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大明官途 >

第176章

大明官途-第176章

小说: 大明官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野心勃勃的诸王们不要吗?这些锦衣卫的才俊之士要么就重用,要么就杀掉,就是不能视为普通军队。   
“你可能还不知道吧!冷千秋昨天去北平了,带走四百余名五所的精锐,我听说四所的杨虎和段知遇今天中午也借口拉练而出城了。”   
费天似笑非笑地看着儿子,他知道自己的儿子非常能干,可就是在政局反应上稍微迟钝了一点,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来点醒他。   
费廷安有些愣住了,这些事情他真的一无所知,这时他已经完全明白了父亲的意思,鸟择良木而栖。既然新皇不用他们,他们完全可以去别处,父亲是让他离开京城,可是他们三所……   
费天仿佛知道儿子的想法,拉过他的手,轻轻拍了拍笑道:“我儿什么都不用担心,如果为父猜得不错的话,李维正已经出手了,他怎么可能把自己根基拱手让给别人,如果是那样,他就不是李维正了。”   
费天话音刚落,门外忽然传来管家的声音,“老爷、少爷,罗副千户来了,还带来一个不认识的人。”   
“看见没有,说曹操,曹操就来了,看来罗广才也不傻啊!”费天站起身笑道:“此事事关我们费家的前途命运,我到里屋去详听,我也要参与。”   
…… …… ……   
片刻,罗广才和一名书生打扮的男子走了进来,这名男子明显不是他手下,他轻摇一把折扇,笑容十分亲切,罗广才进门便笑道:“我还以为老费也失踪了,原来还在家里。”   
费廷安叹了口气道:“我不在家能去哪里?”   
他看了一眼罗广才身后的男子。便问道:“这位是……”   
男子上前施礼道:“久闻费千户大名,在下方岚,刚从辽东赶来,我家大人命我给费千户和费老前辈送一封亲笔信。”   
“信在哪里?”费天忽然从里间走了出来,既然李维正已经把他也拉进去了,他就没有必要再躲了。   
“原来伯父也在。”罗广才连忙上前见礼,费天可是三所的老不前辈,罗广才以前就是他的手下。   
“罗千户就不用客气了。”费天摆了摆手道:“冷千秋一走,我估计朝廷就会注意到问题的严重了。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如果今晚我们不走,恐怕明天想走也走不掉了。”   
旁边的方岚取出一封信递给费天笑道:“我家大人专门叮嘱我要向费老前辈问好。”   
“你们总兵大人太客气了。”   
费天接过信仔细地读了一遍。李维正的态度非常诚恳,邀请他去辽东老骥伏枥,再建功业,费天不得不赞叹李维正会笼络人,居然让他再度出山,费天动心了,他沉思了片刻,当即对儿子道:“廷安,事情当断则断,你们三所除了去辽东外,不可能再有别的路,即使别的王爷收留了你们,也不会重用,今天晚上不光你走,我们一家人也要离开,不能成为你在京中的人质。”   
他又看了看罗广才笑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罗千户早已经准备好了吧!”   
