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称之为「摄受力」,用现代的名词来讲叫「影响力」,古人所谓的是「感化力」,意思都接近。
普贤菩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真正的因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积功累德」,所产生的威力不可思议。近代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但是听说过,我听很多人说过,也听我的老师常说,我们净宗印光大师他有这个能力,让一切大众亲近他的时候,见到他的威仪,行住坐卧这些形相,听到他说话的音声,都能够深受感动,这是我的老师常常告诉我的。
我自己在这一生当中亲身体验到的,印象最深刻的无过於章嘉大师。我亲近他的时候,他六十多岁,我那时候二十六岁,他大概是六十二岁,好像是六十二、三岁;给我的体会,让我真正看到佛经里面常常讲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我从章嘉大师身上看到的,他的行住坐卧都像在定中,那么样的安详,那么样的稳重,显示出大智大德大能,让我们衷心的向往仰慕,希望向他学习。这是讲「摄受之力」,这是真正的善知识。
今天我们在这句经文里面,看到与会的这些菩萨们,各个都能够『得世界海微尘数一切如来』,这是从普贤菩萨出定;换句话说,普贤菩萨入定就代表了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的威德,他代表了;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智慧光明、德能相好,都从普贤菩萨出定这个时候见到了。
下面为我们说了四桩事情是举例而说,为什么?权智无量无边,古人常说的「大用无方」,这是讲权德权智,善巧方便,无论对什么人、对什么事、对哪一类的物,他都能够做到恰到好处,这要没有真实智慧是决定做不到的。真实智慧,诸位一定要清楚,就是戒定慧三学;三学圆满是实智,落实在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就叫权智,就是起作用的时候叫权智。
菩萨在这个地方为我们略举四段:第一个「诸力」,这是如来果地上十种不思议的能力。一般我们赞叹佛,称佛为万德万能,这个德能就是讲的诸力。
佛常常为菩萨们讲经说法,把无量无边的德能归纳为十大类,这十大类在此地我们也不必细说,前面说过。虽然我们不必重复,今天道场有一些新学的同修,我们也要照顾到。譬如佛这十种不思议的能力,第一个「是处非处智力」,佛有这个能力。什么叫「是处」?简单的说,就是因果报应,种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恶因一定得恶报,这叫是处;种善因要得恶报,造恶业会得善果,这是非处,肯定没有这个道理。
我特别把这一句提出来,同学们要好好的学习。为什么我要提出这一句?我们凡夫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我们看不到过去,我们也看不到未来,我们的眼光很短浅,只看到现在,只看了这么一段。往往在我们的经验当中,我们会发现某个人真正是好人,为什么他遭受的是苦报。有些人看到确实是坏人,不是好人,他得的是富贵长寿,得的是好的果报。於是我们对於圣贤的教诲就起了怀疑,圣贤人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在实际状况当中所看到的好像并不是如是。是不是佛菩萨看错了?讲错了?这个疑问自古以来,释迦牟尼佛在世,就有很多人怀疑,不只是现在!
