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3273-细节决定成败 >

第19章

3273-细节决定成败-第19章

小说: 3273-细节决定成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中求]人不要太浮躁了,一下子想搞那个,一下子想搞这个,我觉得绝大多数人是不需要反复去寻找的,你看准一件事情,你就狠狠地扎下去做。我下海是比较晚的,我29岁下海的,从最基层的小业务员做起,经过自己的判断,然后就做下去。只要你咬定青山不放松,一直做下去,肯定会成功的。我跟我下面的员工或者是助手都讲,如果你跟我一样努力,你到我这个年龄的时候,绝对不亚于我现在的这种成功。    
    [主持人]您是29岁下海经商的,您不觉得下海也是一种选择吗?您当时29岁,您当时有把握自己这种投资是正确的吗?    
    [汪中求]最大的浪费是选择的浪费,并不能因为这句话,人生就不能作出选择。对我来说,我在1992年之前做过一些行业,最早我是做老师的,因为在教育系统里面做得比较出色,后来就被一个领导选拔出来给他当秘书,一下子就步入了机关管理阶层,比较通俗的说法,地位也就有了,这个时候是一个变化。那个时候的变化不是我的选择,那个时候的管理是比较死板的,就是安排你做什么就做什么。    
    [汪中求]1992年我的一个选择是因为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触动,当时领导培养我的方向是做宣传工作,以后可能到机关的宣传部做副部长或者部长。我不是说做宣传工作不好,听完南巡讲话以后,我觉得我应该调整一下。市场经济既然已来临,我就应该知道市场经济是怎么回事,这个时候对我来说就是一次选择。我们如果做了一个基本的选择以后,就不要反复地去淘汰,反复地去变。因为人生真正能做事的时间是不长的,30岁以前可能是在学习、调整、尝试的阶段,到了50岁以后,可能身体的原因、思维的原因、体力、精力的原因,又跟不上了。    
    [主持人]昨天汪先生在西单图书大厦进行了新书签售仪式,反响非常好,当时在场的读者纷纷向您提问。您觉得读者当中有三十个问题都是差不多的,怎么会在年轻人当中产生相近的问题呢?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汪中求]昨天有一批是在校大学生或者是刚刚走向社会工作的大学生,他们面对的迷茫的东西更多,他们需要大量的交流。虽然我不是专家,但我走过的路要比他们多,我比他们交出的学费要多得多,而他们是没有经历过的。从这个意义来讲,我的一些东西对他们会有一些帮助。昨天也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他们也在回忆、在总结、在分析,所以他们也参与进来讨论。大厦的工作人员非常忙,很多人递条子,很多问题还是非常尖锐的。    
    [汪中求]有人提问,你那么强调细节,以后会不会出现目标的失误?如果我在一个单位不乱动,这个单位又不理想,那我不陷死在里面了吗?有很多这种担心,昨天收到的提问大概有50个,气氛还是比较热烈的。这种现象不是说我汪中求有多大的能耐在教导别人,而是我谈的问题或者书中提的一些观念已经引起大家的注意,用一句话说就是共鸣产生的。    
    [汪中求]这是一个好的现象,社会大众、公民、国民的素质在提高,大家的责任意识在加强,大家对政府的批评也好,他是有责任感才批评,如果连批评都不愿意,那就完全失去信心了。    
    [主持人]在过去的2003年度里,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一些比较重大的公共灾难,比如刚刚发生的重庆井喷事故、衡阳大火、SARS等等,都造成比较重大的人员伤亡,这些伤亡产生是因为细节造成的吗?    
    [汪中求]具体情况,肯定有很多专家去做分析和评判。站在我的角度来讲,很多事情不能说跟细节没关系。比如重庆开县的井喷事故,我一看到这个新闻就想到几个问题,相信这个地方开发出来,肯定有一个选址的决策过程,这个决策一旦确定下来肯定有相关责任人签字。那这个责任人在签这个东西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周边居民的问题吗?是不是该迁的都迁了呢?如果没迁的是怎么处理的?比如迁10公里,那10公里到20公里之间的居民怎么办?


