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传-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隆武帝问郑成功 :〃汝能从我行乎 ?〃郑成功说 :〃臣从陛下行,亦何能为?臣愿捐躯别图,以报陛下。此头此血,已许陛下矣 !〃郑成功手中没有兵权,即使跟随隆武帝左右也没有多少作为,此时他已考虑〃别图 〃,另寻报国的出路。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十一月十四日,隆武帝下诏亲征,命唐王、邓王监国,首辅何吾驺随营,命曾樱、郑芝龙留守,负责转饷,命郑鸿逵为御营左先锋,出浙江,郑彩为御营右先锋,出江西。
郑芝龙为了避免招到众人的不满,便分给了郑鸿逵、郑彩各数千人,号称数万,从帝出征。但二郑出仙霞关后,便推托粮饷不足而不再向前。郑鸿逵驻在仙阳镇。隆武帝发出檄文紧急催促,也得不到回答。
郑鸿逵担心有人到福州向隆武帝报告实情,便严禁儒生从仙霞关出入。郑彩也以缺饷为由,出关百里又返回原地。
十二月六日,隆武帝出福京(福州)御驾亲征。此次亲征的目的,是要先进入江西,进而取南京北上,但此时,清军南下的攻势非常猛烈。郑芝龙开始越来越明显地阻挠与清军对抗的行动。
郑芝龙不仅自己不肯出关,而且限制他认为是异己的力量。隆武朝中吏部文选郎林垐,主管铨选,他认为此职是太平时期的政务,并非用兵之时的急务,于是便辞官募兵数千人,准备北上抗清,但遭到郑芝龙的多方阻挠。林垐被迫入山,并置备了一副棺椁和一袭布衣,大书〃大明孤臣之柩〃六字,以待死。
不久,隆武帝决定从汀州进入江西,于隆武二年三月初六从建宁府登舟,顺流而进,于十一日抵达延平。但郑芝龙为了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不愿隆武离开福建,因此坚决请求隆武帝回驾福京天兴府。
这也是为最后降清所做的工作。他鼓动了数万军民,遮道号呼,拥阻隆武帝的车驾,隆武帝被迫驻跸延平,就把府属作为行宫。
此后隆武帝被郑芝龙束缚住了手脚,许多北上抗清的策略都受到郑芝龙的限制。不久,清军加强了对南明的进攻。五月初,清军进逼赣州,各路南明滇粤诸军都不敢应战,纷纷溃逃躲避。不久浙东也被攻占。
郑芝龙在这样的紧急关头,竟决定从北边全线撤兵,他决定抛弃隆武帝,退保老家安平。他已与清军暗中来往,对隆武帝只是阳奉阴违而已。他派人打算劝说郑成功,但遭到郑成功的斥责。郑成功驻守仙霞关,因得不到郑芝龙的粮饷供应,军队维持得很困难。
他自己的财产都作了军饷,却不能维持多久。他多次派人到郑芝龙处催粮饷,却根本动摇不了郑芝龙降清的念头。
守关兵无粮,也就逐渐逃散了,郑成功不得已,只能伤心而回。清兵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当隆武帝逃到汀州后被清兵抓住杀害了。这个成立一年多的南明小朝廷就此彻底失败了。
郑成功又一次经受了亡国的洗礼。强大的清军非但没有打消他复国的念头,反而更激发了他为复国而战的信心。
他做为隆武帝的〃本家 〃,做为一心一意忠君爱国的明朝子民,正积极储备力量、等待机会,准备为复明浴血而战。
4、〃焚衣亭〃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清军进到泉州时,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就设法招降郑芝龙。
郑芝龙接到降书后,已经心动了。当他得到贝勒的许诺让他掌闽、粤总督大印时,他便决心降清了。
