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水火中原 >

第165章

水火中原-第165章

小说: 水火中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微微一笑,先止住秦雄,对斯捷潘诺夫道:“我不知道贵公使依据什么来向我要这样多的东西,你可否可我一些理由?比如,你们为这场战争具体做出了那些贡献?”

巴夏礼眼睛盯着俄使,耳朵竖了起来。

“这个,我们的调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我继续微笑:“那贵使是站在哪一方调停的呢。”

“我们当然是站在中立公正的立场上调停的。”

“既然如此,那就要两边给你们出工钱了,怎么只找我们一方要价?”

“这个,我们并没有向你们要什么。既然你们给了英法贸易的权利,当然也不能歧视我们俄国。”

“人家可是动用了舰队,花费了军费,牺牲了士兵的生命,那你们俄国要得到这些是不是要向英法支付一些入股的本金啊”我笑道。巴夏礼眼睛一亮:“徐王爷真的够朋友。”

“这个,”俄使听了翻译的话有些气急败坏,“是我们与他们之间的事情,现在我和阁下谈的是我们双边的条约。”

“是吗,那好吧,你们愿意来我国做生意,当然我不反对,只要遵守我们的法律就行。可是为什么要割让给你们如此辽阔的土地呢。”

“这个,不是酬劳,那些地方本来就是我们俄国的领土,现在只是用条约明确一下而已。”

“是吗?我记得当初的《尼布楚条约》已经把北部的边界问题解决了,只是进一步勘界的问题了。”

“可是你们的黑龙江将军和我们的西伯利亚总督有签订了《瑷珲条约》规定以阿穆尔河为界,而且此前你们的朝廷也答应把乌苏里江东面的土地交给俄国,那里本来就是我们发现和首先定居的。”

“对不起,你说的一切,在我看来都毫无根据,首先地方的官员是无权对外签订条约的,何况是割让土地的条约。再者,我代表我国政府宣布,那个前黑龙江将军已经因叛国罪被我们通缉了。”

“不,没有,他仍然在他的任上履行职责。”

“那只是叛乱割据而已。斯捷潘诺夫先生,我认识一个贵国的叛逃到我国的公民他叫托罗斯基,他和我签约把西伯利亚割让给我国了,我的部下崔明贵将军手里有条约的文本,还有一个农民叫普洛乔夫的从流放地逃了出来,他与我们签订的条约则是规定我们两国的边界以乌拉尔山为界,至于乌拉尔山以西一直到喀山都由我们两国共管。你对此有何评论?”

斯捷潘诺夫气急败坏:“这些叛徒当然不代表俄国!”

“是的,那个叛变的黑龙江将军当然也不会代表我国了。公使阁下,你说对吧。”

“洛阳王阁下,你如果坚持不付出应给与我国的正当的酬劳的话,恐怕贵国马上就要面临一场新的战争,你要知道,我们两国是有陆上边界的,而我们俄国的陆军可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是吗?我想公使阁下应该知道,莫斯科到这里到底有多远,你们的陆军?能有几个到这里?路上会不会饿死?对了,你们还有哥萨克骑兵,也许他们不需要太多沿途补给,来得速度也会快一些。”

“是的,那可是天下无双的精锐骑兵!”斯捷潘诺夫神气十足。

我鄙视地看了他一眼。示意一下秦雄。秦雄插话:“这些哥萨克骑兵当年在草原上被蒙古骑兵追杀,不久前,曾格林沁的蒙古骑兵败给了英法联军。”巴夏礼听到这里满意地微笑,可是秦雄接下来的话让他的笑容变得难看了,“陆地上的英法联军可是被我军消灭掉了的。由此看来,这哥萨克骑兵战斗力应该排在最末一位的,起码在陆地上如此。”

“你们,现在的蒙古骑兵和成吉思汗时代完全是两回事!”

我微笑道:“是的,公使阁下,不过,前不久,他们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不是英法陆军的对手可是事实。所以,公使阁下所要求的回报其实已经完全得到了,何必向遥远的东方来争夺那一大片荒无人烟的冻土呢,即使取得了还要耗费庞大的财力驻守。你们完全可以取得更好的地方,而且那地方距离莫斯科要近的多。”

“洛阳王阁下,您这话什么意思?”

