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水火中原 >

第31章

水火中原-第31章

小说: 水火中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警备司令气得破口大骂:“他娘的,全是放屁!零点开始的?那这小子为什么不早报告?再说,当老子是聋子呀,明明是四点开始炮击的。他奶奶个熊!临阵脱逃,老子非毙了这个狗东西不可!”

此时郑州城内只有三个保安团,说是三个团,加起来还不到600人,装备之差就更不用提了,而且兵员素质差,没有战斗经验。虽然警备司令不相信张团长说的过河的鬼子有两三个联队的鬼话,但是他认为,有一个联队的敌人应该是可信的,不然怎么会那么快占领了滩头和邙山的阵地?这个刘司令既无实力又无才能,怎么当上的警备司令,着实令人费解,当然这世界上如此令人费解的事情比比皆是。就像病菌侵蚀人体或者人体上的已经存在病灶一般平常,只是战争环境这样的病灶更容易“急性发作”而已。有时候,急性发作容易处理,处理好了,病也就根治了,反而是病情被掩盖,长期不发作,一旦发作,怕是就回天无术了。此次冈村宁次对豫中的进攻,简直是1944年1号作战的一次小规模的演练,而汤军在战法、战力、士气及其他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也显露了出来,但是此战最后以郑州失而复得的“胜利”告终掩盖了业已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在随后的两年里问题越积累越严重,最终导致1944年的大溃败。而国民党政权也是在问题“病灶”不断积累,自身讳疾忌医的情况下逐渐失去了合法性和正当性。

正文 第六十章 增援广武

  此时刘司令一边命令身边的人准备撤退,一边急忙向叶县报告情况,请求下达撤退令。毕竟,他不敢擅自放弃铁路交通中心郑州这样的战略要地。韩复榘被杀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与城池共存亡虽不情愿,但是起码死后哀荣,比逃跑被杀强过百倍。至于投降,刘司令倒是想也没想过。不过,刘司令对于叶县同意撤退倒也有信心,汤司令一向是主张打“运动战”的,把敌人放进来与汤司令的主张并无冲突。但是,刘司令怕的是汤司令做事犹豫拖拉,凡事慢三拍,又好反复,按现在的形势,如果等撤退令下来,怕是想撤也来不及了。

万分焦急的刘司令刚与叶县联系过,就接到一个让他稍感安慰的报告:北来之敌被黄委会的护堤大队阻击在了广花大堤一线。但是,一个小小的没有战斗经验的护堤队能阻击敌人多久呢?有心派自己的保安团去增援,可是他对自己的保安团的战斗力也实在是太没有信心了。派过去还不是送死?参谋出主意:“司令,您看是不是叫陈浩的部队去增援?”

“对对,我怎么一时急糊涂了。快给我接116团!”

电话立刻就要通了,刘司令亲自拿起电话与陈浩说话,那口气是相当的客气:“陈老弟,你那边的情况怎么样?没什么动静?那好,那好,那太好了,老弟呀,现在咱们这里就指望你了,鬼子从北边打过来了!知道了?哎呀,118团报告说有两三个联队呢,我也知道姓张的这小子说话不靠谱,不过一个联队的鬼子总应该是有的。不然不会这么大的气势,老弟呀,鬼子已经到广武了,咱们郑州是危在旦夕呀。护堤大队已经堵住了?哎呀,老弟,你的消息真是灵通啊,不过你想护堤大队那点兵力能挡住鬼子一个联队多长时间。要是鬼子明白过来,拿下广花大堤,咱们郑州连城墙都没有,四通八达,易攻难守,可是不妙呀。”

“我已经派了本团二营邻近广花大堤的一个连去增援他们了,正准备向司令报告此事,军情紧急,请司令恕擅权之过。”

“啊呀,老弟真是我们警备区的栋梁,何过之有?不过贵团战斗力虽强,但一个连对付鬼子一个联队怕是远远不够,请赶快再派后续增援部队!”

