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国之爱-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宪腿一软,跪倒在地,不敢抬头。
“取纸笔。”昭华冷冷的吩咐,“给郯城守将王镇恶写信求救,就说战事吃紧,请他亲自带兵来救援。”
陈之武手持带血的长戈压在他脖子上:“不写,你就不用活着了。”
景宪眼看兰陵关就这么稀里糊涂易主,早吓得战栗不止,哪敢有半点抗拒。
短短三天内连下两座城池,而且伤亡极小的燕军欢欣鼓舞,士气愈发高涨,欢快又豪迈的笑声不绝于耳。
只有昭华皱着眉考虑着下一步怎么对付更难攻克的郯城。
郯城是齐燕边境三关中最强的城关,背靠瑶山,护城河又深又广,守将王镇恶不但颇有谋略,而且极其强悍,武艺也十分高强,最是难以对付。
岳青槐收了以往的玩世不恭相,严肃地对着地图拧着眉思索。
“军师可是想半路设伏?”昭华问道。
“没错。”岳青槐点点头,用手指着地图上某个点,“我们把王镇恶诱出城来,然后在半路设伏,他远途而来,必然疲乏,我军以逸待劳胜算很大。”
“要歼灭敌人,才算真正的取胜。”昭华附和,“然后我们再趁他后方空虚,趁虚而入,夺取郯城。”
“夺取郯城不是不可以,但是强攻伤亡会比较大。”岳青槐为难的拧着眉,“郯城城池牢固还据山而守,就算王镇恶被诱出城,城内留个三两千人马,就可以守城了。”
“我们先设伏歼灭他的主力,然后围城,务必要尽快拿下郯城。”昭华盘算着三关失守的消息如果这时传出,需要多少天传到文康那里,他做出反应需要多久,会做什么反应。
想到那人的表情和反应,想着想着,忽然心口一阵疼痛,只得强行抑住,考虑着眼前紧迫的局势。
这时,做御前侍卫长的孟观涛禀报:“凤大人回来了。”
众将领欣喜又期待地等着。
凤逸风尘仆仆的进来,脸色很不好看,回禀说,卫国没答应发兵,但是也没拒绝,国王说要与大臣廷议,等议出结果再说。
“分明是惧怕齐国淫威。”凤逸生气地说,“可是他们也不想想,他们是如何受齐国威胁,时时害怕亡国的命运会哪天落到自己头上,现在居然苟且偷安,不敢和齐国对敌。”
昭华看他进来时的脸色,就知道此行没有结果,也不生气,微微一笑:“他们是在观望,如果我们败了,卫国、留国包括东林、西楚都会袖手旁观,不敢得罪齐国。如果我们胜了,他们就会成为我们的同盟,站在我们这边,所以,这一仗,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败,也败不起。”
凤逸听他这么说,心情更加沉重。
郯城守将王镇恶看着求救信,不敢置信,问信使:“居然是昭华太子亲自率军,他不是死了吗?”
信使正是御前侍卫观涛所扮,大肆渲染当时的奇观:“听说棺木回国,正准备下葬时,突然一声巨响,天降奇石,东方现出瑞气千条,红光万丈,天上的云都呈五彩,还排成字形,显示他将正大位称帝统一天下,接着他就复活了。”
“真的?”
“是的。末将也曾在三年前随吾皇征讨燕国,在战场上见过他,是他没错。”观涛猛点头,“如今燕地都传他是神龙转世,天命所归呢。”
王镇恶惊讶不已,他小时候曾数次大难不死,一直认为自己沙场百战斩敌无数是因为神灵庇佑,所以也很信神鬼之说,每战之前必祈神灵保佑占卜吉凶。听他如此说,有几分相信,添了几分惧意。
他虽勇猛,倒不是愚悍之辈,先问手下谋士,该如何是好。
谋士认为,这样带兵前去救援,可能会被半路设伏打援,还有可能被对方趁后方空虚,抄了后路,夺取城池,所以不赞成出兵。
观涛着了急:“兰陵关被燕军围困,情势紧张,将军如何不救?况且他们收拾一个再收拾一个,正是集中兵力,将我们各个击破之策,将军守着城池不去救援,却各自为战,受害的是自己。”
王镇恶细想也有道理,命手下的副将带着一万兵马去救兰陵关,自己领着另一半兵马守城。
观涛偷偷放出信鸽,将情况传给燕军。
岳青槐看了纸条,眉头拧在一起。
“想不到王镇恶这么谨慎,居然只分一半人去救援。”
“凡事要从好的一面来说。”昭华给众将领打气,“他只派一半人马出城,正好我们可以集中兵力干掉他。”
“陛下这么自信可有良策?”
