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女人的心灵城堡 >

第11章

女人的心灵城堡-第11章

小说: 女人的心灵城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人们崇尚悲壮?    
    悲剧的背后,就是理想的延伸,也是人生价值的重新肯定。    
    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叶挺的《囚歌》,为什么今天读起来,还掷地有声?还有“力拔山兮”的气势?因为它是一首献身的颂歌。    
    四是转移。    
    艺术就是“焦虑”的转移。    
    现代艺术越来越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总在模拟人的某种精神瞬间。人在“焦虑”中,只求表现一种情绪,一种感觉,一种氛围,从而形成了“不求形似”的“同质异构”的艺术审美观。    
    流行歌曲,为什么可以覆盖中国大地?年轻人唱得那么摇头摆脑,如痴如醉?并不是因为歌词描述了什么故事,也不是歌词说出了什么深刻的道理,而是旋律、音节及铿锵的节奏,述说了人的情绪,给人以震憾和一种排出“焦虑”的快乐。    
    “妹妹你大胆往前走”,你感悟了什么?一种勇往直前的勇气。“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你明白了什么,是对他乡为客的悲愁解脱。    
    现代歌曲,反映了一种被“焦虑”熬煎的浮躁。浮躁中没有细腻,浮躁只认同“感觉”。    
    


