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谁比谁傻 >

第26章

谁比谁傻-第26章

小说: 谁比谁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令杨建平最头疼的事便是钱了。按照事先的策划,他必须迅速组建起第二保障体系——组合投资体系。要实现高科技项目产业化,没有金融资本的鼎力支持是万万不行的,杨建平这个高科技产业联合促进工程的核心之核心,就是实现科技资源与货币资源的有机结合,这是九十年代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中国不缺科技资源,关键是缺钱,缺投资。没有钱,谈何高科技项目产业化?
  杨建平苦苦思索着,从哪儿打开缺口,弄到第一笔钱呢?
  万事开头难,只要有了第一笔钱,第二、第三笔就会好办得多。
  靠白山市?显然不行。宋国福他们已经把效益稍微好点的企业全都捆绑进来了,财力实在有限,而且大部分钱已花在了活动经费上,再也抠不出更多的油来。靠银行?你就是把白山市几个支行能贷的钱全都贷干净了,顶多够搞一个项;目的。要形成规模效应肯定没戏。李晓金之流的私营大老板倒是紧着套磁,可这帮人都是人精,见不着你的第一炉面包是绝不会轻易借面粉给你的。
  杨建平把直接的间接的所有与钱沾边的关系眼、关系缝都琢磨了个遍,收效甚微。几乎所有人都对他的宏伟构想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可一已进入实质性的投资问题马L顾左右而言它了。一时间,杨建平的情绪降到了最低点,陷入几乎绝望的境地。这年头,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如果没钱,开发区的设想只能是空中楼阁。
  一天,满怀愁绪、百无聊赖的杨建平踌躇在北京的街头,看到前苏联老红军合唱团在北展剧场演出,来了兴致。
  晚上,从北展剧场出来,他的西服领带已被热泪打湿了好大一片,嗓子也因为刚才跟着合唱团的狂唱而直冒烟。杨建平觉得自己是不媚俗也不媚雅的人,流行歌曲大行其道时,他从来没本事完整地OK完一首歌,高雅音乐热遍神州大地时,他也分不清贝多芬与勃拉姆斯。他只是执拗地喜欢合唱,喜欢那气势雄浑的力量,扯开嗓子跟着干嚎一气后,他马上会觉得正义在握理想在望,浑身扑喇喇作响。
  他就是这么凛凛然地闯进剧场旁边的〃老莫〃餐厅的,和着低低吟唱的余音,杨建平一口气干下了两大杯黑啤酒。
  突然,一团紫光罩在眼前,浑柔悦耳的一个女中音随着丝丝兰气送过来:〃小伙子,这么高兴。〃杨建平睁开昏昏沉沉的眼皮望去,只见一个中年女士斜坐到自己的跟前,她穿了一袭紫色缎金旗袍,在餐厅微明微黄的灯光下闪着幽幽的气息。这女人的皮肤保养得很好,头发高高挽起,脖子上没挂任何饰物,也没有中年妇女常有的那种环状肉纹。她的胸部很丰满,曲线玲珑的两只大腿从旗袍里露出来,正交错在一起晃动着脚上的紫绒高跟女鞋。〃喝一杯怎么样,年轻人?〃
  杨建平一瞬间被震住了,如此大胆的露臂高开叉旗袍和如此肆无忌惮的紫色,在深秋初冬的寒冷里的确够味。几乎是不加任何思索,杨建平便喝干了那只丰腴柔手递过来的酒。
  他的舌头变得异常圆滑,他觉得这女人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简直就是自己心中期待已久的理想之神。他没有任何犹豫,像对着一个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涛涛不绝地讲起了自己。他觉得自己是在对着冥冥中的理想之神倾诉,他谈理想的沉沦与道德的失落,他谈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后机会,他谈白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中国科技产业联合促进工程,他谈建立六大体系的设想,他谈寻找组合投资的艰难。
  杨建平后来回忆说,那天他说得很多很多,最后那女人搀扶他进了一辆小轿车,后来他才知道那是一辆绅宝跑车。
  当时,黑黑的车厢里,杨建平唯一的记忆就是那女人开车的姿势很美,颀长的双腿套着青黑色丝袜,在汽车仪表的绿光闪映下显得风情万种。
