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诗歌境界-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氐恪⑷∠蠓绞健⒚栏兄市缘冉辛巳嫔钊氲难芯浚允玖松詈竦姆鹧А⑹ЧαΑ!
第三、针对当前禅诗研究仅将禅宗术语与文人禅诗机械比附的流弊,自辟理性与悟性并重、诗情与禅韵兼美的新思路,以广博的视角、翔实的资料,阐明了禅宗诗歌的禅悟内涵、运思特点、取象方式、美感质性,新意迭出,鞭辟入里。行文亦流畅优美。
总之,这是一部有开拓性和奠基意义的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西北大学文学院费秉勋教授指出:
《禅诗研究》将玄深朦胧的禅宗诗歌作为直接研究对象,这是十分有勇气的选择。在对相关佛典熟悉把握和对五家七宗思想及禅悟特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来研究禅诗,这更是一般文化研究者不易做到的。吴言生同志对佛学下过长时间的功夫,对佛教思想和禅宗机锋有出色的知解力,他这一学位论著具有开创意义。全书结构完整、宏大,论断精辟,颇有条贯。对佛典及禅宗言行,既能入乎其中,理解其原本体系及涵义,又能出乎其外,以科学的文化语言予以哲学的和美学的论述和阐释,在禅诗研究方面做出了拓荒性的工作,值得嘉许。
西安联合大学中文系李培坤教授指出:
审阅了吴言生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禅诗研究》之详细摘要和已公开发表的部分论文,既能见其微观之具体细部,亦能窥视宏观之整体面貌。所得之印象如下:
第一,作者对禅诗这个巨大领域的开拓性研究,具有创造性意义。做为佛教重要宗派之一的禅宗,经历五家七宗发展而创作的数万首禅诗,是一个巨大而丰富的客观历史遗存和历史文化遗产,以禅诗为研究对象的专著至今非常稀缺,难度自然很大。
第二,作者选取的研究道路和方法是直入禅经禅心禅诗,“入乎其中,出乎其外”,以理性和悟性并重兼融的独特视点来论析五家七宗禅诗,潜心有年,已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十余篇,以求学界指正和检验,冀其辟出新思路、新视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第三,上中下三编内容丰富。上编分章析论佛经对禅思禅诗的影响,渊源流向,清晰可辨。中编论析禅诗的哲学象征,探讨了众多意象,道出了禅诗意象的奥妙。下编论析禅诗的哲学玄思、禅悟质性、思维方式、艺术美感,研究有得,概括深致。
总之,这是一部内容坚实、质量颇优的禅诗研究专著。
西安联合大学中文系师长泰教授指出:
作者在论证中采取了理性与悟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分析对象进行了鞭辟入里的理性解剖,又时时透露出悟入玄微的禅悟观照,凝重而不乏灵动,妙悟而深中学理,克服了以往谈禅诗之作空洞浮泛的缺憾,将禅诗研究提到了新的高度,显示了作者在这方面具有丰实的功底和敏锐的眼光。作者在论文中对于禅诗研究的基本结构、批评理念、美学范式的建构等都提出了个人的新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文章立论审慎,考释缜密,史论结合,议论精彩,创见迭出,实属禅诗研究方面的上乘之作。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对我的论文给予了关注和支持。《中国佛学》在“学术动态”中报道说:
《禅诗研究》已完成的部分由两大系列论文组成。一、佛教经典对禅宗思想、禅悟思维、禅宗公案机锋暨禅宗诗歌的影响,如专题论述《楞伽经》、《楞严经》、《金刚经》、《维摩经》及其他佛教经典对禅思禅诗的影响。旨在厘清禅宗思想、禅悟思维与传统经典的关系,以纠正将禅宗与传统经典割裂的倾向,澄清笼罩在禅诗研究之上的层层雾障。二、禅宗诗歌研究。这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迄今为止,学术界出版了若干种研究禅宗诗歌的著作,也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这类著作多是对文人禅诗的研究,对禅宗本身的诗歌却往往避而不谈。即使有所涉及,也只是只言片语,语焉不详。并且,这些研究多采取站在外部的、纯客观的角度,由此导致了禅诗研究内容与角度两大缺憾。
该论文指出,禅诗研究的基点应是对禅宗本身诗歌的研究,五家七宗禅诗是禅诗研究的基点和重点。现当代禅诗研究的症结在于缺乏理性与悟性,偏离了禅诗研究的重心,仅是将禅宗术语与文人诗歌作机械类比,流于片面化、简单化。而研究禅诗,必须理性与悟性并重,既要入乎其内,进行直觉感悟,以心印心;又要出乎其外,进行理论反思,冷静审察。因此,与现当代禅诗研究不同,作者旨在辟出一条理性与悟性并重、诗情与禅韵兼美的新思路、新视域。论文以独特的观点,广博的视角,翔实的资料,阐明五家七宗禅诗的禅悟内涵、运思特点、取象方式、美感质性。这部论文的主要观点,已相继在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问世后,将可为禅诗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佛学》1999年春季号第358页
