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凭什么赢 作者:[美]埃文·托马斯_2-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姆斯·卡维列谴责理查森是个叛徒。
克林顿夫妇重返白宫的梦想正在一点点破灭。但奇怪的是,直到 2008 年春季,希拉里·克林顿发现她的呼声依然很高。民主党的民意测验家吉夫·伽林(Geoff Garin)回忆说,党内都希望竞选可以以和平有序的方式结束,但支持希拉里的选民们表示“不要放弃”。在得克萨斯首府奥斯汀的辩论中,希拉里给那些比她还坚强的选民们一个感人的结束声明。尽管她声音沙哑,睡眼惺忪,但在全国的演讲中还是表现出了她的机智和优雅(这次她和她的工作人员及媒体记者包了一架普通的飞机——而不是私人商务喷气机)。4 月份,她吹牛说自己曾在她丈夫任职期间内在狙击手的保护下到达巴尔干半岛,想以此来证明她是位久经沙场的全球和平协调者。但是有录像显示,她到达巴尔干半岛的那天,当地小学生在柏油路上列队欢迎。为此,媒体大肆嘲笑她,她也因此丧失了扳回选票的机会。而奥巴马自己也出现了过失,他告诉旧金山的一些筹资者,宾夕法尼亚州的工人阶级有些人拥有枪械,他们渴望摆脱“困苦”。奥巴马这个即兴的话语有些是事实〔专栏作家麦克·金斯雷( i hael Kinsley)这样写道:对政治家来说,“出丑”的含义就是实话实说〕。但对于工人阶级中那些骄傲的忠实的武器拥有者来说,奥巴马是错误的而且是为了讨好那些富商。这个“困苦”的言论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人们都认为他是个讨厌的势利小人而使他和工人阶级分离。
竞选就这样进入了僵持期,对于希拉里·克林顿来说她几乎无法战胜奥巴马,但她还没有放弃;而对于奥巴马来说,由于希拉里未宣布退出竞选,所以他不能得到最后的提名。在 4 月末的时候,奥巴马出现了他的低潮期,因为赖特神父再一次意外地出现了。首先,赖特在公共广播公司(PBS)接受了主持人比尔·默亚斯(Bill Moyers)的采访,接着抨击了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最后在一群追捧者欢呼黑人牧师的情况下,赖特牧师在国民新闻俱乐部(National Press Club)进行了一次很过分的演讲。他使尽全力地把人们的目光再一次拉到了他和他委屈困苦的状况上。《纽约时报》电视批评家亚莉珊德拉·斯坦利(Alessandra Stanley)评价他的演讲为“一部丰富的美国黑人史,包括许多圣经经典、赞美上帝和诠释学”。面对这次直播事件,微软全国广播公司( SN C)让戴维·阿克塞尔罗德发表评论,阿克塞尔罗德疲惫地说:“他做的一切都只代表他个人,我们对此毫无办法。”
持久围攻(12)
埃里克·惠特克(Eric Whitaker)是奥巴马的好朋友,他在芝加哥看到了电视转播。惠特克说:“那天晚上我打电话给他(奥巴马),告诉他真的应该看看那段录像。后来他跟我说他不知道能否去看,因为那对他来说太痛苦了。”
一周后,距印第安纳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竞选的日期没剩几天时,奥巴马参加了史蒂维 ·旺德的音乐会,然后转而去了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工厂工作到很晚。惠特克和另两位奥巴马的朋友马蒂· 内斯比特和瓦莱丽·贾勒特也去支持他。贾勒特回忆说:“那时他处于低潮期。”他们四个人站在细雨和泥水中等待这个工厂的工人。当时他非常痛苦,但还在苦苦挣扎。内斯比特发现他焦虑烦躁,完全没有了平日的冷静。惠特克回忆着:“奥巴马当时好像是在竭力控制自己,但那时他也和别人一样发狂了。”三位好友尽力说着不算玩笑的笑话,想使奥巴马的心情好起来。内斯比特说:“我们只使他笑了短短一分钟,他只有笑的时候才能勉强使自己不哭出来。”接着阿克塞尔罗德来了,宣布说:“印第安纳州的民意调查结果相当相当地糟糕。”随后每个人都大声喊:“加油!”
