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中原-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联军的战斗力也实在没底。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无论装备、训练还是战术都是如此。可是远离了海洋之后呢?他们还是最强大的吗?1万陆军,在损失很小的情况下击败了北京城内外近17万军队,嗯,北京城内的13万3千八旗军不能算,面对数千没有攻城重炮,只有部分轻型野战炮的联军居然开门揖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八旗骁骑营、护军营、左右两翼前锋营、步军营、内火器营……忽然想起金庸大师笔下的韦小宝爵爷,不是统带过这个骁骑营吗?这些真的已经不能算军队了,只是领饷银、俸禄的一个统计花名册罢了。
可是城外八里桥、张家湾之战曾格林沁统帅的部队还是有战斗力的,这近四万人的部队不仅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大炮、抬枪、鸟枪,还有一支1万7千人的东三省蒙古骑兵,这种冷兵器装备的骑兵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战场上令人生畏的力量呢。可是在9月21日上午不到两个小时就被没有舰炮支援的不足万人联军打得溃不成军了。如此看来,这英法军队也绝非浪得虚名。我们今天攻击的仅仅是2千绿营豆腐军和一帮乌合之众的土团练,人数也不算多,我们集中了我军最精锐的兵力和兵器,完全是铁锤砸豆腐的态势。那拱卫京城外围的部队应该是清廷的精锐吧?人数多的多,装备也好的多。兵员的战斗技能也应该比洛阳的守军强的多吧。
正文 448 攻取洛阳(9)
进的洛阳城,真是没想到此时的洛阳竟然如此破败。市面街道似乎连信阳。南阳都不如。也许,这是清廷有意为之?就像后世的侵略者到了这里,虽然时间不长,也要恶狠狠充满恶意地改掉“洛阳”这个名称?
让张林把第一师师部设在了城内,我和董大海带着总部参谋班子和警卫部队进驻了城西涧河东岸的那个占地巨大的王府,也就是后世牡丹花会主会场的王城公园。虽然不是牡丹盛开的季节。但是园子里的湖水,假山,亭台还有开满湖面的映日荷花比起破败的城内街道真是天壤之别。通讯兵忙着架设电话线路,电台室开始忙忙碌碌地工作起来。我仍然在苦苦思索着下一步的动作,特别是如何面对英法联军的侵略。这是英法对清廷的战争,也是对中国人民的战争,可是当时甚至清廷内部的许多地方督抚大员却认识不到这一点。从7月联军抵达渤海天津附近海面,8月1日登陆到9月22日咸丰皇帝逃出北京,再到安定门落入敌手,在清廷一再要求“勤王”的上谕督促下,最后到达北京外围“勤王”的外地清军不过寥寥数千人而已。清廷此时的政权其实已经岌岌可危,几乎是号令不出北京了,只是英法联军只是胁迫清廷替攫取侵略利益,而不是要推翻清政权,所以才让这个政权得以苟延残喘了半个世纪,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更深重的灾难。咸丰皇帝逃往热河,未尝没有遵从祖训逃回东北老家的意思。而后来庚子之变,他的妃子,叶赫那拉氏之所以没有向热河逃窜,是因为此时的东北已经成了沙俄和日本角逐的势力范围。这个“老家”已经是回不去了。
