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唐宋词选讲 >

第13章

唐宋词选讲-第13章

小说: 唐宋词选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口”,即造口镇,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宋孝宗淳熙三年(一一 
七六),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 (掌管刑法狱讼的官吏)时,途经造口。在宋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金兵南下,攻入江西。隆裕太后由南昌仓皇南 
逃,金兵一直深入到造口。作者想起当时人民的苦难,写了这首词,题在墙 
壁上。 
     从这首词里可以看出,作者怀念中原故土的感情和广大人民是一致的。 
它反映了四十年来,由于金兵南侵,祖国南北分裂,广大人民妻离子散,流 
离失所的痛苦生活,也反映了作者始终坚持抗金立场,并为不能实现收复中 
原的愿望而感到无限痛苦的心情。这种强烈的爱国思想,也正是辛弃疾作品 
中人民性的具体表现。 
     上片四句在写法上,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 
多少行人泪。”意思是说:郁孤台下清江里的流水呵!你中间有多少逃难的 
人们流下的眼泪啊!作者把眼前清江的流水,和四十年前人民在兵荒马乱中 
流下的眼泪联系在一起,这就更能够表现出当时人民受到的极大痛苦。四十 
年来,广大人民多么盼望着能恢复故土、统一祖国啊!然而,南宋当局根本 
不打算收复失地,只想在杭州过苟延残喘、偷安一时的生活。因此,作者抚 
今忆昔,感慨很深,在悲愤交集的感情驱使下,又写出了“西北望长安,可 
怜无数山”两句,以抒发对中原沦陷区的深切怀念。“郁孤台”,古台名, 
在今江西省赣州市西南贺兰山顶。“清江”,即赣江,流经赣州市和郁孤台 
下,向东北流入鄱阳湖。“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西汉、隋、唐都建 
都在此。唐朝李勉曾经登上郁孤台想望长安。这里的“西北望长安”,是想 
望北方沦陷区,反映作者的爱国感情。“可怜无数山”意思是说:很可惜被 
千山万岭遮住了视线。“可怜”,作可惜讲。从望不见长安到视线被无数山 
遮住,里边含有收复中原的壮志受到种种阻碍、无法实现的感叹。 
     下片紧接着上片,继续抒发对中原故土的怀念。“青山遮不住,毕竟东 
流去”两句是比喻句,意思是说:滚滚的江水,冲破了山峦叠嶂,在奔腾向 
前。它象征着抗金的正义事业,必然会克服一切阻力,取得最后的胜利。这 
里表明作者对恢复中原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但是,作者并没有脱离现实,沉 
醉于未来理想的幻想之中。十几年来,他目睹了抗金事业受到的重重阻力, 
不禁又愁绪满怀。“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两句说:傍晚,我在江边徘 
徊,正在为了不能实现恢复大计愁苦着呢,可是恰巧,又从山的深处,传来 
鹧鸪鸟的哀鸣。这叫声听起来,仿佛是“行不得也哥哥”。从鹧鸪的悲鸣声 
中,恰好透露出作者想收复失地,但又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情。 
     这首词写得非常质朴、自然、流畅。尤其“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页面 54…

