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水火中原 >

第27章

水火中原-第27章

小说: 水火中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李维明,当初负伤在曹神医家养伤,曹神医的孙女曹玉娥当时十六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对李维明日久生情,爱上了这位能文能武的抗日英雄。这玉娥可是当地远近闻名的一枝花,上门提亲的人也真不少,可这丫头说谁也不同意,曹神医就这么一个孙女,平日也挺娇惯,不过女孩大了总要嫁人的呀,问来问去,总算猜出来了她的心思。曹神医也挺犯愁,要说他也一百个乐意,可是人家李书记愿意吗?再说,这八路军规矩挺严,这也不知道上面咋规定的。

一来二去,三年多了,姑娘都十九岁了,在当时当地可算是大龄姑娘了。李维明来来往往,可是谁也没有把事情挑明。这次徐亮带队伍过来,曹神医有了主意,天地君亲师,在家听父母的,在外要听师长的,这徐团长是李书记的老上级,他应该做得了李书记的主。攻克张家店以后,老人家托媒人找徐亮来提李维明的这门亲事来了,徐亮听了忍不住想笑:这李维明还蛮有魅力的呀。按规定的结婚条件,李维明是样样够格,不过这事儿,怎么也得本人同意吧。

媒人忙说:“同意,李书记同意。”

“你怎么知道?”

“曹神医说的。”

“他问过了?”

“没有。”

“那?”

“不不,他孙女玉娥说的。”

“哦?”徐亮想这里面的故事怕是复杂的多,应该不便为外人言,就答道:“这样,你先请回,我来问一问李维明,最迟明天就给你准信儿。”

把李维明找来,老李以为徐亮要组织新的出击,兴冲冲赶来。徐亮把媒人说的事情一说,李维明'扭捏了半天,平时挺能说的,此时支支吾吾了好大一会儿。

徐亮一看差不多,就干脆以组织的名义宣布同意这门婚事,明日一早就派人去下聘礼。后天就办喜事。消息传出,三乡五里,喜气洋洋,登门道贺络绎不绝。

刘奋战回来了,铁路南边根据地的一位同志跟着他一起来到了高粱洼。他带的队伍还剩下20来个人。鬼子对陇海铁路封锁很严,他们在地方同志的引领下,绕道商丘以东才在夜间冲过了铁路。

陇海铁路以南的豫东地区抗日根据地,主要是新四军部队开辟的。“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汤恩伯在其辖区也加紧了对新四军部队的围攻。在豫北、冀南、鲁西一带艰苦地反击日寇“扫荡”时,实力还不够壮大的豫东根据地面临的是日、伪、顽三方面的夹击,其中汤恩伯收编的各种杂色土匪队伍与鬼子作战胆小如鼠,反共却是十分积极。刘奋战带到水东的部队,损失主要是就是由顽军造成的。让他愤愤不已。

跟他一起来的同志也开始控诉日寇和顽军对我根据地军民犯下的罪行,请求兵强马壮的徐亮38团南下支援“反顽”斗争。此时的38团又恢复到1000多人,虽然许多新兵亟待训练,但是部队至少人人有枪,而且都是日本制式步枪三八大盖,仅这一点就让人羡慕不已。弹药充足,新兵训练时竟有实弹射击的科目,这也是不多见的。再加上那些即使是按日本军队的配置标准也超出好几倍的轻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等,火力方面之强让路南来的同志赞叹不已,连说刘副连长没吹牛,而且还谦虚得很,两门山炮没有提过,而且机枪的数目也少说了不少,大概怕是当时说了,别人更加不信。其实这些多的武器,是刘奋战不在的时候新缴获的。

出兵到路南“反顽”可是件大事,徐亮不敢擅自作主张,正好这段的情况要向上级汇报。徐亮派梁有田带了一个连,护送两门山炮和一些武器弹药、罐头、饼干、香烟、被服等物资到军区汇报工作,请示下一步行动方针。好像出于一种直觉,徐亮把那些看上去似乎也用不着的“折叠船”全部留了下来。