《人文杂志》2000年第2期《卷首·导读》说:
圆融观念瞩目于世间一切对立、差别和矛盾的消解、统一与和谐,这是吴言生先生精彩文章《论〈华严经〉、华严宗对禅诗禅思的影响》中所揭示的禅思禅诗的美感特征之本。其实,这也是人类一切审美与艺术创造所孜孜以求的至美境界。
《新华文摘》2000年第7期摘要说:
吴言生在《人文杂志》2000年第2期撰文指出,在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中,有众经之王美誉的《华严经》,蕴含着深邃灵动的禅悟思维。华严的圆融境对禅思禅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禅宗充分汲取华严精华,对华严宗旨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使禅思诗情得到摩荡升华,形成了禅宗的时空圆融境、理事圆融境、事事圆融境、现量直觉境,表达了禅宗诗歌独特的审美感悟,使得作为禅悟载体的禅诗呈显出帝网交光、珠珠迭映、圆美谐和、重重无尽的美感特质,蕴含着丰厚灵动的佛心、禅韵、诗情,在中国禅林诗苑绽放出净域奇葩,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枝枝互依倚,花光交相映。华严与禅的圆融境,瞩目于世间一切对立、差别和矛盾的消解、统一与和谐,既是禅思禅诗的特征之本,也是人类一切审美与艺术创造所孜孜以求的至美境界。
我知道,这些与其说是对论文本身水准的评介,还不如说是对论文的期望。我愿意将它看作对我的鞭策,因此,2000年6月,我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后,又用了整整半年时间对论文进行增补和调整。现在将它出版,也算是我迄今为止体证佛心禅韵诗情的一个小结。
禅学三书在写作、修订、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感谢陕西师范大学江秀乐书记、赵世超校长、张建祥校长、吕九如校长、杜鸿科校长等领导,以及相关院、处的领导和同志们,他们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奖掖学术的政策、行动,使禅学三书在良好的氛围中撰成;
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诸位先生,特别是尤西林先生的支持,本书获2000年陕师大出版资助;感谢陕西省学术委员会的支持,《禅诗研究》获2001年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感谢余恕诚先生、陶文鹏先生、王生平先生、张积玉先生、杨立民先生等对禅学三书的关心和支持;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的校、系学术评审组和科研处等有关领导,惠聘我进入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感谢中国佛教著名学者的大力支持。来京之后,我得以向黄心川先生、汤一介先生、杜继文先生、方立天先生、楼宇烈先生、杨曾文先生、方广锠先生等名家请益,承蒙诸位先生不弃谫陋,点睛、印心,并赐惠宝贵资料,使我受益良多。特别是我所在博士后流动站的指导教师方立天先生,对禅学三书的定稿,给予了非常具体的指导,他传授给我的心法,将使我受用终生;
感谢台湾的吉广舆博士、何照清博士,他她们在百忙之中给我寄赠了珍贵的参考资料;
感谢中华书局宋一夫经理对禅学三书的出版支持;感谢沈锡麟总编、胡友鸣主任、袁靖小姐对拙稿提出宝贵建议,为拙稿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
其他种种殊胜因缘,限于篇幅,难以一一枚举,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谨识
1999年6月初稿于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
2001年3月改定于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附录一:主要参考书目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40卷 宋法应、元普会集 卍续藏第115册
禅门诸祖师偈颂4卷 宋子升集、道永增补 卍续藏第116则
禅学与唐宋诗学 杜松柏著 黎明文化1976年版
禅门开悟诗二百首 杜松柏著 中国社科1993年版
雪窦颂古 宋重显撰 四部丛刊续编本
碧岩录10卷 宋重显颂、克勤著 大正藏第48册
拈八方珠玉集3卷 宋佛鉴等拈、祖庆集 卍续藏第119册
空谷集6卷 宋义青颂、元从伦评 卍续藏第117册
虚堂集6卷 宋子淳颂、元从伦评 卍续藏第124册
从容录6卷 宋正觉颂、元行秀评 大正藏第48册
无门关1卷 宋慧开撰、宗绍编 大正藏第48册
十牛图颂1卷 宋师远撰绘 卍续藏第113册
禅林类聚20卷 元道泰等编 卍续藏第117册
宗门拈古汇集45卷 清净符汇集 卍续藏第115册等
