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三国求生记 >

第3章

三国求生记-第3章

小说: 三国求生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嘉道:“义浩怎么会没有才干?你的见识之广,我是自叹不如啊。就算你真的没什么大的才干,只要认认真真做事,主公也绝对不会亏待你的。”

陆仁仔细的想了一下自己看过的书,觉得曹操的确是一个这样的人。再说先找份事做安下身来再作打算也不错,便应道:“好吧!即然曹公不嫌弃我,我愿意为曹公效力。”

郭嘉微笑着点点头,他来的目的已经达成,也该回去休息了。想起陆仁唱的《发如雪》,又开口道:“义浩,你方才那一曲,可否将辞写与我?”

陆仁道:“当然可以……哎!?”

郭嘉道:“怎么,义浩难道舍不得?”

陆仁不好意思的搔搔头:“我不会写字……”

郭嘉恍然大悟:“哦,我忘了义浩所学都是旁听而来的……这个简单,你说我写就是!”

陆仁当然不是不会写字,而是不会写这个时代的字。汉代的主体文字是隶书,陆仁可从来没学过。而且这时叫他用毛笔和竹简,还不如给他一刀。至于现代的简体字,那更是写不得!

没多久,郭嘉便拿着记有《发如雪》歌词的竹简,一路“妙妙妙”的离去。剩下陆仁哭笑不得的呆在帐里,见郭嘉走远了,扬起手狠狠的给了自己两记耳光:“对不起了周董!你的歌被我拿来当人情,还说是自己写的,你可别说我盗版啊!我这也是为了活命不是?”

巡夜的士兵刚好经过,听见响声好奇的问道:“陆先生在里面干什么?”

陆仁没好气的应道:“打蚊子!”

第一卷

第四回 … 于路胡闹

夜已深,但曹操还没有睡。好学的他正披着衣服,就着烛光在看书。

“主公,郭祭酒求见。”

近卫的声音让曹操放下书:“有请!”

郭嘉走进帐中,笑道:“主公,还没休息啊。”

曹操也笑道:“奉孝这么晚跑来,是不是那一小葫芦又喝完了?你啊,少喝点,多注意些身体。”

二人相对又是一笑。曹操与郭嘉不仅仅是主臣,他们的关系亦师亦友,曹操很多时候更把郭嘉视为知己。

郭嘉道:“主公,我刚才去过陆仁那里,探了探他的底。”

曹操道:“哦?奉孝眼中,此人如何?”

郭嘉道:“不太好说。苦论才干并没有什么太突出的地方,不过他少时曾游历天下,见识很广。另外这个请主公过目。”

曹操接过记着《发如雪》的竹简,细看之后道:“这是辞……还是赋?韵律不合啊!不过细细品味之下,又觉得朗朗上口,且颇有意境……嗯?字是奉孝你的字,不过奉孝你从来不写这些东西,难道是陆仁所作?”

郭嘉道:“正是陆仁所作。主公,这《发如雪》既不是辞也不是赋,而是歌。我到陆仁那里时他正轻声吟唱,曲调很美,只是声音太小听不确切,有点遗憾。之后和他谈了许久,顺便就把这词要了来。”

曹操又看了几遍,点头道:“文笔不错!对了,他可愿意投效于我?”

郭嘉道:“依我看他十分愿意,只是担心自己能力不够,不能得到主公的赏识,还有些犹豫。”

曹操奇道:“怎么会这样?他不是在推辞吧?”

郭嘉道:“不,陆仁他确实是担心,因为他连字都不会写。”

“不会写字?”曹操又看下手中的竹简,有些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如此文彩,当是饱读诗书之人,怎么会不会写字?”

郭嘉笑着把陆仁所谓的“身世”说了一遍,听得曹操连连摇头:“可惜可惜!他如果是自幼开始读书,有人指导的话,以他的悟性会是名动一方的文士吧。真是时不与人啊,可惜!”

郭嘉道:“正是如此,我看陆仁觉得自己出身贫寒,自觉卑微,所以并不自信。只要让他多多历练,必是有用之才。而且我感觉以陆仁的头脑,日后对主公的霸业很可能会大有帮助。”

曹操沉吟道:“那依你看给他个什么官职比较好?”