王平在高粱洼张罗制造燃烧弹。在反扫荡中,一营曾经和鬼子的轻型坦克、装甲车遭遇,由于没有反装甲武器而吃了亏。后来听徐亮说苏联红军用装满汽油的瓶子对付敌人坦克很有效,又想起当年在渡口用油葫芦烧敌人碉堡的经历,于是对造“燃烧弹”劲头十足。高粱洼当年有徐亮他们缴获的两个半卡车的汽油,后来在袭击渡口兵站的时候,又拉回来了好几大车。分散埋藏在附近。虽然几年来,造“发火石雷”用掉了一些,但是还是留存了不少。王平先是用葫芦加导火索,但是用起来不太方便。后来用装酒的陶瓷瓶,甩出去就碎,但是引火有问题。后来在陶瓷瓶外缠上一圈类似今天小孩子玩的摔炮之类的东西,甩出去,炸开,起火,效果不错,在后来将“摔炮”用火绒绳串好,临战时在陶瓷瓶上缠上一圈,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大大增加了。这种胶泥封口的“燃烧瓶”制造工艺相当简单,王平他们一下就造了好几百个。后来瓶子不够,一边烧制,一边利用各种容器,造了些个奇形怪状的“燃烧弹”,王平说话,过铁路“反顽”再碰见敌人装甲车,就让他尝尝高粱洼的新式烧酒。

梁有田回来了,上级命令38团向陇海路以南出击,支援路南的“反顽”斗争。对38团近一段的战绩进行了通报表扬。同时,对徐亮同志在榆树镇车站纵容部队违反军纪的行为通报批评。这应该很让大家意外。具体违反了什么军纪,语焉不详。

其依据大概来自日伪《平原日报》的一篇报道,大意说什么共匪八路军一部窜扰汴新铁路,在榆树镇车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乘坐客车旅行的数十名日本妇女强行劫持下车,强暴后全部杀死,暴行令人发指云云。

天地良心,徐亮的确没有下令杀死那些“慰安妇”和日本女兵,她们怎么死的,徐亮不清楚,笔者就更不清楚了。至于手下的战士,特别是那些在国军中干过的以及根据地有兄弟姐妹亲人死于日军暴行的,这些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有没有干点别的“报仇”的事情,辛兴没有向徐亮报告过,连严学文也没有提起过。

其实,徐亮在某些上级眼中是个有问题的人物。例如康生之类的职业党内斗争专家看来,徐亮在四方面军积极执行过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又参加过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的行动。抗战开始后,相当一段时间在国民党军队工作,思想“右倾”。当初,巩县防空作战,徐亮负伤,一些人要嘉奖他,而另一些人则要处分他,引起争议。最后,化名胡服中央高层领导出面保护,才使抗日负伤的勇士免遭处分。后来,徐亮以自己的战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但在组织部门部分“左”得出奇的人的眼里,徐亮始终是另类。此次有人竟然要以敌人报纸的报道为据,给予徐亮相当严厉的处分,在军区领导出面保护下,才以通报批评了事。由于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许多徐亮的老下级如李维明等现在都与他平级了,徐亮的级别还在原地踏步。好在徐亮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坚强战士,是为了理想奋斗的那种人,对自己个人荣辱升迁之类的事情并不以为意。现在,在上级命令他带部队过陇海铁路“反顽”的时候,他又要做出一件注定要更有争议的行动了。

直接的原因是文石的突然出现。

正文 第五十二章 南下计划

  这时,越过陇海铁路南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鬼子收缩兵力后,加强了对东陇海铁路的封锁,加宽、加深了封锁沟,维修加固了铁丝网,增设了炮楼、碉堡,沿线驻军数量和巡逻的密度也大为增加。

怎样以最小的代价过路南下?徐亮反复思考着。从开封到商丘间过路显然是要经过战斗,而且敌人数量多、增援快。搞不好,会吃亏。

绕道商丘以东?