尽管在印第安纳州他以小比分输给了希拉里,但在第二天晚上的北卡罗来纳州的竞选中他以大比分战胜了她。被同辈们喻为圣人的国家广播公司(NBC)主持人提姆·拉瑟特(Tim Russert)宣布:“现在我们终于知道民主党的提名人是谁了,此事再也不必争论了。”但是直到希拉里·克林顿宣布投降,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然而希拉里决定竞争到底,因为她希望超级代表们会相信只有她才能战胜共和党候选人,从而转而支持她。很明显,奥巴马并没有陷入希拉里的理由中。在希拉里竞选总部有着“奥巴马没戏”这样的竞选标语:不要参与,不要激化,不说也不做任何暗示希拉里没有权利完成竞选的话。在一个电话会议上,有人说:“我们只要咬紧嘴唇,什么也不说。”宣传部的吉姆 马戈利斯(Jim ·Margolis)大声说:“好吧,但我的嘴唇已经破了。”
奥巴马摆脱了他对赖特的失望情绪,继续他的竞选,赖特已经明显地不愿再向奥巴马投资,转而向麦凯恩阵营倒戈,这些钱本可以用来对付约翰·麦凯恩的。5 月 20 日,他站在艾奥瓦州的首府得梅因的社区历史博物馆的舞台上,因为那晚将进行俄勒冈州(在这个自由州他获得了全胜)和肯塔基州(这是阿巴拉契亚地区另一个让人气馁的结果,他上周在西弗吉尼亚以41票之差输给对手)的初选。尽管克林顿还没有放弃党内的初选,但结果已经很明显,所以他想回到他取得第一个胜利的地方作一篇非正式的演讲,作为他秋季竞选的开始。奥巴马淘气地对米歇尔说:“看,你这个皮带扣真有趣。”她假装生气地说:“我站在你旁边才更有趣。蓝西装、白衬衫外加领带,好搞笑啊!”奥巴马笑了一笑,然后弯下腰来直到他的眼睛对准她的腰,用他的手指戳了戳她的皮带扣,一副坏坏的表情。然后尖叫到:“锂晶体!把我送出去,斯考蒂。”(电影《星际迷航》中的台词。——译者注)接着对自己讲的蹩脚的笑话哈哈大笑,米歇尔翻了翻眼睛。
6月3日是党内初选的最后一天,奥巴马最终获得了足够的代表支持而成为提名人。午夜时分,奥巴马的飞机离开了明尼苏达州,这个在11月份大选时将全力奋争的地方,他刚刚做完了一鼓舞人心的演说。如果需要开个聚会庆祝一下的话,那就应该选择现在。吉姆?