所以佛讲这十种特殊能力、不思议能力,把这个摆在第一条,什么用意?帮助我们断疑生信。信什么?相信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一切众生,要知道他有过去世,有现在世,既有过去,当然还有未来,这叫三世,「因果通三世」。谁知道这个道理?佛知道,佛有这个智慧、有这个能力,佛知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一世享受富贵,他造作恶业,造作恶业还享受富贵,那是什么原因?他这一生享受的富贵,不是这一生的业,是过去世多生多劫修积的善业,感得这一生的善报。种善因是前生,这一生他得的善果;这一生所造的恶业,那个恶报是在来生、在后世,不是在这一生。
在这一生当中,他有没有影响?有,影响是一定的。他这一生如果不造恶业,他的福报比他现前所享受的要增长很多倍。譬如,如果他造作善业,不造恶业,他的寿命可以活到到一百岁、一百多岁,因为他造作恶业,他的寿命缩短,只能活到七十、八十。我们凡夫哪里知道?有些人的寿命确实是很长的寿命,寿命有八十、九十的,他在四十、五十就死了。为什么?他的福报享尽了。造恶业叫折福,折损了他的福报。但是他的福报太多,虽然折损了,他还有余福,并没有折损尽;要是折损尽了,那他就死了。道理在此地,这才是事实真相。
造作善业的人没有得到好的果报,那是什么原因?过去生中造的恶业太多,这一生造善业行善,已经把过去的恶业补偿了不少;但是过去那个业造得太重,虽然补偿,还是要受恶报。受恶报是消业障,业障消尽,在中国俗语常说「灾消福来」,他消尽了,福报就现前。如果过去生中造的恶业是很严重,这一生当中,他能够积极的忏悔,断恶修善,他消业障的力量非常强大,到六十、七十岁之后,慢慢他的环境好了,福报就现前了。有!我们常讲某人一生很苦,受很多罪,老来有福报,道理就在此地。行善积德的人,到死都是非常困苦的,他的福报在来生,因果通三世。我们学佛对这个道理不能不明了,对於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清楚。
然后我们观察这个世间,以及自己这一生当中,甚至於生生世世在六道、在十法界是一回什么事?说穿了,「因缘果报」四个字!这是事实真相,就是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得恶报,就这么一桩事情。你要不觉悟,你要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没有能力超越十法界,因果报应是十法界里头任何一个众生没有法子避免的。明了之后,自己常常要反省、常常要观照,我从早到晚起的是什么念头?跟人交谈,我说话里面是含的什么意思?处事待人接物,这里头就是因果,现前受的是果,现在造的是因,因中有果,果中有因。
佛法里面常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众生是果报现前害怕了,后悔莫及;菩萨不怕果报,果报来了,乐意承受。为什么?这是在所不免,自作自受,不怨天,不尤人。他怕什么?起心动念是恶的,怕这个。决定对一切众生不起一个恶念,日常生活行为当中,决定不会做一桩伤害众生的事情,不做恶业。所以他现前得的果报,纵然过去业因不善,生活非常艰难困苦,但是他非常快乐,心开意解,自在快乐,他真得到了。
像什么?孔夫子的学生颜回。颜回是大圣,不是凡人,他一生积德修善,为什么三十几岁短命就死了?在生的时候贫穷,物质生活非常艰难困苦,他的精神生活非常丰富。这又是什么情形?这个不能以普通人而论,为什么?普通人决定做不到。菩萨示现,他不是普通人,他是来教导我们的。从迹象上来看,迹象就是凡夫,凡夫论因果,过去生中造作的恶业太重。没有财富是什么原因?前生没有修财布施,所以这一生物质生活很困难,很辛苦!他有聪明智慧,我们就晓得他过去生中修法布施。他短命,我们明白他过去生中没有修无畏布施。这是什么?这是以凡夫来论,颜回得的果报当然是这样的。
可是我们细心去观察,如果真的是凡夫,他就不可能,凡夫要想在一生当中成圣人,不是容易事情。所以我的看法,我们决定不能以普通凡俗来看颜回。颜回是什么?颜回是佛菩萨再来,为我们众生示现的。就像佛门里面,释迦牟尼佛是示现的,佛门里面历代这些祖师大德统统都是示现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来教化众生,他就用什么方法。但是我们要懂得他度化的对象,当机是当时、当代的那些人;他如果今天示现,那面对的当机者就是我们。他不是在今天示现,他是古时候示现的,那个时代的人是他的当机者。留下来这些事迹,对我们来说,我们是属於影响的;他能够影响我们,让我们从他的文字文章记载里面,我们能够体会到他的德行、他的智慧、他的一些善巧方便,我们从这里面学习的就很多了。所以关键是要善学,就是你会学,你会看,你能体会得到别人体会不到的。
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跟诸位说就是一个因果报应,连佛法都不例外。清凉大师跟我们讲《华严经》,我们在他注解里看到的,《华严》「五周因果」,《法华》「一乘因果」,所以佛法里才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就是说这个事情。因果何以不空?这在讲席里面我们也讲得很多,第一个「因果转变不空」,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这是它不空;第二个「因果循环不空」,因果循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相续不空」。三种不空:转变、循环、相续。
所以我们起心动念、待人接物,总要懂得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决不能亏待一个人,决定不能占一个人的便宜,为什么?他有报应。於是深明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的人,他一定是以善心善行处事待人接物,他的果报是善的。欢喜布施供养,财布施财用不缺乏。财不必要多,多是累赘,多了就变成祸害。财要什么?要够用,不要积蓄。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积财伤道」,这句话是真的,为什么?你的钱太多,天天想到你的钱,你放不下。尤其是现代的社会,财物怕它有波动、怕它有贬值,怕这个财会失掉,你患得患失的心非常严重,道心就没有了。什么是道心?清净心是道心。你的财太多,心不清净,你心不平等;财太多了的时候,你迷在财物里头,你没有智慧。所以「积财伤道」,这句话有大道理在!