“很清楚,现在精锐的法国第一旅、第二旅,皇家陆军二十八旅都还暂时在我这里做客,强大的皇家海军舰队的主力也集结在距离我们这里只有几俄里的地方。情报你们完全掌握的,这个时候奥斯曼土耳其孤立无援,不是正好可以下手吗?说不定君士坦丁堡也可以趁此机会纳入沙皇的版图,黑海沿岸和巴尔干半岛可是比东方寒冷的永久冻土带有吸引力的多。虽然战争需要花钱,但是起码那里在战后不会让你们入不敷出的,与你想我们要求的那些地方完全不同。如果,你们一定要向东方与我们作战,那么这场战争会耗光你们国库中最后一块银币,而你们最后什么也得不到。我们已经履行了对你们的回报义务,你们不能再向我索取更多了。顺便说一句,你们如果和奥斯曼土耳其开战,我们一定会严守中立的,如果实在军费不足要卖阿拉斯加的话,不要忘了东方的买主,我看在老朋友得份上,一定会以极其优惠的价格买下那一块冰天雪地的不毛之地的,您知道统治那个地区对于任何国家的财政而言都是入不敷出的包袱,我本人完全出于照顾朋友和个人捕猎海豹的爱好才提出这种购买的意愿的。”

斯捷潘诺夫愣了半天,似乎在思考我的建议,这个时候的确是趁着英法被拖在东方向土耳其下手报克里米亚战争之仇的大好时机。

巴夏礼脸色铁青:“斯捷潘诺夫阁下,我请您提醒贵国政府,我们和法国对土耳其和巴尔干各国是负有义务的,另外,我们现在已经与清国签订了合约,我们对于保证清国领土完整方面也是极为关注的!”

斯捷潘诺夫气愤得说不出话来。

正文 13。陈浩归来(1)

  对俄国不必客气,一切都是实力决定的。也许他们要求的那些地方他们的军队已经进入了,甚至一些地方还非法修筑了城池,但是只要不以条约的形式确认下来,他们只能是非法进入而已。现在我们还没有力量顾及到那些地方,但是他们现在也没有力量为此深入我们的腹地捣乱,最多在边境地区捣乱,或者扶植傀儡,但是所有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得不偿失,至少暂时是入不敷出,对于财政困难得俄国来说,没有趁着英法侵略中国在西面捞便宜实在是失策,但是原来他们认为从清政府这里获取利益的代价更小或许也没有错。一切都因为我们这支力量的出现而改变了。斯捷潘诺夫两手空空地回去,是提醒俄国检讨政策还是立刻出兵边境捣乱,我现在也懒得去管他。我们现在首先要面对的是怎样让陈浩的那艘挂着英国方便旗的海峡号安全回到根据地的问题。

塘沽条约签订后,海峡号立刻起航向北,11月上旬到达宁波。如何让这条最大航速17节的蒸汽轮船上的人员和物资安全归来成为我们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考虑了好几个方案,第一是让第二师甚至加上第三师的部分兵力在山东迅速东进占领沿海港口,第二是等英法联军的舰队撤走后,利用天津新开通商口岸的地位,让这条船来天津,或许可以驶入海河。上面的物资卸下来用木船经白洋淀转运保定经陆路南运。但是不管怎样,这条船都将留在北方沿海,而且陆路转运设备旷日持久。与陈浩往来电文商讨此事。陈浩还是坚持驶入长江,此时挂英国旗的轮船在长江上行使并不太引人注意,然后从扬州北上进入洪泽湖,再沿淮河逆流而上直达淮滨,然后设备换装木船利用淮河支流运送到上游。海峡号上有起重设备,这样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把海峡号上的设备投入使用。如果从北部沿海上岸,且不说停靠地点很成问题,就是设备上岸后在没有铁路和公路运输条件下,这些设备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投入使用。陈浩一再表示,凭着海峡号的速度和火力,一旦进入淮河,目前根本没有力量可以阻挡它,就是在长江上,遇见外国军舰要求检查,凭借速度硬闯脱身也没有没问题,何况沿途的经验表明:没有人会对这样一条挂英国旗帜的蒸汽轮船有什么其他的怀疑的。好吧,这哥们主意应该很正的,何况他在现场最了解情况。

