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水火中原 >

第34章

水火中原-第34章

小说: 水火中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从鲤登行一到原田雄吉乃至冈村宁次都高兴不起来。

渡船大部被焚毁,鲤登行一面前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在中国军队援军未到达前,利用尚存的“折叠船”在空军的掩护下撤退,这就等于宣布这次战役刚刚发动就失败了,而且这些船要把过河的部队全部撤完最快也要好几天的时间,担任后卫的部队不可避免要遭到损失。如果撤退期间,中国的援军压了上来,最终能撤走多少部队,实在难以预料。别说鲤登行一不可能做这种选择,就是他要撤退,原田雄吉乃至冈村宁次也不会答应。那么剩下的只有第二种选择,那就是按原计划继续进攻。

一个上午,在空军的掩护下,一点一点向前推进了约2公里,正面的守军顽强抵抗着,进展十分困难。奇怪的是侧翼的中国军队没有行动。

鲤登行一的登陆部队已经伤亡了4、5百人。中午,他派出仅存的一个“折叠船”中队返回东岸接运增援部队。这是过河部队仅存的渡船,鲤登行一此时很谨慎了,他自己知道空军误炸的说法怕是靠不住,水面上可能不太平。每船除了两名舟桥兵外,还派了一名轻机枪手,为此不惜减弱岸上部队的火力。

116团方面,到中午的时候,人员已经不到满员时的一半了。攻守双方都显出了疲态。

鬼子的第一批援兵到达西岸的时候,天已经要黑了。一共新到了300多人,舟桥部队报告在返回东岸的途中遭到支那军队三条机动船的袭击,有六条“折叠船”损坏,支那的机动船也有两条被炸毁。

入夜,鲤登行一命令就地巩固阵地。命令“折叠船”中队不顾疲劳,连夜接运第二批援兵。

每次运送300人和计划中每次运送3000人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那么35师团就不能想办法增加一些水上输送能力吗?

要知道,这被焚毁的船只可是35师团倾尽全力在东岸造了一个多月的成果,东岸邻近地区的大一点的树木都快被砍光了。就算还能找到树木,一时间哪里造得出船来?

那么,为什么不从其他地方紧急调运一些“折叠船”之类的渡河器材呢?

首先因为敌人华北方面军掌握的渡河器材本来就不多,发动进攻前,东拼西凑也就调来了两个“折叠船”中队,其中一个还被徐亮中途打了劫。向塘沽、青岛等地的海军筹借也不会有太大的收获,因为此时海军正在倾全力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即便能够筹集到渡河器材,短期间也无法运到中原前线。自10月1日凌晨起,连通开封的铁路连连遭到袭击,陇海铁路和汴新铁路多数时候处于无法通车的状况。

平原地区,又没有重要的桥梁、隧道,铁路即使遭到袭击也较容易修复,怎么会多数时候不通车呢?原来,这次袭击铁路的以八路军38团为骨干的部队采取的手段与以往大不相同。利用主要由伪军防守铁路的时机在多处发动袭击,选择最薄弱的地方打了就跑,破坏的方式就是焚烧,用王平的外带火绒布“摔炮”炸药的土造燃烧瓶,往铁路中间一甩,大火就烧了起来,当时铁路的轨枕全部是木枕,这样木枕也跟着燃烧起来,虽然破坏程度不严重,但足以造成无法通车,等敌人增援部队和抢修人员赶到现场,没等这里修完,其他地方又有好几处起火,敌人疲于奔命,铁路却难以通车。

铁路不通,那公路呢?35师团主力集中于前线,留在后方的部队防守城市和铁路都很费力,哪有多余兵力保证公路的畅通?此时敌人如果通过公路向开封输送物资,恐怕形同向抗日根据地输送一般。

原田雄吉听了鸠山武夫关于铁路被袭击情况的汇报,联想起前线船只被焚毁的情况以及在中牟县境内距离新黄河不远的地方发现一辆被丢弃的军用卡车的情况,这卡车正是9月30日皇军“丢失”的那一辆,已经被破坏。原田雄吉气得咬牙:“鸠山君,你说的对,这个徐亮确实狡猾的很,可恶的很,而且确实与那个陈浩是一伙的。”

“将军,您是说?”

