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三国求生记 >

第133章

三国求生记-第133章

小说: 三国求生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机会尽收河北,主公即可得天下三分之二,是以为王霸之资。而荆襄刘表乃一坐谈之客,胸无大志只求自保,虽得刘备却疑忌而不能用这些与我的想法也很一致,而且你人在荆襄也肯定比我更清楚。至于刘备,你写这封信给我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有办法帮主公拖住他。孙权坐领江东没有多久,没什么问题。而且要是我所料不差,你也许会办法让刘表与孙权打起来,顺便再把刘备给扯上。你小子总是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就算没有官职在身也是一样,这次不知道会不会被我料中?

最后我想问你一下,你在离开主公时曾对主公说出‘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么绝情的话,可现在你又为什么要人在千里之外却为主公出谋画策?我自认这一生阅人无数,从不会走眼,但唯独就是对你有些看不透。也许你当初并不是很想离开主公吧?是为了婉儿的事不愿再为主公出力吗?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你也该看开了,什么时候还是回来吧。我们两兄弟好歹也聚一聚,主公也说了,现在大司农一职是让文若暂代,只要你一回来这大司农就是你的。顺便再说一下,陆氏镇虽然被你放了一把大火,但现在已经重建,居民超过万户,只要你肯回来‘陆亭候’也会升为‘陆候’,万户的食邑不会少你的,不知多少人眼馋着那!真不知道你到底是怎么想,还是想出海去寻找长生不老的仙方?如果真是那样我也没话说,不过你好歹也回来看看!

行了,话就说到这里吧。最后说一下,弈儿我是交给你了,好好教他。另外收到信马上给我派人送纸与酒来!不然日后见面我跟你没完!还有,婉儿我帮你重葬在陆氏镇的边上一处山明水秀的地方,主公还特意置了三户守冢。你对婉儿一往情深,有空也去拜祭一下吧。”

陆仁看到最后,望了眼身边的婉儿,微笑道:“老郭他还不知道你安然无恙的事呢。”

婉儿也有在一旁看信,闻言只是淡淡一笑,轻轻的靠在了陆仁的胸口。

那边的郭弈楞住,仔细的看了婉儿许久后呀道:“婉师母竟敢尚在人间?”

陆仁道:“是啊,吉人自有天相,婉儿也算是逃过一劫。不过弈儿,此事你要暂时为我隐瞒,当中的难处我就不多说了……嗯?你刚才叫婉儿什么?”

郭弈恭敬的道:“陆叔父即为吾师,婉夫人当为吾之师母。”

陆仁笑道:“弈儿你拜师还拜得真快。只是你不知道,眼下光是师母你就有三个。”

婉儿在一旁调笑道:“错了,是四个。”

陆仁楞了一下道:“四个?陆兰也算进去?”

婉儿道:“已经拖了两年,你打算拖到什么时候?小兰平时与我针织的时候可没少唉声叹气的。”

陆仁轻叹道:“再拖一下吧,过一阵子我还打算送你们先离开荆襄的。”

郭弈静静的站在那里,这些事他知道不好插嘴,心里却在暗道:“这陆叔父风流浪荡的作风可比父亲还要厉害……”

陆仁让婉儿把自己扶起来,上前拍拍郭弈的肩膀道:“走,我先带你去见一见你蔡师母。哦对了,令尊可有给你取过表字?”

郭弈道:“有,表字伯益。只是因为我尚未及冠,故暂不呼表字。”

三人来到书房,蔡》。;二女见了面,对甄却因为是自己义妹的关系,让郭弈称呼甄为“甄姨”。这会儿貂也来到书房,数女都是绝代的美人,看得个郭弈眼花缭乱,心中少不了对陆仁某方面的能力暗暗咋舌。

交谈了几句,蔡》|;这是蔡》|。办,两下表示离开书房让邓艾来收拾,三下则是要邓艾送茶点过来。不多时邓艾端着茶水与几样蔡》|;。到书房中这么多人却楞了一下道:“我不知道有这么多人,这就再去准备些茶点送来。”