  在一间同样黑黑的房间里,他同样只记得一排音响上闪烁的绿光。紫光散去,白光闪现。杨建平很想起来拥抱一下他心目中的理想之神,可双腿早已不听使唤,耳朵里灌进的场软软的乐曲。〃这种音乐,听起来还真不错。〃杨建平觉得自己最后说了这句话。
  这之后的一切变得让人不可思议又简单得出奇。杨建平说,那女人主动提出帮他三个月的忙,保证把一切办妥,但交换条件是杨建平必须陪她三个月,形影不离,而且三个月后必须无条件离开,永远不许打听她。
  〃你被富婆包了三个月?〃赵强惊呼一声,黑框大眼镜差点掉落地上。
  〃你这是侮辱我的人格。〃杨建平以极为愤慨的语气否定了我们的翩跹浮想。他说,三个月同宿一屋,但他与那女人绝没有上过床,杨建平试图用发毒咒来证明这一点。他说,那女人有很多处住房,但几乎所有的住处摆设都一样,简单高雅,一套高级组合音响,齐墙高的CD唱片。他说那女人每晚给他上一小时的课,课讲完后他们就一起听音乐、聊天,聊人生理想,聊宗教哲学,聊解构主义,聊Internet,聊儒道佛。杨建平承认自己有时也动过邪念,〃但一看到她平静端庄的脸庞,我就觉得自己在亵读我心目中的女神。〃这三个月,是我一生中最神圣、收获也最大的三个月,我入世的能力与出世的境界都在飞速增长,我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找到了我人生的切入点。〃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那神秘的女人带杨建平出入人总行、计委与证监会,频繁地与建行、工行、中行、交行以及民生、发展的头头脑脑们吃饭,那女人好像金融圈里的鱼精,自由出入。
  那女人还介绍杨建平认识了几个北京什么什么研究院的院长,她告诉杨建平,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比银行还有钱。
  就说第一次去的那个研究院吧,光在北京的商业开发地段就拥有上百亩地皮,那得值多少钱?他们前年卖了一小块,一下子就有了三个亿的流动资金。这些领导们虽说搞研究有一套,可现在跳进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有钱却不知道怎么花。他们把几个亿的资金交给一帮根本不懂市场的外行人去搞什么科工贸一体化,只计销售额,不计利润率。你只要不亏,赚的钱比银行利息少部行,只要钱流动起来,你就有业绩。
  这让杨建平茅塞顿开,他牢牢记住了那女人的一句话:
  〃本世纪末中国发横财的最后机会就是吃国有经济了,〃后来,那研究院果然斥巨资在白山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上马了一个大项目。
  三个月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杨建平在那神秘女人的帮助下建立起了一个自己的金融网络。他以后的所有事业,都是从这个网络中衍生出来的。
  犹如来时一样,那女人神秘地消失了,临走时,她送给杨建平一句话:成功的最高境界就是当你从大海中游上了岸,回头一望,海里还有像松下、四通这样的许多企业在挤来挤去,这个时候,你就成功了。
  杨建平说,他进入社会以来拜的第一个老师是朱联学与付从之,他们各算半个,教会了他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揣摩人的心理,如何说服对方。拜的第二个老师就是这个神秘的女人,她教会了他如何与钱打交道,这让他受用终生。
  在郭桐堃与王俊的一再追问下,杨建平告诉我们那女人叫谢红,但他很快又补充道:〃是个假名,我查过。〃
  这个神秘女人的故事引起了本书责任编辑刘方的极大好奇,他觉得这女人身上隐藏着太多引人入胜的情节,如能发掘出来,肯定是个了不起的大题材。
  为此,他重新采访了杨建平,遗憾的是没有得到任何新的线索,他热忱地邀请杨建平去寻访那神秘女人,被杨建平坚决地婉拒了。
  刘方开始频繁出入北京金融圈里的沙龙,开始跟玩股票,玩期货的大鳄和小虾们套近乎。从夏天到冬天,刘方一无所获。好像从来就不曾存在过谢红这个人。
  刘方开始怀疑杨建平编造了一个虚假的故事,但他也确信以杨建平当时的社会关系,实在无法操作成功后来的事情。杨建平谈起神秘女人时那真诚神往的双眸,最终打消了刘方的怀疑。
  于是,刘方只好无奈地感慨:北京真他妈大!真他妈深!