许多人劝他,说明〃鱼儿不可脱于渊〃的道理,不希望他降清,而郑芝龙并不理会。他认为大丈夫应当识时务,知天时时势。明朝以长江天堑,再加上四个镇的兵力守备,还没有挡住清军的进攻,而偏安一隅的福建更是难于抵抗。如果放弃降清的机会,很可能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后果。
郑芝龙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顺时势〃而决定降清。他自拥立唐王之后,个人财产便遍布福建、广东等地,已为天下巨富。他不愿失去自己来之不易的财产,于是他不听别人劝谏,写了降表,答复了贝勒的要求。
郑成功非常伤心,对父亲充满了愤怒。在叔父郑鸿逵的劝说下,为了阻止郑芝龙将郑成功劫持降清,便带着部属到金门暂时躲避起来,以图另外的打算。
郑芝龙满心想当闽广总督,只带500名护卫赴福州会见贝勒。他临行前给郑成功写信,约郑成功同行。郑成功忍受着最后和父亲绝裂的痛苦,悲伤地回信说:〃从来父教子忠,没听说父亲教儿子投降的。现在父亲不听儿子的忠告,决意投降,已无法挽救了。将来倘有不测,做儿子的只有缟素报仇而已 。〃郑芝龙见信非常恼怒,说:〃这小子太狂悖了!他哪知道做父亲的心思,哪懂得做父亲的苦心,只知道一味地愚忠已不存在的明国 。〃便带小儿子前往福州降清。
贝勒派遣泉州绅士郭必昌向郑芝龙招降之事终于有了结果。到福州后,郑芝龙拜贝勒博洛,二人握手言欢,折箭为誓,设酒宴饮达三日三夜。博洛很了解在郑芝龙诸子中郑成功不可小看,一直等郑成功前来,但了解到郑成功不愿降清之后,于第三天夜半,挟持郑芝龙去面清君。郑芝龙也感到情况不妙,对博洛说:〃北上面君,本芝龙本愿, 但子弟多不肖,今拥兵海上,倘有不测,奈何 ?〃 博洛知道他的用心,是想以子弟拥兵相威胁,便说 :〃此与尔无与,亦非吾所虑也 。〃不予理睬。
郑芝龙投降以后,本以为郑家可以免遭清兵暴掠,因而并无防备。哪料到他一离开,清兵马上涌进安平,烧杀抢掠,奸淫妇女,郑芝龙家也不例外。郑成功母亲田川氏被污辱而自缢,郑成功大为痛恨,他用倭刀剖开田川氏的小腹,掏出肠子,洗除污秽又重新装好,盛殓安葬。
国难家仇,更坚定了郑成功抗清的决心。田川氏的惨死,给郑成功以极大的打击。他对田川氏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母亲的死,使他悲痛欲绝。
国家的危亡,民众的苦难,父亲的投降,慈母的惨死,这一切都使郑成功心肺欲裂。复仇的怒火,更激励了他胸怀已久的爱国豪情,更坚定了他同清廷斗争到底的决心。
他认为,要救国,要恢复明朝的江山,光靠读书的清谈是不行的。过去的科举仕进光耀门楣之志已经行不通了。他决计起兵兴师以报国恨家仇。
这时的郑成功,不仅具有忠君爱国的思想,而且是敢于为忠君爱国而付出生命的,已超出了许多清谈爱国的人。许多文人武将,此时都已向清廷投降,就连他过去最尊重的老师、大学问家钱谦益,在南京失陷后也投降了。这一切并未动摇郑成功抗清到底的决心。在伤心之余,他瞧不起那些苟且偷生而失去忠义的人。
他带着自己穿戴过的儒巾蓝衫,来到了文庙,要在这里与至圣先师告别。文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每个读书人都要在此朝拜先师孔子。当年,郑成功考中南安县学为廪生时,就曾在这里拜领儒服。
由于当时的县府设在丰州,孔庙也就设在本州镇旁。由于连年战乱,人们已无法安心读书,再加上这文庙处于山野之中,这时就更加显得荒凉、凄清。
郑成功来到孔庙,泣不成声地祝告说 :〃昔为儒生,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有所用,请先师谅鉴 。〃说罢,命人把带来的儒服点火烧着了,自己换上铠甲,佩上宝剑,义无反顾地慷慨而去,自此走上了抗清的武装斗争道路。这一年他才24岁。
郑成功与他的父亲彻底决裂了。他树起了〃杀父报国〃的旗帜,成为名昭史册的逆子忠臣。
