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恶意对人,人家恶意对我们,那是没话说的;我们以真诚至善的心行对人,人家还有恶意来对我,我要是有一念恶心,我的纯净纯善就被破坏了。谁损失?我真正损失了。如果我没有毫分不善的念头,他的不善对我,成就我的纯善,他的功德很大。在一个真正修行人来说,他没有做错事。世间人认为他做的事情做错了,修行人认为「他对我没做错」,为什么?他帮助我,把我的境界提升。就像忍辱仙人一样,歌利王割截身体,把他抬上佛道,他的六度万行圆满。没有歌利王这样对待他,他还是在菩萨,还做不了佛。把他抬到佛的地位上。你们诸位想想,都在一念之间,如果他一念怨恨心,「我对你这么好,你还恶意对我,算了吧!」那好,你这个菩萨马上就堕落,下降了;你在这个大风大浪里头如如不动,马上就起来,上去了。所以他是佛、他是魔,他是善知识、他是恶知识,是在自己心里头一念之间,不在外面;自己一念正,他是善知识。
从这些地方我们体会到,菩萨修行成佛到哪里修?到六道里头来;离开六道,菩萨成不了佛。你知道这个道理吗?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吗?菩萨在六道里,六道里面复杂,染净善恶混杂的。菩萨在这里面教化众生,顺境善缘没有一丝毫贪恋之心,有丝毫贪恋的心,堕落了;逆境恶缘没有一丝毫瞋恚的心。菩萨是什么心?菩萨永远是清净心、平等心、感恩戴德之心。顺境、逆境是善知识,善缘、恶缘也是善知识,真正做到像六祖讲的标准,「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没有过,你什么时候能够入这个境界,在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众生他们的思想行为,统统没有过,你要能入这个境界,恭喜你,你虽然没有明心见性,大概也差不多了,也就是说你禁得起大风大浪。这个大风大浪有善的、有恶的,善的大风大浪看看你会不会动心?起不起贪念?生不生爱欲?恶的大风大浪你生不生瞋恚?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这个意思,做出来给我们看。甘露火王就是歌利王,你看看歌利王名字上面加个「甘露」,他要遇到真正修行人,他是真善知识,所以称为甘露王,那个歌利就不谈,就变成甘露了。如果面对的是有瞋恚心的、是有报复心的,那他就变成歌利王,就变成火王;这个火是代表瞋恚心重,脾气很大、很暴躁,表这个意思。那个一念之间是分水岭,凡圣的分水岭,我们要懂得帮助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转凡成圣。在华严教学当中,我们肯定能做到,为什么不做?这种机会,佛法当中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遇到净土、遇到《华严》,太希有了,难得当中的难得,「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要认识机会,要抓住机会,决定不放过,我这一生当中肯定要成就。要成就,自己一定要知道,一定要有利他的念头,念念利他,决定没有丝毫自利的念头。
为什么?有丝毫自利的念头,我执不能断。诸位要晓得,我执不能断,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一定要懂得。要知道世间一切法都不可得,你要想这个你能得到,那个你要拥有,你错了,你错到底了!有这个念头,我执没有忘,法执没有忘。我执出不了六道轮回,法执出不了十法界,你还有什么搞头!生活怎么过?学诸佛菩萨随缘,什么都好。所以许哲是菩萨,活菩萨,她示现榜样给我们看。你看看她所到之处,无论什么方式接待他,都欢喜,样样都好,问她意见,没有意见,得大自在。心里头确确实实妄想没有了,分别没有了,执著没有了,你说她怎么不自在?所以健康长寿是这么来的,绝对不是什么营养不营养,那是一种助缘。修道的人一切随缘,释迦牟尼佛在世,每天出门托钵,给什么吃什么,都欢喜,都好,没有一样不好,在这里头把妄想分别执著断掉。这是我们应当学,而且是迫切需要学的,随缘而不攀缘。
这五句,我们一桩一桩看。我刚才讲了,五句里面看出四摄法,整个加持是四摄法里的布施。第一句是四摄法里面的爱语,『复出诸佛种种妙音』,「妙音」就是爱语,一切众生欢喜听的音声。这个欢喜听的音声,诸位要记住,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为什么?感情是染污的,理性是清净的。真正爱护众生,时时刻刻为众生利益著想,那你所有的言语是爱护他的。诸位要知道,这种爱语不是甜言蜜语,那就错了,那害众生。教导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果。怎么帮助法?要教他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怎样人与人之间相处,知道人与大自然环境如何相处,人与天地鬼神如何相处。给诸位说,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学问就是这三桩事情,这三桩事情解决了,在佛法里面你就叫做佛,你就叫做法身菩萨。三方面都处得好,没有敌对。
我们讲互相尊敬、互相敬爱,这是一般的说法,很难落实。怎么样落实?那一定学佛菩萨,不是互相的,我尊重他们,尊重一切人、尊重一切事物、尊重一切神灵,我先,没有交互条件的。对一切人事物我付出,不求回报,才能真正落实四摄、六度、十愿。种善因希求得善果,不能落实。没有希求,会不会得善果?法尔如是,它自然是这样的。善果现前怎么样?无动於衷,绝对不会起心动念,不会生一个欢喜心;如果心里还有一念欢喜心,你已经被动摇,你的三昧失掉了。尤其在这一品经里,这是普贤三昧。但是我们这样说法,一般人很难接受,我付出太多,付出这个代价太重,一点回报都没有,我干这个事情干什么?所以劝别人加上一个「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劝别人!要落实,自己要主动去做,没有回报。所以你对宇宙人生的真相要不是有相当的认知,你做不到;什么时候你真正认知、肯定虚空法界是自心相,刹土众生是自身相,这问题解决了。不必什么佛菩萨、善知识来教你,你自然就会了,你所作所为决定跟诸佛菩萨一样的,决定没有差别的。这个认知,现代学术里面称为哲学,真实智慧,指导你的生活行为。「种种妙音」,这范围包括的无量无边,无有穷尽。
