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一沙一世界 >

第11章

一沙一世界-第11章

小说: 一沙一世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场重大火灾震撼了全体师生的心,无不感到痛心疾首。特别是有名学生的心情格外沉重。因为突发的火灾把这名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良心逼迫他必须做出选择。    
    在这次火灾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的借阅规则,偷偷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优哉游哉地读完之后再归还。转眼之间,这本书就成为哈佛牧师捐赠的250本书中的唯一珍本。怎么办?是神鬼不知地据为己有,还是老老实实地承认错误?他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惴惴不安地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房门,说明经过之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    
    校长霍里厄克对此事的处理令人吃惊:一方面收下书,表示感谢,并对学生的诚实和承认错误的勇气予以夸奖;另一方面又决定将他开除出校。    
    后来,有人责问霍里厄克校长:“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是不是有些太不近人情、太过分了?”    
    校长回答了这样一句话:“哈佛大学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大学,这比用其他东西看守更加安全有效。”    
    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剑桥大学发生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次考试的过程中,有个大胆且不拘小节的考生,突然请监考的学监为他提供啤酒和点心。他们之间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学监:对不起,您在说什么?    
    考生:我请求您现在给我拿啤酒和点心,先生。    
    学监:很抱歉,这不行。    
    考生:我坚持我的要求,先生。我不仅是请求,而且是命令您现在给我拿啤酒和点心。    
    与此同时,这个学生出示了一份剑桥大学校规的复印件,并指出其中不引人注意的一条:参与考试的所有考生,有权在考试过程中得到点心和啤酒。虽然这个校规是在400年前用拉丁文书写的,但名义上永远有效。    
    学监惊讶之余,没有再表示异议,因为在没有废除这个校规之前,只能照办。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他临时搞到了可乐和汉堡包作为替代品。那个学生心满意足地坐在考场,一边舒舒服服地又吃又喝,一边答完了他的试题。    
    3个星期之后,剑桥大学给予这名考生罚款5英镑的处分,理由是:在考试过程中,该考生并没有按照400年前的校规带上佩剑。    
    德国是一个用规则来看守的国家,德国人是最守规则的。即使在二战失败后权力真空那段时间里的德国,国内不仅没发生混乱,而且一切依旧井然有序。这无疑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一位留学德国多年的中国学生说,他在德国,从未看到过一辆闯红灯的汽车。即使在夜深人静的街头,德国人照样沿着横道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德国老人引以为荣和自豪的是,在几十年的驾车经历中,违章记录栏内始终是一片空白。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人过于死板,偷书的学生改过了,书也交回来了,为什么还非开除不可?    
    也许有人会说,英国人过于教条,400年前的校规怎么能管现在的事?    
    也许有人会说,德国人过于僵化,夜深人静,马路上既没人又没车,红灯时为什么不能通过?    
    总之,他们都认为,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限制住?    
    我们还是听一听最讲纪律的德国人的想法和看法吧。    
    让规则看守的世界,是生命的圣洁花园,是人间的天堂。规则不仅保证着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公开、公平、公正,而且保证着人们心灵的自由。将规则时刻放于心中,心甘情愿地接受其约束,可以获得完美的和谐与自由。相反,无视规则,对抗规则,践踏规则,必将受到惩罚,甚至付出自由和生命的代价。在好的规则面前,懂得遵守、捍卫和赞美,才是崇高精神的体现。心中有了正义、善良的规则,犹如灵魂有了美好的信仰,就可以享受更多的明媚阳光。    
    不错,任何规则都会有例外,绝对通用的规则是没有的,但是规则毕竟应该有普遍的约束力量。有一句德国人的名言,值得记住:用科学的规则守护天堂。    
    成败之间有机遇    
    有一年春节,清朝恭亲王府的大管家按照惯例派人把“福”字贴在门上。没想到派去的人目不识丁,竟将“福”字贴倒了。恭亲王甚为生气,欲鞭罚惩戒。幸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厚,如今‘福’真的到(倒)了,乃吉祥之兆啊!”恭亲王听后,转怒为喜。后来,王府过春节时,就有意倒贴“福”字,并渐渐传入民间,为传统佳节增添了风景和情趣。谈笑间化晦气为喜气。    
    数年前,有一位商人运了两船面粉,途中不慎被海水浸湿了。按常规,这两船面粉只有“报销”了。但这位商人在市场上转了一圈后,灵机一动,将湿面粉制成了价廉物美的糨糊推向市场,成了抢手货,不但未受损失,还赚了一大笔钱。商人在此基础上,又创办了一个红红火火的文化用品公司。一个好点子,化亏损为赢利,开辟了一条好路子。    
    有一天,卓别林带着一大笔款子骑车到乡下别墅。半路上遇到了一个强盗,用手枪逼着他交出钱来。卓别林无可奈何,只得答应,但恳求说:“朋友,先帮个小忙,在我的帽子上打两枪,我好回去向主人交代。”强盗接过帽子,“砰!砰!”就是两枪。卓别林又说:“请把我的衣襟打两个洞吧!”强盗不耐烦地抓起衣襟打了几枪。卓别林又央求强盗再在裤腿上打几枪。强盗一边骂,一边又对裤腿开了枪,没扣几下枪就不响了,原来枪里没有子弹了。卓别林赶忙跳上车,飞也似地跑了。在那几声枪响之后,卓别林便化险为夷了。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智慧可以化祸为福、化害为利、化危险为平安。