郭嘉道:“现在可能还为时太早。一则陆仁没有名望难以服众,二则他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所以我想让他暂时作为我的书吏,历练一段时间后再作打算。”

曹操笑道:“奉孝是想徒不成?”

郭嘉道:“他如果小上十岁,我会考虑考虑。”

二人大笑。而陆仁要是知道曹操与郭嘉对他的评价,诂计会挖个坑把自己坦了。别人不清楚他的底,他自己能不清楚?

笑罢,曹操道:“奉孝,不久前文则派出的斥候回来了。”

郭嘉面色一正:“情况如何?”

曹操道:“和陆仁所说的有些出入。青州田楷那里并没有什么动静,但北海那里似乎有支万余人的部队正在前往北海。只是当时天太黑,斥候们不敢靠近,就火速回来禀报。”(PS:陆仁当时是记错顺序,所以会有这种结果。而北海的部队,是黄巾余党管亥)

郭喜道:“这么说来陆仁的军情并不确实?”

曹操道:“实不实先不去管他,北海和青州一路确实不可不防,前面九江边让不也曾带着五千人来援徐吗?就算陆仁是为了活命而说的谎,但他的观点却很可取的,就当他是给我提了个醒吧。”

郭嘉道:“主公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曹操道:“明日我会让元让和妙才各领五千人马,分别挡住北海和青州。我这里加快行军,尽快赶到徐州城下立起营寨,能一鼓作气打下徐州最好,打不下来也能和元让、妙才各自呼应,来援打援,就势围困徐州。”

次日,夏候兄弟分别带兵出发,而陆仁跟着曹操主力向徐州进发。当然,他被郭嘉“引荐”成功,成为郭嘉的书吏。

说是书吏,到更像是郭嘉的跟班小弟。郭嘉翻出几卷书扔给他,稍加指点就让他自己去看。好在这些隶书和繁体字陆仁勉强能看懂,到也省下郭嘉不少事,就是陆仁抓着毛笔写出来的字让郭嘉大感头痛。

两天后,曹操主力到达徐州,而这两天陆仁到是做出几件让众人掉眼镜的事来。怎么说呢?用衣食住行来解释吧。

衣——

陆仁身上的旧衣服本是老人送的,在成为书吏后郭嘉换过了一身给他。而令陆仁头痛的是裤子没有腰带扣,完全是靠长长的腰带绑在腰间数圈来固定,不方便不说还一点都不舒服。于是他自己缝了五个带扣上去,腰带只要一圈再打个活节就行。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可偏偏与郭嘉一起“放水”的时候显得远比郭嘉方便省时,郭嘉惊呀过后也跟着改成这样,然后曹军将领也跟风一并改,连曹操都不例外。等到士兵也开始改的时候,甚至出现诺大一个军营中到处是借针线的人的事。再就是改好的人平白多出一米多长的帛带(将领)或麻带(士卒)。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加装带扣的裤子既稳固又方便,还舒服得多。至少不会像原先那样,用力一扯裤子就会走光,还能省下不少布料。曹操暗下决心,仗打完之后就大力在领地内推广。军中几万人的腰带布料节省下来,那得多少钱啊!?

食——

陆仁这几天胃一点也不好过!行军中吃饭的事让他大呼受不了——他怎么样也没想到汉代居然没有锅!

汉代的煮食工具只有鼎和其他几种蒸煮工具,且不说鼎的沉重不好携带,这还是军中将领一级的人物才能享用的东西。而士卒们用的是一种大陶盆,到烧饭的时候,先用土堆出一个灶,然后放上陶盆,把水、粟米、菜扔里面一起煮,熟了就大家分着吃,至于味道那是可想而知的。

陆仁实在受不了,就问郭嘉要炒菜吃,闹得郭嘉瞪大眼睛反问他什么是炒菜。无奈之下陆仁只好自己动手,才发现从厨具到材料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最后想尽办法,用郭嘉自带的大豆挤出些豆油,行军时采集到的冬笋,再就是用竹片当锅铲,勉强在陶盆里炒出一道“笋炒肉”来。当时香气一飘,围观的士卒全都口水长流。陆仁自己对味道并不满意,可郭嘉却吃得眉飞色舞,风卷残云般清个底朝天。事后居然又板着脸,训斥陆仁说什么“君子远煲厨”之类的话,气得陆仁当场甩下一句话:“我可不是什么君子,也不想当君子!我是个真小人行了吧?还有,以后你郭大君子可别指望我再炒菜给你吃!”

