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一些机械而简单的事情赚点抽烟喝酒的钱。人事部经理跟我说完这些的时候,我不禁发问:假如杨宁回到三年前重新读研,不知道他会不会换一种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又或者他是否还会选择读研?
学以致用
读研究生不但需要研究书本里的知识,还需要研究书本外的知识,以免陷入本本主义的窠臼。用人单位在面试应届毕业的研究生时,并不会特地考察其工作经验,因为没有人会对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抱什么期望,但是,很多单位会换一个角度考察应聘者对于现实生活的理解程度。这种能力不是仅从书本上能够学来的,也不是一定要有工作经验才能具备,但是对于工作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
小昭是北广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按理来说进新闻媒体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可事实并非如此。她在北京先后应聘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多家大型新闻媒体,但都铩羽而归。后来她索性来到深圳,并很快得到了深圳电视台的面试机会。虽然深圳对于学校、专业和学历并不非常重视,但小昭作为一个北广的新闻学硕士,难免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小昭在面试过程中的表现却很让人失望。
主考官提出的问题是:“深圳关外有一些食品加工厂完全不具有法定的卫生条件,但这些厂家非法加工食品以后总能通过某些渠道使其不合格的产品堂而皇之地摆上了不少超市的货柜。作为一名电视记者,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果要向社会公众披露这一现象,你将采取哪一些方法进行跟踪拍摄?”这其实并不算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在电视上也会经常看到类似的新闻,可是,小昭却一筹莫展了。她只含糊其词地说要对这种现象进行采访,并背出了教材上关于新闻采访的很多理论。
主考官进一步问道:“如果你在秘密拍摄了某个地下工厂的流水线以后,对方发现了你的身份并威逼利诱让你交出菲林,你会怎么做?”小昭想了想,将教材里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一些条条框框背了一遍,最后得出结论:一定不会妥协。然后主考官又问:“那假如你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就算你不妥协也很难将摄像机带出工厂,怎么办呢?”小昭顿时犯难了,犹豫了半天才支支吾吾地说:“我们老师好像不曾教过这方面的内容。”
做出这样的回答还不如自杀来得痛快!
出奇制胜
研究生要想尽可能充分地利用自己的硕士学位,还需要注意其他一些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专业的选择。选择专业一方面要基于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还要充分衡量不同专业的就业情况。有很多传统的专业就业情况非常糟糕,跟这些专业的本科生比较起来也毫无优势可言,但有一些专业的研究生在就业的时候可谓是奇货可居,只是这些专业可能是新兴专业,本科阶段又没有开设,所以很多人在考研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
中国的物流业目前正处于迅速发展期,专业的物流人才非常缺乏,但长期以来普通高校并未开设物流专业。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相继设立了物流工程的硕士点,这些专业的研究生在毕业前很长一段时间就早早地被用人单位“预订”了,可谓是“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爽歪了啊。类似的专业还有很多,譬如工程造价、宝石学、体育经纪、信息安全等,不一而足。
除了专业以外,还要考虑学校的特点。不同学校开设的专业可能相同,但其学生得到的就业机会可能完全不同。譬如说,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运学院的学生可能比北大清华的更容易进入中远集团之类的公司,而北广、中戏、北电的学生应该也比其他学校的更容易进入新闻媒体或者娱乐圈。我的母校中南大学的前身中南工业大学曾经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国内有色金属行业的公司老总几乎都是我的校友,所以,在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会上,有色金属方面的公司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后来学校和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医疗卫生系统和铁道系统的用人单位也相继成了招聘会的主角。其他的大学也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所以,考研报名选择学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的因素。
选择在什么地方读研究生,这也是一个不能不提的问题。一般来说,在某个地方读书就有利于在那个地方就业。假如一个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想去上海发展,他毕业的时候当然可以去上海驻扎下来找工作,但是驻扎一个星期只有一个星期,驻扎一个月也只不过是一个月,跟上海高校的学生比较起来明显处于劣势,经济方面的成本绝对要高得多,而且由于对上海不很熟悉,应聘的成功率也可能要低一些。而反过来的话,一个复旦大学的毕业生要想在武汉找份工作可能就不如武汉大学的毕业生方便了。所以,我建议考研报名的时候最好先考虑自己以后想去什么地方工作,然后尽量报考这个地方的大学。当然,前提是这个地方有让你比较满意的大学。
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深圳大学。坊间有一种说法,说深大不过是“一流的校园、二流的管理、三流的老师、不入流的学生”,但这样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却几乎全部能够在深圳就业,而且工作并不差。这一方面有政策照顾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深圳大学的毕业生占尽了“地利”的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原来工作过的一家公司共有150余名员工,其中有不少北大、南大、浙大、华工、中山等著名高校的毕业生,深圳大学跟这些学校完全不具有可比性,但是,公司却有50名以上的员工毕业于深大,而且这些人的工作岗位完全不逊色于其他学校的毕业生。
另外,研究生在毕业求职的时候应该保持一种谦和的心态。很多研究生都很自以为是,觉得学历高就很了不起,这种心态最终只会让自己四面楚歌。小胡的经历便是一个明证。
小胡是上海某名校的研究生,立志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毕业求职的时候,小胡接到了某IT公司的面试通知,职位是市场营销。面试当天,小胡按时到达公司,踌躇满志。前台小姐给每个人发了表格,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小胡偷偷瞄了一眼左右,发现都是本科生。看来自己硕士生的学历应该占了不少优势,他暗暗得意。
人力资源部的人收回表格,编了号。然后按照顺序,候选者一个接一个进入面试的房间。小胡等了一会儿,只见身边的几个本科生都被叫到了,自己却迟迟还未轮到,有点不耐烦,轻轻嘀咕:“怎么还没轮到我?我是研究生,难道不该优先考虑?”
好不容易才轮到了小胡。面试官首先让他作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大学××系研究生毕业。”小胡的开场白没有像通常人那样介绍自己的名字,而是用学历打头。
接着面试官让他谈谈自己应聘营销这份工作的优势。“我是研究生。”小胡再次强调了他的学历优势。“请问你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研究生,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面试官接着问道。小胡说:“我在研究生期间跟着导师做过一些项目,有更多的实践经验。”面试官接着问道:“你觉得你的实践经验比有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更丰富吗?”
小胡有点儿不耐烦了,说:“我认为自己比那些本科生具备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坐在他对面的HR不紧不慢地说:“市场营销之类的职位对于专业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似乎并不需要你这么高。所以,我觉得你今天来参加这场面试,未免屈才了。”
小胡的心态在很多研究生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事实上当一个多读了三年书的研究生和一群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同时应聘某个职位的时候,要他心里一点儿想法也没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自认为与众不同并不等于在别人眼中也出类拔萃。事实上营销、文案、采编、公关等很多工作职位对于学历的要求并不高,研究生和本科生比较起来根本没有优势可言,而且如今研究生几乎泛滥,很多大学的研究生人数都超过了本科生的人数,有些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竟然有高达70%的比例继续读研。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研究生还自恃学历很高而心高气傲,那只会引起面试官的反感,进而让自己一次又一次与工作机会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