第一路途远,沿途敌情复杂,而且最让徐亮感到担忧的是商丘东南方向不远驻有鬼子骑兵第四旅团。即使经过战斗,成功过路,如果遭到敌人骑兵的追击,情况也是很麻烦的。当年徐亮在河西走廊与马家军的骑兵作战,对骑兵的机动能力记忆犹新。在平原地区,步兵追步兵,如果追错了路,意味着被追击者成功脱身,而骑兵追步兵,即使走错了路,耽误了半天的功夫,把马圈回来,接着追,仍然可以追上。在当时条件下,被追击的步兵除了依托村落、工事抵抗、阻击外,很难有其他好的办法对付,所以骑兵这种古老的在欧洲战场已经沦为行将淘汰的次要兵种,在此时此地仍然具有很大的威力。

中午,喝了李维明的喜酒,徐亮回到自己屋子里对着地图默默无语。战争期间,婚礼简单,李维明这样的当地小块根据地的首长婚礼办得比普通老百姓还简朴。

严学文看见徐亮陷入苦思,悄悄一拉警卫员孙大有,两人溜到了门外,将访客一一挡驾。

这孙大有刚当上徐亮的警卫员,原来的警卫员小宋不久前牺牲了。

到了傍晚,徐亮叫严学文通知连长以上干部来团部开会。

高粱洼喜气洋洋。主力和地方部队训练、警戒、侦察、出击,根据地与前一段被鬼子步步进逼时的情况简直是天壤之别。

虽然地方武装得到了壮大,但是李维明他们还是不希望主力部队走得太早。新婚当晚,听说徐亮召集会议,也急火火赶来参加,免不了被老战友们一阵调笑。

徐亮介绍了即将展开的过铁路行动所面对的情况。

小旺子发言:“团长,我看咱们就在开封附近冲过去,前一段,刘奋战就一个排,就能过去再过来,我们现在全团一千多人马,在两个车站中间,端掉几个碉堡,两边顶住一阵,大队人马就过去了,一旦过去,铁路南面鬼子的兵力不多,商丘那边的鬼子骑兵怕是也鞭长莫及。”

“呵呵,小旺子当了营长,也学会掉文了。还鞭长莫及。”李维明反过来取笑。

徐亮锁着眉头:“现在和前些日子的情况有了很大变化,敌人在铁路线上大大增加了兵力。工事也大大加强了。再说,当时刘奋战他们是小分队突然袭击,从火车上突向路南,出敌不意。现在大队人马强行过路,敌人沿铁路增援极快,两面夹击,火力会很猛烈,在开阔的平原上,会给我们造成很大伤亡。这种情况,不到万不得已,要竭力避免,而且不要以为有100多公里的距离就忽略敌人骑兵,这点距离,对于徒步行军的步兵算比较远,对于骑兵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那,咱们就再向西一些,从开封西面过去。”倪德平道。

“你算了吧,从开封西面走,还得先过汴新铁路,过一条都麻烦,你倒出主意让我们连过两条,你上了过铁路的瘾了?”小旺子抢白道。

徐亮道:“倪营长的想法其实是个思路。大家想想,过了汴新铁路后如果一直向西呢?”

王平说道:“那就到了新黄河。”

梁有田:“团长,你是想向陈浩借道?可…我们这次到陇海路以南的主要目的就是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呀。这,行吗?”

李维明也说道:“徐团长,你可千万别对这陈浩有什么幻想,天下乌鸦一般黑。到时候,咬咱们一口,那可要吃大亏。条件不成熟,咱们可以向上级反映暂缓南下。在这里,一边对敌人交通线不断进行小规模袭扰,一边消灭汉奸武装,扩大根据地,壮大我们的力量,甚至可以考虑相机攻占敌人兵力最薄弱的县城。”

路南来的列席会议的同志听了李维明的话,显得有些焦急,张了张嘴,忍住没有说话。困难的确是明摆着的。

徐亮笑笑:“老李你是知道的,向上级叫苦可不是咱们的习惯。不过,我们也不是要向陈浩协商借道,经过他的防区过铁路南下。那黄泛区平均宽度达20公里,最狭窄处也有十几公里。我们这里有缴获的敌人的有关水文资料和航空侦察照片,旱路不好走,我们走水路。汴新铁路在开封到黄河故道一段防守相当松懈,驻守的全部是伪军,而且还有我们的不少内线,过去要容易得多,因为从鬼子封锁交通线的目的来讲,鬼子认为在这一段严密封锁的意义不大。”