结果呢,郭嘉的话让陆仁差点吐血:“你不是君子也不想做君子那就好办!等打完仗我会让人帮你把东西搞齐,你得好好炒上几个菜给我过过瘾。你是我的书吏,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我的下人,交待给你的差事可得办好!”

陆仁无语!他也没想到这郭嘉耍起无赖来会这样不要脸!只能叹气:“鬼才鬼才!我看是精得像鬼!”

住——

与其说是住,到不如说是坐更合适。汉代没有凳和椅,而陆仁不习惯跪坐,就用手边现成的木棍和麻带做了一个小折叠凳,吃饭看书的时候往那一放就是。起初没什么,中间有次曹操和众将在帐外议事,陆仁国为没资格参于本想走开,又觉得曹操坐地上不太好,就把凳子往曹操屁股下面一放,结果这凳子就归了曹操。理由很简单——坐与跪坐,哪个舒服?

行——

曹操在陆仁投奔后送了一匹马给他来代步,但就是这马让陆仁出尽风头……应该说是洋像。

陆仁个子不高,又不好意思踩士卒的背,所以每次上马都很要费很大力才能爬上去。好不容易爬上去,陆仁又不会骑马,笑话没少闹。最搞笑的一次,就是行进中打马跃过一个小壕坑,马是过去了,可陆仁却坐在了坑里。

为这事曹操差点抓狂,他再怎么样还打着为父报仇的名号,可众人嘻嘻哈哈的不是在打他耳光吗?

还好,就在曹操准备整辆车给陆仁的时候,陆仁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就是只有马鞍没有马镫,双腿无处着力难以在马上掌握平衡。当然现做马镫是没戏,陆仁临时做了个代替品——不是多出许多麻腰带吗?挑出一根长度合适的打成一个环,两头先留下够放脚的小圈,中间则打成数个死节再固定到鞍上,成为一个麻制的马镫。这样一来虽说以陆仁的骑术想打马狂奔是不行,但上马和平时行进的平稳性有了保证,至少骑马的时候两条腿不会空悬着难受。

曹操看在眼里,暗中也制出一条试了一下,马上就明白这马镫的价值。只是大战在即,没时间去改进,只好先放下来日后再说。

这天清晨,曹营中一片缟素,曹操看着身后那面写着“报仇雪恨”的白布血字旗,扬鞭指向徐州……

第一卷

第五回 … 悄泄天机

曹操领兵攻打徐州。前方打得热闹,后方陆仁闲得无聊。

天气看来不错,十一月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陆仁坐在帐边看书,看着看着居然迷迷糊糊的睡着。

“好你个陆义浩!我让你看书,你竟然在打瞌睡!该打!”

没有随曹操出阵的郭嘉也有些无聊,就来看看陆仁,见陆仁在打瞌睡,飞起一脚踹在陆仁PP上,立马就把陆仁给踹醒。

陆仁揉揉PP,埋怨道:“我说郭老大,你叫醒就行,不用踹吧?很痛的!”

郭嘉道:“谁让你这么不用功?你已经误了读书认字最好的时候,现在应该更用功点才行!你难道不想出人投地?”

陆仁道:“想是想,可是偶尔小睡一下有什么关系?”

郭嘉又是一脚:“去你的!”

郭嘉年纪并不很大,在曹营中上层之中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平时放荡惯了的郭嘉在正式场合虽说挺守规矩,但私交方面就有点心烦,一个个都比他大上几岁,动不动就板着脸对他说教的事也常有。现在冒出来个比他小几岁的陆仁,郭嘉可找着了玩伴,没事就欺负一下陆仁成了这几天郭嘉最喜欢做的事。不用一天到晚板着脸的感觉真不错!

又欺负了一下陆仁,郭嘉也就谈回正事:“义浩,主公今天带兵出阵,你看徐州能打下来吗?”

