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三国求生记 >

第201章

三国求生记-第201章

小说: 三国求生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摇头道:“

胸有谋略,腹有机谋,加之处事谨慎,领兵有方,如是被我们一举占尽上风,胜负还未可定论。”

陆仁道:“就是啊,所以趁鲁肃现在被我们打懵了,对我们的实际战斗力又不是很清楚的时候狠狠的吓一吓他,再适当的给他点甜头放他回去,那么孙权那里鲁肃会因势利导的劝说孙权不来找我们的麻烦,下层的军兵也会传说一些我们夷、泉军兵战力如何可怕的事,这样对我们应该只有好处。子阳,我们现在的军力其实还并不是很强,能不引来孙权更多的军兵方为上策,而且原则上我们是能不打的仗就尽量不去打,因为我们现在还打不起。”

刘学着陆仁的样子靠到了门楼住上,顺手又把那把超大地折扇取出来扇风:“兵者。凶事也;还有上兵伐谋,主公此举果然是大有深意。”

陆仁哂笑道:“子阳你这是在取笑我还是在恭维我?我说的这些只怕你心里比我要明白得多。”

刘笑道:“二者兼有。主公,你的想法固然是没错,可是也得防备万一。”

陆仁道:“我知道。子阳你就再辛苦一下,过些时日再去沿海一带择地修城筑防,这一仗有我们忽视沿海陆路的防守的破绽。”

刘恭身领命,这时赵雨与朱平双双来到了城门楼上,他们这是去统计了战争损耗刚刚回来。汇报完了大致的情况。陆仁顺口说道:“小雨啊。下个月月初我打算派使节去趟东吴。意在与东吴交好……”说着陆仁忽然楞住,因为赵雨正一脸期待的盯住陆仁,就差没有出声自荐;而一旁的朱平地神情和赵雨差不多,也是一副跃跃欲试地模样。

陆仁呀然心道:“不是吧,跑腿地差事居然都想抢着做?”

这到是陆仁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了,其实不管在什么时候,一个成功的外交官肯定会是名留青史的人物。而且外交官这种活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莫大证明。相对的待遇又好(好像扯远了点,不过类似于张那种的外交事例不在此列),换谁谁心动。

只是这下陆仁到有些犹豫了。从能力上来说,赵雨明显要强于朱平,但赵雨是女孩子,出使东吴的话多多少少有点不像话。派朱平吧,似乎能力上又稍有不足,只怕不能按陆仁地预期完成这次交好的目的。必竟这次的出使东吴没那么想像中简单。既不能过份透露夷、泉两地的真实实力。又要摆出一副强势的姿态,好让东吴不敢轻视。

犹豫间陆仁把目光投向了刘,刘会意。稍稍思考了一下刘向二人道:“我想向二位提个问题,一加一等于几?”

“……”陆仁差点吐血。

血是没吐出来,下面的朱平稍稍犹豫了一下,赵雨却斩钉截铁的回应道:“二!”

刘满意地点了点头向陆仁道:“主公,让赵别驾去吧。”

陆仁瞬了瞬眉头,表示有些不解。同样地,朱平也有几分不忿之色。刘笑着解释道:“出使他国,庙堂之上的唇枪舌剑,能不能果断应答往往是致胜关键,容不得有半分的犹豫。二位在才智上不相伯仲,朱令君却在果断一事上逊于赵别驾一筹。”

陆仁点了点头,示意赵雨先退下去,又好言劝慰了一下朱平,这才让朱平也退了下去。回过身来时陆仁又问道:“子阳,小雨去真地合适吗?”

刘道:“我也知道以女子为使有些不像话,只是眼下除了赵雨之外还真找不出比她更合适的人。论才干赵雨无须致疑,另外……赵雨与孙郡主曾是闺中蜜友,有孙郡主照应,应该会省下不少事。”

“原来你是考虑到了这一层啊。”

刘笑道:“利当尽其用。我想赵雨此去大事必成,夷、泉两州在数年之内当无外患,主公当善用此良机,招兵买马使两州得立于不败之地。”

陆仁嗯了一声,又把目光投向了远方的海面。他对孙权可不敢掉以轻心,历史上孙权算得上是一根最大的墙头草,而且还是带毒的那种。与刘备联合,能趁关羽大意的时候背盟袭取荆州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因此陆仁可不指望这所谓的合约会有什么真正的用处。

刘问道:“主公心中在忧心何事?”