马戈利斯对奥巴马说:“真是个不错的夜晚,你现在已经是提名人了,要不要喝杯啤酒?”奥巴马刚要说好,紧接着顿了下说:“我们喝三杯就醉了,我明早还要去‘美以公共事务理事会’(AIPAC),今晚就不喝了吧。”马戈利斯说:“那我就喝两杯得了。”奥巴马非常担心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的问题。在11月份的竞选中佛罗里达州会是一个摇摆不定的关键地区,在那里,一些年长的犹太人告诉记者说他们还没准备好投票给一个非裔美国人。
真正的竞选才刚刚开始。
独家专访奥巴马(1)
2008 年 5 月,在从俄勒冈州(Oregon)飞往芝加哥的竞选专机上,我采访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我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才赢得这次采访的机会,奥巴马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推迟我为了写出此书对他进行专访的要求。我不想问那些竞选活动中意义不大的日常琐事,而是想谈一些正式的话题:奥巴马是如何决定参选的,他最初是怎么想的;他能打败希拉里·克林顿吗,最初的几个月,他和他的团队是怎样熬过去的。但我要问这些问题的请求被无情地拒绝了。他们总是告诉我,“我们正努力赢得提名”。我无可争辩,因为我直接看过奥巴马的竞选日程,从黎明到午夜,时间总是排得满满的。最后,竞选团队终于开恩,接受我的采访。这其中的原因我想我还是能猜得出来的,就在几天前,随着预选竞争的逐渐减少,希拉里需要发起绝地反攻,才能反败为胜。奥巴马已经以领先将近15个百分点的选票拿下了南卡罗来纳,把希拉里逼到了印第安纳,而希拉里在那里只以1个百分点险胜奥巴马。“我们现在都知道谁才是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了,这是无可非议的。”NC的主持人提姆·拉瑟特当晚如是说。
“来吧。”奥巴马的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站在奥巴马的竞选专机前向我挥手。从这个邀请中我可以看出奥巴马的竞选团队非常乐观。尽管奥巴马已经开始谈论大选,他政治演讲的矛头也从希拉里更多地对准了麦凯恩,但阵营里并没有明显的庆祝迹象,成员们只是像平时一样例行公事地进行着竞选活动。吉布斯陪同我来到奥巴马坐的头等舱,奥巴马正坐在靠窗的位置上读着一份《纽约客》。他抬起头,向我问了好并让我坐下。之前奥巴马的一个好友曾对我说,对于我这种以非传统方式进入新闻界的人奥巴马会非常配合。入座后,我开始介绍一些自己的背景,磕磕巴巴得说了几句,直到奥巴马打断了我,“我有个建议,你不如直接问我问题吧?这样你可以充分利用时间。不必顾虑我,如果我不信任你,是不会叫你到这里来的。”他的一席话让我非常震惊,同时也备受鼓舞。
在此之前,关于奥巴马的采访我已经看过了几十次,他的回答我就算没听过上千次,也至少有几百次了。经过先前的历练,他已经精通了竞选演讲的技巧,对于任何问题都能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但当我们开始交谈,我很快就发现他此时此刻并没像竞选时那样严阵以待。这一次,面对每次电视辩论总是多角度追踪的摄像机,他没有显现出凌厉的眼神;对着在每个竞选站点捕捉发言或可能让他出丑的麦克风,他看起来比以往更加放松。他谈话很自然,完全不用顾问在旁指导,谈话中他多次停顿陷入沉思,而后详细地回答提问。在竞选的艰难旅程中,奥巴马一直要求他的团队要加倍努力,当我问及他对自己还有什么要求时,他停顿了整整17秒才回答我的问题。除了才华横溢、信心十足之外,奥巴马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的优劣势,机智敏锐。我觉得这次采访非常成功,对于奥巴马进一步地了解,让我深信:他——奥巴马极有可能成为下届总统。
——达伦·布里斯科(Daren Briscoe)
(为了使本书内容准确和清楚,一些问题经过了修改,无关的材料已经省去。)
独家专访奥巴马(2)
问:回顾你的参选,我很好奇,当你跟朋友和顾问们坐在一起时,你想听到什么呢?你最希望他们说些什么?
奥巴马:哦,首要的问题是我能赢吗?我希望听到一些客观的评价,因为我经常质疑那些围绕我进入美国参议院的大肆宣传。我要确认我们没被那些宣传所迷惑,我只相信我们自己的媒体,所以我想通过检验每个具体的细节条件来确认我们到底能不能赢。我们设想自己的强敌,这其中就包括希拉里· 克林顿和约翰 ·爱德华兹。
第二,我要和米歇尔多多沟通,我们需要从有总统竞选经验的人那儿获得一些反馈,我们要知道这对我们的家庭有什么影响。这是最重要的问题,但只有我们赢得了选举,第二个问题才会开始讨论。如果我觉得我不会赢,那我就不会参加选举了。出于幸运而当4年总统,我对这种事情不感兴趣,因为我目前已经有令自己满意的收入了。如果在总统竞选中失利,那我所失去的将不仅是高额的收入。所以第二个问题是,竞选对我的家庭会有怎样的影响。我的日程安排、工作负荷、竞选节奏,复杂的审查,所有的这些会怎样改变和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要怎样保护家庭和我们的女儿?
