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新订人间词话 广人间词话 >

第26章

新订人间词话 广人间词话-第26章

小说: 新订人间词话 广人间词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词见《乐府雅词》,《历代诗余》选之”
补校:1。冗”,手稿作喘”,们误。2。此二语幼安本无。
89(删33)“宋蟀希声诗话》”条
“后人有切近的当,气格凡下者”
补校:“的”曾作“过”。
90“《提要》:王明清《挥鏖录》载”条
“《提要》:王明清《挥鏖录》载曾布所作《冯燕歌》,已成套戳,
与词律殊途”
补校:此数句《新注》缺。
“毛西河《词话》”
补校:“毛”,《重订》缺。
“赵德令麟《商调鼓子词》,谱西廂传奇”
补校:1。“畤”,《重订》误作“畴”。2。“鼓子词谱西廂传奇”,
原作“《蝶恋花》十二首,詠《会真记》事”。
“为杂剧之祖”
补校:“杂剧”原作“曲本”。
“郑彦能(名仅)之《调笑转踏》”
补校:“之”,《重订》《新注》均缺。
“至董颖《道宫薄媚》大曲詠西子事”
补校:“大曲”原作“词”。“媚”原误作“娇”。
“此可与《弦索西廂》”
补校:“弦索”原作“董解元”“、
“曾氏置诸《雅词》卷首”
补校:“曾”,《重订》误作“曹”。
91。“宋人遇令节”条
“宋人遇令节、朝贺、宴会、落成等事”
补校:1。此句原作“《啸余谱》于词曲之间”。2。“令节、朝贺、
宴会、落成”,原作“庆贺”。
“有‘致语’一种,亦谓之‘乐语’,亦谓之‘念语’”
补校:1;此句原作:“有杂剧(按,原作“致语’)一科,且歌且
舞,有小儿队,有女弟子队,先以致语,继以口号诗,然后小几队与女
弟子队致语,合队演剧。演毕,散队”。《新注》《重订》均缺。2。“乐
语”,《重订》误作‘参语”。雅按:静安《戏曲考原》:“宋人集中
多‘乐语’一种,又谓之‘致语’,又谓之‘念语’。”手稿“乐”字
甚小,模糊。又,‘亦谓”两句,《新注》缺。
“宋人如宋子京、欧阳永叔、苏子瞻、陈后山、文宋瑞集中皆有之”
补校:1。“宋人(原作‘初’)如”,《新注》《重订》均缺。2。”
子京”原作‘祁”,“永叔”原作“修”,“子瞻”原作“轼”,“后
山”原作“师道”,“宋瑞”原作“天祥”。3,“皆有之”原作‘背有
致语”。
“先教坊致语”
补校:“教坊”原作“一人”
“次小儿致语”
补校:“次”,《新注》缺。
“其所歌之词与所演之剧”
补校:“词”原作‘曲”,‘演”原作“舞”。
“少游、补之之《调笑》乃并为之作词”
补校:“乃”下原有“一种燕乐”(按,此四字旁原有“以词代诗
或四六文”)。“词”上原有“曲”,“词”下原有:“元人杂剧遂(?)
以曲代词。程明善《啸余谱》以为杂剧曲本自此出也”。
“此程明善《啸余谱》所以列致语于词曲之间者也”。
补校:“此”原作“故”,《重订》“此”下衍“故”。
92(删34)“自竹垞痛贬《草堂诗余》”条
“甚矣,人之贵耳贱同也”
补校:1。此句原作:“古人云、,小好小惭,大好大惭,洵非虚语”,
《重订》缺。2。“目”下原有“者乏多”,《新注》缺。
93“明顾梧芳刻《尊前集》二卷”条
“自为之引”
补校:“引”原作“序”。
“取顾本勘之”
补校:原作“勘以顾本”。
“知顾刻虽非自编,亦非复吕鹏所编之旧矣”
补校:“虽非”原作“乃所”,“所”又改为“非”。“自编”下
原有“或有增减”。“之旧矣”原作“如《直斋书录解题》所谓《尊前》
《花间》者矣。
“陈振孙《书录解题》”
补校:“振孙”,《新注》作“直斋”。
“公度元(原作‘公’,误)祐间人,宋史有传。则北宋固有此书,
不过直斋未见耳”
补校:“有传”下,《新注》《重订》均校为:“北宋固有,则此
书不过直斋未见耳”。又,“则”下原有“直斋虽未见此书,亦知”。
“凝非太白所作’云云。”
讣校:“‘所作”云云”,《重订》误作:“所作云,非云”。
“今《尊前集》所载太白《清平乐》词有五首”。
补校:“词”,《新注》《重订》均缺。
“乃花庵所见之本略异欤”
补校:“异”,《重订》误作“疑”。
94“《提要》载《古今词话》六卷”条
“‘是编所述,上起于唐,下迄康熙中年’云云”
补校:“云云”,《新注》《重订》均缺。
“然维见明嘉靖前古本《笺注草堂诗余》”。
补校:“古本”,原作“黑口本”。《重订》校用白口本”。《新
注》校作“合口本”,后改“白口本”。
“题于吴江垂虹亭(明刻《类编草堂诗余》亦同)”
补校:‘阜”下原有:“林外何时人虽不可考,要为宋人之词”。
“则《古今词话》宋明时固有此书”
补校:明”,原因去,后恢复(加△号)。《新注》《重订》均缺。
“岂雄窃此书而复益以近代事欤”
补校:1。“岂雄”原作“抑沈雄”。此句下原有:记之以广异闻。
顷读明俞仲茅(彦),《爱园词话》、竹垞《词综》,亦各引《古今词
话》云云。按,仲茅,明万历辛丑进士。益知《历代诗余?词话》与《笺
注草堂诗余》所引,决非沈雄之书矣”。2。“近代”原作“国朝”。3。
“益”,《重订》误作“盖”。
“益证其非一书矣”
补校:“益”,《重订》误作“益”。
95(53)“陆放翁跋《花间集》”条
“然谓词槽必卑于诗,余未敢信”
补校:“格”,幼安本无,《重订》缺。“卑”,幼安本作“易”,
《新注》未校。
“唐季五代之词独胜,亦由此也”
补校:“唐季”,幼安本无,《重订》缺。“田”,原作“如”。
96(删37)“君王枉把平陈业”条
“诗人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
补校,“古今”下,原有“全体”,又改为“宇宙”。雏按:此校
极关重要。
97(删38)“宋人小说多不足信”条
“朱晦庵系治之”
补校:“晦庵”,原作“子”。
“则《齐东野语》所纪朱唐公案”
补校:此句原作“则他书之关涉朱唐公案”。
