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 密码-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治还经常驾临汤若望的宣武门南教堂,竟多达24次,请教日月食、彗星、天文、历法与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宗教、道德、人权、国务等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读者觉得贾宝玉顺治具有初步民主主义的思想,甚至于有西方的人权意识,其实都来源于汤若望。
几年的学习,使他练得一手好书法。绘制的丹青颇得“宋人三味”,擅长画牛,又会“指画”,漫画也惟妙惟肖。书法与丹青经常赏赐给大臣(贾宝玉也好这一手)。甚至好发精辟独特的文学见解,说金圣叹批点的《西厢》与《水浒》“议论颇有遐思,未免太生穿凿,想是才高而见僻者”,真是一针见血,很得要领(贾宝玉也如此)。
顺治的脾气让人捉摸不透,但他亲政后的朝政确见成效。这首先应归功于他长期刻苦学习汉文化,领悟了历代帝王以儒家“文教治天下”的真谛;懂得了在武力征服之后,必须继之以汉民族传统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发扬,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在他执政的十年间,从根本上扭转了多尔衮摄政时“重剿轻抚”的方针,坚持“帝王临御天下,必以国计民生为首务”的原则。远远胜过了以武力称雄天下的列祖列宗,又深刻影响到继嗣的康熙、乾隆。“康乾盛世”的出现,不过是这一方针深入贯彻的结果。《石头记》作者忠实地描写了贾宝玉顺治的性格特征,原意是讽刺他的不务正业,却使贾宝玉得到了读者某种程度的真心喜爱。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顺治皇帝的这些性格特征都移嫁到贾珍隐射的顺治皇帝身上去了。
例如冷子兴介绍说:“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
例如董鄂皇贵妃(秦可卿)死了,顺治皇帝“贾珍恣意奢华”,“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说着又哭起来。众人劝道:‘人已辞世,哭也无益,且商议如何料理要紧。’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贾珍因想道:贾蓉不过是黉门监生,灵幡上写时不好看,便是执事也不多。因此心下甚不自在。”因此,贾珍化“一千二百两”给“秦可卿”捐了一个“龙禁尉”——隐射顺治皇帝不顾满汉大臣与孝庄皇太后的反对,在董鄂皇贵妃死后,一定要追封她为“端敬”皇后,按皇后的规格办大清朝开国以来最隆重的国葬,否则自己就要削发出家。孝庄皇太后扭不过他,只好答应了。这就是秦可卿出的声势赫赫的大殡。
例如吴三桂薛蟠来吊唁,顺治贾珍让他送来了紫檀木做的棺材,原来是为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准备的,因为他死得突然,后来又被顺治皇帝挖坟鞭尸,没有用得上,顺治贾珍竟然给董鄂皇贵妃用上了——“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的,原系忠义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用。现在还封在店里,也没有人买得起。”此中的“忠义亲王老千岁”就隐射“睿亲王多尔衮”与“成宗义皇帝”。
例如顺治皇帝让承乾宫(林黛玉的潇湘馆)里30名宫女与太监为“端敬”皇后董鄂氏殉葬,更是顺治皇帝一生中最大的罪行。此事连《石头记》作者也吓得不敢往书里写,仅仅说贾珍顺治表彰秦氏(董鄂氏)的丫头瑞珠为主子“触柱而亡”拉倒。因为只要《石头记》里写上30人殉葬,它的传播问世计划就泡汤了。但作者不甘心,将瑞珠的“珠”解释成三十(王字旁)人的朱血(朱),来悼念清宫里无辜丧命的自己的伙伴。
顺治皇帝的风流淫乱隐射在贾琏贾二爷身上,例如贾琏“偷娶尤二姨”隐射顺治对董鄂氏先奸后娶。例如贾琏与“鲍二家的”(贾母硬说成“赵二家的”)偷情,隐射顺治皇帝与弟弟(赵二)博穆博果尔大福晋董鄂氏偷情(明末清初民间将后金满洲皇帝称为“赵家”)。
顺治皇帝偷弟弟的媳妇,对自己的女人却不时猜疑,甚至有始乱终弃薄情的一面,都隐射在柳湘莲冷二郎身上(《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秦业(像秦始皇那样开创皇帝事业的人)隐射大清国的开创者努尔哈赤,他的一儿一女(秦钟与秦可卿)代表秦始皇的第二代,即隐射努尔哈赤的第二代皇太极。秦钟临死的时候不想父亲秦业,却恳求鬼差一定要等见了贾宝玉再走,否则咽不下那口气。鬼差们一听贾宝玉顺治皇帝的名字也有些紧张。因为他毕竟是人间的皇帝嘛!《石头记》作者拐弯抹角地提示说贾宝玉是秦钟的儿子,秦钟等贾宝玉的感情只能是父子感情。柳湘莲冷二郎与贾宝玉四时八节地给秦钟上坟填土,从而隐射两人都是皇太极的儿子。因为皇太极最后只剩下顺治这一个名义上的儿子皇帝了,所以柳湘莲冷二郎与贾宝玉贾二爷都是皇太极的假儿子顺治皇帝的化身,两个人都隐射顺治皇帝。柳湘莲又是史湘云的亲哥哥,史湘云隐射孔四贞,孔四贞是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所以他的哥哥柳湘莲与贾宝玉都是孔有德的亲儿子。
