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 作者:[英]达尔文_著_周-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事实,是一切古生物学者所主张的,即二个连续地质层的化石彼此之间的关系,
远比二个远隔的地质层的化石彼此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匹克推特举出一个熟知的事
例:来自白垩层的几个阶段的生物遗骸一般是类似的,虽然各个阶段中的物种有所不同。
仅仅这一事实,由于它的一般性,似乎已经动摇了匹克推特教授的物种不变的信念。凡
是熟知地球上现存物种分布的人,对于密切连续的地质层中不同物种的密切类似性,不
会企图用古代地域的物理条件保持近乎一样的说法去解释的。让我们记住,生物类型,
至少是栖息在海里的生物类型,曾经在全世界几乎同时发生变化,所以这些变化是在极
其不同的气候和条件下进行的。试想更新世包含着整个冰期,气候的变化非常之大,可
是看一看海栖生物的物种类型所受到的影响却是何等之小。
密切连续的地质层中的化石遗骸,虽然被排列为不同的物种,但密切相似,其全部
意义根据生物由来学说是很明显的,因为各地质层的累积往往中断,并且因为连续地质
层之间存在着长久的空白间隔,如我在前章所阐明的,我们当然不能期望在任何一个或
二个地质层中,找到在这些时期开始和终了时出现的物种之间的一切中间变种:但是我
们在阀隔的时间(如用年来计量这是很长久的,如用地质年代来计量则并不长久)之后,
应该找到密切近似的类型,即某些作者所谓的代表种;而且我们确曾找到了。总之,正
如我们有权利所期望的那样,我们已经找到证据来证明物种类型的缓慢的、难被觉察的
变异。
古代生物类型与现存生物类型相比较的发展状态
我们在第四章里已经看到,已经成熟了的生物的器官的分化和专业化程度,是它们
完善化或高等化程度的最好标准。我们也曾看到,器官的专业化既然对于生物有利益,
自然选择就有使各生物的体制愈益专业化和完善化的倾向,在这种意义上,就是使得它
们愈益高等化了;虽然同时自然选择可以听任许多生物具有简单的和不改进的器官,以
适应简单的生活条件,并且在某些情形下,甚至使其体制退化或简单化,而让这等退化
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的新行程。在另一种和更一般的情形里,新物种变得优于它们
的祖先;因为它们在生活斗争中必须打败一切与自己进行切身竞争的较老类型。我们因
此可以断言,如果始新世的生物与现存的生物在几乎相似的气候下进行竞争,前者就会
被后者打败或消灭,正如第二纪的生物要被始新世的生物以及古生代的生物要被第二纪
的生物所打败一样。所以,根据生存竞争中的这种胜利的基本试验,以及根据器官专业
化的标准,按照自然选择的学说,近代类型应当比古代老类型更为高等。事实果真是这
样的吗?大多数古生物学者大概都会作出肯定的回答,而这种回答虽然难于证明,似乎
必须被认作是正确的。
某些腕足类从极其遥远的地质时代以来,只发生过轻微的变异;某些陆地的和淡水
的贝类从我们所能知道的它们初次出现的时候以来,差不多就保持着同样的状态,然而
这些事实对于上述的结论并不是有力的异议。如卡彭特博士(DR。Carpenter)所主张的,
有孔类(Foraminifera)的体制甚至从劳伦纪以来就没有进步过,但这并不是不能克服
的难点;因为有些生物必须继续地适应简单的生活条件,还有什么比低级体制的原生动
物能够更好地适于这种目的吗?如果我的观点把体制的进步看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
那么上述的异议对于我的观点则是致命的打击,又例如,如果上述有孔类能够被证明是
在劳伦纪开始存在的,或者上述腕足类是在寒武纪开始存在的,那么上述的异议对于我
的观点也是致命的打击;因为在这种情形下,这等生物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发展到当
时的标准。当进步到任何一定高度的时候,按照自然选择的学说,就没有再继续进步的
必要;虽然在各个连续的时代,它们势必稍微被改变,以便与它们的生活条件的微细变
化相适应,而保持它们的地位。前面的异议系于另一个问题,即:我们是否确实知道这
世界曾经历几何年代以及各种生物类型最初出现在什么时候;而这个问题是很费讨论的。
体制,从整体看来,是否进步,在许多方面都是异常错综复杂的问题。地质纪录在
一切时代都是不完全的,它不能尽量追溯到往古而毫无错误地明白指出在已知的世界历
史里,体制曾经大大进步了。甚至在今天,注意一下同纲的成员,哪些类型应当被排列