第三个问题是最值得深思的,也是最后我要问自己的:我应该赢得竞选吗?你能赢并不代表你就是此时国家最需要的人,事实上,我相信自己打的那个比方,我们正处在“转折关头”。回顾过去的那个年代是很难的一件事,那时我们国家曾面临着一系列更为严峻的抉择,如二战,随之而来的后果——大萧条,在此之前的南北战争……国家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所以我认为,只因为我自己的野心或只是时机很好而参选是远远不够的。我想要做一些其他候选人没做过的事,无论是使国家更加团结高效,或使舆论一致,都要重新树立起美国人对政府的信任。这是一系列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任何有责任感的人都要考虑的。我们可以通过投票来测量,“好吧,我们能赢吗?”但你是否是此时国家需要的人是很难辨别的。
问:在与朋友、米歇尔及与你自己的谈话中,你还记得哪件事在你决定的那一刻特别令你印象深刻吗?思想上是怎样从“也许不能”跨越到“也许能”的呢?
奥巴马:嗯,最关键时刻是米歇尔说她乐于参与时。
问:米歇尔最大的顾虑是参选对你们家庭的影响,还是你的安全问题呢?
奥巴马:她考虑最多的还是对家庭的影响。我将时常不在家,而且我们没有了隐私。米歇尔是不会用我的政治成就来定义我们的家庭和她自己的。她更关心的是我要做一个好父亲,给她支持,让孩子们做得更好,所以她想的是竞选给我们的家庭带来的压力和紧迫感是否值得。我认为米歇尔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是我能否赢得竞选,她的结论是虽然我不占优势,但我能努力摆脱困境。最后一点是她感觉到虽然不是很确定,但我也许能冲破存在了20年的党派偏见,给政治带来新的繁荣,我们的国家很早以前就需要这种突破了。
问:在米歇尔考虑这些问题、进行自我挣扎的时候,你扮演了什么角色?你给她留了足够的空间吗?她有问你问题吗?
奥巴马:她有问,但她的第一反应是不同意。当时我们刚刚结束了美国参议员的竞选,生活才稳定一点,女儿们也逐渐长大了,米歇尔知道离开她们对我来说有多难。我不在的时候她会感到孤独,所以她的第一反应是我们不参加竞选。我觉得她也感受到了克林顿家族的强大,怕我会遭到很多攻击。她觉得我8年之后声势壮大了再参选会更好,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攻击。她不想看到自己的丈夫受到伤害。
独家专访奥巴马(3)
问:现在你是个很有说服力的人。你当时有尽力说服她吗,还是让她自己思考来寻找答案呢?
奥巴马:我们透彻地谈论了这个问题,这对我来说可不像是扣篮那样轻松。我想她同意我参选的部分原因是她知道在这件事上她有否决权,她和女儿们比我的雄心壮志重要得多,如果她不同意,我也能接受。
问:她是根据哪个原因决定同意的,你记得吗?
奥巴马:不记得了,但我确信她受到了其他人的影响,有人建议她这是我参选的最好时机,比以前的任何时机都要好。
问:你亲近的人中一定会有意见上的分歧吧,有人认为这主意好有人认为不好,你能说说他们的观点吗?你怀疑你朋友们的一些观点吗?
奥巴马:我想每个人都在尽力保持客观。我想大家的想法是一样的中立,这将会是一项令人畏惧的、困难重重的工作,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但也许是值得的。所以我认为这是需经过深思熟虑,而不是谁说好或不好的事情,我反复地权衡每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意见。我觉得每个人都认为有利有弊,而且大家都认识到我们没有太大优势,我们急需大量的竞选经费。
问:你是怎样看待克林顿家族的呢,他们从哪些因素上影响了你的决定?你说米歇尔担心他们太强大,我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