电令第二军组成东进部队接应陈浩。由第二军副参谋长秋永年担任东进部队总指挥,部队主要由姚大喜的第6师和淮河水上大队组成。

第6师编成内有1个团的骑兵,加上姚大喜原来是捻军出身,便于和皖省境内的捻军交涉。对于这些捻军,能不战斗就尽量采取和平手段,能招降最好,不能招降允许借道也行。10月和11月生产的光富枪都装备了第二军,由于工业生产的加速性特征,现在从采矿到冶炼、制造各个生产单位都在扩大生产规模。光复枪月产量竟然达到了800支,让我也有些出乎意料。(1小时后还有)

正文 14。陈浩归来(2)

  淮河水上分队虽然船只还都是木船,但是实力已经今非昔比除了原来缴获的那些船只外,又新造了若干木帆船,安装了人力踏轮增加动力,除了铸铁炮和抬枪,水上大队现在拥有了10挺新造的轻机枪,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配备了兵工厂最新制造出的30具40掷弹筒,虽然这些掷弹筒的最大射程只有200米,但是无论火力、射程还是准确性都比手榴弹强多了。为了加强火力,王平又给秋永年配备了4门迫击炮。这下秋永年的水军几乎成了淮河上强大的“无敌舰队”。

11月17日,英法联军在天津附近的兵力大部分撤走。英法公使也准备先回上海或者香港后明年再正式驻京。这一天,秋永年率领东进部队从淮滨出发了,50条船,每船运载一个排的步兵,岸上由姚大喜率领一个骑兵团水陆并进向安徽境内出发。同时,陈浩带着海峡号驶向了长江口。

秋永年部刚出境进入颖州,就遇到袁甲三部的堵截,一顿枪炮,那些绿营和团练打得到处乱跑。本来,严学文奉总部命令交待过,和安徽的清军相遇也可以先交涉,毕竟我们现在是清廷册封的洛阳王属下的部队,现在出境到安徽也可以打着剿捻的旗号,只是这秋永年和他的部队憋了许久没有打仗,现在如此强势如何肯让人?再说,按照后来秋永年的解释,是对方态度蛮横,先开火的,哪里有解释的余地?咱们中华军什么时候挨打不还手?还算秋永年比较冷静,很快就吹号命令岸上姚大喜的骑兵不要再继续追杀那些败兵了。其实那些败兵也被剿杀得差不多了。姚大喜自从当初被陈浩在鄂北救下参加中华军以后,一直担任守备、训练任务,这次出击东进憋足劲想立上些功劳。而且现在他手里的部队在他看来也是空前的强大,很想那清军实战检验一下威力,这种追杀清军的感觉实在很爽,把他当年被清军追剿的闷气狠狠地释放了一把。

秋永年把姚大喜叫到岸边,交待下次一定不要出击的这样远,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去迎接总司令归来,千万不可因小失大。姚大喜连连称是,骂自己糊涂,他对陈浩不仅感激而且十分的崇拜。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东进部队到达颖河河口附近,遇到200多条船组成的清军水师的拦截,还是没有交涉直接枪炮齐鸣,清军船队一片鬼哭狼嚎,清军船上还击的炮火根本对东进部队构不成威胁,两军接近到100多米距离,清军的主要武器弓箭还不能发挥任何作用,此时,在掷弹筒打击下,多数敌船已经燃起了大火,残存的清军船只急忙向颖河上游逃跑,陆地上赶到的颖河岸边的骑兵一顿手榴弹,把他们大部分消灭。只有少数见机快的清军弃船登岸逃走。