为最高等的,博物学者们的意见就不一致;例如,有些人按照板鳃类(selaceans)即沙
鱼类的构造在某些要点上接近爬行类,就把它们看作是最高等的鱼类;另外有些人则把
硬骨鱼类看作是最高等的。硬鳞鱼类介于板鳃类和硬骨鱼类之间;硬骨鱼类今日在数量
上是占优势的,但从前只有板鳃类和硬鳞鱼类生存,在这种情形下,依据所选择的高低
标准,就可以说鱼类在它的体制上曾经进步了或退化了。企图比较不同模式的成员在等
级上的高低,似乎是没有希望的;谁能决定乌贼是否比蜜蜂更为高等呢?——伟大的冯
贝尔相信,蜜蜂的体制“事实上要比鱼类的体制更为高等,虽然这种昆虫属于另一种模
式”。在复杂的生存斗争里,完全可以相信甲壳类在它们自己的纲里并不是很高等的,
但它能打败软体动物中最高等的头足类;这等甲壳类虽然没有高度的发展,如果拿一切
考验中最有决定性的竞争法则来判断,它在无脊椎动物的系统里会占有很高的地位。当
决定哪些类型在体制上是最进步的时候,除却这等固有的困难以外,我们不应当只拿任
何两个时代中的一个纲的最高等成员来比较——虽然这无疑是决定高低程度的一种要素,
也许是最重要的要素——我们应当拿两个时代中的一切高低成员来比较。在一个古远的
时代,最高等的和最低等的软体动物,头足类和腕足类,在数量上是极多的;在今天,
这两类已大大减少了,而具有中间体制的其他种类却大大增加了;结果,有些博物学者
主张软体动物从前要比现在发达得高些;但在反对的方面也举出强有力的例子,这就是
腕足类的大量减少,以及现存头足类虽在数量上是少的,但体制却比它们的古代代表高
得多了。我们还应当比较两个任何时代的全世界高低各纲的相对比例数,例如,如果今
日有五万种脊推动物生存着,并且如果我们知道以前某一时代只有一万种生存过,我们
就应当把最高等的纲里这种数量的增加(这意味着较低等类型的大量被排斥)看做是全
世界生物体制的决定性的进步。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这样极端复杂的关系下,要想
对于历代不完全知道的动物群的体制标准进行完全公平的比较,是何等极端的困难。
只要看看某些现存的动物群和植物群,我们就更能明白地理解这种困难了。欧洲的
生物近年来以非常之势扩张到新西兰,并且夺取了那里许多土著动植物先前占据的地方,
据此我们必须相信:如果把大不列颠的所有动物和植物放到新西兰去,许多英国的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可以在那里彻底归化,而且会消灭许多土著的类型。另一方面,从
前很少有一种南半球的生物曾在欧洲的任何部分变为野生的,根据这种事实,如果把新
西兰的一切生物
放到大不列颠去,我们很可怀疑它们之中是否会有很多的数目能够夺取现在被英国
植物和动物占据着的地方。从这种观点来看,大不列颠的生物在等级上要比新西兰的生
物高得多了。然而最熟练的博物学者,根据二地物种的调查,并不能预见到这种结果。
阿加西斯和若干其他有高度能力的鉴定者都坚决主张,古代动物与同纲的近代动物
的胚胎在某种程度上是类似的;而且绝灭类型在地质上的演替与现存类型的胚胎发育是
近乎平行的。这种观点与我们的学说极其一致。在下章里我当说明成体和胚胎的差异是
由于变异在一个不很早的时期发生、而在相应年龄得到遗传的原故。这种过程,听任胚
胎几乎保持不变,同时使成体在连续的世代中继续不断地增加差异。周此胚胎好像是被
自然界保留下来的一张图画,它描绘着物种先前未曾大事变化过的状态。这种观点大概
是正确的,然而也许永远不能得到证明。例如,最古的已知哺乳类、爬行类和鱼类都严
格地属于它们的本纲,虽然它们之中有些老类型彼此之间的差异比今日同群的典型成员
彼此之间的差异稍少,但要想找寻具有脊推动物共同胚胎特性的动物,恐非等到在寒武
纪地层的最下部发见富有化石的岩床之后,大概是不可能的——但发见这种地层的机会
是很少的。
【txtbbs TXT BBS搜刮精品书籍,欢迎您来推荐好书】
在第三纪末期同一地域内同样模式的演替
许多年前克利夫特先生(Mr.Clift)曾阐明,从澳洲洞穴内找到的化石哺乳动物与
该洲的现存有袋类是密切近似的。在南美洲拉普拉他的若干地方发见的类似犰狳甲片的
巨大甲片中,同样的关系也是显著的,甚至未经训练的眼睛也可以看出。欧文教授曾以
最动人的方式阐明,在拉普拉他埋藏的无数化石哺乳动物,大多数与南美洲的模式有关
系。从伦德(MM。Lund)和克劳森(Clausen)在巴西洞穴里采集的丰富化石骨中,可以更
明白地看到这种关系,这等事实给我的印象极深,我曾在1839年和1845年坚决主张“模
式演替的法则”和“同一大陆上死亡者和生存者之间的奇妙关系”,欧文教授后来把这
种概念扩展到“旧世界”的哺乳动物上去。在这位作者复制的新西兰绝灭巨型鸟中,我
们看到同样的法则。我们在巴西洞穴的鸟类中也可看到同样的法则。伍德沃德教授曾阐
