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124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24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界海微尘数陀罗尼海云。】
  这句的意思还没有说尽,我们得补充几句。「陀罗尼」就是现在人所讲的纲领、原则,世出世间法总的纲领原则就是「戒定慧」三学。在中国,古圣先贤教导百姓也是抓紧了纲领、原则。譬如在《易经》里面,我们看到的讲到天地纲领,这是阴阳在天,在地这是讲刚柔,在人这是讲仁义,这也是中国古大德所说的总纲领。再落实到人文,人文的总纲领就是伦常,「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这叫天道,天然的秩序。圣人讲伦常,伦就是刚才讲的五伦,常是讲的常德,佛家讲的性德,「仁、义、礼、智、信」五常。五伦五常是天然之道。人生在世,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只要不离这个常道,社会就是安定的,天下太平。他的果德,在儒家讲的是「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如果这个原则、纲领失掉了,我们不去尊重它,也不去学习它了,社会决定动乱,天灾人祸决定不能够避免。可见得陀罗尼的重要。陀罗尼从哪儿来的?从三昧来的。没有三昧,哪来的陀罗尼!再看底下一句:
  【世界海微尘数诸法方便海云。】
  『诸法方便』是从陀罗尼里头开来的。所以前面讲过这个五句后后深於前前,后面包括前面的,前面不一定包括后面;后面决定包括前面。那个文也像前面一样的念法,「其诸菩萨,一一各得世界海微尘数诸法方便海云」,我这么一念,大家就很清楚,这些菩萨一一都得到。
  「诸法」是一切法;「方便」,方是方式、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这个方式这个方法恰到好处。这里面当然是世界海微尘数。无论办什么事情,都有规矩,都有方法,所谓是不用规矩就不成方圆。我们画圆要用规,画一个方形要用矩,那是工具。所以无论世出世间哪一法,在我们世间讲一个人日常的生活穿衣吃饭都有规矩,都有方法,而这些方法规矩与总的纲领原则一定相应,这就是健康的,这就是圆满的。如果违背了自然的法则,那是不健康的,那是病态的。
  我们今天的社会出了问题,众所周知,世间人人都担心,都在忧虑,都知道这个世间会有灾难。如何能躲避这个灾难,成为现在人可以说最热门的话题。但是有没有方法?方法是有,不是没有,但是很难。难在哪里?难在一般人不知道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在大乘佛法里面,这个方法在《四书》、《五经》里头。现在人《四书》、《五经》不读了,不要了,佛法也不要了,你到哪里去找方法!你用什么方法能解决问题!如何能唤醒大家觉悟,重新认识《四书》、《五经》,重新认识大乘佛法,这是我们当前首要的课题。我们知道这个东西真正能解决问题,真正能够帮助社会安定,促进世界和平,能令世界一切众生获得幸福美满。可惜人不知道!
  诸法是一切法,每一法都有它的方便。我们讲饮食有饮食的方便,穿著有穿著的方便,交通有交通的方便,旅游有旅游的方便,工作无论你从事於哪个行业,你有这个行业里面的方便,那就是最适合的方法,所以方法确确实实是无量无边。下一句:
  【世界海微尘数辩才门海云。】
  我们知道佛的辩才无碍,菩萨也有无碍辩才,他的『辩才』从哪里来的?从三昧、陀罗尼、方便而来的,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有很深的体会。所以没有三昧怎么行!没有三昧,你在一切诸法里头,就找不到纲领原则;没有纲领原则,你就没有最适当的方法;方法没有,哪来的辩才,你怎么能教化众生!