  第二十三节
  策划的最高境界,是推销一种无形的观念,而不是具体的产品。
  黄建华在北京终于找到了一点家的感觉,尽管这〃家〃并不属于他自己。随着北京营销公司业绩的稳步增长,金海岸集团为黄小菊等管理人员在亚洲大酒店长期租下了几套客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黄建华也沾光占了一套,本来是分给他和亢河住的,亢河不来,黄建华便一个人有滋有味地住上了,斜对面房间里住的是黄小菊。
  大学四年,北京给黄建华的感觉是冰冷冰冷的,他拉着女朋友的手走过一街又一巷,大冬天蜷缩在校园废弃的危房角里谈恋爱。那时,他觉得北京好冷好冷,他常常对着万家灯火中的一个个明亮的窗户咽口水。终于忍受不了太多的幻想与无奈,女友飞回了杭州,他怀着绝望的心情去了海南。
  现如今,他重返北京,而且还能长期住上星级饭店,这的确让黄建华觉得很惬意,很温暖。
  黄建华觉得自己一天天强壮起来,等他把远在云南的父母接到北京玩了一趟之后,当他的鼻子已适应了饭店里飘来飘去的香水味后,他决定该动手了。目标就是黄小菊。
  朝夕相处中,黄建华对黄小菊的亲近感与日俱增,他深深地迷恋上黄小菊身上的那股于练、爽快和聪颖之气。虽说人长得差一点,可现代职业女性善于包装,也还拿得出手。同时,他也发现小菊的神情举止里,对自己也有一种超过一般同事的好感。特别是当黄小菊从灵山回来,主动找他喝过一回酒,倾诉过一夜衷肠后,黄建华对小菊更多了一分怜花惜玉的感觉,他甚至认为自己责任重大,时间紧迫。
  他试探性地约黄小菊去北大未名湖溜冰,黄小菊没有拒绝,而且玩得很高兴,只是埋怨厄尔尼诺现象日益严重,这未名湖也要人工浇水才能灌出冰场,不像自己读书时,围一个圈就滑。溜冰时,黄建华有意识地多捏了几下小菊的手,她也没有反对。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黄建华抱着24支玫瑰,闯进黄小菊的卧房。房中的灯光很好,是酒店特有的想入非非式氛围。他清了清嗓子,站在客厅中央,照着系在玫瑰枝上的卡片,对正坐在沙发上剪脚指甲的黄小菊高声朗诵:
  〃这个秋天的风中飘荡着沧海桑田
  你的目光掠走弱水三千。
  所有的诱惑轰然倒地,
  我无可救药——
  小菊,你是我最后的心跳。
  这个冬天的最后一场雪飘然落下,
  我终于推开昨夜心中的篱笆。
  街头的玫瑰簇拥起别人的美丽,
  我不能自己——
  小菊,你是我最后的心醉。〃
  〃得了,得了〃,黄小菊截住了黄建华声情并茂的朗诵,一脸愕然地看着他,〃建华,你都28岁了,怎么还做这游戏?〃
  〃小菊,这不是游戏,这是真的。这24支玫瑰给24岁的你,你听,玫瑰诗的结尾是'你和我,都需要爱情'!〃
  〃你没有发烧吧,要不怎么能这么镇定自若地说出这两个字。〃黄小菊低下头,继续剪脚指甲。
  黄建华被黄小菊剪脚指甲的动作激怒了,本来他认为顺理成章的事,没想到黄小菊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他一手倒捏着玫瑰,一手冲上去夺下黄小菊手中的指甲刀。
  〃小菊,我没发烧,我为什么不能谈爱情?〃
  〃你能,我不能!〃黄小菊站了起来。〃每天面对的都是税务、工商、花粉、柜台,我可实在说不出'爱情'这两个字。工作上的事已够烦人的了,别再拿爱情来烦我。〃
  〃爱情不是烦恼,而是拯救。正因为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烦恼,我们才需要爱情的净化与拯救。〃
  〃拯救?两个人像傻子似的去逛骗人的商场,去难吃的餐馆吃饭,还要花50块钱去看傻电影,那就是拯救吗?那是荒诞。〃