陆仁摆手道:“不必了,有这些茶就行。艾儿你过来,这位是我昔日好友之子,郭弈郭伯益,特地来我这里求学的。我考虑了一下,就让他在你旁边的房间住下读书,我如果平时有事出门你也帮我照看一下。”

邓艾闻言微微一惊,心道:“专程来向陆仆射求学的人吗?那……”

郭弈当然不知道邓艾是陆仁有心想培养的人才,听陆仁称呼邓艾为“艾儿”还以为邓艾是寄住在陆仁这里的亲戚晚辈,当下向邓艾拱手道:“在下郭弈,日后就有劳邓小哥多照应了。”

邓艾还了一礼,眼中却闪过几分迷茫。

第二卷

第一百七十四回 … 初为师长

弈来到陆仁小庄的当夜,陆仁便把郭弈安排住在邓艾住下。各位可别以为郭弈是个公子哥,事实上郭弈幼时曾与郭嘉父子失散,跟着母亲四处流浪,两母子直到郭弈到八、九岁的时候才在许昌寻到郭嘉。换言之郭弈小时候也是吃过苦的人,身上并没有半分公子哥的坏习气,对比自己小近八岁又出身贫寒的邓艾没有一点轻视。入夜后还与前来送宵夜的邓艾聊了很久。

次日陆仁早早醒来,自我感觉身体状况不错,便独自来到郭弈的房间。这时郭弈与邓艾都已经起身,邓艾在院门前碰到陆仁打了个招呼就去照例去书房清扫,郭弈则拿了卷书坐在廊下诵读。

陆仁上前道:“弈儿,这么早就在用功,读的是什么书?”

郭弈向陆仁行了一礼后道:“小侄在攻读《尚书八政》。”

陆仁接过竹简看了几眼便还给郭弈,他到现在都对那些文言文望而生畏。接着问道:“弈儿,你来时令尊可以交待过你来我这里是学什么?”

郭弈道:“家父有交待过,让小侄来陆叔父这里学习治国之法。”

陆仁道:“那么你认为什么才是治国之法?”

郭弈稍一思索却摇了摇头道:“小侄年幼,才疏学淡,又岂能明了治国之法?不过书上说……”

陆仁摆手道:“不要去提这些书。如果真的看这些书就能学会治国之法地话,你大可在家中苦读十年便可。令尊也不会特意要送你来我这里。陆叔父也不瞒你,其实我根本就不懂什么治国大略。”

郭弈愕然道:“叔父何出此言?在许都上至曹丞相、荀令君,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对叔父治国之才交口称赞……”

陆仁再次打断郭弈的话道:“你先听我说。叔父我虽然读的书并不是很多,但也算是看过几本。自古留传下来的那些治世宝典,里面所言及的都是些大略,都只是款款而谈而已。真要论起来,只要是读过几天书。心中懂些道理的人可能谁都懂。但问题是这些所谓的大略又当如何去细做?简单一点的来说。你手中地《尚书八政》里就有曰‘师’,所谓‘师’者指地是国家地军队。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军队是无法自保的,但军队又该如何去对待?”

郭弈沉吟道:“书上说‘足兵足食’……”

陆仁笑道:“不要再拿书上的东西来回答我,我要的是你自己去想。”

郭弈必竟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书是看了不少,可哪里真正懂?默然许久才摇头道:“小侄不明,请陆叔父明示。”

陆仁道:“‘足兵足食’是吗?要是我没记错。书上是说国家想自保就要有足够的军队,所以要‘足兵’。‘足兵’也许比较简单,下榜征集就是了。但是军队都是要吃饭地,所以足兵的前提是要‘足食’,但‘足食’又当如何去做?”

郭弈道:“施仁政,集百姓,罢苛税。重农桑,兴水利。”

陆仁微笑道:“又在拿书上的东西说了吧?也罢。你必竟只读过些书。实际接触到的事物并不多,我就问你一下,这仁政该如何去施。施政又当以何为度?重农桑,百姓们的躬耕如何去做?兴水利,又当如何去兴?”

