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三国求生记 >

第83章

三国求生记-第83章

小说: 三国求生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百架发石架一齐开火,短短几分钟之内就有数千石块砸入袁军阵中,一时间袁军阵中大石落地的轰隆声甚至盖过了袁军的惨叫!

这里要说明一下。陆仁考虑到大石块可能比较难收集。特意让出去收集“炮弹”的人只要是稍大一点的石块就捡回来。另外还把附近几处屯点装粮食的空麻袋给集中了起来。粗作分类后大一些地石块自然是作为单弹投出,小一些地则一律砸成椰子大小,用麻制渔网包到百余斤一袋再入勺投出。不要小看这一百来斤地小石袋,一落地就四散飞出,更有甚者在半空中麻网就被挣开,小石块在空中散落砸下,其杀伤力绝对不容小视。成为了最土制的开花炮弹!

再就是麻袋。官渡不是戈壁滩,适合成为炮弹的石头并不是那么好找的,大批石头的搬运也是件很头痛的事,再者曹操一方并没有太多的时候去找。所以陆仁索性把麻袋集中起来再往里面装满沙子与泥土,一百斤一袋当炮弹用!这一下到好,曹营这里别地没有,吃完粮米后空下来的麻袋到还是要多少有多少。而这种“炮弹”也有一个特点,就是麻袋不破的话能直接砸死人。万一麻袋一破……各位请自行想像一下满天飞扬的尘土或是小规模的沙尘暴吧。

袁军乱成一团。有的被落石直接击毙,有的则为了躲避落石而自相践踏。极少数冲到曹军营寨近侧落石死角,又马上成为了寨墙上曹军弓兵们的靶子。张合见状吃惊不小。急忙鸣金退兵,随他出阵地袁军扔下了一地地尸体退回营去。

不说张合吃惊,就连曹营的一众将官都惊呆了,当时又有谁见过这种漫天的石雨?直到袁军狼狈地退去,曹操忽然放声大笑道:“妙极,妙极!如此一来此寨可谓固若金汤!义浩,你这石炮甚好,不知……嗯?”

曹操一瞥眼间却发现陆仁侧过了头去,看那神情似乎对战场上的惨像不忍入目。

能不惨吗?那边地上伤筋断骨、脑浆崩裂者不记其数,依稀间还能看到许多砸伤腰腿不能退去的袁军正在那里苦苦呻吟。陆仁是已经经历亲身过了几次战事,心智坚定了不少,但对这种惨像还是难以入目。现在他能够不呕吐出来已经很不错了。

曹操默然拍拍他的肩膀道:“义浩,这是战场,敌不亡则我亡,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陆仁咬牙道:“主公,派些人马出寨吧……给那些没死的袁军一个痛快……”

曹操微微点头,向于禁示意带人去清理战场。

陆仁无言的走下了望楼,迷茫的望了望自己的双手。起初陆仁做发石车并没有想过太多,更多的到是有一些炫耀心理混杂在里面。可是今天这一仗发石车带来的惨状令他产生了深深的迷茫,他突然感觉自己是做出了许多的杀人工具,与他本来所抱的“少死人”愿望似乎有些大相庭径。

“我这样做合适吗?用后世带来的技术制造兵器残杀古人……虽然我自穿越到现在都从来没有杀过一个人,可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自己现在双手满是血腥……经此一役曹操很可能会大幅度的加强兵器的改良与开发,那时死的人会不会越来越多?”

郭嘉不知何时站在了他的身后道:“义浩,有些事你不做,别人也会去做的……”

陆仁道:“我明白……我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放心吧,过一会儿我就没事了……”

的确,陆仁知道自己根本拦不住历史的洪流,正如热兵器早晚有一天会取代冷兵器一样,并没有谁会因为杀伤力太大而不用。真要比起来,这发石车比现代的火炮、炸弹简直就是小儿科。更不要说会毁灭地球地核武器……

“关键,是看用的人对不对……”