  〃小菊,你不能因为曾经发生了什么就否定一切,生活中发生某件事,也许只是因为没有发生别的事情来阻碍其发生。我知道你很爱朱老师,但朱老师爱你吗?〃'
  黄小菊一愣,泪花已悄然涌上眼眶。轻泣一会儿后,她复又坐下,声音也柔缓了许多。
  〃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东西,但同时又让我认识到那没什么意义。建华,你接过吻吧。男人与女人接吻时,一般都要让那姑娘先擦去她的口红,这已经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爱情的含义:不要让某个人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什么痕迹。我做过很多梦,但当我跨入社会一年多后,当我成为'单位人'与'社会人'后,我发现,我们的心灵已的确难以承受另一半的倾诉。不是我打击你,在中国,在这个年头,真正的爱情只可能是一个幻想。〃
  〃可为什么我们连幻想都不敢了?生活如果没有爱情的滋养,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你怎么还像个大学生?〃
  〃你怎么像王朔?〃
  〃王朔至少让我觉得心里安宁。〃
  〃王朔的安宁是为了反抗传统的伪激情,这是边缘对中心的消解,而你为什么要把他的消解当作中心呢?这绝对是走到了王朔的反面。〃
  黄小菊呆住了,她抬起头,直视着黄建华,〃你说话的语气像大学生辩论,但至少这一刻我是爱你的。〃
  黄建华激情澎湃的求爱没有任何结果,黄小菊没有拒绝黄建华自己感动自己的热吻,也没有给黄建华任何明确表示。意外的收获是,这之后,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二本书的策划人郭桐堃对黄建华的求爱方式表示不可理解,他认为现代人已不能分辨崇高与真诚的真假,所以,没有女人敢接受这样的方式。人们习惯于一切都生活化,调侃化,〃当回事〃已不合时宜,尤其在社交领域。
  但当赵强和王俊辗转找到早已离开策划界的黄建华时,黄表示他现在的太太就非常喜欢他这种方式,并为此沉醉迷沦。黄已有了一个小孩,每天还带着太太一起跑步,家里有三碟VCD,有家庭影院,可他周末还开着自己的车满城去寻找票价最低的电影院。他说,《三联生活周刊》今年第三期以〃别人的爱情是那么美丽〃为主题做了个情人节的封面帮事,他读得很不是滋味,觉得让人伤感而没有力量。但他说他喜欢其中的某些话,他还把其中的一段诗抄寄给了远在美国的黄小菊。当着我们的面,黄建华开始低低吟唱:
  当你和你的爱人散步在午夜把我提起
  赞美我如同赞美你自己
  而我不知如何把你和我自己分辨
  我定会默默无语
  杨建平在苦苦思索:怎么把好的项目引诱到白山市来呢?他知道,没有项目,投资就不会到位,科技评估也成了废话。更重要的是,自己苦心计划的白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科技产业联合促进工程就立不起来。
  如今做任何事情,最终都要落到实处。见不到有形的东西,你说什么,宋国福们都不信,投资人也不信,连杨建平自己也不信。
  所以,他很着急。
  对于整个宣传,杨建平自认为六大体系完全拿得出去,关键是怎么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
  〃科技评估、组合投资,组合市场、风险保障、法律服务、传播……〃杨建平把六大体系重新…一列举一遍,发现还是找不到好的宣传切入点。
  〃哎,建平,你看这一大版新闻,一个点子值100万呢,你们干的事,真有那么神吗?〃
  〃好哇,〃一道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