罗广才一竖大拇指赞道:“不愧是老千户,眼光果然犀利,我在几天前便带弟兄们到城外的军营驻扎,以拉练为借口,分批去了海门县。李总兵派了几艘船在那里接应我们,陈瑛也去了,今天晚上我就是专程来接老千户和费兄一家离开。”   
费廷安听得目瞪口呆,半晌他才苦笑一声道:“你这个家伙,原来已经釜底抽薪了,今晚我若不走,明天就得下大狱。”   
…… …… ……   
当天晚上,费家简单地收拾了细软。乘坐三辆马车,在罗广才的安排下逃出了京城,向海门县而去。至此,大明锦衣卫分崩离析,凤阳的二所被秦王所得,一所投靠了晋王。五所冷千秋自然去了北平,而三所是李维正的根基,去了辽东,最有戏剧性的便是四所,四所千户杨虎和副千户段知遇本来是打算投奔齐王。他们率领六百多名四所的精干以拉练为名北上,但在扬州府以北遭遇到了李景隆的军队,他们又转道向东。正好遇到了费廷安一家,在费天的劝说下,杨虎和段知遇便决定乘船同去辽东,投靠了李维正。   
对于锦衣卫的离去,其实朱允炆并没有放在心上,锦衣卫凶名昭著,他是绝对不会用,但他也不会像祖父那样把他们全部杀掉,不过对锦衣卫的逃离,朝廷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沉默,吏部尚书叶天明和御史大夫景清联名弹劾兵部尚书齐泰,认为正是因为他的掉以轻心,才使得锦衣卫的官兵能从容逃脱,齐泰则反击叶天明因和辽东李维正有翁婿关系,所以放纵了锦衣卫三所的逃离,最后虽然在朱允炆的调解下此事不了了之,但叶天明却从此和齐泰结怨。   
锦衣卫逃离事件虽然平息了,但朱允炆却发现了令他恐惧的一个事实。锦衣卫二所两百多人去西安府,一所和五所同样是四百余人去了太原和北平,而沿途竟无一支军队阻拦他们,由此可见大明的军队并不是完全忠于他朱允炆,说明绝大部分军队都出于一种观望和犹豫之中。藩王和朝廷,大明江山到底花落谁家,在局势尚未明朗之前,谁也不愿站错队。   
…… …… ……   
建文元年一月底,建文帝朱允炆向天下藩王下旨,召各地藩王入京祭奠先帝,同时他也允许他们各带不超过三千人的亲兵作为沿途护卫。   
秦王接旨,表示愿回京祭父。晋王也愿意回京,其他诸王,如齐、楚、蜀、湘、周、辽、宁等王也纷纷准备行装,除藩王外,朱允炆还特地下旨,召云南沐春和辽东李维正两名地方大员进京,所带护卫可同藩王,云南沐春走四川辗转进京,而辽东李维正则乘船赴蓬莱水城,也同样进京祭奠先帝。   
二月初十,朱允炆的最后一道旨意抵达了北平。   
朱元璋驾崩后,燕王朱棣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野心昭然。相反,他非常低调,他为父皇驾崩痛哭了两天,下令燕国举国戴孝,同时他极力拥护新帝登基,他是第一个给新帝送去贺表的藩王,同时,他也写信告诫自己在京城的两个儿子要谦虚做人,切不可惹事生非。   
这些都是来自姚广孝的策略。把锋芒让给秦、晋,也把朝廷的注意力转到西安和太原去,他要朱棣不管采取什么手段都要让朝廷相信,燕国不会造反。   
朱棣欣然接受了朱允炆的旨意,表示将立刻进京祭奠父皇,就在这时,原锦衣卫毒秀士吕思远离开了蓝玉,从贵州返回北平,他给朱棣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秦晋已秘密结盟。   
第二百二十三章 京都风云(一)   
早春二月,一连下了几场温暖的春雨,洁白李花、粉红的桃花纷纷绽放,姹紫嫣红,布满了官道两旁,这里是山东德州境内,官道上,买稻种往家赶的农民、挑着货担的小贩、赶骡车送货的脚夫,出游的大户人家马车,大车、小车,往来行人络绎不绝。   
忽然,北方传来了一阵马蹄声。数百骑黑影在官道远方出现了,马蹄声越来越近,如疾风暴雨,路上的行人吓得纷纷向两边躲闪。   
“沿途军民听着,燕王殿下即将到来,所有人退出官道二十步外,违令者严惩,死伤不论。”   
数十骑兵一掠而过,后面的骑兵开始清场,用皮鞭、棍棒驱赶,行人呼儿唤女纷纷向道路两边躲闪。路上一片混乱,一名赶骡子的脚夫慢了一步,肩上挨了一棍,他不由低声抱怨道:“这里可是山东,齐王的地盘,燕王神气什么。”   
话音刚落,“啪”地一声脆响,他的脸上出现了一条血红的鞭痕,一名军官用鞭指着他大骂道:“混帐!你找死吗?”脚夫吓得脸色惨白,连骡车也不管了,抱头鼠窜而去。   