梁有田说:“真是个好主意,不过,咱们缴获的橡皮艇每只只能乘坐十来个人,加上上一留存的,也只有48只,还不知道状况是否可以使用。考虑到要带重机枪、掷弹筒之类的装备和其他武器弹药、各类必要的给养和物资,怕是运400人都不够用。”

“这样,咱们兵分两路,你带少部分骨干和大多数新兵留在高粱洼一带,一边训练,一边以麻雀战对陇海铁路兰封至商丘一线袭扰。还可以帮助老李他们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我带领全团主要的骨干从水路南下。另外,只要是会水的,会使船的,无论新老,一律跟着我走。等我们到了路南,如果有必要,再派侦察员回来通知你们过去。开封南边各县,我们的力量不大,鬼子的兵力也薄弱。据掌握的情报,从开封向南和东南直到黄泛区,只有淮阳一个县驻有较多日军,其他各县都是伪军驻守,个别的配有极少数的日军。那些个国民党顽军人数虽不少,但大都是汤恩伯收编的游杂和土匪部队,以我们团主力的人员和装备对付他们应该不成问题。”

会议结束,当晚采取立即行动。挑出来准备跟徐亮走的,大约有350人。

梁有田和几十个骨干带着新兵们留在高粱洼一带。训练和袭扰的任务一起进行。

射哨兵,放鞭炮,埋地雷是常用的三招。其中射哨兵是梁有田规定的老兵带新兵的射击训练内容。老梁对在靶场上训练射击颇不以为然:弹药紧缺的日子让他穷怕了。那么多鬼子、伪军可以当靶子,干啥要白白浪费子弹?不过梁有田是个谨慎的人,规定老兵带新兵,三人一组,到鬼子据点,车站外二百米左右潜伏,发现鬼子岗楼上哨兵,由老兵带新兵按照射击要领瞄准,射击后,无论击中与否都要迅速撤退。如果没有明显目标,就放鞭炮扰乱。在这种实战环境训练的新兵,不少成了特等射手,而且胆量和战术素养也提高很快。鬼子遭到袭击,一般都是盲目还击,瞎打一阵,自相惊扰,在黑夜中出来追击袭击者,踩上地雷、遇到迎头飞来的手榴弹或者被事先隐蔽好交叉掩护的机枪一顿扫射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再说,都知道徐亮的38团就在附近活动,一夜拔了三个据点,半天消灭了张沿水的一个团,攻占了张家店。敌人也担心中调虎离山计。所以遇到袭扰很少出来追击。只是夜间站岗放哨成了人人畏惧最危险的差事。有的据点和车站一夜被袭扰好几次,让敌人恼恨不已。

正文 第五十三章 河边遇故人

  橡皮船全部都能使用。当年高粱洼一带的百姓为了保护徐亮他们留下的伤员和物资付出了不小的牺牲。

当年徐亮他们截击敌人运油卡车的公路有相当一段已经被我军控制。每当鬼子在正面战场发动进攻的时候,就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发展迅速的时候,抗战八年,始终如此。这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独有的现象。敌后抗战,死死拖住了日军的力量,除了抗战全面开始的最初阶段,日军在中国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时候,投入的兵力无法超过侵华日军的半数,多数时候连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都不到。1944年冈村宁次发动的一号作战,从战役角度取得的战果的确不小,但也只是能集中15万兵力参与进攻。敌后游击死死拖住了敌人进攻的后腿,使得当时我们这样一个又穷又弱,没有多少工业基础,90%以上文盲的落后的农业国在与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普及了义务教育的日本的强弱悬殊的战争中苦苦支撑了下去,并且迎来了最后的胜利和民族复兴的新机遇。

徐亮在高粱洼东边的湖泊里训练部队使用橡皮舟。在火车上缴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