陆仁皱起了眉头道:“还能担心什么?担心那两只至今未归的远航舰队。甘宁那一队我都懒说的了,天晓得他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到是子良这一队……按说去年冬天就该趁季风回来的,可是现在都已经入了春,他却还没回来。希望别是出了什么事。”

——————

甄诚这一队没出什么事,半月之后终于回到了夷州,还给陆仁带来了好消息。

“什么?曹操决定在右北平也修建通商港口?”

因为风向转变的关系,绕了一个小圈。好不容易才

州地甄诚兴奋的道:“大哥,这我能骗你吗?其实我回来的,就是在乐陵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应曹操之约赶赴了一趟右北平,参赞一下港口的建设,一来二去的拖了些时间。哦还有,这次的船队带回来四千多移民,而且九成都是青壮男丁,是北平一役中的袁军战俘。曹操用来抵用货资的。”

陆仁心说行!老曹这一下成了三国中最大地人口贩子。不过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笑着甩了甩头。陆仁向随队归来地郭弈道:“伯益,这一别就是一年多,令尊……安葬好了吗?”

郭弈一身地素装,恭敬的向陆仁拱手道:“回禀师傅,家父已然入土为安。临终遗命,令我守孝三月即可,孝期一满就赶回夷州。听从师傅的差遣。”

陆仁叹了口气,上前拍拍郭弈的肩膀道:“回来就好。我与令尊是至交,你又是我的亲传弟子,以后夷州就是你的家。你侍郎的职位不变,新来移民地安置诸事如以往一样全都交给你来做……伯益,没问题吧?”

郭弈点了点头,语气中也回复到以往自信:“请师傅放心,弟子定然不误使命。”

得到了郭弈的答复。陆仁习惯性的甩了几下头。把方才的不快甩至脑后,向从人吩咐道:“速去安排宴席,庆贺北方商队归来与北方商路的完全打通!”

——————

令夜的夷州热闹非常。而在柴桑陆氏兴办的一所义学中却十分宁静,一个青年书生正借着明亮的灯光阅读书籍。读到疲倦时书生放下书本,伸手揉了揉眼睛,稍稍活动了一下筋骨,一扭头望见了桌上地一支银钗。若有所思间伸手拿起银钗,书生淡淡地笑了笑,又把银钗轻轻的放回了桌上。

咚咚咚……

有人在敲学堂大门,书生微微皱了皱眉,披好外衣去开门迎客。只是一打开门时书生却楞住了:“公瑾兄!?为何深夜至此?”

周瑜面色平静的回答道:“睡不着,所以来找你聊聊。”

书生忙将周瑜请入房中,周瑜看了看四周围地环境,轻叹道:“想不到昔日曾任吴候帐下右部督的陆逊陆伯言,现在竟然会在这个小小义学里当一个教书先生,也未免太屈才了吧?”

书生摇头道:“公瑾兄,我已改回原名陆议。陆逊……就当他已经死了吧。”

周瑜道:“怎么?打了一次败仗就一蹶不振了?这似乎不太像你的为人吧?你既然已经心如死灰,那为什么回到柴桑时还要来找我?你不打算再出仕吴候为官了吗?”

陆议(以后会用这个名子)道:“公瑾兄,我也有我的苦衷。当日去找你,只是想请你转告吴候,山越……不可轻图。轻易兴兵,只怕一样会大败而归。”

周瑜追问道:“为什么你这么肯定?”