“关门打狗。”昭华笑笑。
岳青槐也会意一笑,和昭华商量一下,定下计策。
郯城的副将领着人马急行救援兰陵关,为防埋伏,小心翼翼的派出探子在前面打探。在城外果然遇上伏兵,郯城副将事先早有准备,猛力冲杀一阵,燕军败退而逃。齐军得意洋洋,收拾旗帜车仗,乘胜追击,城外的燕军抵挡一阵,纷纷败退解围而去。
城内的齐军打开城门,景宪在城头呼喊答谢。
副将带兵进了城,正行到一半,忽然一声号炮响,城头落下滚木檑石,同时城门关闭,齐军进城才进了一半,另一半被关在城外,城头忽然出现燕军旗帜,无数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同时,城外林中杀出一队燕军,冲入敌阵,将关城外的齐军杀得措手不及。
副将大吃一惊,知道中计,没想到兰陵关会这么快落入敌手,更没想到景宪贪生怕死,居然写了求救信还骗他入城,如今城门已闭,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四面全是衣甲鲜明的燕军,杀声震天,副将见陷入重围,外面几千人马被关在城外也进不来,难以呼应,吓得心惊胆战。
这时,燕军大将喊话,下令齐军投降。那副将也听说过昭华的为人仁厚,连对卑微的奴隶也心存慈悲,并不是嗜杀之人。再看左右没有突围之路,只得下马投降。
昭华亲自接见了副将,要他写信劝说王镇恶投降,并声称后方还有大批军队赶来,誓要全力攻打拿下郯城,到时候生灵涂炭就不好了。
副将将信将疑,剑架颈上,不得不写了劝降信,一众齐军俘虏被押在兰陵关城内。
岳青槐命燕军从正门开进,然后从后门出来,换了旗帜衣服,第二天再从正门开进,从后门出,再换旗帜衣服。第三天,仍是如此。齐军俘虏看见每天都有数不清的燕国军队开进城内,不知道有多少人马,只见兵强马壮,矛戟犀利,粗略估算每天进城的燕军数量,怕有十万之众。再听说燕国新帝昭华亲自率十万大军,备好充足的武器粮秣定要将郯城攻下,齐军个个胆寒。
副将本来并非真心投降,眼见燕军势大,心里担忧郯城,看见燕军忙着整休,瞅个机会,带着一众亲信从偏门逃跑。
燕军看见,大声呐喊,作势追赶一番,自然是追不上。
副将逃回郯城,向主将王镇恶讲述了兰陵关见闻。王镇恶听说昭华的确是死而复生,又亲率十万大军攻城,也是高度紧张起来,只是一万兵马已经折在兰陵关,郯城内只剩下数千兵士,好在粮草充足,城池坚固,只要坚守不出,时间一长,想必燕军撑不住,自会退去。
做好防备,王镇恶封了奏折六百里加急送向齐国国都。
“有用吗?”副将还是无比担忧,看着他封好奏折,盖好六百里加急的印戳。
“用处不大。”王镇恶发出奏折,说道,“我军主力均在北骁国边境,就算立即停战,飞也飞不了那么快。”
“如果不是我大军精锐在北方与北骁国作战,谅那昭华没这胆子敢与我对抗。”
“兵者,凶器也。一旦开仗,就不容易善了。现在我大军和北骁国的仗不好收场,皇上又是好面子的人,要停战还得一阵子,我们挺过这段时间就好了。”王镇恶给部下鼓劲。
郯城守军如临大敌,备好守城器械,做好抵抗准备。
很快,两天后,燕国大军浩浩荡荡杀到,中军黄龙旗迎风飘扬,十分醒目。马尾上拴着树枝,马蹄翻飞,扬起漫天大尘,看上去声势很是惊人。
昭华亲自领了数千人马在郯城城前扎营,又安了许多空营,插上旗帜,立着穿军服的草人,远远看上去,燕军阵营连绵数里望不到边,真是旌旗如云,矛戈如林。又下令兵士砍树盖屋,摆出要长期围困,打不下来也要饿死对方的架势。然后时不时地攻城搔扰。
进攻者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个时间,地点,任何方式来进攻,而守城者则必须没有选择的日日夜夜,守住城池四周。于是齐军吃饭时,睡觉时,都会遭遇燕军的抛石机、冷箭、挖地道、夜间偷袭、木桩撞城门等各种手段的攻击。
