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三国求生记 >

第44章

三国求生记-第44章

小说: 三国求生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υ邮隆K月郊业姆止ぞ陀行┪⒚畹暮闲沉恕2还饺室灿行┧挡磺宓氖拢鲇诙圆嚏木粗厮饕故茄≡窈屯穸黄鸸梗勺苁潜煌穸宄隼匆ヅ悴嚏垂床嚏炙蛋抵型穸攀钦遥枚嗯阃穸哦裕职阉褰隼础=峁酵凡皇牵谑榉坷锕薔夜。

废话少说,陆仁带着家人又搬回许昌的宅院,当夜便跑去拜访曹操。曹操也没说太多,装模作样的责骂了他几句就让他次日去找荀彧报到。末了看似随意的问了几句他与蔡琰的事,嘱咐他好生对待蔡琰。

次日一早陆仁便回到尚书府衙,收拾了一下乱糟糟的心情后走进大厅向荀彧报到:“荀公,多日不见一向可好?”

荀彧道:“你这个陆义浩,终于肯回来了。这段时间你在小镇上逍遥快活,可我就快累出病来。闲话少说,快来帮我打理政事。”

陆仁道:“怎么现在的政事很多吗?”

荀彧道:“以你的见识难道会不明白现在的局势?主公随时可能会和袁绍正面交锋,各处的军需调用诸事我都有些头痛,有些事想亲自去看都分身乏术,得累你去代我跑一跑。”

陆仁道:“哦,这么说我要做的事还是和以前差不多。”

荀彧道:“不止!这些给你!”说着把好几卷书简交给他。

陆仁看过之后呀道:“这些不是以前我留下来的吗?还有这几卷是我刚离职时让老郭转交给你的,荀公一直没能取用?”

荀彧道:“我哪有时间去理会这么多?你这些书简我稍稍看过一下,很多根本都搞不懂应该怎样去做,明知道是有益于百姓社稷的良策却下不了手,有时想找你商议一下你又躲去了小镇上。我总不可能放下这里的事不管去找你吧?召你来又不像话。现在你回来这些事当然还是交给你去做的好。”

陆仁心道:“是写得生涩难懂了吗?应该不会吧?要不拿回去再让蔡琰帮我整理一下。不过现在似乎并不是执行这些事的时候,官渡之战已经开始了啊。”

想到这陆仁道:“荀公,我记得以前我曾提出过在官渡以南百余里处设立补给点的事,不知现在的进程如何?”

荀彧道:“有一定的成果。那里现在已有一中等村落的规模,除了开垦出可供数万人就食的土豆地之外,暗中也建起一些仓库屯积粮草军需。主公正在调集进兵官渡的部队,那时这个补给点的用处极大。”

陆仁道:“是谁在负责那里的管理?”

荀彧道:“专人的话到没有派,主要是怕引起袁绍的注意,必竟对外还只说是个普通的屯田点,派专人过去的话就不像了。”

陆仁想了想道:“要不我去那里?至少我现在复职的事还没有正式公开,主公可以用罚罪屯田的名义派我去那里,我想这样应该不会引起袁绍的注意吧?”

荀彧道:“义浩,说真的我不想你再碰这些与军事上有关的事,因为我怕你再冲动起来误事。再说我这里还要你帮我打理,你也走不开。而且以你旧日里的名望专屯那里,很容易被袁绍看出来。你若对那里有心的话,只要以巡视的名义去看一看便可,不可久呆……义浩,凡事最好还是三思而后行。”

陆仁心道:“哎?以前对我提出的事基本上都是言听计从,不过现在却有所规劝了嘛!也好,多个人提点我总是件好事,至少我知道什么合适做什么不合适做。”

当下陆仁拱手道:“谢荀公指教!”