傍晚,战报陆续汇总过来。龙门一带的清军早已被迫投降。骑兵团向西追击中也俘虏了大批的敌军。逃跑的敌军又迎头遇上了从新安、宜阳向东迎击、堵截的军直属队主力部队,大部被击毙或被俘虏。只是俘虏中虽然有洛阳地方的一些官员,却未发现关保的踪迹。后据俘虏供称:关保在逃出洛阳后立刻与身边少数亲随换上便衣脱离大队躲避。是避入西南的山区密林?还是趁乱北渡黄河逃走?这个草木茂盛的季节,我军一时倒也不易查获。这里又不是我们的老根据地,到处有地方部队、民兵之类的帮助设卡查问。这家伙只要比如乡村农家,许以重利或者杀人灭口,逃脱的机会还是很大的。算了,我们对他这样的清廷官员也不是很重视。由他去吧。洛阳城和城内的大批粮食物资留给了我们,也算这小子的一点贡献吧。比当初守驻马店的那个杨致信可要厚道多了。
部队部署稍稍作了调整。军直属队驻守洛阳及其周边,第一师主力和装甲大队附带部分迫击炮部队挥师西进。骑兵团的一半参战部队则向东归还建制。向西进攻的部队在张林统一指挥下,势如破竹,连克渑池、陕县,威逼潼关,秦川震动。至8月5日,豫西各县均落入我军掌握之中。其中南阳西部的西峡和淅川两县是在我军攻克洛阳第二天,辛兴派出他新近接受了局今年直属队淘汰下来的步枪的第九团开始发起进攻的,至8月4日两县县城和主要的村镇悉数落入第三师掌握之中。收编了相当部分的当地武装。西峡口以西的陕军相当恐慌。至此,洛阳战役结束。下一步,首先是巩固根据地的任务。这个第一师还真是即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宣传队。这些天战斗当中已经开始新区的巩固工作了。辛兴那边应该做的也不错吧。严学文已经到西峡视察了。王平对那里也感兴趣,辛兴替他控制了好几个矿场呢,只是那里的采掘方式相当原始,矿工生活十分悲惨,几乎是奴隶一般。相比他们,我们工业师和军用、民用工厂的员工的待遇简直就是天堂一样了,虽然我视察的时候觉得他们条件艰苦。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时间、地点变化,概念和标准也会变化。
正文 449 东京汴梁(1)
自从我军第二阶段北进作战结束,我们就开始着手筹备组建第二步兵军,先期招募后备兵员。并且加强对地方武装县大队、区小队之类的以及民兵组合的训练。占领区扩大,兵源也越来越多。光山、南召、、确山等地都设有新兵训练营地,大半年的经营,1万多新兵在从各部队抽调的士官训练下已经从百姓成为了军人,有些已经补充到了各个部队。而剩下的将成为中华军第二军的第一批士兵。现在,第二军的成立已经相当紧迫了。如果现有野战部队主力离开根据地作战,第二军将担负起保卫根据地的艰巨任务。占领区越来越大,我可不能让主力部队担任分兵守点的任务。豫省可是四面八方受敌的地方。最好的防御工具就是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有坚强的战斗力,还要极大的机动能力。
在考虑第二军的人员安排问题。这件事情也要马上解决。虽然一年来训练出了大批合格的士官和下级军官,适合担任高级军事干部的人才还是明显不足。算了,放胆提拔,放手使用,加强教育,严加控制就是了。
和王平、董大海等商议之后,命令严学文和李哲立刻在信阳准备成立第二军的相关筹备事宜。
必须要趁着清廷和清军被拖住的时机,尽可能多地占据一些地方,壮大我们的力量。而且要赶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前。我要北上与联军较量一下的念头在脑子里挥之不去。哪怕不是大规模的较量,打击一下他们的嚣张气焰,探一探他们实际到底多少斤两也是好的。
部队前阶段的作战之后并不太疲劳,反而因为胜利提高了士气。连续再战没有问题。尤其没有参战的第二师和没有打什么硬仗到处接收望风而逃的敌军留下的地盘的军直属队更是求战心切。其实,第一师主攻洛阳,怕也算不上是什么硬仗的。看来,还是有必要再打一个更大一点的战役锻炼检验队伍,扩大我们的实力。