齐军气急败坏,却惧怕燕国“十万”大军和昭华的威名,不敢出城迎战。
与此同时,岳青槐、南敬亭、陈之武带着其他人马,将所有驻在燕国的零散齐军全部歼灭,并进入齐境,抢占了几个产粮重地的大仓。郯城以为燕军全力攻打,缩在城中加强戒备不敢出来支援,于是其它地方的小股齐军很快在燕军绝对优势的打击下,被轻易消灭。
至此,郯城成为孤城。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预告:小康接到消息,真是……那心情……那感觉……写信给小华。
战争场面描写无能的人避开场面写其他。
一场大雨暑气消,
长夜漫漫蚊子咬,
早起奋力来码字,
低头一看满身包。
不完全数有十个,痒!痒!痒!可以做不更文的理由咩???
第136章心病难治
岳青槐等人消灭了散在各处的齐军,回师与昭华会合,团团将郯城围住,也不急着攻打。白天在城外喊话劝降,晚上燃起羹火唱着燕地歌谣,凄婉的歌声随着夜风飘入城内。
城里的燕国百姓听到故国歌谣,潸然泪下。
昭华巡视军营,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可是到了晚上独自一人时却辗转反侧,急得难以入睡。
岳青槐带着人到郯城外围视察地形,看到缓缓流过的郯河,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昭华见他回来,迎出中军帐,见他神色,笑问:“是不是军师有了破城之法?”
“没错。”岳青槐摇着破蒲扇,不顾一众将士的急切,缓缓喝了茶,卖足关子,这才取了支箭,在沙地上笔划了大概图形。
“瞧,这条河叫郯河,贯穿全城,如果在这个地方堵塞了上游,不出几天则河水倒灌郯城,城中必乱。到时候我们可以趁机杀入。”
“好,军师高见。”将领们纷纷赞同。
昭华脸上笑意尽失,眸中尽是不忍之色。
凤逸知他心里所想,劝道:“陛下请勿忧心,两国交战,死伤在所难免。”
“军师,可有更好的法子?”
岳青槐很干脆的说:“如果不用这个法子,继续拖下去,齐国那边的大军杀到,我们会很被动。如果要强攻,我方伤亡会比较大,陛下不忍伤害城中百姓,那么受伤害的就是我们的将士了。”
昭华沉思不决。
“陛下,快下令吧。”将领们纷纷摧促。
昭华沉吟半晌,才下令:“就请军师派人去上游堵塞河道,听城中号炮一响,立即疏通河道。凤逸,你带人趁夜潜入城中,发动百姓反抗,待大军攻城时,想法将百姓疏散入高地,尽量减少伤害。南将军和陈将军指挥攻城。”
众人领命而去。
三天后,城中的齐军惊讶的发现,郯河水倒灌入城,人畜难行,守军不知所措。
同时,城外燕军发动总攻,城内的燕国百姓趁机作乱,拿起砍刀锄头杀向齐军。
由于郯城城已是孤城,外围全部被燕军占领,没有任何支援,苦战一昼夜后,郯城齐军彻底被击溃。
王镇恶骁勇善战,一人一骑杀出重围,逃到城郊一处不为人知的树林时,忽然黑暗中突出几道青草绊马绳,将他摔落马下,他刚要爬起,一张大网迎面罩下,十来个手执锄头鱼叉的人将他擒下。
这次大战,燕军仍是以微小代价全部消灭齐军,并生擒对方主将。
至此,燕地齐军全被歼灭,前后不到半个月。
胜利的欢呼响遏行云。
只有昭华面无喜色,命人厚殓牺牲将士,同时又厚恤了在水淹城池中不及疏散,无辜遭殃的百姓,用钱物抚恤了家属,并亲自焚香致祭。全城百姓感佩万分。
昭华亲自召见了擒住主将的乡人,准备重重赏赐。
为首的一个身上有奴隶烙印的乡人说:“小的受过陛下大恩,不敢再图赏赐。”
昭华纳闷地瞧他:“我见过你么?”