18日晚,东进部队到达淝水河口,驻风台的清军水师望风向下游逃窜。骑兵占领了两岸清军设置的拦河铁索的桩柱,将铁索炸开。当晚,部队抵达风台城外,船队对风台进行了炮击,很快,清军弃城而走,东进部队占领风台。秋永年在风台留下两个连,给他们留下两挺轻机枪和充足的手榴弹,嘱咐带队的那个副营长,无论如何要坚守到部队接应总司令回来的时候。那副营长拍胸脯保证,没问题,别说是守住风台了,就是出击拿下周边一两个县也没问题。秋永年一听,皱了眉头,严厉地下了一道命令:只准坚守风台,不得擅自出击,否则军法从事。(1小时后还有)

正文 15。陈浩归来(3)

  东进部队当夜在风台休整。主要因为陆地的骑兵太疲劳了。秋永年决定,自19日开始,让骑兵也尽量乘船前进,岸上只留下一半的骑兵侦察警戒的就行了,一旦发现情况,在让骑兵甚至步兵登岸战斗。

19日,海峡号已经从沿长江到达扬州附近转而北上。

秋永年部于19日下午逼近怀远。怀远是淮河中游的重镇,涡河在其附近注入淮河。此城曾经被捻军占据过,清军夺回后在此地有5000多人的驻军,沿淮河修筑了不少的炮垒。此处河面已经相当宽阔。秋永年命令步骑兵登岸作战,首先拔除南岸的敌人炮垒,只要扫清一边的炮垒,对岸的炮火最多打到河心或者多一点的地方,奈何不了靠近另一侧航行的船队的,怀远城是座落在淮河北岸的。

步枪、机枪、迫击炮、掷弹筒,加上侧翼迂回冲击的骑兵,清军设在南岸的几座炮垒很快被攻破。部队开始上船向北岸转移,秋永年考虑陈浩带回来的海峡号吃水较深,可能无法沿着一侧的河岸航行,到时候,北岸和怀远城头的炮火可能会对海峡号构成威胁,所以决定一并摧毁北岸炮垒,至于怀远城,如果能攻破最好,如果一时难以攻破,至少要把城上面对淮河一侧的大炮尽数摧毁。清军短时间内应该难以恢复的,特别是射程较远、威力较大的大炮往往都是特别沉重的万斤大炮或者数千斤的铸铁大炮。

侦察的骑兵报告:南岸发现从东面有大批清军骑兵奔来,看旗号是穆腾阿的部队。

又是这小子。原来掌握的情报这家伙不是驻扎在蚌埠吗?怎么,这么快就来增援了?秋永年命令尚未登船的步、骑兵立即停止上船,向西稍稍后退。利用残存的炮垒等构筑阻击阵地。船队沿南岸一字排开。命令传达下去,清军的马队也很快接近了。这段时间在皖北与捻军作战,穆腾阿似乎又找到了王牌的感觉,听说对方千把骑兵沿河东来,心想必然是捻军的马队,捻军骑兵的战斗力在他眼里根本不值一提,心想这次又是立功的大好时机。情况没搞清,就立刻命令3千骑兵沿河而上准备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200米距离,船上的铸铁炮开始射击了,打出的是榴散弹,其实就是铁砂子一类的东西,冲击在前面的人和马有一些被击伤。这下后面的清军倒更加放心大胆地冲击了:这样的铸铁炮再次装填需要时间,骑兵完全可以在此期间冲到近前消灭岸上的敌人步兵和骑兵了。转眼间到了100米距离,忽然西面的机枪、步枪一起吼叫起来,船上的步枪也不断从侧翼射击,接着迫击、掷弹筒射出的炮弹不断在无法停止冲击的清军骑兵队伍中炸开。这完全是当初张家湾之战曾格林沁骑兵遭遇的翻版,不同的是曾格林沁的骑兵还有少数冲到了联军阵地前搏杀了部分联军步兵,而在怀远南岸的穆腾阿骑兵在冲到几十米距离的时候又遭遇到冰雹般的手榴弹,一次冲击,数千骑兵几乎尽数遭到屠杀!残存的尚能行动的一、两百骑兵正要落荒而逃,姚大喜率领的骑兵从后面卷杀而来,有些悍勇的清军还想拼一下马刀,这可是他们引以为豪的强项,不料姚大喜的骑兵根本不给他们机会,甚至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外,光复枪就接二连三响了起来,清军纷纷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