荀彧微微点点头,心道:“似乎这小子是比以前要更稳重了一些,这样我也能省心些。不过以后还是应该多提点他才是,必竟一个人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

之后几日陆仁便老老实实的帮荀彧处理政务。这两个人合作也不是一天两天,彼此之间早就有了默契,合作的效果绝对是1+1》2,很快大量积压的政务便清理顺当。看看情况差不多,陆仁便提出去补给点看一下,荀彧也没有反对,只是再三的提醒他道:“切记你此去只是巡视,最多只能提出些建议,万万不可自以为事的下什么令。”

陆仁点头上马,向这个补给点进发……

(狗血泼完,字数凑够,也该回到正途上了是不是?无耻要票+收藏啦!)

第一卷

第五十七回 … 补给之所

早先陆仁与荀彧商议选定修建补给点的地方位于官渡东南面约一百二十里左右的地方,那里主体是一片平原,西面有一座并不高的土山。南面有一条河面宽约三、四米的小河可提供水源。最主要的是这里避开了官渡到许昌的要道,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注:纯属瓶子虚构的地方!)

为了不引起袁绍一方的注意,这个补给点与一般的军屯点大体上一模一样,仿佛就是曹操领地里众多的屯田点中的一个。唯一不同的是别的屯田点都会接纳流民增加劳力,这里却并不接纳。三千多的屯田军士与工匠也都是荀彧从各个屯田点里挑选出来的,人员上的管理远比别处要严格得多。

既然是屯田那农作物自然没有少种,不过主体却是以产量高、收获期短的土豆为主。而且别处屯田除了留下日常所用的口粮之外都会把粮食送去附近的城市大仓,这里却是把收上来的土豆移植到别的地里来扩大种植面积。

此外除了常规屯积粮食所需修建的地窖与仓库之外,暗中还以开山寻矿为名挖空了土山修建暗仓来存放粮草军需,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还真在土山里挖出一个小煤矿来。这下到好,有了煤矿的掩饰挖山建仓更方便了许多,白天大张旗鼓的挖,晚上就悄悄的送军需物资进去。(关于挖山一节可能有些过份吧?YY而已,将就一下吧)

这里日常事务的负责人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校尉朱佩,暗中则是荀彧直接向这里下达指令。陆仁带着四个侍卫到达时朱佩早就得到了指令,在营门口迎接他。

进入营中,陆仁让朱佩带着他去四处看看。对于农田、营房的布局并没有什么可说的,陆仁主要留意的是仓库与军士们的生活。

陆仁道:“朱校尉,这里实际上是什么情况你心里应该有数吧?”

朱佩道:“这个我清楚。荀尚书给我的指令都写得很明白,另外就是对外保密,这里除了我之外也没人知道真正的用处。”

陆仁道:“明面上的仓房放了多少粮草?”

朱佩道:“并没有放太多,一般只是营中一月的口粮。大部分时候将士们要吃的东西都是直接从地里收上来的。”

陆仁道:“这样也好。带我去土山那里看看吧。”

来到土山,陆仁进入山中的暗仓查看。这暗仓其实建得真的不错,进入后不久就分出上下两层,上层是仓库,下层则是通向煤矿。

陆仁看过构造后道:“仓库与矿洞的构造安全方面没有问题吧?注意经常派工匠来检视。另外下层的煤矿不要挖得太深,够营中日常的用度就可以了,主要还是装装样子。”

朱佩叫过来几个工匠,让陆仁仔细的询问。要说陆仁对这些建筑知识也是个二百五,只是提出一些要工匠们注意的地方,如仓库的干燥、通风之类。至于怎么去保养那是工匠的专长。

末了陆仁想起了自己所知的一些矿难,对这种看似原始的挖掘法有点担心,还有就是煤矿中的瓦斯气体是很危险的因素,而现在又全靠明火来照明,搞不好就会引发事故,所以让从事挖掘工艺的工匠一定要多加小心,宁可少挖煤也要多注意安全。自己也在想:“电池是怎么做的?如果能搞些个手电筒之类的出来就好了……不过好难,我只知道电池里面有根石墨棒,主体是什么化学成份都不知道。再者相关的玻璃、灯丝这些我搞不出来啊!还有电源也只记得物理书上是说用金属棒去切割磁力线就能产生电力……什么时候找些磁石来试试看。”

回到营房用饭,陆仁又在饭席间详细询问这里的产量等一些杂事。总的来说已经达到了他当初预计可供五万人就食的目标。

陆仁道:“这里三千多人,有没有相应的自卫力量?”