宗鉴法林72卷 清集云堂编 卍续藏第116册
禅宗杂毒海8卷 清性音编 卍续藏第114册
寒山诗注 项楚注 中华书局2000年版
王梵志诗校注 项楚撰 上海古籍1991年版
船子和尚拨棹歌 唐德诚撰 华东师大1987年版
古今禅藻集28卷 明正勉选编 禅门逸书第1册
丛林智慧 程兆熊著 中国社科1993年版
禅骨诗心集 巴壶天著 东大图书1988年版
禅史与禅思 杨惠南著 东大图书1995年版
禅思与禅诗 杨惠南著 东大图书1999年版
禅境与诗情 李杏村 东大图书1994年版
唐音佛教辨思录 陈允吉 上海古籍1988年版
禅思与诗情 孙昌武 中华书局1997年版
中国哲学发展史 任继愈主编 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著 春风文艺1987年版
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 安徽文艺1994年版
禅学论文集一 张曼涛主编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
禅学论文集二 张曼涛主编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
禅宗史实考辩 张曼涛主编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4
禅宗典籍研究 张曼涛主编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12
唯识思想论集一 张曼涛主编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5
唯识思想论集二 张曼涛主编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6
华严学概论 张曼涛主编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2
华严思想论集 张曼涛主编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3
唯识思想论集 张曼涛主编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43
般若思想研究 张曼涛主编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45
禅宗思想与历史 张曼涛主编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52
吕谏佛学论著选集 吕澂著 齐鲁书社1991年版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吕澂著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隋唐佛教史稿 汤用彤著 中华书局1982年版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 任继愈著 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唐五代禅宗史 杨曾文著 中国社科1999年版
中国禅宗史话 褚柏思著 台湾新文丰1981年版
中国佛教史 镰田茂雄著 台湾新文丰1982年版
佛教哲学 方立天著 中国人大1986年版
禅宗宗派源流 吴立民主编 中国社科1998年版
禅宗与中国文化 葛兆光著 上海人民1986年版
中国宗教与文学论集 葛兆光著 清华大学1998年版
禅宗大意 正果法师著 中国佛协1986年版
禅与心理分析 铃木大拙等著 中国民间文艺86年版
禅学入门 铃木大拙著 三联书店1988年版
简明中国佛教史 镰田茂雄著 上海译文1986年版
中国佛性论 赖永海著 上海人民1988年版
禅宗历史与文化 张文达、张莉编 黑龙江教育1988年版
中国禅宗史 阿部肇一著 东大公司1988年版
禅与西方世界 佛洛姆著 北方文艺1988年版
禅与文化 美 萧甫斯坦等著 北方文艺1988年版
佛教与中国文化 文史知识编辑部编 中华书局1988年版
禅与中国 柳田圣山著 三联书店1988年版
禅与西方思想 阿部正雄著 上海译文1989年版
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 傅伟勋著 三联书店1989年版
禅风禅骨 铃木大拙著 中国青年1989年版
通向禅学之路 铃木大拙著 上海古籍1989年版
中国禅宗大全 李淼编著 长春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禅宗史 印 顺著 上海书店1992年版
禅学讲话 日种让山著 河北禅1992年版
中国禅宗思想历程 潘桂明著 今日中国1992年版
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洪修平著 江苏古籍1992年版
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 麻天祥著 湖南教育1997年版
佛学与儒学 赖永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