——————

接下来的两个月,袁曹双方又有过数次交锋,亦各有胜负。但

最大的特点,就是袁军始终不取靠近曹军营寨。到不再出战,任袁军百般叫骂硬是连寨门都不愿开一下。袁绍大怒之下有过几次强攻,无一例外的全让发石架给打了回去。

至于“炮弹”,基本上一打完仗曹操就会派人从战场上清理回来。反正石块是可回收再利用的。为求万一。曹操甚至下令从许都调集了一大批麻袋过来。总之。营中的每一个发石架旁都有堆得有如小山般的“炮弹”,光是装满沙土地沙袋就至少有数十个。

陆仁也没有闲着。发石架地提前出现使历史上袁军堆土山筑箭楼地事没有发生,不过地道一计却不可不防。不是要“装弹”吗?营外壕沟里挖出来的土就有一部分成了“弹药”,其余的曹操采纳了陆仁的建议,在营中各处用这些土堆出一些土台。土台中间是一个深约半米的大坑,一到天黑这些大坑里面就开始烧火,坑边再配上个直径一米多的黄铜凹镜……干什么用的?这是陆仁想出来地简易探照灯。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把这些土台直接拆掉当弹药!

曹营严密的防守令袁绍空有二十万大军却无从下手,双方就这么在官渡一直对恃着,甚至出现了整个八月没有一场战事的情况!

就整体情况来说曹操虽然兵力不及袁绍,但一则曹军训练到位,战斗能力远高于袁军,二则曹营中的石炮对袁军有强大的心理威慑,使双方的战斗力基本持平。在兵粮方面陆仁接到了荀彧的来信,表示曹操境内地秋收顺利完成。建安五年地粮食产量虽然因为年初曹操就调走大量兵力的原因不如往年。但在以民屯劳力补充到军屯后支持一年以上还是可以做到的。至于运输方面。任峻地“十列纵队”有效的完成了运输任务。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这场攻防战中曹操略占优势,但不知为何陆仁心底却隐隐约约升起一股不安。因为战场上的走势已经与历史原本的发展不太一样,使陆仁感觉自己把握不住将来的走向。

“也许只是我多心吧……不对!曹操现在只是在死守。很明显是有打持久战的打算。记得历史上曹操选择夜袭乌巢有好几重的因素在面,像本身粮草不足、后方汝南一带又有刘备捣乱。可粮草问题已经解决,汝南那边又迟迟没有动静,多半也出了什么变故……那么曹操选择打持久战来消耗袁绍的实力是对还是错?”

百思而不得其解,陆仁干脆借汇报军需的机会向曹操发问。

曹操放下军需报告,微笑道:“义浩,依你看孤当如何去做?”

“这……”陆仁犯了难。他很想劝曹操主动出击或是直接去烧乌巢的兵粮,可是在没有确切情报的情况下,冒然而为只能是取败之道。再者他自己就那么点料子,自己都说服不了又拿什么去说服曹操?

“难道非要等许攸过来?”

曹操道:“义浩,孤又何尝不知死守营寨并非取胜之道?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孤如今对袁绍对恃,正是‘以正合’。至于‘以奇胜’,孤在等待时机。为帅者当有懦弱之时,时机未到懦弱一些又有何妨?”

陆仁点头道:“既然主公心中有数,陆仁就不再多言了……不过袁绍在此相恃无功,万一他选取精骑抄小路星夜赶往许都奇袭,亦或是断我粮道又该如何应对?”这其实是许攸给袁绍的建议,曹操自己也曾说过如果袁绍取用此计他就完蛋了,现在提醒一下曹操好点。天晓得袁绍会不会突然开窍!

曹操皱起眉在帐中转了几个圈后道:“不错,此计不可不防!义浩你可有良策?”

陆仁老老实实的摇摇头。曹操就这四万不到的人马,哪里分得出相应的兵力去防备这个?

曹操沉吟良久道:“今日天色已晚,义浩你也早点去休息吧。明日孤自当召集幕僚再作商议。”

离开曹操大帐,陆仁一个人细想了许久,决定去找郭嘉帮忙。郭嘉手边有出色的情报人员,让这些情报人员去摸清袁绍的屯粮点总比干等许攸来强得多,说不定现在的许攸还不一定会来曹操这里呢?