“是的,烧铁路是徐亮的人干的,烧船队恐怕也是他干的。既然这样,那就来较量较量吧,命令东岸的部队加强戒备,发现徐亮的部队坚决包围,彻底消灭!”

只可惜,徐亮并没有按照原田雄吉的预计返回东岸。10月1日半夜,徐亮带领38团的南下部队在太康县境内西部邻近扶沟县的地方上岸,进入了水东根据地,开始了反顽斗争。

这水东根据地是中共在豫东杞县、睢县、太康一带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因为位于紧邻黄泛区的东岸地区,习惯上称为水东根据地。原属新四军方面,后来划归了八路军冀鲁豫军区。

这个根据地的创建、坚持和发展实在是一个奇迹。根据地是在豫东的千里大平原上,与郑汴洛沿线不同,这里的地势平坦坦,一望无际,连一点起伏都没有,而且也没有什么可资藏身的大的湖泊之类。这个根据地没有我军的主力部队,全是当地党组织就地拉起来的武装,缺乏武器、缺乏军事干部、缺乏战斗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与敌人战斗、夺取武器建立根据地,其艰难可想而知。而且这个地区还不具备其他一些地方开展游击战的条件。

开展地雷战?千里平原,火药、钢铁甚至石头的来源问题都无法解决。

开展地道战?地下水位高,很多地方挖不了几米深,地下水就冒了出来,不具备冀中平原的那种地道网的条件。根据地离鬼子的屯兵中心和交通线也较近,杞县的县城距离开封只有50公里,距离兰封只有30公里;睢县距离商丘50公里,距离民权只有二十多公里。当初,徐亮为保四团招募新兵时,有不少弟兄来自这个地区。现在,这些人无论在38团还是116团都是骨干了。

在这样的条件下建立根据地并且坚持下来,其背后是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几年里,根据地党的最高领导人就牺牲了四任。

正文 第六十八章 郑州失守

  最近一个时期,汤恩伯收编的游杂部队对根据地构成了很大威胁。这些有奶便是娘的家伙有些虽然没有公开投降鬼子,但是也暗中与鬼子勾勾搭搭,有些从汤司令和日本人两面拿钱,在进攻共产党的根据地方面,汤恩伯与日本人找到了共同点。这些游杂虽然战斗力不太强,但是人数多,熟悉当地情况,装备也大大好于我根据地当地的部队,他们进入根据地后到处屠杀根据地的地方干部和军属,给根据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38团主力的到来,立刻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这些装备精良,久经战阵的八路军主力团队的精华骨干们立刻让那些曾经耀武扬威的游杂部队尝到了苦头。

汤恩伯犹豫不决的性格这几天表现的淋漓尽致。郑州是守是弃?本来决定要放弃,可是见116团居然能够在两面顶住日军的攻势,他又有点想增援,把主力13军向北移动至登封附近,可是1日白天沿河各部报告发现的日军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又让汤恩伯满腹狐疑。从平汉铁路前出到新黄河南段的第85军要求向北出击,汤恩伯举棋不定,让他们暂时不要动。

日军仍在西岸日日猛攻,鲤登行一每昼夜大约可以得到六、七百人的援兵,还可以从空军得到空投补给。而孤立无援的116团不仅损失得不到补充,连弹药的补给也成了问题。郑州东郊的战斗双方的力量对比越拉越大。到3日黄昏,116团已经退到城东凤凰台、飞机场一线,全团已经不足八百人,其中据守在城东坚持战斗的部队只有五、六百人,而鲤登行一方面却从最初的登陆的3000人增加到了3600人左右,116团实在支持不住了,陈浩命令破坏东郊的军用机场。郑州随时可能失守。

机场留守处的人员在参与破坏机场的时候很是心痛,说:“本来10月1日上午就接到破坏的命令,我们做了准备,但是没有行动,因为总觉得还没有到最后关头,你们116团是好样的,一个团顶了鬼子三天。三天了,可恨竟然一个援兵也没有见到,唉,国家修建这飞机场容易吗?为了不让落到鬼子手里,我们只好亲手来把它炸毁了。唉。”

“什么?10月1日你们就接到炸毁机场的命令了?”