第二句,『及以自在神通之事』,这里面特别著重在「自在」,怎么样才自在?夹杂著毫分妄想分别执著,你就不自在;一点私心都没有,一点我执都没有,换句话说,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放下你就得大自在。由此可知,一切烦恼不自在,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你哪里来的自在?统统放下你才真正得大自在。「神通之事」,我们讲的人事物,这就是讲的事。事无量无边,通是通达,没有一样你不通;不但通,上面还加上一个「神」,神就是不可思议、神奇莫测,我们凡夫没有法子想像的。你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智慧,那么大的德能?佛门里面常讲「万德万能」,从事物上说的。这些都是诸佛手起的作用,他摩顶不是摩摩就完了,摩摩的时候你得到这么多的东西。前面五句是讲佛手的相好,这个是讲佛摩顶的时候加持你所得到的东西,真实受用。
第三句,『过现未来一切菩萨普贤愿海』,这一句绝对不可以含糊笼统看过,对於我们的修学也是最高的指导原则。它教给我们什么?「普贤愿海」。过去一切菩萨修行成佛,现在一切菩萨正在修行,走的是成佛之道,未来一切菩萨也是循著这个道路向前迈进,这一条道路是普贤愿海。广义的说,普贤愿海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从总的纲领上来讲,就是最后普贤菩萨所说的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是全部《华严经》的总纲领。普贤行愿的依据,以这个愿为纲,以文殊菩萨十波罗蜜为目。「礼敬诸佛」,礼敬里面有布施、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有方便、有愿、有力、有智,一修一切修!「称赞如来」也具足文殊的十波罗蜜,「广修供养」亦具足十波罗蜜,愿愿都具足十波罗蜜。再跟诸位说,每一愿都具足其余的九愿,然后你才看到这个行门的重重无尽,不是单纯的。愿里头有行,行里头有愿,愿中有愿,行中有行,它是交互的;虽然混融,但是它清清楚楚,一点都不紊乱。
一般浅学的人,他怎么懂得这个道理?怎么知道这个境界?每天念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他会念,什么意思不懂,怎么修法更不知道。诸佛是什么?诸佛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你晓得这一句话怎么讲法?十方三世也许有个模糊概念,十方是指空间,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是指时间,一切诸佛就不知道了,总是以为那些成佛的人;过去的佛好懂,现在佛跟未来佛不好懂。现在的佛是法身菩萨,未来的佛是什么人?一切众生,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未来佛,你有没有把它看作佛?你有没有真诚清净平等的礼敬?没有!对过去佛知道礼敬,对现在佛也还知道礼敬,对未来佛没有看在眼里,怎么知道修礼敬?对於未来佛的礼敬,并不是看到一切众生赶紧跪下去磕三个头,人家看到,你的神经有问题,你学佛真的是迷了。对於一切未来佛,未来佛现在是众生,内心里面的敬意与对过去佛、现在佛丝毫差别都没有,外表上的礼节,一定要恒顺众生,要随心应量。
这个话我们再说得白一点,一定要符合此时此地的风俗习惯。他们这地方的人见面行什么样的礼,我们跟他一样。世间人这个礼有等级的,我们都要随顺,内心里面的敬意、诚意诚敬,丝毫没有差别,这不能不懂,不懂你就搞错了。礼敬里面包括的范围也是无量无边,这就是一般世间人所讲的礼节。要想做得圆满,还是一句话:一切要为对方想,为我想就错误了。譬如现在有许多场合当中,聚会的时候总免不了有照相做纪念,这常有的事情。可是我们要想到,我不是新闻记者,新闻记者他要去抢镜头,表现有许多地方确实失礼。我们不是新闻记者,也像新闻记者那样到处抢镜头,就失礼了。新闻记者抢镜头,人家可以原谅他,我们一般人去抢镜头,人家不会原谅你,对你讨厌,生起反感,我们不能不知道。回过头来,就是回光返照就清楚了,如果我拿个照相机,也到处这样不顾一切,我要来抢的时候,人家讨不讨厌我?或者我在这个场合里面,或者是做宾客、或者是做主人,有一个人跑来跑去到处这样乱钻抢镜头,我讨不讨厌他?你能这样一想,你就开悟了,你就知道凡事适可而止。
如果我们参加正式的宴会场合,他一定会请专门的摄影师来照相,我们很可以不必要了,为什么?他照的那个照片会送我们,会分发给大家。上个月我到这边来,我们这边也有小型的活动,我们跑到马路对面照了一个团体照,我们请人照的。照完之后洗出来,选一张最好的,我们洗大张的,每一个人送一张。这是礼,礼敬,你自己不必要照。每一个人都拿个相机在那边照的时候,的确很烦人!尤其那一天照相日光很强,大家都坐在那里,坐的时间太久了,有的人受不了。任何场合都要注重礼节,如果他请的有专门照相摄影的,决定不能跟他争,他有他的职责之所在。我们也抢他的位置、抢他的镜头,这很失礼。我们要懂得,过分的著重这些事情,著相!著相不是修行人,修行人不著相。道场留这些照片,都做弘法接引的佛事,作用在此地。我们自己对於这个东西,念头都不生,搞这个干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搞这个干什么?