“什么?你想知道袁绍的粮草屯积在哪里?臭小子你疯了?粮草乃军之命脉,袁绍又岂会不派重兵保护?真以为那么好烧的不成?”

陆仁在郭嘉帐里被骂了个狗血淋头,灰溜溜的跑了出来。也许是赌气吧,他把刚刚从许昌赶来的黄信给叫了过来。

“黄信,我有件事想交给你去办。”

黄信道:“大人只管交待!”

陆仁犹豫了一下道:“我想让你孤身前往乌巢一带查探一下,看看那里是不是袁绍屯积兵粮的地方。另外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能把一路的守备状况也记下来……这件事很危险,你不想去的话我不强求你……”

老实说陆仁其实心里没底,自己身边信得过的人又只剩下黄信一个,生怕黄信会有什么闪失,所以话说到一半就有些后悔了。不料黄信却有些不满的道:“大人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我黄信为大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再说乌巢一带我曾去过,地形也比较熟,只是刺探的话敢打包票,最迟明日傍晚即回!等我的消息吧!”说完便跑出帐去了。

陆仁愕然心道:“不、不会吧?无心之下到像是有些激将法的效果?”

赶出帐外去寻黄信,不久便见到黄信换上了一身猎户的装束准备出发,奔行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陆仁追赶不上,只好冲着他的背影大叫道:“黄信,千万小心!若事不可为一定要给我老老实实的滚回来!”(……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那就干脆点求票了!)

第一卷

第一百一十二回 … 捷报

待永远的漫长的。

黄信走后陆仁一夜没睡好,次日一整天都恍恍惚惚的。直到傍晚时分,看到疲惫不堪的黄信安然归来,他终于松了一口气,拉着黄信进帐询问情况。

黄信打探来的情况是乌巢一带有一大一小两个营寨。小寨中驻扎着兵马,人数约在五千人左右;大寨中央是许多正在修建的木制粮仓,驻扎的兵马约在一万左右,看情况袁绍的粮草还并没有送到乌巢。至于沿途袁军的防备并不怎么样,只有两只约三千人的步兵巡视警戒。

陆仁打发黄信去好好休息一下,自己对着地图算了起来。

“没错了,乌巢大寨正在修建粮仓,迟一些肯定会是袁绍屯集主要兵粮的地方。现在只是九月初,从秋收到入仓,再加上转运的时间,十月中旬袁绍的粮草才会基本到位……还得等啊!”

又想了想,陆仁决定先知会一下曹操,至于会怎么做那得看曹操的打算。不过陆仁相信以曹操的军事能力,会作出最好的选择。曹操从陆仁口中知道乌巢会是袁绍的屯粮点后,立即表示先不要打草惊蛇。无论如何要等到袁绍把兵粮完全集中在乌巢再采取行动。

同时曹操劝诫陆仁道:“义浩,袁绍既然已经在乌巢立下粮仓营寨,只要不出意外的话定会在乌巢屯积下大量粮草。适才你也言及,依你的推算袁绍的粮草要到十月中旬方能运到,那么这段时间万万不可再派细作。一但细作有失袁绍必会严加防备,则此计无用矣!”

陆仁点点头,盘算了一下道:“主公,我们就这样与袁绍对恃也不是办法。像上个月,整整一个八月一场战事都没有,以理论之也太不合情理了!说不定袁绍见攻坚无望,正在图谋从别地地方下手。所以我想加紧官渡这里的粮草调度,主公也适当的出营挑战几次。作出一番要在此处与袁绍决战的姿态。把袁绍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回官渡……主公意下如何?”