陆仁摸着头上的包,回忆书中记载道:“我看很难。徐州城池坚固,城中粮草充足。陶谦的丹阳兵也是南兵中的精锐,虽说陶谦手下没有什么强将领军,也不过是攻伐不足却守城有余。此外,主公这一路上杀戮太过,徐州百姓心存畏惧,也一定会拼死帮助陶谦守城。主公不太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把徐州打下来。”

郭嘉点点头,陆仁的看法和他相差不远:“我的打算是让主公稳住阵角,对徐州以围为主,不求急进,最好是能逼降陶谦,尽可能的减少损失。义浩你看如何?”

陆仁想想书中情节,道:“如果是我,我想我会让主公打赢几场仗之后,就退兵。”

郭嘉愕然:“退兵!?主公兵势正盛,如果奋力攻城打下徐州也不是什么难事,你居然会想到让主公在这个时候退兵!?”

陆仁道:“主公打下徐州自然是好,但万一打不下来呢?别忘了青州、北海、平原的援军,一但到达主公必会分兵抵挡,以主公这些兵力同时和几个方向开战是很吃亏的。再者,打下徐州主公会怎么做?真的屠城不成?不管是屠城还是正常接收徐州,很长时间内徐州民众对主公的态度不会转变,徐州就会乱成一团,根本没办法发挥其作用,主公还要留兵镇守,本来就不多的兵力更会捉襟见肘。最重要的,是我觉得主公的后方兖州并不稳定。”

郭嘉道:“兖州不稳?按说有曹仁、荀彧、程立他们几个在,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陆仁奇道:“程立是谁?”

郭嘉道:“程立,程仲德啊。你没听说过他?”

陆仁一拍脑袋,心想:“程立就是程昱!这个时候他还没改名啊!他改名好像是在官渡之战后,荀彧向曹操说出那个扶日而立的梦,曹操亲自帮他改的名。这家伙可是个狠角色,敢拿人肉充当军粮,以后如果碰上可得小心些!”

郭嘉道:“我看后方不会有什么问题,还是想想怎么帮主公攻下徐州……”

话未说完,天地间突然刮起狂风,二人急忙躲进帐中。

由于这场狂风的突然到来,曹、陶各自草草收兵。虽然曹操这一仗大占便宜,但陶谦固守城池不出,曹操一时半会儿的还真无可奈何,只能围住徐州城,天天叫骂,同时赶制攻城器具。双方就这样僵持半月有余。

这天陆仁依旧在太阳下小睡,又被郭嘉一脚踹起来:“你这家伙还真自在啊?我在主公那里想破头皮,你到在这里悠哉悠哉!起来别睡了,跟我去中军大帐开会!”

陆仁摸摸PP,不解的问道:“要我去开会?我好像还没那个资格啊。”

郭嘉道:“主公特许的!快起来,路上我再和你说说。”

路上陆仁了解到,徐州的援军已经到达,夏候渊挡的田楷并没有急进,而是远远下寨;北海来的那一路则打破包围,直入徐州。这还不算,由于夏候惇的轻敌,五千人被刘备借来从公孙瓒那里借来的两千白马义从一冲而散,夏候惇本人也挂了彩。曹操担心事态有变,所以紧急召集众将议事,还特地让郭嘉把陆仁带上,希望众人能商议出一个好的对策。

“白马义从?赵云来了啊!真想去见见。”

一路YY乱想着赶到中军大帐,按郭嘉的指点在左边文官的末席坐下,郭嘉则板起脸坐到曹操身侧。再望望帐中,他认识的于禁和夏候惇都在,夏候惇左手缠着绑带,面色不太好看。

曹操的脸色也不太好,手里还拿着一卷竹简。陆仁暗想:“刘备劝曹操退兵的信吗?怎么这么快就到了?”

果然,曹操把竹简往地上一扔,骂道:“刘备何来,敢以书来劝,且书中尚有讥讽之意!”

接下来郭嘉劝,曹操生闷气,众人议论纷纷。陆仁还不认识什么人,也就没人找他谈,他就支着头,看着众人自己却在那里YY:“不知道吕布那里怎么样了?按书上记载,曹操接到刘备的信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