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打赢信息化战争 >

第7章

打赢信息化战争-第7章

小说: 打赢信息化战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该目标进行摧毁?    
    1999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在科索沃战争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我们重创了科索沃的(塞族)军队,摧毁了超过50%的大炮和三分之一的装甲车。”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希尔顿上将则宣布,北约空军炸毁了“约120辆坦克”,“约220辆装甲运兵车”和“450门大炮和迫击炮”。然而,经过一年的调查取证,2000年5月5日美国《新闻周刊》发表的题为《掩盖科索沃真相》的文章却披露了与之大相径庭的结论。一份空军报告显示,可以证实的被摧毁的目标数字为:“14辆坦克而不是120辆,18辆装甲运兵车而不是220辆,20门大炮而不是450门。在744次打击中,只有58次有迹可查。”前后数字出现如此大的悬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是谁掩盖了事实真相?究竟为什么要掩盖这样的事实真相?精确制导武器为何总是打不准?这些神秘的结论还有待于人们去分析和揣摩。    
    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许多媒体把发生在伊拉克针对美国人的一些炸弹自杀或人肉炸弹等极端行为统统称为恐怖主义。关于恐怖主义,国际法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各国都在按照自己的解释去界定。美国坚持认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以是国际恐怖主义。结果,战争结束之后快一年了也没有搜查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还认为,萨达姆与拉登相互勾结,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后台老板。结果,从萨达姆那里缴获的所有证据都表明,两人不仅没有任何联系,相反,却是对头,互不信任。这一切说明,如果战争的基础建立在一些没有确凿证据的主观臆断上面是多么危险!当前,真正的危险还不止于此,最危险的倾向是把一切反美行动都界定为恐怖主义袭击。    
    按照国际法基本原则,恐怖主义主要是指把无辜的平民百姓当作攻击目标进行袭击,或者针对军民不分的目标进行袭击,因为任何袭击和武力行动都不能殃及普通老百姓。如果在袭击中直接针对美国军人,或者在袭击中的直接目标是坦克、直升机和军营这样的纯军事目标,这样的袭击就不能算是恐怖主义。所以,一定要把恐怖主义行动与正当的武力反抗区分开来。在伊拉克人民看来,美国人进入了他们的国家,美国人在战争中有很多滥杀无辜的现象,他们的亲人或朋友可能就是在这样的附带损伤中死去的,所以他们就要利用一切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对美军进行报复。这种行为怎么可以算是恐怖主义呢?如果把这个也列为恐怖主义,我们怎么理解美国动用武装力量去占领一个主权国家?怎么理解美军在战争中使用国际法明令禁止使用的集束炸弹附带损伤那些无辜的平民百姓?怎么理解海湾战争中在阿米尼亚防空洞中死去的数百名普通市民和儿童?难道这不是国家恐怖主义、军事恐怖主义吗?如果强权政治被认为是合法的,弱肉强食者的反抗都是恐怖主义,如果这样的舆论成为时代主流,总有一天世界各国都会饱受国际恐怖主义之苦。    
    