“是呀,做好准备后,我们的人大部分都撤走了,留下我们来实施破坏。我们这几天见你们拼死抵抗,还以为上面改变命令,不放弃郑州了,就暂时没炸。”

“你们1日就接到要放弃郑州的命令了?”

“是呀,不是你们警备司令部传达的汤司令的撤退令吗?”

这个情况马上被116团的这个连长报告给了陈浩。

董大海愤怒异常,陈浩平静一下情绪,开始与已经在密县的刘司令联系,请求撤退。

刘司令马上回电同意,不过没有让他们也向密县撤退,而是让他们沿陇海铁路向西撤退。是怕尾随追击116团的鬼子追到密县,还是怕116团余部到达密县后找他算账?不得而知。

10月4日凌晨,与敌人孤军血战近4个昼夜的116团趁着夜色撤出阵地沿陇海铁路向西撤退,东、北两线撤下来的人马加起来也不到500人了。汤恩伯10月1日上午同意放弃的交通枢纽郑州,在10月4日首次沦于敌手。

郑州以西的陇海铁路归洛阳一战区司令部控制的部队管辖。这里的守军给了116团极大的尊重和礼遇,116团余部从荥阳乘火车退往巩县休整。时隔四年,陈浩、董大海他们又一次来到了巩县,此时巩县的驻军最高长官少将师长兼警备司令就是陈浩他们的老相识何武庭。这何武庭在一战区长官部有很硬的关系,加上手里有李待琛为他刻意留下的一批军火装备,所以兵工厂的事务大致料理结束后,在一战区序列的豫省地方部队里谋到了一个少将师长的位子,就在本地就地招兵买马,给养主要靠自筹,不过一来有实际管辖的地盘,二来何武庭又利用兵工厂的剩余设备生产民用品,还在辖区开采煤矿,所以他的部队经费倒也不缺。说是一个师,下面有两个团的编制,但总兵力加起来也就是1500人左右,大致就是鼎盛时期116团兵力的一半。何武庭很够意思,对撤到他的地盘休整的陈浩部队关照有加。

日军在空军支援下经过近四昼夜苦战,北、东两线付出了近两千人伤亡的代价。终于占领了中原的交通中心郑州,但是从鲤登行一到原田雄吉乃至冈村宁次都高兴不起来。战役的演变与原计划大相径庭。渡过新、旧黄河的兵力严重不足,无法再进一步发展攻势。占领郑州的日军陷入了严重的孤立状态。10月4日上午,国军第85军沿新黄河自南向北发动了攻势,很快收复了日军占据的那一段河岸。日军与东岸的联系被隔断,利用舟桥中队的“折叠船”运送为数不多的援兵的行动也被迫停止。郑州机场被严重破坏,无法使用,因此也无法空运援兵和补给。日空军空投能力有限,很难满足鲤登行一部队的全部需要。

85军占领西岸后迅即向西进攻,从东面逼近郑州。国军第13军也从登封一带向郑州压了过来。驻许昌、新郑的国民党部队也开始沿平汉铁路向北开进。进犯郑州的日军面临国军三路大军的围攻,而且有被85军切断北面通道,陷入合围的危险。

犹疑不定的汤恩伯怎么忽然间让部队积极动作起来了?

正文 第六十九章 收复郑州

  原来,4日凌晨郑州失守的消息让蒋介石十分震怒,严令汤恩伯全力收复。此时,第二次长沙会战进入尾声,中国军队正在乘胜追击北撤的日军,武汉方面的日军全力调集援兵接应北逃的鬼子,还要加强防御阵地,设法稳定住战线,防止追击的我国军队乘势向武汉地区反攻。信阳地区的敌军此时完全采取守势,不仅根本无力进攻,还一直在担心在北面的我国部队此时向他们发起进攻。而此时,在鬼子兵力不足的豫中地区,鬼子却渡过了巨大的地障新黄河,占领了交通枢纽郑州,这怎能不让蒋委员长恼怒?

