说他的母校是全加拿大最好的音乐学院。毕业后他成为自由职业者,靠谱曲积攒了一笔钱,然后就到了北京。他在一次与中国朋友的聚会中认识了当时正在北大中文系学习的小姑娘黄小菊。黄小菊深厚的古文功底令Pik钦佩不已,于是两人便成了好朋友。他介绍uao认识黄小菊,本意是想请黄小菊作词,他来作曲,为uao创作两首参赛歌曲。黄小菊当然不会感到为难,这对她来说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她为Mao写了一首谁也闹不明白到底是不是情歌的歌词。
  你的诱惑无法抵御
  跨过千山和万水
  遥远的China
  我梦中的美丽
  那里有我
  生命的热烈
  我的潇洒爱无终极
  远离奢华和豪厦
  身后的America
  是我昨日的骄傲
  可是为你
  我并不在意
  China…America
  永远的祝福
  China…America
  永远的朋友
  黄小菊为这首歌起名为《爱无终极)。
  Pik很快就谱上了曲,曲调抒情浪漫优美动听。Pik在宿舍里抱着吉它哼给Mao听,Mao大喊:牛B!傻B!——
  可怜的Mao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为国安足球队摇旗呐喊时,学了这两句几万球迷同声高呼的口号。试想,那排山倒海般的呐喊能不令他记忆深刻过耳不忘吗——尽管他不解其意。
  Mao对黄小菊和Pik感激不尽,尤其是对黄小菊,分外热情。终于有一天,他对Pik说:我爱上黄了。
  〃为什么?〃 Pik问,他显得很吃惊。
  Mao想了想,摇头,走开,一边自语道:〃为什么要为什么呢……〃
  Mao是个急性子,他已经等不及到天安门前吐心声了。
  他骑着那辆破旧的〃永久二八〃径直跑到北大,对黄小菊说:〃我爱你。〃
  黄小菊大吃一惊,单眼皮立刻瞪出了双层,眼珠子悬点没冲出眼眶,她说:〃Mao,真的?〃
  Mao说:〃真的!〃
  黄小菊足有两分钟张嘴结舌。
  Mao又说:〃黄,你爱我吗?〃
  黄小菊踉跄一步,说:〃你等等你等等,让我先清醒一下……〃
  她以手扶额气喘嘘嘘,Mao想搀她,被她躲瘟神一般地闪身避开。
  〃Mao,这里是中国,〃黄小菊镇静了一会儿说,〃在中国,爱情不是这样的。〃
  〃那是怎么样的?〃Mao急切地问。
  黄小菊又懵了。她还没有谈过恋爱,她怎么能知道中国的爱情是个啥样儿?
  〃Mao,我也说不清楚,但……〃黄小菊急得脸颊飞红手舞足蹈,〃但肯定不是……不是这样!〃
  Mao风风火火地在语言学院寻找他认识的中国学生,问:〃中国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那人想了想回答说:〃椭圆形的。〃言罢长叹走开。
  也有人说:〃中国的爱情是人模狗样的,没谱!〃
  还有人告诉他:〃管丫挺什么样的呢?爱啥样啥样!反正没他妈真的!〃
  Mao最后问我们。我们当时也迷迷瞪瞪,只好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老Mao啊!爱情这玩艺儿,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于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就是他妈这样!〃
  可怜的阿Mao,认真地听着,长久地懵懂着,不时托腮沉思,好像有所悟的样子。
  Mao对黄小菊的追求热烈而又持久。可是一直到他学业期满启程回国,仍然毫无结果。
  黄小菊在躲避着他。尽管她承认Mao是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但这并不等于她就爱他。
  她心目中的爱人不是Mao这样的可爱的毛头小伙,她觉得,一个成熟稳重,具有中国古典韵味的男人才有可能令她倾心。
  Mao回国已经一年多了,仍在不断地给她写信。出于礼貌,她也时常回信于他。只是在信中绝口不提〃爱情〃两字。她和他谈生活,谈东西方文化,偶尔也谈谈工作上的事。Mao告诉她,他正在争取调任香港的亚太区总部工作,如果顺利,他甚至可能被派往北京办事处。黄小菊对此无可奈何无计可施,只能在信中祝他心想事成。
  这一年,二十三岁的黄小菊在海南平静地生活着。她心中全部的理想便是在大特区能够有所作为。
  她对亢河的印象是:成熟。稳重,老练豁达,淡泊平静。
  亢河对她的印象是:锋芒毕露,争强好胜,聪慧伶俐,颇有潜质。
  这一年的十月中旬,付从之罕见地失约了。
  海南琼崖国际广告有限公司的老板王瑞军三番五次地来电催促,希望他尽快启程飞来海口。〃现代企业市场营销高级研讨会〃的门票已发售一空,高达2000元一张的付从之专场报告会——〃面对面的智力碰撞〃的门票更是抢手。会场先是准备设在某饭店的会议室,因为购票的人数太多不得不改在了西餐厅。200多位购票者中,大部分是企业的中上层管理人员,其中光海南某大型合资企业一家就订了30余张票,准备届时组织所有的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来听付大师面授机宜。但是令人惊讶的是:付从之在十月十一日时告诉王瑞军,他最快也只能在十月底才能抽出时间,希望对方推迟一下并且见谅。
  他被刘雨新绊住了。
  自从两人重叙旧情以后,付从之一直在做雨新的工作,希望她能回到〃l·2·3公司〃,回到他身边,担任总经理助理。付从之这样做,主要是希望雨新能分担他一些日常的文案和业务接待工作。雨新当过记者,文笔流畅,字迹优美,这是付从之所不及的;另外,她性格柔顺,漂亮大方,三十岁出头,既无少女的矫情做作,也无中年妇女的拖家带口老气横秋。在与各种各样的客户交往中能够游刃有余应付自如,这是付从之目前急需的人才。可雨新另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她早已看穿了付从之的为人和内心,如果不是为了钱,
  如果她是那种能在浪漫的温情中自我陶醉并且全然不顾其他的女人,此刻,也许她更愿意投人的是朱联学的怀抱而不是付从之的温床。
  的确,她性格柔顺,但她同时也是目的明确并且从不轻易放弃的女人。
  她孤身一人万里迢迢地跑到北京来寻梦,丢弃了令人羡慕的工作,离开了对她娇生惯养的父母,为了什么?如果说她当初咬牙跺脚离开故乡时凭的是一腔激情的冲动的话,那么,几年闯荡飘泊后的今天,当初的那一腔激情早就被最基本最现实的需求所取代了——钱!
  她是一个漂亮的,有品味的女人,所以她觉得〃爱情〃随处可寻,轻而易举。
  她是一个温柔顺从的女人,所以她觉得男人很容易被征服,很容易供她驱使。
  闯荡京城的这几年,她一直在策划圈里摸爬滚打。由单纯变为世故,由幼稚变为老道,如今,为了更好地在京城生存下去并且能有长足发展的机会,她开始策划了。
  她所策划的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