“前沿报告,鬼子一线兵力并不太多,而且已经停止了进攻。”

“那是再等后续援兵。这样,陈老弟,我把司令部全部10辆卡车都调给你,紧急运送你的主力部队到北面,如何?”这刘警备司令以往一直觊觎116团的6辆日本卡车,要不是陈浩部队兵工厂出身的军官做手脚,差一点被司令部仗势调走。今天刘司令一开口就把司令部全部的卡车交陈浩使用,可见是真急了。

“司令,我怀疑敌人在北面是佯攻,东面的鬼子造了那么多的船,总不会是闹着玩吧。”

“啊呀,老弟现在已经很清楚鬼子是在玩声东击西的鬼把戏,老弟你可千万不要再上当了,赶紧把主力调到北面吧,击退北面的敌人,我向上面给你请功。东面出了事不用你负责。”

“好吧,我立刻带一营赶到广武一带,后续部队车运、步行双管齐下!一定要挫一挫过河鬼子的气焰!”

“好,老弟,就看你的了!”有了陈浩的许诺,刘司令心中有了点底气,放下电话,开始布置司令部撤退事宜,司令部的吉普车和马匹是万万不能借出去的。现在就等汤司令的撤退令了,陈浩这小子应该能抵挡到那个时候吧?

陈浩带部队火速增援广武,他虽然对东面的敌人有所担心,但是也想当然地认为鬼子不会在夜间渡河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也许鬼子真的声东击北呢?不过他还是叫董大海带领三营和直属队在原来的防地不动。他认为即使有些鬼子渡过来,董大海的这些兵力凭借着这些年修建的有相当大纵深的工事,也是可以抵挡相当长的时间。文石过河未回让他有些担忧,但也不觉得会出太大问题。如有可能,先消灭北边胆敢过河来犯的鬼子,再回防原阵地也可以。

陈浩不知道,在邙山黄河南岸遭到鬼子炮击的同时,日军第35师团的第一攻击波约3000人携带武器装备乘坐木船、木筏子、橡皮艇等各种航渡工具已经悄悄地从东岸开始向西起渡。全是人力划桨,速度很慢,但也没有马达的轰鸣声。

日本是个岛国,四面都是茫茫大海,而且都是深海,对于水上航行应该不能算陌生,当时日本的海军也算世界上数的上名次的强大海军。但是,日军对于横渡江河的战斗却不是很在行。日本国内并无著名的大河,他们的河流短小而湍急。他们的国内的所谓大河,在我们眼里也就是一些沟渠、小溪而已。也许这样的地理环境对日本民族的性格影响也是十分独特的。因为但凡文明必定与著名的河流有关,日本没有著名的河流,所以其文化不是来自中国就是模仿西方,产生不了有深度的文化。而且这种要么是不适于航行的小河,要么是必须使用大船远航的大海的环境还造成了他们偏狭、爱走极端的特性。日本人大概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民族的这种民族性表现得一览无余,关岛、塞班岛、硫磺岛、冲绳岛拼死血战,全体“玉碎”,坚决抵抗是一个极端,投降后,美军登陆本土,百般蹂躏,连一个抵抗组织也没有出现是另外一个极端。彬彬有礼的温顺的日本人和凶狠残暴的蛮横的日本人可能不是两类人,而很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确,在世界各民族中是独一无二的。

且说这次渡河,虽然日军华北方面军计划了好久,但是在渡河方面除了少数的舟桥部队外,多数没有经验,事先又没有时间进行演练,暗夜中仓促起渡,场面相当混乱,各船快慢不一,建制很快就乱了,负责前敌指挥的鲤登行—少将只好命令各部渡过去后,各自为战,积极进攻,天亮后取得立足阵地后,再想办法在对岸恢复各单位建制,进一步发展进攻。让鲤登行一没料到的是:在他的渡河部队中间混杂了一批根本不属于他们35师团建制的部队,将造成这次进攻的失败以至于他本人差一点被迫自杀。读者可能也猜得出来,这些人就是徐亮带的八路军38团的老兵骨干们。

正文 第六十一章 特别“日军”部队

  一个声音惊恐地叫喊:“不好,支那飞机!”