朱佩道:“有五百步兵作为日常的警戒用。”

陆仁道:“我看过营寨,似乎防卫的话稍弱了一些。现在并不是农忙时节,是不是该抽调出一些人力来修建一座岩?”

朱佩道:“这个荀公并没有明示过……合适吗?”

陆仁暗想道:“以荀彧的才干应该不可能会忽视这种事才对。这里看上去必竟还只是个军屯点,如果修个岩出来那不是太引人注目了吗?曹操目前的战略部署也一直是把袁绍往官渡这里引,自官渡到许昌一带的部置看上去准备并不多,我要是自作主张的修个岩诂计只会坏事。也罢,就这样吧。”

想完陆仁道:“既然荀公未曾指示那就不要去修了。不过日常的警戒与防卫不可放松,你看是不是能加强一些?”

朱佩道:“大人说得是,我会多注意的。”

陆仁道:“好像你们在这里屯田也很久了吧?平日里将士们的生活如何?”

朱佩道:“大家都能吃饱肚子到也没什么大事。不过日常所需的一些杂物就有点……”

陆仁道:“怎么?”

朱佩道:“一般情况这里不允许将士们外出,有时一些布、肉食之类的没能及时送过来,大家多少有些不高兴。”

陆仁道:“这个嘛……我看到也不必那么严,太严的话反到会让人注意。要不你按我以前在许都南边小镇上的做法,把营中的人员分成十组,每十天就有一组人可以轮休,放他们去附近的镇上轻松一下。另外也可以组织专人,将这里挖出来的煤石运去卖掉,再换一些肉食、布匹什么的回来给大家用。实在不行就买些猪、羊回来自己养起来也行。”

朱佩点头称是。

正交谈间,军士来报:“启禀二位大人,营门前有数百余流民聚集,为首之人说是希望营中收留。”

朱佩皱眉道:“怎么又来了?不是说过这里不收留流民的吗?直接哄走,告诉他们再往南走两百里有会接纳流民的屯田点。”

陆仁问道:“怎么最近很多流民想来这里求收留?”

朱佩道:“袁绍那边对百姓不好,很多百姓都流离失所,又听说主公这里接纳的流民生活不错,这几个月来我也不知道碰上多少次这种事了。”

陆仁道:“这样啊……我去营门那里看看。”

朱佩道:“大人你还没用完饭那。”

陆仁道:“无妨,看过之后再回来吃也一样。”

——————

到了营门前,陆仁看见许多百姓正坐在那里。有一个约三十来岁的人正在向营门的士座说些什么。

陆仁上前向那人道:“诸位,这里是军屯,并不接纳流民,不然我们会有违将令吃罪的。你们再往南走就有民屯,那里会接纳你们的。”

那人道:“这位大人怎么称呼?”

士卒道:“这位是陆仁陆大人,现任尚书仆射。你们也听到大人屈尊和你们说的话了,别为难我们。”

为首之人眼中精光一闪逝,拱手道:“想不到竟是陆大人屈尊相告,在下失礼了!我们这就动身去南边的民屯。”说完大喊一声,这百余人纷纷起身离去。

陆仁目送这些人离去,心中不知为何觉得隐隐约约有些不太对劲,但是哪里不对劲根本就说不上来。

“是我多心吧?”

用力摇摇头,准备回去接着吃饭。

守门的士卒道:“这一批人到也真有意思,以前那些流民往往是硬讨要到一些吃食才肯走的。这些人只是陆大人几句话就老老实实的走了,还是陆大人有面子!”

陆仁一怔:“讨要到吃食才肯走!?我明白哪里不对劲了,一般流民个个都饿着肚子,少不了面黄肌瘦的像,可是刚才和我说话的那个气色看上去很好,一点也不像流民……也许因为他是领头人所以可以吃饱?不管,再问问!”