第三篇 信息化军队的建设信息化战争的启示思考

    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但回溯历史总会找到一些规律性特征。我们在回溯历史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忽略两个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不仅是时代转变的里程碑,也是强国与弱国走向两个极端的分水岭。在第一个历史时期,中国从繁荣走向衰败,美国从低谷走向巅峰;在第二个历史时期,苏联从世界超级大国走向崩溃,美国一超独霸,从一个巅峰走向另一个巅峰。    
    2002年美国提出“先发制人”的新战略,根据这个战略理论,美国将以国际恐怖势力和“邪恶轴心”国家为主要作战对象,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手段,主动出击,进行预防性干预作战,将可能的威胁消灭在萌芽之中。    
    “先发制人”战略体现了美国强烈的单边主义倾向,不管国际舆论赞成还是反对,不管国际法禁止还是允许,不管盟国支持还是反对,不管联合国授权还是不授权,不管有确凿证据还是仅凭怀疑和猜测,美国一旦认准了威胁对象,就毫不犹豫地单方面采取坚决的战争措施,以消除威胁源。阿富汗战争为这个新战略进行了酝酿,伊拉克战争首次进行了试验,预计今后类似的战争将会层出不穷,战争的随意性将越来越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军先后对格林纳达、利比亚、巴拿马、南联盟、阿富汗、伊拉克等发动过战争,从这些战争的诱因来看,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推翻“独裁”统治,建立“民主”政权。美国认为,战争的危险更多地存在于“非民主”国家之中,因而有必要在全世界建立一种西方民主式的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文明,才能避免战争和冲突。伊拉克战争就是这种理论的翻版;二是人权高于主权,霸权高于国权。美国认为,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国家疆土概念和因此而形成的国家主权概念已经淡漠,相对于国家主权而言,人权更为重要,更应值得尊重。所以,如果一国内出现独裁,如果独裁者对内进行镇压,美国将有权以战争方式消除该国的独裁统治,建立一种文明的社会秩序。科索沃战争是这种理论的首次验证;三是反美暴力极为恐怖,恐怖就意味着战争。美国认为,苏联解体之后,世界上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公开对手。但是,躲藏在暗处的恐怖分子却对美国安全利益构成新的威胁。因此,只要是反美的暴力行动,就被定义为恐怖袭击行动,反恐高于主权,反恐高于一切,美国就有必要使用战争方式对恐怖势力或为恐怖势力提供支持的国家进行武力打击。    
    美国以信息化战争为手段,大力推行“先发制人”战略的根本目的:一是维持霸权地位,打压一切挑战者。美国非敌即友、以我划界的冷战思维作怪,不顾国际舆论和国际法规,完全以美国的喜好为判断依据,以美国的利益为标准,谁影响了美国利益,谁对其构成挑战和威胁,就对谁率先发动战争,消除这种威胁和挑战;二是推行强权政治,维持军事优势。美国把联合国及北约盟国作为其政治扩张的工具,采取实用主义政策,对我有利就使用,对我不利就一脚踢开。在国家关系中盛气凌人,倚强欺弱,打压利诱,顺者昌、逆者亡,使许多国家产生了恐惧心理。把信息化战争作为敲山震虎的工具,以“精确闪击战”和“快速决定性作战”方式作为“震慑”理论的基础,肆无忌惮地对别国进行武力威胁;三是控制战略资源,发展自己,遏制对手。发达国家从工业化向信息化的演进,发展中国家从农业时代向工业化时代的发展,都对资源和能源提出更多的要求,因而战略资源和能源越来越成为制约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加速自我发展,遏制包括西方盟友在内所有竞争对手的快速发展,美国以“反恐”为名,以信息化战争为手段,不断发动战争,对战略资源和能源进行控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四场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滋长了妄自尊大的习气,加之国际社会、国际法和大国势力缺乏对美制衡力量,从而导致其野心膨胀,因而将具有更大的进攻性、冒险性和威胁性。四场战争的失败,使那些可能成为美国打击对象的国家,将放弃幻想,准备斗争,致力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发展。已经遭受美国打击的国家,将积蓄力量,以恐怖袭击或游击战的方式,与美展开长期较量。美国的敌人日益增多,而且遍布全球,这将对美国构成长期牵制和威胁。四场战争的实践,在许多方面违反了国际法的限制,冲破了战争法的框架,打乱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国际惯例,不仅对国际秩序构成严峻挑战,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课题:如关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关于战争性质问题、关于战争正义性和非正义性问题、关于侵略战争与战争中自卫反击作战问题、关于战争中目标区分原则问题、关于战争结束问题、关于战争犯罪及惩处问题,等等。但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为遏制中国,制止挑战,必将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战略资源和能源的供应渠道进行控制,以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    
    12年来爆发了四场战争,四场战争中有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也有信息化战争的尝试。这些战争中有胜利者,也有失败者。胜利者为我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提高了宝贵的教案,使我们未参战也能有所教益;失败者为我们从国家衰亡、民族沦落、军队溃散和人民哀号中提供了血的教训,使我们头脑更加清醒,血液更加沸腾,斗志更加坚定。    
    一切都是可以重复的,惟独战争是不可以的,因为战争经不起失败。军队是国家的脊梁,常备军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兵是为了打仗,千日养兵是为了一日打赢。如果像八旗子弟和共和国卫队那样,平日里养得膘肥体壮,战争一来就四散溃逃、灰飞烟灭,岂不令人心碎?    
    黑暗是黎明的先兆,启蒙是思考的前提。没有15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7世纪的科学启蒙运动,就不会有18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下一个目标是谁?没有人知道,但肯定是那些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人!下一场战争怎么打?没有人能够搞清楚,但肯定和四场战争不一样。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所以我们要忧虑,所以我们要沉思。理性的沉思或许能够在战争准备与战争胜利之间开设一条通道,让我们从此岸顺利地走向彼岸。    
    


第三篇 信息化军队的建设信息化战争结果为何总是“一边倒”