郭弈着实被问住,思索半晌说不出什么来。

陆仁拍拍郭弈的肩膀道:“刚才才和你说过,单单知道这些道理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如何去做,把这些道理一步步的做到实处才真正有用。就拿农耕来说吧,一般地做法只不过是多慕集百姓,多开荒地,以数补量而已。但却好像没什么人想过,在耕种方面也有许多可以改进地地方,比如土地、作物的选取,种下地之后的灌溉、护理,还有治虫、防病,再就是农耕用具地改良。这些都是可以提升收获的事。我打个比方,我们同样的带领一千人去耕种,你的做法是让这一千人拼命的开垦土地,尽极限的去种能够种到的地;而我可能让七百人只会种你一半左右面积的土地,另外的三百人去处理我刚才所说的那些事物,到秋后我却敢说我收的粮食绝对会比你多,而且手下的人也比你要轻松的多。”

郭弈稍稍明白一些,问道:“叔父的意思是……您不理大略,独重细节?”

陆仁抱起手翻了两下眼道:“差不多可以这么说吧。其实天下间的读书人那么多,懂大略的绝不在少数,但像你陆叔父这样精于细节的人却没几个。陆叔父在这里也说句难听点的话,那些读书读懂大略的人如果不出仕可能就没什么用处,但你陆叔父就算不当官也一样能混出名堂来。因为我懂的不是这些书上的大道理,而是懂得如何让国家与百姓们真正的富足起来……说起来好像差不多,我都有点自己犯混了。嗯,这么说吧,如果是别人教你可能是教你所谓的道理,而我教你的却是教你如何去做事。”

郭弈一时半会儿间还不能理解陆仁的话,只是傻楞楞的

里。

陆仁见状伸手抓了抓头,想了一会儿道:“好像你还是没想明白,那我再打个比方吧。某个先生教你识字,他会把这个字写出来给你看,并且告诉你这个字的来由与意思,但可能不会教你如何去写。而我则会是手把手的教你这个字该怎么写,如何横,如何竖,如何才能写得好看……你明白了吗?”

郭弈又思考了许久才轻轻点头道:“小侄明白了一点,叔父教我的不是如何明,而是如何去行。”

陆仁沉吟道:“差不多吧。现在我认认真真的问你一下,你在知道这些之后。愿不愿意真正地拜入我门下?有些话我也要先告诉你,你学我的这些日后不见得能出仕为官,搞不好还会被人看不起。你自己要想清楚。”

郭弈低头沉思很久才抬起头,幼气并未完全褪去的脸上带着几分断然道:“我学!小侄相信家父的眼光,也相信陆叔父的为人,绝对不会害我。”

陆仁微微点头道:“好吧。你跟我来。”

二人来到陆仁的书房,这会儿天色尚早,依平时的习惯蔡》至少还要过一个时辰才会来。陆仁从书桌上取下蔡》。的书录。自己先翻看了一下后交给郭弈道:“这都是我早年写下地东西。后来便交给你蔡师母来整编。可惜我当年离开许都地时候没有带出什么来。这三年文姬她费心费力又重新写下来不少。这书录旁边有个圈地是已经重新写好的,你可以先挑几本出来参读,有什么不懂的就直接来问我。如果有事出门不在庄上,你也可以先向文姬讨教一下。”

郭弈大吃一惊,陆仁书房里的各类书籍少说也在千本以上。注意是本,不是竹简,那这里的知识量得大到什么样的地步?急忙接过书录细看。书录中打了圈的基本上都是各类当时相对来说比较有效地农耕、蚕桑、工具、机械、制酒……换句话说,陆仁这一书房的书就是各类产业的百科全书!此外还有少量的产业关系、结构分配这方面陆仁的心得,当然也有不少像诗辞歌赋、琴棋书画之类纯文化方面的东西。这可是蔡的兴趣爱好,后来加进来的甄也差不了太多——单纯地整理科技文献对蔡》|。头大,然后就会去找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来散散心。将心比心,陆仁当然不会去拦她们。