我们自己要的是自在神通,这个重要。我们要的是普贤愿海,要真正理解,知道怎样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一切时一切处都不能够离开。前面所说的我们不可以忘记,在「口加」这一段经文,讲佛菩萨加持的三个条件。这是讲能入普贤三昧,一定是得十方诸佛共同加持,得毗卢遮那本愿力加持,这都是外面加持;得加持的条件是「亦以汝修一切诸佛行愿力故」,这一句重要,这一句是因。你不具足这个条件,佛菩萨加不上你,毗卢遮那佛的本愿也加不上你。一切诸佛本愿力,跟诸位说,就是普贤的愿力。我在前面跟诸位讲得很简单,普贤的十愿、文殊的十波罗蜜就是一切诸佛行愿。一切诸佛的行就是十波罗蜜,一切诸佛的愿就是普贤十愿。我们能够把十波罗蜜、十愿落实,完全做到了,你自自然然就得十方一切诸佛的加持,你就得毗卢遮那如来本愿力的加持。如果自己不具足修学的条件,你天天去求佛,求不到,那是妄想。十波罗蜜、十愿后面要细说,对於社会大众修法布施供养。十愿跟十波罗蜜是重要的专题,我们要把它做一个专门课题认真来学习。
第四句,『一切如来清净法轮』,著重在「清净」两个字。什么叫「清净法轮」?「法轮」是教学,佛法里面常讲「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就叫做转法轮。如果掺杂个人的念头在里头,就不清净;掺杂丝毫名闻利养、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不清净了。这个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要认真学习,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最好的、最圆满的榜样,我们应当向他学习。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国家的执著,他走出自己的国家,周游列国教化众生。决不是说利益我的国家,他对於所有国家平等看待,同体的爱护,没有分别,对於不同的族群亦复如是。印度当时四种阶级非常的严峻,他突破了。他是王族刹帝利的出身,是贵族,对於最卑贱的首陀罗一律平等的看待,种族的界限打破了。再跟诸位说,宗教的界限他也打破了,印度在那个时候,经典里面所讲的九十六种外道,那都是宗教徒,各个宗教徒来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一律欢迎,有不少还以释迦牟尼佛为老师,成为师生的关系,统统接受。你们想想看,是不是现在人所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多元文化社会教育我们可以说释迦牟尼佛是始祖,纵然过去有许多宗教也有这样做,但是做得最成功、最有效果的,应当首推释迦牟尼佛。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五八卷) 2002/3/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58
诸位同学,请看「普贤三昧品」,加持分,身加,后面五句的第四句:
【一切如来清净法轮。】
『一切如来清净法轮』,这个意思很深,「法轮」是传法、弘法利生,弘传决定是清净的。这个清净,我们怎样去体会?是诸佛证得究竟的果位、圆满的果位,也就是说证得究竟圆满的体性,体性的德用本来具足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佛经里面常常赞叹为大圆满。这个大圆满本来清净,一尘不染,从这里面变现出无量无边的境界,这是大经里面所说的虚空法界、刹土众生依正庄严,无一不是清净的,这是清净法轮之体,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所表现的是清净法轮的德相。九法界众生如果没有得到诸佛如来的加持,这个诸佛包括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是分证的佛位,如果不能得到他们的加持,「清净法轮」这一句很不容易体会。
要真正会得,必须要契入境界,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够证得明心见性,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办法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破个几品无明,清净法轮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得。由此可知,「烦恼无尽誓愿断」,这是我们现前最重要的一门功课,如果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