98(删40)“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条
“南宋名家之词”
补校:“名”原作“大”。
99(删41)“唐五代北宋之词家”条
“唐五代北宋之词家,倡优也”
补校:“倡优”前原有“侏儒”。
“南宋后之词家,俗子也”
补校:“俗子”原作“俗吏”。 “俗子”前原有“鄙夫”(“夫”
原作“儒”)。
“然词人之词”
补校:“词人”前原有“大”。
“宁失之倡优,不失之俗子”
补校:“倡优”前原有“侏儒”,“俗子”前原有“鄙夫”。
“以俗子之可厌较倡优为甚故也”
补校:此语原作:“以鄙夫俗子(原作‘吏’)较之侏儒倡优更可
厌故也”。
100(45)“读东坡、稼轩词”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圈。
“然如韦、柳之视陶公,非徒有上下床之别”
补校:“非徒”句原作:“其(按,此字后删)高下固殊矣。”
101(46)“东坡、稼轩,词中之狂”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圈。
“东坡、稼轩”
补校:幼安本作“苏辛”,《重订》未校。
“白石,词中之狷也”
补校:幼安本作“白石犹不失为狷”,《重订》未校。
“梦窗、玉田、西麓、草窗之词,则乡愿而已”
补校:1。此句幼安本作:“若梦窗、梅溪、玉田、草窗、中(当作
‘西’)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重订》未校。2。“草
窗”下,原作‘词中之乡愿也”。
102(删42)“《蝶恋花》(触倚危栏’)一阕”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补校:此二语幼安本误删,《重订》未校。
“此等语固非欧公不能道也”
补校:此语幼安本作为“原注”语,非。手稿本条无注。
103(删43)“读《会真记》者”条
“其人之涼薄无行跃然纸墨间”
补校:‘纸墨间”原作“纸笔之间”。
“余辈读耆地卿伯可词,亦有此感”
补校:此句下原有:“视美成之以俗媚为工(按,五字删后模糊)
者更属可厌”。
105(14)“温飞卿之词”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圈。
106(15)“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圈。
“《金荃》《浣花》能有此神气象耶”
补校:“种”,幼安本无,《重订》缺。
107(16)“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圈。
“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补校:“心”,手稿误脱。
“亦其为词人所长处”
补校,“其”,幼安本作“即”,
“他人,人工之词也”
补校:“他人”,原作“温飞”。
108(17)客观之诗人”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圈。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阅世”
补校:“阅世”原作,知世事”。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
补校:“必”原作“可”,“阅”原作“知”。
109(18)“尼采谓一切文学”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圈。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补校:“尼采”前原有“德国”。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
补校:“感”,幼安本作“戚”,《重订》未校。
“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补校:“释迦”二字写在顶格之上,系补加。“荷”原作“负”。
110“楚辞之体”条
“楚辞之体,非屈子之所创也”
补校:第二”之”,《新注》缺。
“《沧浪》《凤兮》之歌”
补校:“《沧浪》”原作“狂接舆”。
“故最工之文学”
补校:“故”下原有“一代”。
111“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圈。
112(删39)“《沧浪》《凤兮》二歌”条
“《沧浪》《凤兮》二歌已开楚辞体格”
补校:林格”原作‘之体”。
“而后此王褒刘向之词不与焉”
补校:“褒”,手稿作“裒”,偶误。
“词之最工者实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
补校:“永叔”与“少游”间,曾添“子瞻”(“瞻”字右半未写
完),后删。
“而前此温韦,后此姜吴,皆不与焉”
补校:“姜吴”原作“吴张”。
113(删45)“读《花间》《尊前集》”条
“张皋文、董晋卿(当作“子远”)《词选》”
补校:《重订》作“张文皋、董子远《词》,笔误。
114(删46)“明季国初诸老之论词”条
“其失也,枯槁而庸陋”
补校:“陋”原作“俗”。
115(44)“东坡之词旷”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圈。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补校:“豪”下原有“白石之旷在文字而不在胸襟”,《新注》缺
116(删47)“东坡之旷在神”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