两句,十分含蓄,耐人寻味。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是词牌《采桑子》的别名。宗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至 
宋光宗赵惇'dūn'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辛弃疾受投降派的排斥,不受重用, 
在江西省信州 (今上饶市)家中闲居。博山就在信州地区,作者经常来往此 
地。这首词就是他经过博山时,写在墙壁上的作品。 
     这首词写出了作者两种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上片写他少年时代,天真 
烂熳,没有遇到过挫折,不知道愁苦是什么滋味,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 
栏远眺。他虽然没有愁苦,可是为了写词,也学着过去一些文人的样子,勉 
强写出个“愁”字来。这是作者少年时代纯真感情的再现。“不识”,不知 
道。“层楼”,高楼。 
     下片写他归南宋三十年来,深受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空有满腔抗金救 
国的热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过着闲居的生活,白白地虚度年华。所 
以,他说“而今识尽愁滋味”。“识尽”,是说深刻地体味到了。但是,他 
这郁结在心头的愁苦,又向谁去诉说呢?谁又来听自己的诉说呢?他回想 
到,自己过去陈述过积极抗金、收复中原的策略,不但未被朝廷重视,反而 
因此受到投降派的迫害。现在,投降派仍然把特朝政,根本不会支持他抗战 
的主张。所以,他认为还是不说的好。“欲说还休”是说:虽然想说,结果 
还是没有说。这表现了作者痛苦和矛盾的心情。他内心充满了愁苦,却无处 
诉说,也无法诉说,只有找个话头来说吧:“却道天凉好个秋!”意思是说: 
我只有说,天凉下来了,是多么好的秋天啊! 
     这首词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最突出的一点,是构思巧妙。它写作者少年 
时代,没有愁苦,偏偏还要“强说愁”。后来有了“愁”,即使在容易引起 
人们愁苦的秋天,也不说“愁”,反而说秋天好,秋天凉快。这种“欲说还 
休”,强作欢颜的构思,更能够表现出隐藏在作者思想深处的心理矛盾和极 
端痛苦。这不仅使作品生动、活泼,而且读来有笑中含泪的艺术效果。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寄给好友陈亮 (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 

… 页面 55…

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 
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 
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 
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 
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三、四、五句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 
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 
准备战斗的部队。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八百里”,这里代指 
牛。“麾'huī'下”,即部下。“炙”'zhì',这里是指烤熟的牛肉。古代的 
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 
     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 
响声。“作”,与下面的“如”字是一个意思。“的卢”,古代一种烈性的 
快马。三国时代,有这样的故事:刘备带兵驻扎在樊城(今河北省襄樊市), 
刘表不信任他,曾请他赴宴,想在宴会上捉拿他。刘备发觉这个阴谋后,便 
从宴会上逃出。他所乘的马名叫的卢。在他骑马渡襄阳城西檀溪水时,的卢 
溺在水中,走不出来。刘备非常着急地说:“的卢,今天有生命危险呵,应 
当努力!”于是,的卢马一跃三丈,渡过溪水,转危为安。“马作的卢”, 
是说战士所骑的马,都象的卢马一样好。“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 
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 
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 
想。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 
也老了。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能够代表作者的豪放风 
格。 
                                鹧 鸪 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少年时事,戏作。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追 
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被迫闲居时期,一直向往着当年跃马扬戈的战斗生活。这首词, 
上片即是对那种情景的回顾。下片写他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人已经老了,对 
恢复中原也无能为力了,对南宋当权者给他造成的这种闲置的处境,表现了 
不满。 
      “有客”,是说有一个朋友。“慨然”,是感慨地。“少年时事”,其 
实是青年时代的事。“戏作”,意思是写着玩的。实际上,这并不是“戏作”, 
它抒发了作者不能实现宿愿的感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在写这首词时, 
十分激动的感情。 
     上片第一句“壮岁旌旗拥万夫”是说:我青年时代,举着旌旗,率领上 
万义军进行抗金斗争。“壮岁”,青年时代。“旌'jīng'旗”,是旗帜的通 
称。“拥万夫”,率领上万军队。“夫”,指士兵。“锦襜突骑渡江初”, 
写他带领精锐部队南渡归宋朝的情景。“锦襜'chān'”,指士兵漂亮的服装。 