  佛经里面讲有四无碍辩才。我们在这段经文里头,这个经文好,让我们知道辩才是怎么来的,我们应当怎样来学习。绝对不是说,我读得很多、记得很多,那是记问之学,连儒家都说不足以为人师也。由此可知,儒跟佛都重视悟性,你要开悟才管用,不开悟不管用。这个道理,我们要多想想。
  现代学校里面,一般学生受高等教育的,大概到大学,尤其是研究所都要写论文、写报告。论文、报告自己要去搜集许许多多的资料,先订一个题目,写一个大纲,然后去搜集资料,写出这篇论文报告,不是从自己心性悟出来的。所以我们看到一篇论文,后面他都列出他的参考书目,他参考多少种书,完成他这一份著作。
  我们再看看古人,大家最熟悉的叫《四书》,《四书》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你们看看,他后面有没有附什么参考书目?没有。你再看看,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些经典,哪部经典后头他列入了参考书目?也没有。再看看,古大德他们学习的心得报告,他们一些著作,中国佛法里头都说论注,所谓「论」是离开经文,论述其中的微言大义;「注」则是注解,依照经文一句一段来加以解说。他们也没有参考书目。
  由此可知,古人用的是真功夫,是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是真正的自己心得报告。现在的注疏不是从心得,这是你修学心有所得。此地讲的得,你看看,「一一各得」。现在所写的论文报告,它不是心得,是搜集别人的资料重新加以组合,搞一样东西出来。那就看他组合的漂不漂亮,组合的技巧与自己的性德不相干,与自己的悟处也不相干,这就不是真学问。所以儒佛,这是圣贤人,他们的学问才是实学,真真实实的学问,这样才得无碍辩才。末后一句:
  【世界海微尘数修行海云。】
  前头也是这样贯,「其诸菩萨,一一各得世界海微尘数修行海云」。这个地方的「修行」,就是儒家讲的修身。「修行」这两个字,我们要认识清楚。行是说的行为,行为与性体、性德相应的,这个行为是正确的;与性体、性德相违背的,这个行为是错误。
  这个「行」怎么修?与性德相应的要怎样保持,发扬光大?与性德相违背的要如何把它改正?所谓修是修正。哪些是性德本有的?儒家跟我们讲,「伦常」是性德本有的;佛法里面给我们讲,「十善」是性德本有的。因此,我们起心动念与十善相应的,这是善的、是好的。我们要怎样保持?怎样把它发扬光大?与十善相违背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这是与性德相违背的,如何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所以行为无量无边,包括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不相应的,你发现了,就叫做觉悟。知道错了,这是觉悟。把错误改正过来就叫修行,所谓悟后起修。你根本不知道你自己的错在哪里,你怎么修法?所以修行一定要自己知道错在哪里,把它修正过来。
  善恶、邪正的标准在哪里?儒家所讲的「礼」,是儒家修行的标准;佛法所说的「戒」,是佛家修行的标准。佛经里头所以分为三藏,「经、律、论」三藏,「律藏」就是标准。我们对世出世间一切法,对人对事对物,善恶、邪正的标准都要依戒律。佛弟子一般也分为两大类,在家弟子一般随顺佛陀教诲,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也同儒家一样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是平等对待;平等对待,果就是全世界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佛亦如是。
  佛另外一类弟子是出家的,出家弟子是传法的弟子,出家弟子的使命就是两句话,「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是出家人。因此,「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要求的标准,就比在家弟子要高得多。为什么?因为你要为社会大众做表率、做模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佛菩萨教化众生,慈悲到极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同时两尊佛出世,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出家佛,维摩居士示现的是在家佛,两个都是佛,一个是做出家人的榜样,一个是做在家人的榜样,我们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大方广佛华严经》称为大不思议经,《维摩诘所说经》称为小不思议经。你们看看,古大德对於这位在家佛的尊重。由这些称谓上,我们可以能够体会得到,都是入不思议境界。
  佛法是师道,尊师重道。今天有许许多多同修常常在一起谈到「怎样振兴佛法」,许多人从办学这个方向来走,这是正确的。但是办学如果办像现在社会一般的学校,这不能振兴佛法。要怎样才能振兴佛法?要依教修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广修供养」,法供养里头第一句就是说「如教修行供养」。如教是遵著佛陀的教诲,依佛陀教诲为标准来修行,这样才能成就,才能振兴佛法。离开了佛陀的教诲,我们修什么行?
  又何况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这个最好的榜样就是「八相成道」,这里面含义非常之深。八相里面第一个是「降生」,生在王宫,富贵具足,统统得到!他怎么样?舍弃王宫修行去了。世间人所希求的是富贵,他已经得到富贵,把富贵舍弃。你们想想,这是什么意思?这个告诉我们,世间富贵不能解决问题。什么问题?死生大事!