回过身来向士卒问道:“你挡了他们有一阵子吧?这些人的面色如何?”

士卒细想到:“面色嘛……说起来这些人的气色都不错,不像是饿过好久的人。也许是他们随身带的粮食也不少吧?以前朱校尉哄人的时候,每个流民一般都会送上六斤土豆,让他们路上吃来着。两百里路的话这六斤土豆也够了。”

陆仁道:“你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太对?”

士卒摇摇头,他也搞不懂。这时陆仁身边的侍卫,也就是原先的陷营陈悄声在陆仁耳边道:“大人,是不太对劲。一般的流民都牵家带口,有老有少男女混杂,可是这些人全是精壮男子,一个老幼妇孺都没有。而且为首之人双臂粗壮有力,双腿自然成圈,应该是常年骑在马上的人物。”

“哎?这么说……”

陆仁心中微惊:“难道这里还是被袁绍注意到了,那么这些人很可能是来打探的,或者是……”

(无耻要票+收藏啦!)

第一卷

第五十八回

“朱校尉,朱校尉!”

陆仁急步赶回营房,因为跑得太急,才进营房就已是气喘吁吁。

朱佩道:“陆大人,你这是怎么了?”

陆仁道:“刚才营门前的流民可能有点问题,你能不能马上派人追上去把他们全部拿下再审问一番?”

朱佩皱眉道:“抓捕流民?大人,此举恐怕不太合适吧?”

陆仁把自己看到的疑点说了一遍,朱佩听后道:“陆大人请你恕我直言,如果仅仅因为这百余人全是精壮男丁,气色间又没有饥色就以此为由去抓捕的话未免太过草率。至于为首者可能善骑马也没什么奇怪的,河北善骑者极多。照我看这些人多半是哪个被袁绍害得失去了家业的宗族,而为首者就是这些人族长……其实近两个月以来类似这样的宗族流民我也碰上很多次了。”

陆仁迟疑道:“是吗?难道是我太多心?”

转念一想心道:“哎算了啦!朱佩说的也有道理。再说我又不懂行军打仗,说不定真的是我自己疑神疑鬼的。乱抓人也不太好,我又没有直接调动兵员的权力。而且荀彧也交待过我别再自做主张的乱下令,再惹出什么麻烦来那就不好收拾了。”

于是陆仁也不再强要求什么,只是让朱佩多注意防范。朱佩面上答应着,心里却并没有太留意。

晚饭过后,陆仁本想就在这里住上几天再多巡视一下,可是入夜才刚躺下荀彧的加急信使就赶了来。

“什么?要我马上赶回许昌,说是许昌发生了大事?可什么大事这信上没说啊!”

陆仁不敢怠慢,他这才刚到一天荀彧的信就跟了过来,肯定是要紧事。忙唤过侍卫准备连夜动身回许昌。朱佩听说他要连夜回许昌也赶过来送行。几句客套之后五骑马绝尘而去。

一口气跑出三十多里地,陆仁突然拉住马道:“等一下!我肚子痛!”

四个侍卫齐刷刷的拉住马,用BS的目光瞪着这位不着调的大人。人有三急,陆仁也顾不得颜面跳下马来找了片草丛出恭去了。这一拉足足拉掉半小时他才双腿麻木的跑出来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可能吃坏了什么东西。哎……”

侍卫们无语,这大人肯定又忘了什么事了。

果然,陆仁一摸身上叫道:“坏了!走得太急,我的印信忘带上了!”

侍卫们默不作声的调过马头。他们跟随陆仁也一段时间了,知道这位大人有什么毛病。

陆仁不好意思的搔着头道:“人一急就老犯混,陪我回去取下。这东西丢了那可就不好办了。”

上马调回马头,刚想打马出发,一个侍卫道:“大人等等,好像情况不对!”

“嗯?”

陆仁楞住,另一个侍卫策马跑上一个小土包去远眺,马上就叫道:“大人,我们出发的屯田点起火了!”

“什么?”

陆仁吃了一惊,正想打马赶回去被身边的侍卫强行拉住道:“大人且慢!这火来得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