明同样的法则对于海栖贝类也是适用的,但是由于大多数软体动物分布广阔,所以它们
并没有很好地表现出这种法则。还可举出其他的例子,如马得拉的绝灭陆栖贝类与现存
陆栖贝类之间的关系,以亚拉尔里海(Aralo…Caspian)的绝灭碱水贝类与现存碱水贝类
之间的关系。
那么,同一地域内同一模式的演替这个值得注意的法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有人把
同纬度下澳洲的和南美洲的某些地方的现存气候加以比较之后,就企图以不同的物理条
件来解释这两个大陆上生物的不同,而另一方面又以相同的物理条件来解释第三纪末期
内各个大陆上同一模式的一致,那么,他可算是大胆了。也不能断言有袋类主要或仅仅
产于澳洲:贫齿类以及其他美洲模式的动物仅仅产于南美洲,是一种不变的法则。因为
我们知道,在古代欧洲曾有许多有袋类动物栖住过;并且我在上述出版物中曾经阐明美
洲陆栖哺乳类的分布法则,从前和现在是不同的。从前北美洲非常具有该大陆南半部分
的特性;南半部分从前也比今天更为密切近似北半部分。根据福尔克纳和考特利(Caut
ley)的发见,同样地我们知道印度北部的哺乳动物,从前比今天更为密切近似非洲的哺
乳动物。关于海栖动物的分布,也可以举出类似的事实来。
按照伴随着变异的生物由来学说,同一地域内同样模式持久地但并非不变地演替这
一伟大法则,便立刻得到说明;因为世界各地的生物,在以后连续的时间内,显然都倾
向于把密切近似而又有某种程度变异的后代遗留在该地,如果一个大陆上的生物从前曾
与另一大陆上砌生物差异很大,那么它们的变异了的后代将会按照近乎同样的方式和程
度发生更大的差异。但是经过了很长的间隔期间以后,同时经过了容许大量互相迁徙的
巨大地理变化以后,较弱的类型会让位给更占优势的类型,而生物的分布就完全不会一
成不变了。
有人也许以嘲笑的方式来问,我是否曾假定从前生活在南美洲的大懒兽以及其他近
似的大怪物曾遗留下树懒、犰狳和食蚁兽作为它们的退化了的后代,这是完全不能承认
的。这等巨大动物曾全部绝灭,没留下后代。但在巴西的洞穴内有许多绝灭的物种在大
小和一切其他性状上与南美洲现存物种密切近似;这等化石中的某些物种也许是现存物
种的真实祖先。千万不要忘记,按照我们的学说,同属的一切物种都是某一物种的后代,
所以,如果有各具八个物种的六个属,见于一个地质层中,而且有六个其他近似的或代
表的属见于连续的地层中,它们也具有同样数月的物种,那么,我们可以断言,一般各
个较老的属只有一个物种会留下变异了的后代,构成含有若干物种的新属,各个老属的
其他七个物种皆归灭亡,而没有留下后代。还有更普通的情形,即六个老属中只有二个
或三个属的二个物种或三个物种是新属的双亲:其他物种和其他老属全归绝灭。在衰颓
的目里,如南美洲的贫齿类,属和物种的数目都在减少下去,所以只有更少的属和物种
能留下它们的变异了的嫡系后代。
前章和本章提要
我曾试图阐明,地质纪录是极端不完全的;只有地球一小部分曾被仔细地做过地质
学的调查:只有某些纲的生物在化石状态下大部分被保存下来;在我们博物馆里保存的
标本和物种的数目,即使与仅仅一个地质层中所经历的世代数目相比也完全等于零。由
于沉陷对富含许多类化石物种而且厚到足以经受未来陵削作用的沉积物的累积几乎是必
要的,因此,在大多数连续地质层之间必有长久的间隔期间;在沉陷时代大概有更多的
绝灭生物,在上升时代大概有更多的变异而且纪录也保存的更不完全;各个单一的地质
层不是继续不断地沉积起来的;各个地质层的持续时间与物种类型的平均寿命,比较起
来,大概要短些;在任何一个地域内和任何一个地质层中,迁徙对于新类型的初次出现,
是有重要作用的;分布广的物种是那些变异最频繁的、而且经常产生新种的那些物种;
变种最初是地方性的;最后一点,各个物种虽然必须经过无数的过渡阶段,但各个物种
发生,变化的时期如用年代来计算大概是多而长的,不过与各个物种停滞不变的时期比
较起来,还是短的。如果把这等原因结合起来看,便可大致说明为什么我们没有发见中
间变种(虽然我们确曾发见过许多连锁)以极微细级进的阶梯把一切绝灭的和现存的物
种连结起来。还必须经常记住,二个类型之间的任何连接变种,也许会被发见,但若不
是整个连锁全部被发见,就会被排列为新的、界限分明的物种;出为不能说我们已经有
了任何确实的标准,可以用来辨别物种和变种。
凡是不接受地质纪录是不完全的这一观点的人,当然不能接受我们的全部学说,因
为他会徒劳地发问,以前必曾把同一个大地质层内连续阶段中发见的那些密切近似物种
或代表物种连接起来的无数过渡连锁在哪里呢?他会不相信在连续的地质层之间一定要
经过悠久的间隔期间:他会在考察任何一个大区域的地质层时,如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