片刻,官道上便一个人没有。只有十几名骑兵来回巡逻,所有的民众都被赶到了两旁的野地里,许多人索性就在野地中艰难地继续赶路。   
大约半个时辰后,远方终于出现了一条黑线,随着黑线越来越近,旌旗招展、盔明甲亮,一支骑兵杀气腾腾地行来,这便是燕王朱棣的赴京队伍,按照朝廷规定的上限,他带了三千最精锐的骑兵。   
朱棣的王驾位于队伍的中间,被数百名亲兵严密包围,不过他没有坐在马车上,而和军士一样骑马同行。朱棣金盔金甲,马鞍前横握一把日本倭刀,目光冷峻地望着前方。似乎在思考什么问题,在他身后则跟着一名白衣秀士,正是刚从贵州回来的吕思远,这次姚广孝没有随朱棣南下,而是留在北平镇守,吕思远暂时取代了姚广孝的位置。   
吕思远是朱棣极为欣赏的谋士。尤其欣赏他手段毒辣,以天地人三策将先皇逼得吐血瘫痪,其后他建议蓝玉出奇兵进攻四川,打乱了朝廷对贵州的包围,又使先皇陷入重度昏迷,可以说,先皇一大半性命就是丢在这个吕思远的手上。   
但这次吕思远从贵州返回并不是他朱棣的命令,而是吕思远的擅自所为,朱棣的原计划是让吕思远深伏在蓝玉身边,待将来秦王和蓝玉结盟后,他再在中间起关键作用,而吕思远却告诉他,他的一名书童偷了他和自己的一封往来信件,向蓝玉告发请赏,他幸亏在蓝玉身边有人,得到消息而仓惶逃出贵州。   
事出意外,朱棣也无可奈何,不过吕思远回来也使他多了一名厉害的谋士,不仅如此,他还带回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报,秦晋竟秘密结盟了,不用说,这必然是蓝玉从秦王那里得到的消息。   
“吕先生,我听说你和辽东李维正似乎有宿怨。”朱棣放慢了战马,笑着问吕思远道,前几天,锦衣卫五所千户冷千秋来投奔他,正好遇到了吕思远,他便告诉朱棣,这个吕思远和辽东李维正的宿怨极深,这让朱棣有点意外,他竟不知此事。   
吕思远笑了笑,缓缓说道:“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宿怨,不过我在李维正身上栽了一次而已,事情殿下也知道,就是当年赵岳之事,这件事我已经看淡了,早已不放在心上。”   
朱棣略略放了心,李维正是他的一颗重要棋子,他可不希望自己内部出乱,如果有必要,他会出面给他们调解,不过自从李维正东征日本回来后,朱棣便渐渐明白了一件事,李维正其实并没有真的投靠他,而是想和他建立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再说白一点,他们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这种迹象在李维正抗旨不肯进京后更加清晰了,李维正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军阀,根本不可能成为自己的手下。   
想通这一点后,朱棣也无可奈何了。李维正羽翼已经丰满,连父皇的圣旨都可以不买帐,那他又能拿此人怎么样呢?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李维正能够帮助自己登位,这一点朱棣倒是有信心,他知道李维正不可能和秦王有什么关系,这两人的仇恨实在是太深了,他也知道李维正不会助朱允炆,他的岳父公开和他断绝关系后,他就已经被朱允炆抛弃了。即使是现在朱允炆想招揽他。黄子澄、齐泰之流也不会答应。所以,李维正只能和自己合作,有机会再吞并他的军队,如果能杀之当然最好,实在杀不了,就把他封到高丽或者海外去,总之是不会把辽东给他。   
在秦、晋、燕三强中,虽然他朱棣的军队战斗力最强,但他所在的北平,无论是人口或是财力富庶,都比不上关中和太原,所以隶属他的军队也不是很多,仅十万余人,而秦、晋两人从去年以来大肆招兵买马。据说军队加起来已经超过三十万人了,还有蓝玉那边的二、三十万屯军,可以说秦王的势力远远超过了他,已经能和朝廷分庭抗礼了。   
为此,朱棣便计划向东扩张,吞并辽王、宁王和辽东的军队,尤其是宁王的骑兵和辽东的水师都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三地军队加起来有近二十万之多,如果能吞并三地的军队,那他就完全可以兴兵南下了。就在他积极谋划向东扩张之时,秦、晋结盟的消息,俨如一记警钟在朱棣的身后敲响了。   
朱棣沉思了片刻,又问吕思远道:“吕先生是如何看待秦、晋结盟一事?”   