  接触佛法之后,我们晓得一个「轮回」的问题,一个「十法界」的问题,世间富贵不能解决,我们有没有想到?出家之后修行,把自己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凡是与性德相违背的,一桩一桩都把它修正过来。这个八相里头有一条「降魔」,降魔是具体修行。魔是什么?烦恼魔。这里面包括的范围太广了,错误的思想是烦恼,错误的见解是烦恼,错误的言行是恶业,你在造恶业。佛一样一样都把它修正过来,烦恼是魔,那就降魔,这是烦恼。
  另外一类的魔叫「天魔」。天魔是什么?是身外一切的诱惑,「名闻利养」的诱惑,「财色名食睡」的诱惑,这类东西称之为天魔。如何降伏?不受诱惑。顺境里面、善缘里面,决定不起贪恋之心;逆境里面、恶缘里头,决定不动瞋恚的念头。这是降魔,这是修行。降魔之后,这才证道。你看看,降魔是你把障碍去掉,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妄想分别执著是魔,放下之后,性德现前,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是你修德有功,性德就现前,定慧得到,三学圆满了。
  这个道业,就是我们讲的德行学问成就了,为一切众生服务,「众生无边誓愿度」!佛是如何表现?为一切众生说法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休息过。我们在经上没看到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到哪里去度假、去旅游,没有过。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到处教化众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不疲不厌,经上常讲「无有疲厌」。所以释迦牟尼佛被人尊称为「天人师」,天上人间的好老师,我们跟他学的人自称为弟子。
  你从这个称呼上,你就能体会众生跟佛是什么关系?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只有在教育里头,所以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诸位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我们跟佛是师生关系。我们称释迦牟尼佛称作「本师」,这是佛教。佛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教是教学、是教育;如果用现代的话白话来翻译,佛教是觉悟的教育、觉悟的教学。这种觉悟的教育,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我们称他为根本的老师,称「本师释迦牟尼佛」。宗教里头没有这种称呼,学校里面才有这个称呼,他是我们的本师,我们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我们千万不能把释迦牟尼佛、把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弥勒菩萨当作神明去看待,那就错了,那就变成宗教。我们弟子供奉老师的形像,这是纪念,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诲,我们供奉是这个意思。看到形像,听到名号,就想到老师对我们的教训。你看这个意思多好多深,我们不能不知道。如果连这些都搞不清楚,谈不上修行。「修行」这两个字,比儒家讲的「修身」意思要广要深;因为行包括身心各个方面,讲修身不能包括心理,讲修行全部都包括到了。
  在我们现前这个世间,现前这个社会,我们一定要知道现在社会大众得的是什么病,得应病与药,药到病除,才能见到功效。现在社会大众的病非常严重,史无前例,在历史上找不到。过去中国、外国的历史,没有记载过这么严重的病。这个病况,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能想得出一套治病的方法。但是这里头也有陀罗尼,就是总纲领、总原则。总纲领、总原则是什么?是教学。教学的内容一定要针对现前的根机,现前的人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模糊不清楚,误会尤其最严重,这里头的因素非常复杂,都要清楚,都要明了,你的善巧方便才能产生效果。
  目前社会上学校很多,谈到教育,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教育很发达,各种科系人才辈出,怎么能说没有教育?是没错,教育是办得很好,但是这里面缺乏人文的教育。他受过高等教育,拿到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不会做人;不知道孝养父母,不知道尊师重道,不懂得伦常的大道,不懂得什么叫道德,这个问题严重!他学了一些高等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虽然能带给大众一些利益。但是我们仔细想想,社会大众付出多少代价才得到这一点享受?细心去思惟,得不偿失! 
  科技是发达,我们得来的是什么效果?对於这个世间、世界,对於我们的生存,没有安全感,精神、肉体都生活在严重病态的状况之下。古人讲的那个闲情逸致现在没有了,生活紧张,压力很大,痛苦忧虑。我们常常看到年轻的学生、中年人、老年人,常常看到听到自杀,那是什么原因?他为什么会自杀?原因到底在哪里?这个病态怎么发生的?应该如何来对治?如何来解决?大问题!
  在佛法讲到最后,归根结柢,都要讲到修行。如何帮助这些人修正他错误的想法,对人对事对物,如果他的思想纯正,没有错误,就不会做这些错事。
  我们要想帮助别人,首先要帮助自己;自己不觉悟,就不能帮助别人觉悟;自己不修行,就不能帮助别人修行,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像菩萨、要像佛一样发心,成就自己的德行;断烦恼,成就自己的智慧,成就自己的相好,才能够帮助世间一切苦难众生。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六三卷)  2002/4/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63
  诸位同学,请看「普贤三昧品」,大众得益第六句:
  【世界海微尘数普照法界一切如来功德藏智光明海云。】
  这一句比较长一点,前面还是应该要加上「其诸菩萨,一一各得」。每一句诸位都要记住,前面要加这八个字,意思就非常的明显了。数量都是讲到『世界海微尘』,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也说得很多。在一般大乘经上说到数量之多,佛总是讲「恒河沙数」,常常见到的。在《华严经》上,「恒河沙数」我们就没有看到过,而看到的都是「世界海微尘数」,这比「恒河沙数」不知道要多了多少倍。从这个地方来看,《华严》跟一般大乘经确实不相同。
  后面四句,清凉大师跟我们讲的是「得佛果法」,跟前面五句不一样。前面五句是「得菩萨法门」,这个地方是「得如来果法」,就是如来的三业,身语意三业。
  这一句我们看经文上讲『普照法界』,这句话的意思很深,不能够含糊笼统轻易看过,那就错了。正因为这一句显示出如来果地上不思议的功德,『一切如来功德藏智光明』,下面『海云』都是形容,实际上这是讲的是「一切如来功德藏智光明」。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提示我们,这是「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