聪明地人往往求知欲旺盛,郭嘉就是如此。而郭弈受到父亲的影响。自己也是一样。细看了几遍书录后双眼冒火,狠不得马上一头扎进书房去挑自己有兴趣的书出来看。

陆仁伸手拦住了想往书群里面冲的郭弈道:“别急,书要一本本的细读。最重要的是读了以后还要自己细想,细想如何才能把书里的东西活用出来。记住,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书本只不过是提供各种相应的知识给你作参考,如何去用却要看你自己。”

郭弈道:“叔父的意思小侄明白,是要我别像赵括那样只知道纸上谈兵。”

陆仁道:“是。这样吧,你先挑三本书出来参读,我过一阵子会根居你选读的书籍专门出题来考你。不过你要清楚,我出的题不是单纯的口头提问,而是会找些合适的事去给你做——我管这个叫做实习,也就是平常人们口中的试守了。”

郭弈恭敬的向陆仁鞠躬道:“小侄定断不负叔父期望!”

陆仁笑着拍拍郭弈的肩膀道:“慢慢来吧,很多东西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的,所以我是想让你边学边用。哦对了,你以前读过的那些书……嗯,算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心说古代这些大思想家的东西肯定有可取的地方,自己也没资格去否定。

郭弈点头冲进书群中左挑右拣,哪一本都不想放过。陆仁见状心道:“还是给他指条路吧。按老郭当初的意思,多半是想郭弈成为一个治世之才,那么……”

想着陆仁从书群中找出两本书,一本是现时点农工商之间的产业关系,另一本是如何有效的利用人力的心得。把这两本交给郭弈后道:“你还是先读读这两本吧,等你完全理解了再去看其他方面的书籍。”

郭弈接下书后先翻看了几页,随后合上书道:“陆叔父,小侄曾听家父提起过,当年您离开许都之时曾在家中留下了千余卷书简给曹丞相……”

陆仁笑道:“不止,后来我和文姬算过,应该有两千卷左右。只不过我当时是准备逃命,带着两千卷几千斤的东西怎么逃?”

郭弈呀道:“陆叔父尚不知道?您一离开许都的当夜尚书仆射府就横遭大火,府中的书简全部被焚毁,只留下了些残章断片!为此曹丞相在您府前茶饭不思的傻站了三天。荀令君也为此长叹不已。后来您留在尚书府地那些旧日政令也都被曹丞相派人抄录收藏了,据说还整编成了册。家父曾大呼可惜,说小侄如果能参阅到那些书简定能成

良才,想不到今日在叔父这里又能窥其一斑……”

“什么!?”

陆仁大惊失色,顾不上面子按住郭弈的肩膀直摇道:“什么?我家里原先那些书全烧了?你确定不是曹丞相他暗中收藏起来了?”

郭弈被摇得头昏脑涨,好不容易才接上话道:“千真万确!发火当夜因为家父不在家中,天一放明时我暗中溜出家去看过,整个尚书仆射府被大火夷为平地。而曹丞相与家父是在一个时辰后才双双赶到的。曹丞相自残居中检视出来时几乎落泪。还大呼‘孤之宝典就此去矣’!”

陆仁失神的放开郭弈。心道:“不会错了。曹操那一晚在陆氏镇外面追截我,哪会有心去留意我留在许昌的书简?我收到消息的时候还一直以为那是曹操为了掩人耳目故意放的火,却没想到……那可是我与蔡几年的心血啊!如果是别地书籍到也罢了,可里面有太多各类地科技知识,如果曹操重视地话肯定会从一定程度上带动现时点社会的发展。这一把火烧的……全完了!”

郭弈见到陆仁失神的样子,小心的唤道:“陆叔父,陆叔父?”

陆仁回过神来。先是望望郭弈,接着又望望书房中的书,摇头叹道:“难道是老天爷不让我泄露天机吗?那怎么当初不一雷电把我劈死更好点?也罢……”

说着陆仁向郭弈道:“弈儿你听着,叔父有一件事要交给你办。”

郭弈道:“叔父请讲,小侄自当从命!”

陆仁道:“你每看一本书,都把这本书给我翻抄一遍,或者每个月都抄一本出来,每三个月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