人们为了纪念郑成功,就把他曾焚烧过青衣、投笔从戎的文庙改名为〃焚衣亭〃。 这座文庙的遗址至今犹在,它位于南安丰州路下村的魁星阁下。其左有一石坊,坊边有一株苍老的古松,相传此松植于郑成功焚青衣时。另外还有一座纪念碑,上面刻有文字,以志其事。
郑成功不相信明朝的天下就此完结,他要凭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团结反清复明的爱国志士,重振大明的江山。
〃焚衣亭〃是他告别文笔走向武装抗清的转折点。
至此,南国的抗清复明运动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第三章 招贤才力挽狂澜
自隆武帝殉难,郑芝龙北上投清之后,福建抗清力量无所统属,各自为政。当时宇国公郑鸿逵占据金山,建国公郑彩同弟定远侯郑联占据厦门。上海坛、南日、南北二茭、舟山等岛,都由鲁王派兵把守。其余诸岛也被其他人所据。郑成功所控制的只有安平一小块地方,难于施展,只能在鼓浪屿、海澄、镇海卫出入训练士卒、整饬船只,并致力于招纳贤才,为北上抗清积蓄力量。由此逐渐壮大力量,扩大占领区域,以图力挽狂澜,恢复明王朝的天下,引出了不屈的抗清斗争事迹。
1、任天下之智力,争天下之归心
隆武三年(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十二月初一,烈屿上空旗帜飞扬,郑成功在此召开文武群臣大会,誓师重振大明江山。他自称罪臣国姓成功勤王,仍用〃招讨大将军印 〃,并散家资特赏将士。
郑成功扯起〃杀父报国〃的旗帜,参加大会的将士们纷纷响应。郑成功自知目前兵微将寡,力量弱小,恐怕难成大事,便与众人商量首先要发展武装,壮大力量,到各地招集散兵、招纳贤才。
郑鸿逵主动承担了招集郑家旧部,联络占领厦门岛的郑彩、郑联兄弟俩的任务。郑成功则在安平镇树起〃杀父报国〃的大旗,招集安平附近的青壮年参军。很快,郑成功在安平镇便招集了300多人。
郑成功还与陈辉、张进等人乘船来到南澳,高树抗清的义旗,鼓舞了沿海一带军民的报国热情。郑芝龙旧部洪旭、黄廷、林习山等有志将领,纷纷率部在南澳投奔郑成功。
郑成功在招集士兵、训练队伍的同时,为了号召四方豪杰,共举义旗,还广泛地开展了〃招贤〃活动。派人四处设〃招贤馆〃、〃集义场 〃,招集东南沿海一带有志抗清的英雄豪杰。
郑成功知道,在当前的情况下,抗清是全民族的事情,单靠少部分人的斗争是难于取胜的,只有发动广大群众的力量, 才能有希望达到复国的目的。〃任天下之智力,争天下之归心〃是取得抗清胜利的关键。
当时,有许多有志之士,远途跋涉来到这里。有的放下锄犁,有的放下鱼网,走进招贤馆、集义场。
在泉州西门外潘山村以北,有一座长约十丈的石桥,凌驾于流经泉州、汇入大海的东溪之上。此桥至今犹存。据传说,郑成功揭竿起义时,曾命张进带一队亲兵来到潘山,竖起一面招兵的旗帜。张进命人在桥头摆了一张方桌,上面放置一碗清水,一支蜡烛,一副火刀、火石。张进派两个亲兵守候在那里,只要看见有人过来动着方桌上的东西,立即前来报告。头两天,在桥上经过的人看到这般情景,不知有何用意,只是好奇地看看就过去了。第三天的中午,只见一个挑鱼的大汉,飞快地向石桥走来,当他来到桥中央时,看见桥头那边正飘着一面招兵旗帜,便将鱼倒下桥去,朝着桌子跑了过来。
他看了看桌上的东西,又看了看招兵的旗帜,便走到桌前,拿起宝剑将那盛满清水的碗打得粉碎。他又拿起火刀、火石,熟练地将那蜡烛点燃。看到此番情景,在旁守卫的亲兵赶忙去报告张进。