第七部分作者做客新华网与网友对话实录(4)

    [汪中求]任何事情都是有隐患的,气井周边的居民石油部门给过他们什么样的指导或者是培训?或者是简单的宣传?这些都是小事,都是细节。我看到新闻里,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处在中毒的状态下,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井喷的现场总有人吧,那井喷现场的这些人第一时间在干什么?这也是一个预警机制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应该有几件事情同时考虑。    
    [汪中求]比如煤矿事故,几乎每个月都能听到,其中有很多问题我们是了解不透的,但是其中肯定有一种情况,上面文件下去了,但是下面没有执行,都不在乎,事情就不断出现。有些事连总理都很急,但是下面不急。这正好说明一个问题,决策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执行根本执行不下去,有些文件形同废纸。    
    [汪中求]比如衡阳大火,20名消防人员牺牲了,我们很难过,但是仔细想想,我们的消防队伍自己有没有失误的地方?从一个机构来讲,有没有一定的责任?平时的消防安全检查一直在做,消防部门经常在讲一句话,隐患险于明火。平时的工作做到位没有?有没想过去救火的路上有没有障碍物?水是不是及时接上去了?我们平时的细节做到哪儿去了?如果平时细节做得好,很可能这场灾难就能避免。即使没有这场灾难,平时工作就要做落实,不能光写一个罚款单就完了。    
    [汪中求]我们知道很多执法部门或者是管理部门就是不停地罚款,罚完款以后就不管了。不知道他们的服务意识在哪里?从管理机构,甚至是有些政府部门,都有一些严重的失误,这种细节上的马虎跟很多事故连续不断肯定是有联系的。    
    [吴阳雄]请谈谈如何培养出一个人对细节非常重视的习惯?    
    [汪中求]曾国藩就讲到他家庭里面的管理,著名的几个字叫做“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一开始是很勉强自己的,按照某一种步骤进行训练,这样习惯就自然了。我觉得现在每一个机构或者每一个团队都需要强调格式化,进入团队以后需要进行格式化,需要进行很多操作规范的培训,这个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东西都做出来了,但是没有很好地演练和培训。    
    [汪中求]我还在清华大学读书,上了一个课程,让大家拿一个报纸卷成的棒子,十个人伸出一个指头抬着,从齐眉的地方降到齐腰的地方。我们做了一个上午也做不出来,有一个规则就是所有人的手指不能离开棒子,这样大家都无意识地往上抬,只往上不往下,那这个棒子连摆平都难。做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表现团队合作。我想得到的是团队如何合作?其中有没有严谨的培训过程?假如两边放着有刻度的柱子,大家通过两分钟或者是五分钟的训练,把这个棒子放到一米七的位置,这样就下来了。    
    [汪中求]我们的管理,严格来说是很幼稚的。现在提出很多很高的管理理念,但孰不知我们最基本的管理训练都没有做。大量的企业员工新进来之后,简单的训练就是开开会,讲讲企业的历史,把制度布置下去,至于他手上做的事应该通过多长时间训练到位,该怎么做,没有。    
    [汪中求]举个例子,去年某一天,我在一个大学讲课,其中有一个班是财会班的学生。我当时把一张增值税发票复印当卷子发给他们,我出题,你们填一下。结果50个本科会计人员只有两个人填对了。这个作为练习无所谓,但是在企业做事,这样做就完了,你第一次错了我就很不高兴,第二次错了,我就觉得你这个人不行了,第三次错了,我可能就不用你了。我说的意思就是任何小事都需要训练,就是我说的团队需要格式化,员工需要训练。    
    [汪中求]欧洲国家做过一个研究,说一个20岁出头的青年学生进一个企业,从一般的管理干部到高级干部,到60岁退休,中间差不多40年时间的培养,这个培养过程大概需要付出多少费用呢?据说是75万英镑。我们做得就很简单,你进来了就先干吧,事实上这是有成本的。    
    [汪中求]如何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第一就是认识。第二就是训练。团队就是格式化。什么叫团队?我认为是经过格式化的模式,达到一定默契的队伍就叫团队,否则只能叫乌合之众,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所以必须非常严格地要求,格式化地操作。我们现在很多事就是因为意识不到位,事情做得非常粗糙。我手下有一个秘书,她刚刚给我当秘书时非常不舒服,觉得我这个人太过分了。    
    [汪中求]我对秘书交来的材料,对上面的错误我会有一种本能,就是第一眼发现的就是错误,一看见就打回去,我也不讲什么原因,你自己去看,你必须拿出一个没有错误的东西给我。我跟她认真谈心过一次,我跟她说,你想想,我汪中求不是很重要的,我是普通人,你也是普通人。但是汪中求在这个公司当总经理就很重要,因为这个企业花了比较高的代价来请我,这个岗位是很重要的,所以你必须对汪中求的事情很认真,这是不能马虎的。    
    [汪中求]我如果个人让你给我买饭,让你买排骨,你买成鱼了,那没有问题。但是公司让你做一页纸的东西你做成两页纸,那是不行的。很多事情你不去严格要求,不去训练,就会永远停在这个水平上。    
    [主持人]汪先生在平常工作中不仅对员工要求非常严格,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在这本书写的后序“不要原谅汪中求”,为什么这么苛刻的对待自己呢?    
    [汪中求]一个道理,我写的东西是我自己的一个总结和分析,不一定都是对的。我写《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一书的前言里面写了“宁讲错话,不讲假话”。我的观点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我说的东西是负责任的。    
    所有的事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做事做到位的可能性就大。    
    [主持人]汪先生非常谦虚,事实上您今天的言论很精彩。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海尔集团张瑞敏先生的一句话。    
    [汪中求]我再送给网友一句话: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    
    [主持人]谢谢网友朋友们的参与,本次访谈到此结束。