一沙一世界扑克牌通缉令的启示

    美英联军攻下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之后,发现萨达姆等高官从人间蒸发了。美英联军发布通缉令,尽快“搜寻、追杀或俘获”伊拉克高官,这完全是关注伊拉克战争的人们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让关注伊拉克战争的人们眼睛一亮、感到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是,美英联军的通缉令竟然以一副扑克牌的形式出台亮相!    
    2003年4月12日,美军中央司令部新闻发言人布鲁克斯准将宣布:将萨达姆政府50余名高官的照片和个人资料印在卡片上,做成了“扑克牌通缉令”。    
    撇开战争或者通缉的性质不论,单就“扑克牌通缉令”这一创意而言,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扑克牌和通缉令早已分别问世,但将两者结合为“扑克牌通缉令”,恐怕尚无先例。54张一副的扑克牌是美英联军消遣娱乐的玩具,将扑克牌与通缉令合二为一,不仅携带方便,还“寓缉于乐”,自然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通缉成效。综合就是创造。从传播技术层面而言,“扑克牌通缉令”无疑是一个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创造。    
    “扑克牌通缉令”问世后,驻伊美英联军的士兵几乎人手一副,还给当地居民特别是巴格达市民分发了近百万副。不仅如此,这副特殊的扑克还受到美国国内民众的欢迎,许多人不仅用它来娱乐,而且把它作为纪念品收藏或者赠送亲友。    
    想想看,美英联军要通缉的萨达姆政府高官的人数不是一两个,而是50多个。要使执行任务的士兵尽快熟悉众多通缉对象,做到过目不忘,“重复”无疑是秘诀所在。若是按传统的方式发出通缉令,无论是士兵还是民众,大概都不会有多大的积极性和耐心去“啃”那些枯燥乏味的通缉材料,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那么想出这个拍案叫绝创意的人是谁呢?    
    据《环球时报》5月5日报道,这个创意并非出自五角大楼情报人员,也不是某著名广告公司,而是一名叫斯普林斯顿的年轻印刷工人。    
    据称,美军一开始想到的通缉伊拉克高官的办法相当传统,就是采用大量投放普通传单和通缉令的形式,并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斯普林斯顿所在的那家印刷厂。由于印刷厂的工作量较大,工人们经常在休息时打扑克来放松。斯普林斯顿在打牌时突生灵感,何不把这些通缉对象都印到扑克牌上。于是,他立即登上美军中央司令部的网站,给负责官员发了一封邮件,讲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回信,他的创意被采纳了。    
    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是思维,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是创新。    
    泥泞留痕    
    鉴真大师刚刚遁入空门的时候,寺里的住持让他做行脚僧,就是干外出化缘的活。这几乎是人人都不愿意干的苦差事。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看到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鞋做什么?”    
    鉴真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心中不平地说:“别人一年连一双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    
    住持一听就明白了弦外之音,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落了一场透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    
    寺前的路是一块黄土坡地,由于刚下过一场透雨,路面泥泞不堪。    
    住持拍着鉴真的肩膀问:“你是愿意做个天天撞钟混日子的和尚,还是愿意做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住持不等他回答,捻着胡须接着说:“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    
    鉴真回答:“当然。”    
    住持又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干又硬,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住持又说:“今天我在这路上走一趟,你能找到我的脚印吗?”    
    鉴真说:“当然能了。”    
    住持听后,拍拍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不经历风雨、碌碌无为的人,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干又硬的大路上,什么足迹也没有留下。”    
    鉴真顿时恍然大悟:泥泞留痕!    
    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泥泞往往多于平坦,荆棘往往多于鲜花。好逸恶劳虽是人之常情,但畏惧泥泞就是落后的开始。要成功,就必须鞭策自己,就必须敢于向自己的懒惰说“不”!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传授人生的真谛    
    有三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了果林旁边。    
    “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但是,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都一丝不苟、慎之又慎地进行着选择。    
    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苏格拉底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笑容可掬地问。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在果林中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快走到林子的尽头的时候才发现,我当时看中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其他两名学生也请求再选择一次。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经历过的人生已经是历史,不可能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每个人度过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都已经是无法改写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讲,人生没有第二次选择,这就是人生的真谛之一。”    
    苏格拉底接着说:“但是,你们毕竟还年轻,上帝也会原谅年轻人的错误。对于人生的未来,每个年轻人又总有进行一系列选择的机会。”    
    然后,苏格拉底又把三个学生带到一片黄灿灿的麦地旁边,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片麦地就代表着未来。你们每人要摘取一株最大的麦穗。具体的游戏规则同在果林中的一样:在穿越麦地的时候只能走一次,不能走回头路;选择的麦穗只能摘一株,摘完之后不能重选。”    
    学生甲走进麦地,很快就发现了一株自以为是很大的麦穗,便迫不及待地将它摘了下来。但当他继续前进时,他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与他后来所看见的麦穗相比,手中的这一株实在是显得太小了,但他也只好带着这株走向麦地的彼端。    
    学生乙走进麦地,看见有这么多麦穗,边走边想,后面一定会遇到更大的麦穗,于是他不急于动手。可当他快要走到麦地尽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许多好时机,只好随手摘下还算较大的一株去见老师。    
    学生丙走进了麦地,他先用目光把麦地分成了三块,然后往里走。在走过第一块时,他看见许多诱人的大麦穗,但没有立刻去摘;走到中间一块时,他发现这里的麦穗普遍较大,于是就在这儿选择了最大的一株;然后他哼着歌走过了最后一块麦地。虽然他看到有比自己手中的这株更大的麦穗,但他毫不后悔,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用较好的方法得到了接近最大的麦穗。    
    苏格拉底听完三个学生选择麦穗的经过后,继续传授人生的真谛:    
    人生要成功,关键要有正确的思路。做事的方法很多,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成功的概率大不相同。尽管不能说学生丙摘的一定是这片麦地中最大的一株麦穗,但他在长势最好的地段里摘取麦穗,显然要比其他两位在那参差不齐的地头地尾里选择麦穗的成功率高得多。    
    这便是人生的真谛。