“陛下肯定是不记得了。”那奴隶说,“当年在齐皇宫,一群奴隶被驱赶着斗兽,是陛下自愿入笼斗狼,救了我等性命,还争取到了自由。”
“哦。”昭华想起来了,仍然命人拿来赏赐。
“陛下仁德如高山大海,废奴令一出,多少奴隶看到了活路,正要努力从军,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凤逸接口说:“他说的是,现在从军的人很多,但是我们粮草兵器不足,再加上要避着齐人监视,没有大量扩军,现在打下三关,威震天下,而且缴获很多,粮草兵甲财物都很充足。可以放心扩军了。”
昭华点头同意,立即颁下招兵旨意。
又招集众将,提醒他们不要太过高兴,北骁国皇帝赢奉明素来胸怀大志,不满摄政的秦丞相,不甘心做傀儡皇帝,他隐忍多年,也该到了动手的时候,如果发动政变扳倒了摄政多年的秦丞相,那么北骁国内部将有大变化,与齐国的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到时齐军精锐主力杀回来,前景不容乐观。
岳青槐还是信心十足,说:“就算很快停战,齐军也是疲惫之师,而且和北骁国开战日久,他们箭矢兵戈多有损耗,马匹也丧失了许多,这不是短时间就能补充得了的,我们要抓紧机会。”
这时,龙蟠领着卫国两万兵马,前来助阵。见到昭华,面有愧色,说:“卫王不肯发兵,为臣子的只能听命……”
凤逸,南敬亭等人脸色都不大好看,岳青槐还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昭华仍是雍容华贵,礼节周到地接见了龙蟠,没有任何不悦之色。
私下里又告诫凤逸,南敬亭等人:“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人情世态炎凉,是事有固然,物有必至,好比早晨集市上货物多,人们挤着去,晚上东西卖完了,人们自然散去。没必要为这事断绝友助。卫国先旁观情势再出手,本无可厚非,如今肯派兵助我,已经不错,你们不要心存怨言,吊个脸子让人不痛快。还有对那些以前抛弃我现在又投奔我的门客,也不要恶言冷语。”
众臣皆心服,龙蟠得知更加羞愧,向昭华保证道:“臣一定力谏卫君,全力相助陛下,再请留国也出兵相助。”
齐国皇宫依然是金璧辉煌,宏伟壮丽,沉重的乌云重重压在殿顶,风雨在看不见的暗处翻涌。
边境的奏报放在皇帝的御案上,文康看了又看,几乎不敢相信,召来太傅,廷尉等几位重臣进宫商议。
何太傅说:“定是燕人趁我大军开往北骁国前线时,趁机作乱,亮出已故昭华太子的名头,这个人也许是个傀儡,只是为聚拢人心之用。”
文康笑笑:“只怕不见得,那人花招多得很。”
“可是,他不是死了吗?陛下亲眼看着他的棺木抬出宫门。”
文康想起自己曾经说过的话:“他若想翻身复国,除非死人复生,河水倒流。”
如今,可不是死人复生,河水倒流了么?
短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