第二篇、生存“还击”的力量

    真实中有伟大,伟大中有真实。    
    ——雨果    
    学会“还击”,就是学会自卫。    
    在生物进化历程中,越会自卫的物种,繁衍和生存的机遇就越多。不会自卫的物种,除了以极强的繁殖力来弥补天敌的伤害外,没有更多的生存手段。    
    哺乳动物中,大凡比较高级的动物,由于自卫能力较强,生存机会增多,物种繁殖能力相反较弱。一些较为低级的动物,物种发展主要以数量优势而获得,靠的是极强的生殖能力。为什么说,川甘边境茂密竹林中的熊猫、长江里的中华鲟是一级保护动物?它们的自卫手段和求生的本领已不适于自然的竞争。如果没有人类的保护,物种就会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学会“还击”,就是学会防御。    
    女性,应该学会自卫,因为女性最容易受到伤害。    
    在意大利的900万妇女中,受到电话、言语及身体的性骚扰者就达52%。被强奸或强奸未遂的妇女每年达23。8万人。14~23岁的女性成为最易受攻击的年龄层,而伤害他们的人,45%来自朋友或认识的人。    
    女性由于生理的原因,缺乏强悍的力量;由于社会的原因,被限制在男人编织的“笼子”之中,缺乏生活经验。她们以一种近乎于儿童的眼光和心态来对待这并不全是光明的世界。    
    愤怒使女人强大    
    我们说,女性要学会“还击”,首先是女性敢于“出手”。    
    其一,“危及生命”的原则。    
    所谓“危及生命”的原则,是指外界对生命的伤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生命,一切都变为奢谈。所以,危及生命的伤害是最重要的伤害。诸如,“谋财害命”、“强奸焚尸”,这是最大的伤害。    
    在“文明天堂”的美国,每5分钟就有一件强奸案,每12分钟就有一件女性被谋杀案。这触目惊心的数字,可以说明一个问题: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女人仍是弱者。社会强行将女性变成一种礼品,变成一种装饰。    
    古人说:“知死者勇。”当一个人生命处于死亡边缘的时候,反抗就是极为正常的事。古语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我以为,当女性遇到这种伤害时,除了求助于法律之外,应该有一种无畏的勇气。    
    下面是发生在广东某地一个工棚的故事:    
    一个住着四个年轻女性的工棚,有两个歹徒深夜闯入。近在咫尺之间就是保安室,隔壁还住着另外四个打工妹。面对歹徒的威胁,她们不敢叫,不收喊,更不敢反抗。更有甚者,她们用被子蒙住自己的头,就像驼鸟把头埋入沙子一样。    
    不言而喻,这故事的结局令人震惊:两个歹徒分别强奸了这四个姑娘,并将其中两个杀害。如果不是其他打工妹敲门,那另外两位姑娘,还能活吗?    
    与此相反,一个下夜班的女子,路遇两名歹徒,姑娘的腰被刺两刀之后,她将歹徒紧紧抓住,并被歹徒整整拖了35米。结果,歹徒终于被巡警擒获。    
    这一正一反的事实说明,女性在遇到伤害时,应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退让和妥协是死亡,而反抗却有一线活着的希望。    
    “还击”的第二原则,维护人格原则。    
    这种伤害,对女性也是致命的。人们常说的“人格羞辱”和“人身侮辱”,当属此类。比如说,性骚扰、秽语调戏、恶言攻击等等。    
    古语说:“知耻者,必勇也。”这种勇气来源于懂得羞耻。捍卫人格的强大力量,来源于女性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美国西点军校,在训练士兵时,就有一门“知耻教育”。    
    我们常说“报仇雪耻”,体现了一种正义的人格力量。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对肉体的伤害,其剧痛时间,大约在36小时。而对心灵伤害的庞大阴影,常伴随着受害女性的一生。    
    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事情,令我深思良久:可能因为被害人在青年时期受过一个左眼蒙着纱布人的伤害,以至20年后,她只要看见眼上蒙纱布的人,不管是左眼或右眼,她的脸就会变得惨白,手会发生颤抖,呼吸会变得急促,表现出强烈的恐惧。    
    “还击”的第三个原则,捍卫亲朋的原则。    
    当朋友聚会时,如果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受到伤害时,女性应该有迅速的反应。    
    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看重行侠仗义。    
    为什么一部《三国》,能经久不衰?因为《三国》演绎了一个传统道德的故事——桃园结义,核心就是一个“义”字。北方汉子最推崇“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一部《水浒》,两百年来妇孺皆知。高喊“皇帝也要轮流坐庄”的李逵,憨蛮而可爱、质朴而天真。《水浒》无非演绎了一个主题——“水泊梁山聚义堂”,核心还是一个“义”字。    
    “大路不平旁人铲,行侠仗义显忠良”,这是中国人对人品人格的夸奖。    
    所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成为了时代的流行曲。在慷慨的节奏和短促的音节中,唱出了蕴含于心的强音。    
    我们所言的“还击”,是指一种对待伤害的人生态度。女性在某些特定场合中,明确的语言表示是十分重要的,不要给恶意者留下“默认”或“默许”的痕迹。    
    敢于“还击”,使女性柔弱的身躯变得高大,使女性单薄的身板变得浑厚。    
    反击技巧    
    首先是反击的速度。    
    速度,反应受害人的态度。反击如同于物理学上的压强一样,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永远成正比。所以,反击的速度取决于伤害的程度。    
    海湾战争,从美国发表最后通谍起,两个星期集结了四万大军。陆上、海上、空中全方位进击,高科技的反击速度是世界罕见的。没有速度,就不能赢得战争。    
    反过来,当女性受到伤害时,不管是危及生命还是维护人格,都应有较快的速度。西方哲学家波尔说:“速度是一种人生态度。”波尔同时说:“反击过慢,被误为默认。”所以,速度是态度。这相似于一个从来不说“不”的民族,以最快方式向世界宣布“不”字,就是国家态度。    
    其二,反击的强度。    
    反击的强度相似于发声体振荡的幅度。    
    幅度越大,声音越强。这强度不仅仅包括音高,也包括了节奏、词语和语调。举个例子,每个人或多或少与人发生过争执,当你吵架时,用长句还是用短句?用缠绵的语调还是用激昂的音调?结论是不言自明。所以,强度是态度。    
    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演讲时,他的语言所表述的强度,是使用汉语的典范:“是特务,站出来,看一看。”九个字三个音节,如果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就失去了反击的强度。我们女性在受到伤害时,不能像“贵州的驴子”,仅仅鸣叫和弹蹄,那就重蹈“黔驴技穷”的覆辙。    
    其三,反击的长度。    
    长度是反击的持久性和坚韧性。    
    长度取决于受伤害的程度。古人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长短之间,颇有学问,该长不长,等于“软”,该短不短,失去“度”。    
    学会“还击”,就是学会正当防卫,学会以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尽管世界还有黑暗,但正义和光明总是主体。太阳并不因为有“黑子”而失去了光辉。    
    正当防卫原则,确确实实是一支护卫弱者的法律之箭,一种捍卫尊严的道德之选。    
    防卫防卫,应先防后卫。    
    我们的女性,应该是一座设防的城市。只防不卫,当伤害发生时,会张皇失措,方寸大乱。只卫不防,使可以避免的伤害变得不可避免。    
    