另一个怒骂:“八格!明明是我们大日本帝国的飞机!”

“可是我们的飞机为什么会轰炸我们自己的船队?”

编剧和导演都是徐亮,参加演出的是严学文和熊谷平川。

徐亮获得了柳万祺提供的情报,一边派人向上级报告,一边又开始琢磨着里面的机会。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反正他的主意和点子总是让部下出乎意料。可这一次当他刚提出只带着本团准备南下的350人混进敌人35师团进攻部队中的计划时,梁有田等人还是大吃一惊。

“这太冒险了,这可是敌人的大兵团,如果被发现,恐怕很难脱身。”

“团长,我们不如趁着鬼子向西调动,伪军防守铁路的时机,直接向南冲过陇海铁路南下。”

听了大家的意见。徐亮笑了笑,他一般是喜欢说服自己的部下,而很少采用压服的方式。今天的情况紧急,但他还是决定先说服,实在不行再压服。

“同志们,虽然敌人现在主要由伪军守铁路,但是敌人的第四骑兵旅团并没有动,直接过路本身难度减小了,但仍然会面对敌人骑兵追击的问题。鬼子为了达成突袭的效果,在进攻前没有把进攻部队全部提前集结到攻击出发地,从现在到发动进攻前,他们必然要向中牟一带集结调动部队,如果我们化装成日军向西行军,表面上看是很正常的,再加上我们带的有渡河器材,可能更不会引起怀疑。我们对这一带的地形、道路、水文、敌情等资料都掌握,行军途中可以尽量避免和敌人遭遇。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敌人的渡船都是人力划桨,敌人又没有事先经过训练,夜间水上前进,队形一定会乱。因为渡河作战,进攻方最脆弱的时候就是在航渡上岸以前的时候,所以进攻方都会强调加快航渡的速度,这样一来,鬼子的队伍前进速度快慢不一,建制就会乱。我们不必划得那么快,可以保持队形尾随敌人前进。”

“团长,我们就这样趁乱偷偷混过去南下?”

“可没那么便宜,敌人在中牟县造了一个多月的船只,现在最多也就是一次能渡过3000人。”

“团长,咱们是不是跟在后面收拾那些不会划船的掉队的鬼子?”

“你的胃口怎么那么小?”

“难道,咱们三百多人要把这三千鬼子尽数喂鱼?”张林跟着徐亮打仗,胆子和想象力都是越来越大了。

“那也不是,不过让这批鬼子有去无回的法子却有,大家想一想,如果这过河的3000鬼子,弹药、给养、援兵全部断绝,会怎么样?”

“那样的话,国民党的部队即使再笨蛋,也会把他们吃掉。”

“对,王平不是造了那么多的燃烧瓶吗?听说走水路过陇海铁路还担心不能大显身手,我们只要等鬼子上岸攻击,这时候是最混乱的,等到敌人站稳脚跟,理出头绪,再组织空船回渡接续第二梯队部队,需要好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个间隙摸上去,焚毁敌人的渡船,截断他们的后路。如果敌人回渡的动作快,我们来不及在西岸边烧船,那就在他们回渡的路上突然袭击,焚毁敌人船只。”

“可是团长,我们这次南下主要的任务是反顽,也就是要和国民党的军队作战。我们现在怎么反倒去帮他们的忙?”

“这事情要分开说,对于反顽,毛主席说过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东岸的顽军先进犯了我们,我们当然要坚决反击,而西岸的国民党军没有进犯我们,他们是在为了我们的祖国跟日本侵略者战斗,那他们就是我们的友军,我们当然要尽力支援他们。再说,这鬼子的35师团驻扎在开封一带对我根据地始终是个很大的威胁,上级让我们38团到这一带活动,主要是为了牵制敌35师团向我根据地进犯的行动。如果我们趁此机会使得渡过河去的鬼子全军覆没或者大部分被消灭,那么鬼子将有很长时间无力进犯我根据地。再者,敌35师团战斗力不弱,即使要消灭他们渡过河的3000人,也需要一战区集中相当的兵力,花费一些时间。这样,我们南下反顽的时候,面对的就只有当地那些向我们挑衅的地方游杂部队,国民党的主力部队一时无法过河增援,这对我们完成上级交给的反顽任务也很有利。”