有两个眼皮下的目标。一个就是两路挥师西进,一路攻击潼关,一路出西峡口西进,合攻三秦大地。西取长安。这个目标当然有一定吸引力。如果是古代传统农业社会时代的战争,我肯定会选择这个方案,占据关中地区,进可攻、退可守,自成体系。就是现在,陕北的石油、煤炭也是有吸引力的。不过我们暂时连自己已经占领地区的这些资源还没能充分开发利用呢,嗯,甚至根本还没有开发利用,比如南阳油田。陕军出省作战是需要清廷的命令的,何况在剿捻作战中,陕军出境的兵力其实已经到了极限。而且从我们了解到的情报看,他们的战绩不佳,再也不是清朝鼎盛时期的陕甘精锐了。现在那里到处是小规模的回乱,盗匪横行,民不聊生,陕南还有一部分太平军和捻军部队活动,陕西清军疲于奔命。现在对我们根本构不成威胁。远征陕西,我们的兵力大大分散,而且那里人口较少,不利扩军,还要面对此刻我们还不想处理的棘手的少数民族暴乱问题。现在是海洋文明的时代了,我们还是向东发展吧。我们一直构想的铁路建设计划,现在还只是舞阳炼钢厂内以及昆阳附近一些煤矿上简易的窄轨上面勉强能够动力行驶的马力很小蒸汽机车牵引的短短的运煤车而已。虽然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距离我们的铁路目标实在相差太远。此时英国、法国的路网已经成型,美国的太平洋大铁路也已经通车了。
东面,是河南的省城开封。东京汴梁城。世界上最正牌的“东京”,东面某岛国羡慕东京的繁华,羡慕东京的文化,后来干脆把他们的京城“陶克由”直接用汉字“东京”二字书写。全世界包括那个国家自己都把那个地方称为“陶克由”,只有中国人称它“dongjing”,因为它盗用了这两个繁体的汉字来标注自己的地名。果然,后世那个贫穷的地方变得相当的繁华。而正牌的东京自北宋以后消失了,变成了“开封”,不断地破败、衰落。
正文 450东京汴梁(2)
攻占开封,就可以控制'河南大部甚至全部。此后,对清廷无论是战或暂的和谈都会使我们处于有利地位。下一步渡河控制豫省黄河以北部分也容易让清廷心理上易于承受。而我们如果从彰德府向北面的华北平原出击,到达北京可就方便多了。虽然那还是有500多公里的距离。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也不能算近。可是此时曾格林沁的骑兵和整个直隶省的清军主力都在天津、北京间与英法联军作战,直隶南部是相当空虚的。我一直认为此时的清廷已经有了仿照北元北遁的打算,只是英法联军没有按照他们惯常可的牌理出牌,而是按照欧洲方式攫取利益,才让他们得以苟延残喘了半个世纪。只是,如果我们占领汴梁城,席卷北部各县,清廷会不会在英法攻占天津后就提前答应侵略者勒索的条件,转而全力,甚至借助侵略者的力量来对付我们呢。管他,只要,英法不进北京城,没机会抢劫、焚烧圆明园,就是发生如此变化也是值得的。何况来河南地面和我们陆战,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太多可顾虑的了。我终于想明白了,我现在苦苦思索的核心是因为我现在已经在觊觎北京的清朝中央政权了。嗯,这的确是一条捷径。打掉或者挟持清廷中央政府,曾国藩、李鸿章们去效忠谁?中兴谁?那以后,金陵政权很有可能是我们的共同敌人。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吗?嗯,一切都有可能。
还是先全力部署汴梁战役吧。在第一师西进的同时,第二师和第三师一部已经在积极准备豫东作战了。马宇文带领10辆两栖车搭载了10门迫击炮连同炮弹、炮手先期抵达了扶沟、尉氏,配属刘奋战第二师统一指挥。