张进急忙赶来,含着笑问大汉:〃请问壮士尊姓大名?〃那大汉答道 :〃小民陈发 。〃张进又问道 :〃壮士以剑击水,以火燃烛,不知有何用意 ?〃陈发答道 :〃宝剑击碎清水, 以喻'反清';火石点燃蜡烛,以喻'复明'。 小的愿随国姓爷,以尽微薄之力 。〃在陈发的带动下,曾跟陈发一起干活的一些小伙子,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一起跟来投到郑成功军中。在潘山地区出现了一幕幕长辈送儿、妻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
这个故事在潘山一带广为流传,郑成功部将张进募兵的石桥遂被人称为〃招贤桥〃。投靠郑成功军队的还有南安县溪东村以李启轩为首的18条好汉;以及后来名振南国的大将甘辉、当过明朝都察院御史的老先生沈佺期、后来威震敌胆的大将陈豹等。
郑成功高举义旗,得到了各州县百姓的拥护;他礼贤下士,各地英雄豪杰纷纷投奔而来。他慧眼识英豪,除得到上面提到的英雄好汉外,还从戏班里选来了扮演武松的李景林和洪旭,量材使用,分别委以重任;对从清军起义过来的人员,也是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原清军浙江台州军将马信投奔郑成功,郑成功就命他为前锋镇指挥官,充当收复台湾的先锋。
这样一来,各路英雄一齐奔向郑成功的军队,郑成功麾下谋臣如云、猛将如雨,又有成千上万真心实意拥护起义的士兵和老百姓,这就为郑成功反对内外敌人的伟大事业储备了最宝贵的因素人。
中国东南沿海的爱国谋士、将才大多归于郑成功麾下;老百姓拥护郑成功的起义,可谓得天下之智力与民心,郑成功的抗清力量壮大了起来。
2、游战南国
经过郑成功的苦心经营,郑成功从南澳回来时,已有了数千人的队伍。他听说桂王已在肇庆即位,便放弃了隆武年号,改用永历记年。
郑成功命洪政和陈辉为左右先锋,杨才和张进为亲丁镇, 敦泰、余宽为左右护卫镇。这年四月(公元1647年),郑成功联合郑彩、 郑联兄弟,进攻海澄。清军入福建后,海澄一度成为清与残明势力争夺之地。郑军这次进攻,只攻破了九都地方,但因计划不周,而清军援兵又及时赶到而失利。洪政中流矢受重伤,监军杨潢阵亡。郑成功不得不退兵。
郑成功整顿兵马,鼓舞士气,准备再战。郑鸿逵颇为欣赏郑成功不怕挫折的勇气,但同时担心郑成功行动鲁莽,万一孤军深入,会给清军造成可乘之机,便写信给郑成功 :〃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先稳固根本性的基础,然后才能求得稳定的发展。现在你只占据安平这个弹丸之地,又没有天险可以依靠,一旦清军攻打过来,你怎么办呢?你应该火速回军,我领军相助,我们两军合力攻下泉州,做为暂时的安身之地。然后养兵蓄锐,攻打清军之不备 。〃郑成功觉得叔父的话很有道理,当即回兵安平。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八月,郑成功与郑鸿逵合兵进攻泉州。清朝福州提督赵国祚驻守泉州,他认为郑成功年轻无能,不过率领一群海盗而已,一战即可将其击溃。他率领骑兵500人,步兵1500人,分两队前往桃花山迎战。一队人马从涂门出发,一队人马从东门出发,直冲郑成功营垒而来。
郑家合兵约有10000人,分别部署在桃花山下。郑成功见清兵杀来,便令洪政、陈新两员大将迎战。战斗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双方相互冲突相拒,未见胜负。郑鸿逵见不能立时取胜,便命林顺从旁夹攻。同时郑成功也命余宽出奇兵截杀清军。清军经不住郑氏大军的勇猛攻击,阵势大乱,郑成功乘机挥军追杀,清军大败而逃。郑军追至城下,也鸣金收兵。
郑军每次攻击泉州城,清军溜石寨参军解应龙都出兵救援,使郑军不能全力攻城。于是,郑成功决定设计除掉这个隐患。
他带着队伍来到泉州城下,命人吹号进军,猛攻泉州城。赵国祚看见城下到处都是郑军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