    以劣胜优、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正义战争战胜非正义战争,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已经被一系列战争实践所证明。从历史上来看,以劣胜优的战例屡见不鲜,不仅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抗击苏联侵略的战争也都证明了这一点。当战争进行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些特有的战争规律发生了巨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强权政治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伊拉克、南联盟和塔利班政权,不仅在战争中遭到惨败,而且都轻易丧失了政权。四场战争都出现“一边倒”的趋势,其中有政治、外交、军事等多方面的原因,仅就军事层面而言,武器装备代差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信息化战争中,武器装备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在体系上形成代差影响就更大,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也应该看到,四场战争中的南联盟、塔利班和伊拉克的不堪一击,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代差”,国家战略能力的弱小、国家战略纵深的短浅、军工生产水平的低下、军事理论的滞后,以及国内外反战力量的不足等都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海湾战争中,从物质和能量对比上看,交战双方相差无几。但战场形势却是“一边倒”。战争爆发后,伊军坦克很快就损失了86%,装甲战车损失了55%,火炮损失了80%,海军则全军覆没。照说,伊拉克拥有百万大军,要夺取制陆权没有什么问题;拥有数千架飞机,要夺取制空权也不成问题。但为什么战争发起之后就一权不权了呢?最关键的原因是丧失了制信息权,没有信息优势,所有武器装备之间不仅相互割裂,而且无法与人结合形成战斗力。人再勇敢无畏,战法再漂亮精彩,然而也已经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海湾战争结束之后,南联盟曾派遣人员到伊拉克取经,及时总结和借鉴海湾战争的经验教训,争取在科索沃战争中有非凡的表现。在1995年8月30日—9月1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的“精选力量”大规模空袭行动中,14天内共出动飞机3400架次,投弹1000多吨,发射巡航导弹13枚,波黑塞族防空导弹和雷达阵地、火炮阵地、弹药库、指挥所和通信设施以及道路、桥梁等56个重要目标被摧毁,60%—70%的防空设施和作战指挥设施被摧毁或陷入瘫痪状态,近30%—40%的弹药库被炸毁,2%—5%的重武器遭到破坏。这样惨重的战争教训,南联盟不是不知,而是深知。但知道了又能怎样?    
    南斯拉夫拥有辉煌的反侵略战争历史。二战期间,德国的37个师陷入这片沼泽地,南斯拉夫成为他们的墓地。南联盟继承了勇敢无畏的铁托精神,传统的人民战争思想一直是南军制胜的重要力量,山地丛林等复杂地形和阴雨多雾等恶劣天气是进行积极防御作战的有力屏障。此外,还有丰富的武装冲突和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等现代战争的经验。照说,这已经算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了,按照传统战争理论,打赢战争应该是不成问题。然而,在科索沃战争中,面对北约的信息优势和精确打击,南军自始至终都处于被动防御、任人宰割的局面,上述所有优势基本都没能发挥出来,有的即便是发挥了但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没有起到什么重大的影响。    
    在1989年开始的十年侵阿战争中,苏联大败而归。2001年开始的阿富汗战争中,昔日骁勇善战的塔利班却成为不堪一击的流寇。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四次中东战争中,并不是拥有技术优势的以色列每战必胜;在长达14年的越南战争中,也并不是拥有全面军事优势的美军总是获胜;在长达10年的苏联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中,武器装备落后的阿富汗游击队居然获得了胜利。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在美军强大的空袭攻势面前,为什么利比亚、伊拉克、南联盟一个接一个都败下阵来了呢?而且所有败者的表现几乎都是如出一辙。他们共同的特点有三个:都是用苏俄武器装备武装起来的军队,都是按照苏联和俄罗斯战役战术理论培养出来的军官,都是按照苏俄建军思想建设起来的军队。具有世界超级大国作战能力和先进武器装备的苏联,在西方强大的战略信息战轰击下不战而败了,这些小国军队又能如何?失败早在预料之中。    
    从四场战争来看,南联盟、塔利班、伊拉克在与强敌的较量中,都被其轻易击败。为什么四场战争中战争的结局全都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一方总是轻易获胜,而另一方无论如何抗争都难以获取战争的胜利,甚至连战争的主动权都无法获得。分析其中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点:体系结构的集成。信息化武器装备不再是机械化武器装备的传统概念,它强调系统集成和技术融合,不再特别强调单一武器装备的性能最优,而是强调系统最优、结构最优、效能最优。四场战争中的一方,已经实现了武器装备的系统集成,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而另一方,仍然是单机单控,所有兵力兵器无法实现互联互通,都是一个一个点,无法连接成面,更形成不了系统和体系,所以力量分散,作战效能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拥有一些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没有用,因为力量无法整合,形成不了拳头和力量。作战效能的整合。美军50多年来的作战实践,基本上呈现一个马鞍形发展规律:二战期间,美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最终爬上超级大国的宝座。40年冷战期间,美苏争霸,此间美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基本上都以失败而告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积极推进新军事变革,重塑信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