一沙一世界伟人的身高与笔误

    有一天,《巴黎时报》记者采访了拿破仑之后,写下一篇人物通讯。其中有这么一句:“他矮矮的身材似乎变得高大起来。”    
    稿子送到通讯组组长手里,他斟酌良久,提笔删掉“矮矮”两个字,变成了“他的身材似乎变得高大起来”。稿子又送到报社总编手里,他深思半晌,挥笔改成“他身材高大”。    
    稿子见报后,记者提出抗议:“你们歪曲了事实!”通讯组长理直气壮地说:“我在你原稿的基础上删掉几个字,使之更加精练了,怎么是歪曲事实?”总编辩解道:“我不但没有歪曲事实,恰恰相反,是正视事实——正视拿破仑是皇帝这个事实!”    
    拿破仑本人看了报纸的通讯后,把记者找去问道:“你怎么把我写成‘身材高大’呢?应该按照我本来的面貌写嘛!”    
    记者摊开双手说:“陛下,按你本来的面貌来写,眼下根本不可能!”    
    “那什么时候才可能呢?”    
    “等你下台以后,陛下。”    
    阿谀奉承就像世界通行的货币。这里还有一个斯大林笔误的故事,与拿破仑身高的故事很相似。    
    斯大林曾对高尔基的《姑娘与死神》一书写过这样的批语:“这本书写得比歌德的《浮士德》还要强有力。爱情战胜死亡。”批语上落有“约•;斯大林”的签名。    
    智者千虑,难免一失。这一批语中“爱情”一词的俄文拼写少了末尾的一个字母。于是,冒出两位自以为是的学者在报纸上撰文,论证为什么“爱情”的拼写会少一个字母。他俩盲目武断标新立异地说:“世界上存在着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爱情以及新生健康的无产阶级爱情,两种爱情截然不同,拼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