“太好了,团长,咱们干吧,你就下命令吧。”

开封一带各据点的鬼子都在向西运动集结。乘火车、坐汽车、步行的都有。

凌晨两点左右,徐亮带的300多人,到达了当初张林遇见魏黑子的那一段河岸东边不远的地方,徐亮命令在一片枣树林子中隐蔽待机。一边派出侦察、警戒人员,一边从严学文手中拿过一个先前在火车上缴获的鬼子舟桥中队的对讲机,打开了开关,不料对讲机中传出日语说话的声音。徐亮急忙招呼熊谷平川过来,听了一会儿,熊谷平川道:“没想到,这次渡河部队都是用这一个频率联系,这是35师团的旅团长鲤登行一少将在与集结中的各渡河部队联系。这种对讲机的信号覆盖范围有限,日军离我们都不太远。”

徐亮说::“幸亏我们预先规定不到万不得已,不准用对讲机直接讲话,否则还真麻烦。不过,现在这样也好,我们可以随时掌握敌人的动态,鬼子以为对讲机信号覆盖范围小,不担心被窃听,可我们偏偏就在他们身旁,真是天助我也。命令各组的对讲机只准收听,不准讲话,我们内部联系必须使用暗号,到水上以后,划行不要快,一定要保持队形不乱。”

凌晨四点,西北方向隐隐传来炮声。鲤登行一命令渡河开始,渡河行动开始后不久就陷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日军各部下河后都想拚命快划,事先又没有演练过,出发不久队形、建制就乱了。准备第二批过河的部队陆陆续续还在向出发地域集结。徐亮他们到岸边开始起渡的时候,鲤登行一已经下达了各部队上岸后先各自为战,抢占立足点的命令。徐亮听熊谷说了这个命令,心中暗暗高兴,看来小鬼子还挺配合我们的计划。

正文 第六十二章 焚毁敌船队

  徐亮的部队尾随在渡河日军的后面,距离最后面的日军大约1公里。48条定员12人的“折叠船”每船只乘坐了7、8个人。严学文想起来的路上冒充敌人华北方面军直属增援部队的事情,忍不住好笑,“直属部队”就是非同寻常,人家12人一条船,我们就7个人。不过必要的时候,划行的速度也会快的多,尤其是等到王平的那些土制燃烧弹都卸掉以后。

水面上黑乎乎的,日军灯火管制得挺好,各船都没有一丝亮光,大概各船都配备了带夜光的指南针。徐亮船上处于接听状态的对讲机不断传递着敌军的动向情况。

早上六点,天已经蒙蒙亮了。西北方向的枪炮声已经是清晰可闻了。鲤登行一命令航渡的鬼子停下来整理一下队形,恢复原计划的秩序以及各单位的建制不太可能,只是收拢集中一下队伍,不使各部队的登陆点散布太远。两翼散乱的船只向一起靠拢,落在后面的船也与前面的部队拉近了距离,这也包括了徐亮他们的船。

6点半,晨曦中已经可以看见对岸的轮廓。天空传来巨大的轰鸣声。数十架飞机掠过船队的上空向西飞去。火光、硝烟和巨大的爆炸声很快传了过来,岸边的碉堡、工事在一阵阵的爆炸声中向空中飞腾着。飞机俯冲着,投弹、扫射。地面上没有防空武器对空还击,这让徐亮感到很意外。对面正是116团的阵地,此时的116团,已经没有任何防空武器了,主官不在,突然遭到大规模空袭,一线的碉堡几乎全部被摧毁,伤亡严重。

此时正是日本空军在中国战场上最猖獗的时期,由于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空军志愿大队都已回国参战,而美国此时尚未参战,中国空军的战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