吕思远微微一笑道:“秦晋二人都是野心勃勃之辈,目标都很明确,而那个位子将来只有一个,他们又怎么分?属下以为二人结盟并不是常态,而是一种临时的利益结合,他们结盟的目的无非有二,最有可能是联合对抗朝廷,待将朝廷军队彻底打败后再议分赃,我原来是这种想法,但现在我认为这并不是他们结盟真正的用意了。”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属下听说他们二人都已起身前往京城,这说明他们二人暂时还没有造反的计划,至少一年内不会公开造反,否则二人绝不会进京,可如果不造反,他们结盟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点我不知殿下考虑过没有,他们结盟如果不是针对朝廷,那又是针对谁呢?”   
朱棣长叹一声道:“我知道,他们的结盟其实是针对我。”   
“一点没错,属下已经看透,秦晋二人就是为了对付殿下而结盟,藩王有资格逐鹿天下者,唯秦、晋、燕三王,秦晋欲南下逐鼎,他们不可能不忌惮殿下的威胁,所以只有先灭掉殿下,才能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晋燕两国相接,而以晋一国之力不是殿下的对手,只有联合秦王,才有机会胜出。属下已经能够推断出他们的战略企图,先联合灭燕,然后晋王向东吞并辽东,再南下山东,而秦王进军四川,和蓝玉合兵。再东进荆湘,这样就对朝廷形成了合围之势,或许最后他们会划江而治,晋北秦南,平分大明天下,这也说不定。”   
听完吕思远的分析,朱棣的脸色异常阴沉,其实他已经从秦王谋士邵闻达那里得到了消息,秦晋结盟很可能是针对自己,只不过消息很含糊。没有吕思远分析得这么透彻罢了,吕思远所说的划江而治完全有可能。朱棣非常了解朱樉其人,只要能坐上皇帝之位,他可以放弃任何原则。他对大明更没有什么历史责任,仅仅只是为了当皇帝。   
吕思远见朱棣沉吟不语,他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触动了他的心思,便微微一笑道:“殿下也不用太过虑,秦晋联合对付殿下,安知最后的结果不是殿下吃掉他们呢?”   
朱棣摇了摇头叹道:“我的计划是先吃掉辽东、辽西和宁国,秦晋结盟打乱了我的部署。”   
吕思远大吃一惊,连忙道:“殿下万万不可,辽宁不过是狐兔,秦晋才是虎狼,殿下东进,正好给了秦晋借口和机会,那时他们再联合辽宁反击,殿下腹背受敌,危亡不远矣!属下的意见却是安抚辽宁,使他们相信殿下并无吞并他们之心。然后殿下再集中精力对付秦晋,以号召天下诸王征剿蓝玉为借口向西进军,那时秦晋若与殿下交锋便先失了大义,若不与殿下交锋,燕军已经深入两地,使他们进退维谷,此乃孟明视假道伐虢之计也,那时,殿下再借口灭蓝玉而挥师河南、四川、湖广,充分利用蓝玉这步棋,调集天下军马归己,等蓝玉覆灭,建文还能安在乎?”   
吕思远的一席话,说得朱棣茅塞顿开,他跳下马,长身施礼道:“上天赐先生予我,便上天欲我得天下之意,请先生受我一礼。”   
吕思远也慌忙下马行礼,“属下不敢,属下只懂诡计而不知兵法,道衍大师才是经天纬地之才,有他在,殿下何愁天下不得,属下萤火之光安敢比皓月,我愿意辅佐世子,请殿下成全。”   
朱棣明白吕思远的意思,他也知道道衍什么都好,就是心胸狭窄了一点,以前他觉得李维正会威胁他,便施了暗手,使李维正险些被杀,这些事情道衍当然不会说,但朱棣心里却有数,这次道衍不肯随自己南下,理由是镇守北平,其实朱棣也知道,就是因为吕思远的缘故,一山不容二虎,连吕思远自己也看出来了。   
朱棣暗暗叹了口气,现在是用人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