陆议仍旧摇头:“公瑾就不要再追问了。”

周瑜可没打算轻易放过陆议,一字一顿冷冷的道:“伯言,不必再瞒我了。前番的山越一战,你不是败在山越之手,而是败在你族兄陆仁的手上。我早就已经知道了。”

陆议微微一惊,这一年来陆议基本上都隐居在这里安心教书,对外界的事都不闻不问一般,甚至连朝庭宣布夷州并入大汉版图的事他都不知道。

周瑜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缓缓的放到了桌上道:“你那个族兄真的很厉害。朝庭下诏时我与子敬就已经知道山越背后有他撑腰,再次派出的人马目标也直指泉州,可是一样被杀得大败。三万大军若不是你族兄手下留情,放了子敬与两万人马回来,只怕早就全军尽没……伯言,你不用再隐居了,我已经写了书信给吴候,请吴候再度录用你为官。你的才干不应该埋没在这里。”

陆议拿起了桌上的书信,是鲁肃投降后派人加急送回来的,信中详尽的记下了泉州一战的事。看过后陆议叹了口气道:“公瑾,我再度出仕又能如何?我不愿与兄长为敌。”

周瑜道:“这你放心,子敬在信中明言,与你族兄陆仁当和而不当图,要我也出面劝说吴候。我衡量过其中的厉害关系,现在的确不能和令兄为敌,不然东吴必有大祸。我今天来找你,就是想请你为使,代表吴候出使夷州与令兄和谈。”

陆议楞住,一时间也不知是应下好还是拒绝的好。

周瑜道:“你先想想吧,出使夷州的事也没这么快,子敬现在还在归还途中……对了,郡主到了柴桑,指名说想要见见你,可能明天就会来这里找你。”

“郡主要见我?为何?”

第三卷

第十四回

东柴桑郡。

数年之前,吴郡陆氏在陆仁接替陆议(逊)成为陆氏宗主之后约有八成的族人从吴郡迁居到了柴桑。与此同时陆仁利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授意陆信在柴桑购置下了一大片的土地安置陆氏族人,并大胆的鼓励族中青壮在江东地区行商贩货。在陆仁以夷州为本的强力支持之下,短短几年下来整个陆氏宗族完全走出了当初几近于破败不堪的家境,单就财力而言,现在已经是名符其实的柴桑第一家,甚至是东吴第一家。

手里有了钱粮什么都好说,陆仁在临去夷州之前就开始着手宗族人才方面的培养,现在也已经颇见成效。柴桑的陆氏义学远近闻名,而且除去当时传统的文化教育之外,义学里还有一些选修的杂学,像商贸、机械、农业什么多的多多少少有些涉及,为的也是及可能全面一点的去培养各方面所需的人才。

陆逊自夷州回到柴桑后先找过一趟周瑜,在不提及泉、夷两州的前提下把山越诸族的情况告诉了周瑜,最后只是隐晦的告知周瑜,现在的山越绝不可轻图,当谋定而后动。之后陆逊便隐居回陆氏宗族里并改回原名陆议,宗族中认识陆议的人不在少数,见到陆议如此还以为他是兵败之后自觉无颜面见孙权才躲回族里的,也就没有人去过多的说什么,几个与陆议比较熟悉的人还推荐陆议去义学中教书。因此陆议就在柴桑陆氏这里定居了下来,除了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之外。一般都深居简出,平时很少在人前露面。

昨夜周瑜的突然到访让陆议在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以至于早上教孩子们读书时都有些心不在焉,直到放学时陆议草草地收好杂物,却又不知是回家好还是不回去的好。

犹豫间走出义学,陆议想了想还是回去好些,不管什么事,一但轮到了你头上躲也不一定能躲得掉。刚刚回到家门前。陆议还没来得及取锁开门。一个侍女装束的女子唤住他问道:“先生可是陆逊陆伯言?”

陆议看了眼侍女腰间的佩剑就已经明白香香真的找上门来了。放眼整个江东。能让侍女腰间佩剑还大模大样的在街上走的除了香香之外似乎就再无他人,这几乎就成了香香的一个招牌。

“在下正是。姑娘可是郡主差来地?”

侍女点了点头,转过身向远处比了个手势,不多时香香带着另一个贴身侍女走到陆议地面前,随意地拱手为礼后道:“客至门前,却让客人就这样站在门外,似乎不是待客之道吧?”