再有,水东地区的汤系游杂部队连日报告遭到来自冀鲁豫的八路军38团主力的打击,损失严重,现已全部退出了根据地。汤恩伯开始不信:“胡扯,他们是从天上飞过去的?”后来有的游杂部队探明“徐亮部是在10月1日化装成日军,乘坐缴获的日军橡皮艇沿新黄河水路到达的水东地区。”这下汤恩伯终于搞明白了:10月1日白天陇海铁路以南沿黄各部报告发现,后来又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日军”原来是八路军的南下增援部队。这让他懊恼不已:竟然让他们在大军的眼皮底下溜了过去!懊恼归懊恼,水东的事情这会儿却是顾不上,得先集中精力对付窜犯郑州的这伙鬼子,毕竟老头子的命令还是要听的。

从4日85军切断东路日军退路起,中原国军从东、南、西南三个方向向窜扰郑州的鬼子发动了攻势。此时,直接参与进攻的国军兵力是郑州地区日军的15倍以上,地面火力也占有很大优势。敌华北方面军感到事态严重,这时才急忙将在东面待渡的35师团后续部队调到平汉铁路黄河北岸,企图从这里渡河增援鲤登行一,由此可见日军执行作战计划的机械呆板,这个行动本该在10月1日渡船队被焚毁的当天就立即采取的。

北面日军的渡河器材原本就不多,一次也就是能渡过五、六百人。但是北面旧黄河的水面比新黄河要窄多了,往返所需时间大大缩短,如果不停顿地日夜往返摆渡,一昼夜可以渡过将近三千人。花园口与邙山之间的河岸上还有一战区的河防部队,几日来,他们试图收复邙山阵地的努力被邙山上猛烈的火力所阻止,但是他们仍然具备依托工事火力阻击或者说骚扰渡河敌军的能力。邙山西面山头上的国军阵地也不时向河面炮击,使得在黄河铁路桥附近狭窄水域航渡的日军不时遭到伤亡。

5日,85军部队占领广花大堤一线,鲤登行一所部陷入合围。北面已渡河的鬼子兵力、火力都十分有限,无力向南攻击前进。

南面国军加强了攻势。战斗十分激烈。战至10月29  日,鲤登行一实在支持不住了,率领残存的五、六百日军向北突围,此时北面日军的兵力已经大为加强。向南发起进攻突破了广花大堤一线中国军队防线。接应从郑州逃出的残敌。中国军队收复郑州后迅即向北追击日军。将日军压缩在了邙山附近,黄河桥头的区域,日军日日出动飞机掩护部队渡河北撤,北岸敌人炮兵也全力掩护部队撤退。至11月5日,日军大部退回黄河北岸。邙山阵地霸王城高地直至铁桥南头仍被敌军盘踞。中国军队攻击多次,日军依托工事和上北岸炮火支援顽强抵抗,中国军队在其周围构筑阵地,形成对峙局面。战役至此结束。汤恩伯部以超出敌军十几倍的兵力围攻敌军二十多天,最后还让鲤登行一少将率残部脱逃,似乎也太笨了一些。其实公正地讲,这个战绩在当时条件还算是说得过去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战斗意志的顽强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太平洋上的一系列守岛作战让占尽火力优势的美军也吃尽苦头。

1944年,中国远征军发起滇西攻势,兵力、火力的优势比此时汤军还要大,而且占据了绝对的空中优势,即使这样,每攻克一个日军据守的要点,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花费一月至数月的时间。1941年10月,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汤恩伯部队在第一次豫中战役中的表现应该还算说得过去。

一年之内,先在南线,后在北线,两次击退日军进攻。汤恩伯被一帮子马屁精们神话成了“常胜将军”,汤恩伯自己也飘飘然,竟然自比曹操,一度还想在许昌修建什么“永远胜利纪念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