117(27)“永叔人间自是有情痴’”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圈。
118(60)“诗人对自然人生”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圈。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补校:“有生气”原作“生气勃勃”。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补校:“有高致”原作“元著超超”。
“美成能入而不能出”
补校:后一“能”字,幼安本无,《重订》缺。
119(25)“我瞻四方”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圈。
120(删 48)“纷吾既有此内美兮”条
“文学之事”
补校:幼安本作“文字之事”,《重订》未校。
“不可缺一”
补校:“可”,幼安本作“能”。
121(61)“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圈。
“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补校,此句原作:“清风阴月役之如奴仆”。《新 注》缺。“故能
与花鸟同忧乐”
补校:“同”,幼安本作“共”,《重订》未校。
124(62)“昔为倡家女”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圈。
“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
补校:“大词人亦然”原作“大家”。
“然读之者但觉其沉挚动人”
补校:‘然”,幼安本无;“沉挚”,原作“真挚”,幼安本作“亲
切”。《重订》未校。
“非淫与鄙之为病,而游之为病也”
补校:两“为”字,幼安本无,《重订》缺。
125(52)“纳兰容若”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圈。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补校:此数语下原有:“后此如《冰蚕词》便无余味”,《新注》
缺。《重订》犒“后此”句置于“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下。然“北宋”
八字,幼安本有,手稿无。
126(54)“四言敝而有楚辞”条
雏按:此条顶端加圈。
“四言敝而有楚辞”
补校:“而”下有“垢”,以下四“而”字同。
“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
补校:两“五言”均原作“五古”。
“古诗敝而有律绝”
补校:“古诗”原作“五七古”。
“盖一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陈套。”豪杰之士亦难于中自
出新意”
补校:“一“”原作“文”,幼安本作“文”。“于中”,幼安本
作“于其中”。
“故往往遁丽作他体,以发表其思想感情”。
补校:“往往”,幼安本无。“作”原作“为”。“思想感情”原
作“情思”。
“故谓文学今不如古,余不敢信”
补校:“今不知古”,幼安本作“后不如前”;“不敢”,幼安本
作“未敢”。《重订》未校。
127(63)“枯藤老树昏鸦”条
雏按:手稿无此条,为定稿时所加,见幼安本,现补于此。
'跋'
《人间词话》手稿的补校,至此暂告一段落,计,《重订》本“未
校”者共261 处,另“偶误”20 处。《新注》本“未校”者共225 处,
另“偶误”4 处。此外,幼安本“偶误”2 处,手稿本身“偶误”4 处。
下面还想补作若干说明。
一、先谈谈《词话》手稿本自身的情况。此手稿写于“养正书塾札
记薄”上(每页均有“光绪年月日”字样)。
手稿封面左上角有“奇文”二字,中下边有“国华”二字,右上边
有“光绪王寅岁”五字。以上九字为一人笔迹,颇稚嫩。按,“国华”
(静安之弟,即健安)生于丁亥(1887 )年,至壬寅(1902)年为15
岁,其时正在杭州“养正书塾”就学(据静安之父乃誉《日记》手稿)。
则此札记本原为国华所有,拟抄录各种“奇文”者,其后静安乃用为撰
写词话的稿本,并在“奇”字与“国”字的右上角,各划一小圈,表示
删掉。然后在“奇文”右下侧写上“人间词话”四字、下署“王静安”。
以上七字均为静安笔迹。手稿扉页载静安所作“成效季英作口号诗》六
首,《词话》本身共二十页。
二、次谈《人间词话》(从64 则到155 则)的编排演变的概况。《人
间词话》从1908 年起,分三期连载于《国粹学报》。计第74 期,刊21
则(1908 年);第49 期,刊18 则;第50 期,刊25 则(1909 年);共
得64 则。(按,其中“枯藤老树昏鸦”条为手稿所无)静安《词话》生
前定稿,止此64 则。1926 年,北京朴社为之出单行本。1928 年,赵万
里发表《(人间词话)未刊稿及其他》(载上海《小说月报》十九卷第
三号),其中从《人间词话》原稿辑出其未刊部分44 则,其他词评4 则,
共48 则。同年出版的罗振玉编《王忠悫公遗书》,及1936 年王国华、
赵万里编《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均将《人间词话》分为二卷,以上
述64 则为上卷,48 则为下卷,上下卷合为112 则。
1940 年,上海开明书店徐调孚《校注》出版,除原有上
下卷11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