第七部分后记(1)

    (代后记)    
    刚刚出版的那本《营销人的自我营销》3个月竟连续加印4次,除内容有可资借鉴处之外,我想应该是这本书“宁讲错话,不讲假话”的态度得到了读者的认同。在直接或间接与我进行沟通的读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希望我在以后的著作或文章中,能把书中的一些观点一个个地做透。比较集中的要求是先好好讨论一下“把小事做细”。    
    的确,早在泰豪科技工作期间,当时的上司黄代放总裁就一直强调这个,使我受益良多;我南下做总经理以后,更深切地认识到“把小事做细”的重要;做顾问、做咨询、做演讲,我更是处处贩卖“把小事做细”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企业老总的认同。恰在此时,友人张建利先生告我,北京不少高科技公司都在热烈地讨论“企业管理中的细节”这一议题,只是苦于没有专题论著,于是,促成了我早些把这个题目展开来细做。    
    “书到用时方恨少”。当我把这个题目展开来,并且旁征博引般地议了一通后,便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功力不够。首先是“细节”从概念上难以层层递进地进行剖析;其次,虽然过去比较留心国内外一些引人注目的事,但真正引用起来,方知不能一一与作者联系上,留下“借了人家的不交租金”的遗憾;同时,细节是随着事物发展的进程而不断变化的,而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受到事物发展进程的限制,本书名为《细节决定成败》,但只怕一些细节还没有做到位:所有这些,都不是“求读者原谅”一句话就能打发的。    
    虽然如此,如果本书的出版,能够引起社会对细节问题的广泛关注,能使人们在对细节的关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和方法,那汪中求的不被原谅也就值了。但愿如此,阿弥陀佛!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新华社领导、新华出版社领导以及新华出版社编审卢瑞华老师给予了很大的指导和帮助,谨表示感谢!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贾春峰教授(中宣部理论局原副局长、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崔俊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秘书长)、周浩然研究员(当代改革与发展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管理学家》杂志主编)、韩福荣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岳庆平教授(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主任)、刘茂林教授(清华大学)、周晓柏先生(中国奥组委行政处长)、孙庆生先生(《企业管理》杂志社副社长)等有关专家给予了热心指导,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也向在本书出版和修订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给予热心支持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第七部分后记(3)

    汪中求    
    2004年3月10日    
    中国的贸易额只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但引起的贸易纠纷却占15%。如果全球市场中的1个消费者对某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满意,会告诉另外6个人;如果不满意,则会告诉22个人。    
    ——通用系统公司(General System Co。)第一代老板靠胆子,第二代老板靠路子。    
    第三代老板靠票子,第四代老板靠脑子。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工作时间,90%以上是用在乘飞机巡视分店、与员工和客户交谈、阅读财务报表、召开星期六例会讨论一个又一个分店的具体运营情况上。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老子》    
    索尼公司总裁出井伸之去拜访丰田公司,参观工厂的时候,他询问丰田的一位工程师:“你们的不良率是多少?”所得到的答案居然是:本公司没有“不良率”三个字。    
    


相关图片图(1)




相关图片图(2)




相关图片图(3)




相关图片图(4)




相关图片图(5)




相关图片图(6)




相关图片图(7)




相关图片图(8)




相关图片图(9)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