柳湘莲对尤三姐的怀疑,隐射当年顺治皇帝对董鄂氏皇贵妃的无端怀疑,秘密抄检了承乾宫,还打了她一个耳光,这是她抑郁而死的原因之一。顺治皇帝马上又后悔起来,认为是冤枉了她,接着抄检了整个后宫,发现宫女太监“对食儿”的事情几乎每宫都有。这是太监曹雪芹很熟知的一个宫内机密。写进《石头记》就是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石头记》作者空空道人(朱本铉)与曹雪芹(朱明王朝留在清宫里的有极高文才的太监)用贾宝玉、贾珍、贾琏、柳湘莲四个小说人物,来隐射少年天子顺治皇帝短暂而有争议的一生,取得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惊人的成功。
《石头记》原文: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
第七章 女皇开国第16节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14)
隐秘解读: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此处的贾宝玉与林黛玉分别隐射顺治与董鄂氏。董鄂氏17岁时嫁给了顺治的弟弟博穆博果尔。顺治十一年六月十六,福临二次大婚,年18岁。在奉命来侍候合卺宴的四名福晋中,又一次见到董鄂氏。董鄂氏正用汉语在背诵岑参的《春梦》:“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在当时的清宫里,太后太妃、主位贵人甚至宫女太监,一概说满语,顺治皇帝也不例外。福临正在走火入魔般地学汉语的典籍与文学,听到董鄂氏悦耳的汉语,登时耳目一新,十分动心。她出挑得更美了!她的美不仅在于秀色可餐的资质,开朗从容的气度,更在于眼睛里流露出来的聪颖、才华和真挚。满洲贵妇、宫廷妃嫔何曾有过这样的美人?顺治皇帝的灵与肉,全被她吸引住了。
顺治十二年二月初八,是孝庄太后的圣寿节,18岁的顺治皇帝率诸王及文武百官到慈宁宫行庆贺礼,又见了董鄂氏。此时的顺治产生了得到董鄂氏的强烈愿望。过了三天,顺治派太监去博穆博果尔府,赐给幼弟一大批书画珍玩;二月二十一日,未满14周岁的博穆博果尔竟被皇上封为和硕襄亲王,引起朝野震惊。由此开始,顺治皇帝突然对幼弟格外宠爱。博穆博果尔当了亲王,就必须参加以前不常参加的典礼,每日随朝站班。顺治皇帝就可以经常召见他,请他的福晋参加宫内的许多宴会。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正是董鄂氏的绝妙写照。她母亲是苏州的汉族才女,父亲鄂硕做过杭州将军,精通满汉文史,博古通今,能诗会画,源于苏州,长于杭州,自然“心较比干”,“病如西子”。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此处说的林黛玉是指“林姑妈之女”,即贾氏之女,也就是孝庄亲女儿之女——顺治新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太后的外孙女。有直系血缘关系,“外甥(女)象舅”,自然“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了。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此话很有些来历。顺治二年,吕之悦在杭州被镶白旗甲喇章京鄂硕将军罗致府中设馆教授子女。董鄂氏乌云珠就是他的女弟子,她曾与塾师吕之悦对联。乌云珠出的上联为“水如碧玉山如黛”,吕之悦的下联为“云想衣裳花想容”。董鄂氏乌云珠的上联中隐含“黛玉”二字,而贾宝玉杜撰的《古今人物通考》中隐含“黛石”二字。也许这就是林黛玉隐射二婚头董鄂氏的来历——一个有些污点的美玉。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这段描述简直是对自称“痴道人”(“情痴”)的顺治皇帝的特写。当年的顺治几乎就是以这种歇斯底里的形式,表达他要得到董鄂氏的坚定决心。不止一个人在孝庄皇太后耳边说起这件事。尤其是顺治十二年中秋、重阳、冬至三次内廷家宴,顺治皇上不仅格外优待襄亲王夫妇,竟然在御花园多次单独与襄亲王福晋说笑。最令人不安的是,他们交谈用的是汉语,弄得向太后私下禀告的人也说不清他们都谈了些什么。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跟随陈泰出征,4个月之后回来,发现妻子已经怀孕了。在这4个月里,顺治与董鄂氏已经如胶似漆,须臾离别都会“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顺治利用皇帝的权利,寻找各种借口将董鄂氏弄进宫来幽会,闹得两宫太后都知道了此事。
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
此处的贾母与“你娘”(王夫人)都隐射孝庄皇太后,她想隔离顺治皇帝与弟媳董鄂氏大福晋的接触,故尔发出了“今将宝玉挪出来”的懿旨,但遭到了贾宝玉顺治委婉坚决的抵抗。对儿子提出的近乎无理的要求,孝庄采取“也罢了”的宽容态度。她看出了顺治对董鄂氏的念头,她倾听密探们——主要是太监、宫女和他们主子娘娘的密报,从来都面无表情,不置一词。她绝对地维护儿子,因为他是天下之主。儿子的作为与心思,决逃不出她的眼睛。
早在顺治二次大婚后,她就觉察到福临心绪不宁。当福临向她提出晋升博穆博果尔为亲王时,她已猜到了他的用心。但她懂得怎样做太后,怎样对待身为君上的儿子。只要不越过危险界限,她一概采取“也罢了”的态度,对待这位聪慧暴躁、喜怒无常、性情乖张的儿子,宽容也许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贾宝玉不是顺治皇帝,如果林黛玉不是肚子大了的董鄂氏,而真像《石头记》里写的那样,是一对刚见面的姑舅兄妹,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大家庭里,族长级的贾母能答应一对未婚男女住在一间房子里吗?