5月7日,第二师主力、直属骑兵团、第三师魏小普部以及秋永年团一部在部分装甲大队和炮兵部队配合下分别向东、向北对豫东清占区发起了全线进攻。当日,自西向东攻击的部队占领中牟、通许、太康。自南向北攻击的第三师部队占领项城、商水。均未遭遇大的抵抗。其中中牟县令在我军刚发起进攻就弃城向东逃窜,出城不久遇到拦截的我军骑兵部队。当了俘虏后,似乎解脱般叹道:“这下好了,该来的终于来了,今晚终于可以好好睡上一觉了。”看来上次释放被俘敌官员在这些清廷官员中起到了很大影响。通许县的情形与中牟差不多。太康令比较狡猾,平日不住在县城,而是住在东面距离县城最远与鹿邑县交界的地方,一有风吹草动立刻让靠近扶沟的探子飞鸽传书,逃往鹿邑。结果得以脱逃。
商水不占而降。只有项城县经过一些小规模战斗才得以占领。当地豪绅袁大户训练的团练在抵抗了一阵后且战且退逃往安徽境内。由于总部严令,除非反击,不得主动攻击皖省境内的敌军,连目前附属皖省清军指挥的鹿邑敌军都暂时不去动它。魏小普对袁氏团练的脱逃恨恨不已。当然,相当部分的团练在守城和阻击追兵的过程中被消灭。这部分地方团练在以往对付捻军和小股过境太平军的作战中还是有过相当不俗表现的。这次遇上魏小普,其实双方都觉得相当郁闷。一方因为打了败仗,失守地方。另一方则是因为让一股土团练阻挡许久,最后又脱逃而去,让自认精锐的第三师直属队大失脸面。
正文 451东京汴梁(3)
8月8日凌晨,第三师魏小普部渡过颖河,夹河而下兵指沈丘。沈丘守敌日前已经随项城之敌东逃,沈丘不战而下。
第八团主力向北移动。掩护魏小普部侧后的安全,派出侦查部队密切注意安徽方向敌人的动向。现在8团还仅仅只有连长以上的人员装备了半自动步枪。其他人员有一部分装备了从军直属队和骑兵团淘汰下来的杂色步枪。这也是以燧发式步枪为主,好一点的枪还是优先给了师长的宝贝部队魏小普直属队。不过即使这样也让秋永年感到自己部队空前的强大。毕竟全团现在已经有了300多支各种步枪。这让过惯了穷日子的8团已经觉得相当满足了。现在秋永年很希望皖省清军过境增援好让自己跟他们打上一仗实战检验一下这些日子训练的成果。至于部队北移后,敌人进犯8团负责防御的根据地的问题,秋永年现在也并不担心。湖北方向,有姚大喜的独立团凭借大别山的工事据守,而且他们有相当数量的骑兵便于机动防守。东面六安的敌人如果西来窜犯根据地,留在根据地的少量8团部队在地方部队和民兵的配合下也足以应付。单说那些民兵经过这些日子的训练战斗力也应该大大高于绿营和团练。装备方面也不见得比绿营差。土炮、铸铁跑、抬枪、火铳之类的也有不少。大刀、长矛、弓箭加上手榴弹,在防御作战中凭借这些日子修建的防御工事,如果敌人真的窜犯,有多少人能有命回去真的不好说。如果敌人实在难缠,那些兵工厂的警卫部队可是好惹的?何况8团和师直属队主力走的并不远,随时可以南下回援,包围歼灭来犯的敌人。
魏小普得到秋永年团支持更加有恃无恐。7日天亮前继续急行军北进,中午前占领郸城,郸城之敌在他们到达之前已经逃往鹿邑。随后转而向西与从项城北上的一部会合进攻淮阳。攻击半小时后,淮阳敌溃散奔逃。第三师直属队一日内连拔三城。日落前与西面自临颍东进攻占西华以及北面驻守太康的第二师部队取得了联系。
当日比魏小普部表现得更抢眼的是骑兵团和随同他们前进的马宇文分队。该日他们分两路开始了在豫东平原上的狂飙突进。
骑兵团第二营附5辆两栖车和5门迫击炮凌晨自通许出发,天亮时到达杞县,在两栖车上的机枪掩护下,爆破组迅速炸开了城门,骑兵们一拥而入。不到二十分钟控制了杞县全城。留下少量部队集中看押俘虏。大队几乎没有休息继续继续向东攻击前进,两小时后进占睢县。随后冒雨继续向东攻击。午后,骑兵在泥泞中赶到宁陵西关,守军的土炮抬枪在雨中都无法射击,宁陵县在两栖车和炮兵陷在路上泥泞中缓慢挣扎的时候就被骑兵的前锋部队拿下。只是在西门附近射杀了几个试图抵抗的守军弓箭手。宁陵县守军完全失去抵抗意志,开城投降了。困扰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