第二篇、生存心里有块石头

    人不能忍受不幸才是真正的不幸。    
    ——狄欧根尼兹    
    心理压抑,是文明的产物。    
    社会愈发展,科技愈进步,生活节奏愈快,人际关系冲撞频率就更高。如果生存空间过于狭小,那么,人与人的冲撞频率就更高。人与环境的矛盾愈突出,愈能产生心理压抑。    
    原始人类特别天真,因为他们没有现代人的心理负担。或者说,他们没有现代人的“文明病”。他们生活的终极目的,一是生存,二是传宗接代。原始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很少有现代社会中那种人与人的矛盾。    
    英国人弗兰·克斯说:“人类生活愈原始,就愈快活。人类变得愈文明,就愈压抑,愈痛苦。”所以,人们把心理压抑作为一种“文明病”,这是人类无法摆脱的“曼拉达圆圈”。    
    心理压抑来源于“两种限定”。    
    黑格尔说:“人类的压抑是它物限定和自我限定的结果。”所谓它物限定,指客观环境对人的限定。人在社会中生活,无论你职务多高,金钱再多,都不是绝对自由的,总受着方方面面的牵制与制约,包括了社会道德系统和社会权力系统的制约。    
    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联系的本身,就有两个含义,一是沟通和交流,二是反馈和限制。社会愈发达,网状的联系程度就越紧密;通讯越发达,地域联系就越紧密。世界在发展中变“小”,生存空间也将变“窄”。    
    于是,产生心理压抑的强度比任何时候都大,而且持久。    
    “人 墙”    
    所谓“人墙”就是它物的限定,或者说,是“个人角色”与社会的冲突。    
    换句话说,就是个人与社会的矛盾。诸如,提干、晋级、留学、招工等等,这种由“供求关系”引发的矛盾,尤其在一个人口众多、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里,如果操作缺乏公平和公正,必然造成“个人角色”与社会的冲突。    
    其二,是人际关系的冲突。生存空间窄小,人与人的冲撞在所难免,必然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俗话说:“无事生非”,核心就是“无事”,而“生非”就成了无事中的“事”了。无事找事,无话找话,东家长西家短,打小报告,告黑状……所有这一切,是人类过剩精力的非正当发泄,非公平竞争的阴暗心态。以损害他人为前提,达到“利己”为目的。这种心态,直白地说,就是“我要活下去,你别活下去;我要活得好,你别活得好”。    
    更有甚者,在人浮于事的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往往为了一个调资名额,为了一个提干指标,一些人不仅仅做“损人利己”之事,还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这种“双重阴暗心态”就是“我得不到的东西,谁也不能得到;我活不下去,谁也别想活下去。”这是“酸葡萄”的心理。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说:中国人像装在筐里的螃蟹,你夹着我的头,我夹着你的脚。我不能动,你也动不了。要生都生,要死都死。谁敢出头,就敲掉谁。谁敢跑在前面,就打断谁的腿。    
    中国民间俗语中,有“枪打出头鸟”的训示,有“人怕出名猪怕壮”的告诫。这说明,这种心态,不始于今天,而在遥远的过去就已经形成了。    
    所以,没有勇敢者的第一个发言,就没人敢提出反对的意见。心理学上把这种心态叫做“从众心理”。具有“从众心理”的民族,会扼杀冒险精神和开拓勇气。你说,在这种心态下,谁敢第一个去吃螃蟹?    
    如果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瓦特的蒸气机,没有爱迪生的电灯,没有弗兰克林的电报,可以想像,人类社会的文明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心 墙”    
    所谓“心墙”就是自我限定,是“从众心理”的限定和道德意识的潜在限定。    
    为什么与北方人相处感到痛快淋漓?地域环境和文化积淀了一种老少爷们的坦荡和粗犷。他们敢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悲则大叫,乐则大笑,坦坦荡荡,很少拘束。那西北娘们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快人快语,表里如一。    
    我们为什么推崇这种性格?这是打破“从众心理”的行为。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崇尚“光明磊落”,那么鄙屑“阳奉阴违”?社会的“民众价值标准”厌恶社会的伪装,社会价值取向趋向求真。    
    过去,寡妇再嫁,姑娘、小伙的偷情,被社会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而作为当事人自己,也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有一种“做贼”的心态,即“原罪感”。他们拼命地压抑自己内在的渴求,拼命扭曲自己的个性,去适应“公众的需要”。“自我限定”的心理,形成了内在压抑的根源。    
    在心理压抑中,女人尤为不幸。    
    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男人们最会“编造”故事,一个“合法”而天经地义的故事:“从一而终”的故事。他们喜欢用绳索把女人五花大绑起来,不得越雷池一步,“三从四德”的道德标准,“非礼勿言”的交往礼仪等等,更使女性受到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双重压抑。    
    一个朋友向我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已婚女人在夜晚与一个男性在大街的树阴下谈话,仅仅就为这个事,酿成了不该发生的家庭悲剧。    
    男人为什么可以堂而皇之地与任何人交谈,而已婚女性却没有与异性交往的权利?在中国的家庭中,人们喜欢说一句笑话:已婚妇女没有友谊。    
    在这里,人性开始萎缩。男人的“律条”成为社会标准,而大多女性也认同这条标准,即男人的“占有欲望”和“支配欲望”的标准。    
    人由猴子变来,人确实有点像猴子。    
    掀掉石头    
    正确的自我调节,掀掉心上的石头,是排除心理压抑的良方。    
    心理医生的引导,仅仅是一种外部的引流。而要走出“密密的丛林”和“深深的峡谷”,走出盘根错节的人生之旅,还得靠自己,“上帝”在每一个女性的心中。    
    首先是“争”,争回属于自己的权利。    
    不要怕打击,不要怕流言蜚语。不需要别人的恩准才能说话,不需要看男人的脸色才能走路。你永远是你的。    
    站在历史高度看人生,俗话说,有千年的衙门,没有千年的官。有千年的庙,没有千年的和尚。权利和金钱,往往是过眼的云烟,转瞬即逝。淡泊一点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