得知儿子使董鄂氏怀孕的消息,孝庄皇太后急忙下令:停止所有命妇入朝,但为时已晚。顺治皇帝向孝庄坦然承认:弟媳董鄂氏肚子里怀的是自己的“龙种”,而且决心要纳董鄂氏为皇后。
在封建时代,任何女人怀了皇帝的孩子,必须当皇帝的嫔妃。麻烦的是:董鄂氏是皇帝御弟的福晋,孝庄处理起来十分棘手。一方面必须接纳董鄂氏进宫,一方面必须保住皇家的脸面,还必须安抚住皇帝同父异母弟弟。想不到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狂怒之下,给了董鄂氏一顿皮鞭,直到她昏厥过去才罢手。顺治立刻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他发出一道奇怪的圣旨:宣襄亲王福晋即刻进宫,不得有误!至此,懿靖贵太妃母子已经明白:董鄂氏不可能留在襄亲王府邸了。襄亲王野性发作了,四处散布谣言,说当今皇上根本不是太宗皇帝的真儿子(假宝玉也)。又说摄政王多尔衮死因不明,乃孝庄皇太后色诱,在床上脱阳而死。太监特务系统得到了确切证据。按律襄亲王当以“大不敬”罪赐死,但又无法对朝野交代。
孝庄皇太后将襄亲王母子召进宫,严厉训斥了一顿。顺治皇帝也怒不可遏,当着群臣的面给了御弟一记重重的耳光。当晚襄亲王饮恨自尽。懿靖贵太妃痛不欲生,带着女儿回到蒙古阿巴垓部落,直到康熙十三年(1674年)死于故乡。
于是,顺治贾宝玉得遂心愿,林黛玉董鄂氏进入皇宫。但因身份不明,又婚前有孕,所以,读者看到林黛玉进京是一副灰溜溜的样子:自卑、自惭,神经过敏。“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石头记》作者对此做了恰如其分的描写。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资料参数,他将这种自卑、自惭、神经过敏的心情,也赋予了“又不是明媒正娶来的”尤二姐身上。
第七章 女皇开国第17节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15)
董鄂氏为了能在皇宫里有一个亲人做伴,特意恳求顺治皇帝,让伯父罗硕家的妹妹小董鄂氏也进了宫。妹妹与姐姐长的一个模样,因次也很受顺治贾宝玉的宠爱(《石头记》里的晴雯)。所以,晴雯被作者写成住在怡红院(坤宁宫)里,地位仅次于袭人(新皇后,孝庄的亲侄孙女小博尔济吉特氏)。此前,满族内大臣巴度的女儿也进宫并封为妃子,她的娘家属于满族董鄂部落,亦称董鄂妃(《石头记》里的紫鹃)。至此,顺治贾宝玉身边便有三个董鄂妃,被其他后妃们称为皇宫里的“董鄂部落”,相当于《石头记》里的林黛玉、晴雯与紫鹃小集团。作者将晴雯写成林黛玉之副,将巴度家的董鄂妃写成林黛玉的铁杆保皇派,都是以野史为依据的。在三个董鄂妃中,最令顺治贾宝玉如痴如醉眷顾殷殷的女人,还是弟媳妇董鄂皇贵妃。
按着野史的说法,腆着肚子入宫的董鄂氏,“偷来的锣鼓敲不得”。这个不明不白的“儿媳妇”,在宫内藏了两年。其前夫襄亲王刚死,总要尽些为妇之道。她肚子里的“龙种”还没出世就流产了(此事隐射在尤二姐流产的情节中)。皇上曾许愿这孩子一出世,就封为“荣亲王”,但流产的胎儿无此福气。
直到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二月,董鄂氏才正式封为董鄂皇贵妃。而中间的两年,因事涉皇家丑闻,则被史家以曲笔抹掉了,甚至连嫁给襄亲王一节也删削净尽。这是董鄂氏最难熬的两年。正像林黛玉《葬花词》里说的那样:“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