陆议这会儿已经回复到了往日的平静。向香香歉意一笑后打开自家大门,把香香请中院中。请香香在房中上座后,陆议负手立在了一旁。

香香一直在仔细的打晾陆议,直到就座之后香香才开口道:“陆伯言,我找了你几近一年,却没想到你一直就隐居在柴桑,还改名为陆议。”

陆议平静的问道:“郡主寻我何事?”

香香默然许久,轻叹了口气后道:“你还记得夷州吗?”

陆议道:“怎么会不记得?郡主。我被软禁在夷州的时候。也听兄长提起过郡主你同在夷州。泉北山中一仗,以火箭焚烧我军粮仓的就是郡主你。”

香香道:“你知道又怎么样?我自己都没想过我竟然会帮着外人去和我兄长的大军作对……不仅如此,你知道我来寻你真正地目的是什么吗?”

陆议道:“难道郡主是帮义浩兄长把我抓回夷州?”

香香微微点头:“我初回江东时的确是有这样的打算。可是现在……兄长与陆夷州议和在即,周公瑾又表荐你为使,我抓不抓你都已经没什么意义了。我此来只是想告诉你一件事,兰郡主她……你走的当夜,她就香消玉殒了。”

陆议大吃一惊,急忙追问道:“兰、兰郡主她已然身故?是兄长杀了她吗?”

香香黯然的摇了摇头道:“既能说是,又不能算是……兰郡主在偷偷把你放走之后,在府衙门前长跪不起,向陆夷州谢罪后她是当众自刎的。”

陆议惊愕间目光不由自主的投向了桌上那支银钗,失神地问道:“为、为何会如此!?当日兰郡主暗中把我放走时对我说过,她只要及时赶回清幽小筑假装也被迷药迷倒就不会有事地……怎么会这样?难道是被兄长他查觉出来了吗?”

香香依旧摇了摇头道:“不,兰郡主她并没有隐瞒什么,而是直接告诉陆夷州此事。陆伯言,女孩子家的心事,你们男人是永远不会真正了解的。如果要我说,我只能告诉你,兰郡主她做出这样地傻事,是不想向自己的命运屈服,是想去追寻自己心中的理想。在她心中爱恋的是在她饿寒交加时收留了她,十多年来又对她百感呵护的陆夷州,就算是死也不愿离开

的身边。你知道吗?兰郡主在弥留之际,只是希望的抱一抱她……或许在你们这些人的眼中,兰郡主做出这样的事,根本就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傻女人。甚至换作是我没有去夷州生活过几近两年,只怕我也会和你们抱一样的想法。”

陆议呐呐自语道:“她真的很傻……她听从兄长的安排不好吗?既能不有违理法又能不惹人唾骂,至少也不会香消玉殒,而我……现在也可能留在夷州相助兄长。”

香香的脸上微微变色,一对粉拳在席下攥得紧紧的。在夷州生活了近两年的香香,如果说以前她还只是性格好强、不愿认输的话,那么现在的香香其实在心底已经生出了对这个时代女子地位低下地叛逆心理。现在听到陆议说出这样的话她能不气?若不是经过了一些事让她稳重不少,这会儿只怕已经抽剑出来了。强行压下了怒气。香香心道:“难怪兰郡主尽愿用自尽来表白心意也不愿下嫁于他人,或许跟在陆仁的身边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与宠爱,嫁给其他人的话却不尽然……小兰,我是越来越明白你的想法了。”

努力的深吸了几口气,香香缓缓的开口道:“死者已逝,我们就不要再议论她如何了。我今天来,是想代我兄长吴候,亦有代陆夷州请你再度出仕。日前鲁子敬于泉州大败而归。他发付快马传回消息。说陆夷州有意与我东吴言和。不日即将派出使节前来东吴。作为回礼使臣,你是最舍适地人选。而且在你心底不愿我东吴再与陆夷州为敌,更应该全力去促成此事。若是能使东吴与夷州和睦相处,也算是……帮兰郡主洗去生前犯下地几分罪过吧。我在回吴时也曾向陆夷州许诺,尽我所能阻止兄长对夷州用兵,你若能出仕为使,就算是帮了我一个大忙。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