曹操思索了一会儿道:“义浩言之有理!粮草军需之事相烦义浩多加费心。孤明日即领兵出战!”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即到了建安五年的十月。

九月中曹操采纳了陆仁的建议,时不时的领兵出营和袁绍交上几回手,袁绍也大举反击,但始终攻不破曹操地防御,双方依旧是各有胜负。从兵力部署上来看,袁绍又在官渡主营添加了不少兵马。显然是在做与曹操决战地准备。

另一方面,陆仁调集了相当多地粮草,多到曹操都有些吃惊!私底下询问陆仁为什么要调集这么多的粮草时,陆仁回答既然是要摆出与袁绍在官渡决一死战的姿态,那么戏就一定要演得像。曹操微一思索觉得是有其道理,便让陆仁放开手去做。只是叮嘱陆仁一定要注意粮草的安全。

对此陆仁比曹操还清楚,他可不想袁绍的粮草还没烧,自家反到先被烧了一把。不过还有一件事曹操不清楚。就是陆仁调集大批粮草来的真正目的——他为地是官渡之战后的袁军降俘!

早先曹操征讨吕布时就出过粮草不足。曹操下令屠杀彭城百姓的事,而这件事一直是陆仁心底的一个痛。之后陆仁身上发生了很多事,也曾经一度令他心灰意冷。几乎不想再去理会。不过在曹操重新重用他之后,这件事又再次在他的心底冒了出来。

从目前的战局来看,陆仁对曹操的最终取胜是很有信心的,甚至可以说有些肓目地相信曹操必胜,因此他就开始了这一步地准备。他觉得只要备好足够的粮草,曹操不用为安抚战俘担心,那么史上屠杀袁军八万降俘的事就应该不会再次发生。

“希望如此吧!现在只差最后一击了!”

——————

十月中旬,陆仁算算时间应该差不多,打算再派黄信去一趟乌巢地时候许攸来到了曹营。曹操连夜召集幕僚商议,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应该继续稳守官渡,只有陆仁与荀攸极力赞成曹操去奇袭乌巢。

曹操选取了八千精锐,于次日傍晚时从后营出发。陆仁在曹操走后马上找到曹仁,让曹仁作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

“来吧!张合、高览!”

入夜二更,陆仁站在一处了望台上,黄信则紧紧的跟在他身边。

黄信道:“大人,这么晚了你去休息吧。”

陆仁摇头道:“不

晚上是肯定没觉睡的。”

黄信道:“大人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陆仁道:“有些事说不清楚……嗯?”

遥望东方,似乎有点点火光,陆仁急忙叫过黄信问道:“黄信,你看看那边,是不是乌巢方向?”

黄信看过后道:“不错!那里正是乌巢!”

陆仁心道:“曹操成功了!接下来就是我这里的事了……”

曹仁正在巡营,陆仁望见急忙叫道:“子孝,速令全营戒备!主公奇袭乌巢事成,袁绍很可能马上就会派兵前来攻寨!”

曹仁怀疑的望了陆仁一眼,但还是马上就去令人传令各寨。半个来时辰后,官渡方向的喊杀声传来,一场夜间攻防战又开始了。

陆仁在了望台上帮助曹仁指挥着炮队……其实哪用得着他?各个炮位根本就是不停的重复着上弹、发炮,再上弹、再发炮的事。尽管是在夜间无法进行瞄准,但这些炮位本身就是固定了打击点的,根本用不着瞄准,每个炮位只要把石头与沙包投出去就行!

漫天的石块、沙包再度有效的阻挡住袁军攻势,陆仁到后来索性跳下了望台来到一个发石架前,环视了一下四周后喝令道:“你们几个,快把那盆煤火放入投勺!”

“啊——!?”

几个装弹手楞了一下,但马上按陆仁的要求把一盆烧得通红的煤球连铁盆一并放入投勺。

“投!”

一盆煤球被投射了出去……

陆仁这一手也是未免太阴狠了点!这烧红的煤球物理杀伤力是不怎么样,可是烧在人身上是开玩笑的吗?仅这一盆煤球就不知烫伤了多少人,最倒霉的一个更是直接被滚烫的铁盆给扣在了头上。

一旁的几个炮位也想效妨,却被陆仁给拦了下来。到不是陆仁不想多投几个出去,实在是刚才这一盆煤在重量上有些轻飘飘的,如果投射不当搞不好会反烧到曹操营寨。

“以后可以试试看能不能用别的火弹!”

激战了一个多时辰,袁军狼狈退去。曹仁不敢松懈,急令各处补充箭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