… 页面 56…

 “突骑'jì'”,指南归的骑兵。“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这 
两句写义军南下时沿途作战的情况。“燕'yān'”,是战国时代七国之一,位 
于今河北省北部一带。“燕兵”,指南归的北方义军。“夜娖'chuò'”,夜 
里握着。“银胡■'lù'”,是箭袋。“汉箭”,指汉朝的弓箭,这里用来指 
南宋士兵使用的箭。“朝飞”,早晨射出。“金仆姑”,箭名。这两句说明 
了当时抗金斗争进行得轰轰烈烈,士兵们的警惕性很高,随时准备打击敌人。 
     下片写目前自己被投降派排斥,人已经老了,仍然过着虚度年华的闲居 
生活,因此,内心感到非常痛苦。“追往事”,回忆当年领导义军进行抗金 
斗争的情形。“叹今吾”,感叹如今自己志不得伸的处境。“春风不染白髭 
须”,说春风不能把自己花白的髭须染黑。这一句包含着深深的感叹:自己 
老了,虚度了年华,流失的时光再也不能回来了。“髭须”,胡须。“却将 
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两句说:没有想到,当年我写的那些陈述抗 
击金兵、收复中原策略的文章,如今只换来了东边邻居家有关种树知识的书 
籍。言外之意是:我当年的苦心和理想,都白白的浪费了。“平戎策”,打 
败敌人的策略。“戎”,原指少数民族,这里指南侵的金贵族。“换得”, 
换来。最后两句,尤其是一个“却”字,抒发了作者的满腹牢骚,他并非安 
于这种归耕田园的隐居生活,是不得已啊! 
     这首词结构严谨,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浓厚的感情色彩,增加了它 
的感染力。 
                                南 乡 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的这首词,是他在宋宁宗开禧元年 (一二○五)任京口(今江苏 
省镇江市)知府时所写的“怀古”之作。它写作者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 
地区的怀念,并希望有个象孙权那样有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 
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词的开头两句是倒装句,不仅第一句与第二句倒装,而且,每一句也是 
倒装句。写诗、填词,限于诗词的格律,这种倒装是允许的。按照一般文章 
的语法,这两句应当这样:“北固楼满眼风光,望神州何处?”意思是说: 
我站在北固楼上,眼睛看到的江南风光,仍然和过去一样;但是,我却看不 
见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的残破河山啊!这里表现了作者对中原故土的殷切 
怀念。“北固楼”,又叫北固亭,在镇江市东北北固山上,面临长江。作者 
写北固楼,是给下片歌颂孙权埋下伏笔,它与整首词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 
 “千古兴亡多少事”以下三句说:千百年来,有许多的朝代兴起和衰亡,这 
种漫长悠久的历史,象昼夜不停地滚滚东流的长江一样,无穷无尽啊。这是 
作者对千百年来兴亡事的无限感慨,其中包含了对北宋故国的留恋,以及对 
当时南宋岌岌'jí'可危的局势的忧虑。 
     下片对孙权的才干和胆略,给予了热情的歌颂。三国时代,孙权十九岁 
就当了东吴的皇帝,在建邺 (南京)建都,曾打败曹操南犯的大军,保卫了 

… 页面 57…

国土。“年少万兜鍪'dōu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两句,是说孙权青年时代 
就统帅数万精兵,占据东南方,不断地打仗,赢得了胜利。“兜鍪”是盔甲, 
代指军队。“坐断”,占据住。以下两句说:天下的英雄,只有曹操和刘备, 
才能和孙权匹敌。“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借用曹操的原话来称赞孙权。孙 
权,字仲谋。为什么作者特别称赞孙权呢?他是在感叹南宋没有象孙权这样 
的皇帝,来抗击金兵的侵扰,收复中原失地。 
     当时有一种论调,认为南宋无力收复中原失地,抗金就会速败、速亡。 
辛弃疾曾经批判过这种错误观点。在这里,他又用三国时代,孙权占据东南 
方,能够打败曹操大军的进攻,保住了国土的史实,有力地批驳了抗金必亡 
的谬论。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由于作者长期过着闲居的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近农村,了解农民的生活。 
他所写的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民的 
关切。 
     这首《村居》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老少五口农民之家的鲜明形象。 
上片主要写这家老夫妻俩,喝了点酒后,带着酒意,互相亲切地叙谈家常的 
情景。开头两句,点明地点,是说这家人家,住在低矮的茅草房屋里,房屋 
外有一条小溪,周围长满了嫩绿的青草。三、四两句说:头上长满白发的一 
对老夫妻俩,他们坐在一起,操着南方口音,边喝酒,边拉着家常。在他们 
略带醉意的时候,谈得更加兴致勃勃,也显得更加亲切了。“吴音”,指江 
浙一带的地方口音。辛弃疾居住的上饶地区,三国时代属于吴国,所以说是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