如何处理自己的财物?中国有个了不起的人,范蠡,我们中国人在从前社会上是以范蠡为财神。为什么?他懂得生财有大道。现在中国大陆我不晓得,台湾供财神是供关公,我们就很不懂得,关公与财富好像没什么关系;关公讲义气、讲道义,没有听说关公很会理财,没有听说过。所以现在供奉神明也搞乱掉了,真的叫乱世。
范蠡非常有智慧,你看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夫差,这是一个国家从灭亡真正到复兴,在中国历史上少有,几乎没有这种例子;在自己手上亡国,又能从自己手上复兴,范蠡有大功。
国家光复之后,他不做官,他去做生意、做买卖。这个人前生一定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具足,为什么?他有智慧,他有财富,又健康长寿。我们从三种果德上就能够看到他过去生中的业因,他一定造这三种因。所以他做个小买卖,没有几年发大财了;发大财,他没有想到去扩展他的商业,没有扩展他的生意,他散财布施,把他的财用来救济方方面面这些苦难的人民,做慈善救济工作。财散了之后,自己再从小生意做起,过了两、三年又发了,史书上记载是「三聚三散」。他懂得散财,愈散愈多,愈多愈散,所以中国古人以他为财神,非常有道理。
财如果积,你不肯散,就像一潭死水一样,它不是活的,它是死水。所以社会人不懂这个道理,有财不肯散,有财的人显得非常吝啬,真正肯布施的都是一些穷人。所以穷人肯布施来生得福报,富人有亿万家财,做人很吝啬,来生贫穷。天道有还,不是富贵你生生世世就富贵,也不是贫穷你生生世世会贫穷,看你造什么样的业因,你得什么样的果报。
所以生财有大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要想求大财富,你要修大布施。而财用绝不为自己,为自己,这造罪业;为众生,一切都为众生,为众生服务。我有大的财富,我对於众生的服务面就大,照顾的圆满。那么希求大的财富是为什么?希望多照顾世间需要照顾的这些众生,这个心是菩提心,这个心是佛菩萨的心,这个心纯善纯净,不是为自己享受。我们应当要学习,这样的心才真正是智慧。
一切众生苦难的根源是什么?很少人知道,佛菩萨知道,大圣大贤知道,苦难的根源是「痴迷」,愚痴迷惑,这是苦难真正的根源。由於痴迷,才把一真法界转变成十法界,转变成六道三途。所以诸佛菩萨、大圣大贤怎样拯救一切众生?教学!在中国儒家,你看孔子、孟子他们一生从事的是教育工作;在佛法里面,你们看诸佛菩萨种种示现,用今天的术语来说,他们所示现的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义务的教师。
义务是什么?他们教学不收学费,不求各人的名利,名闻利养统统放下,愿意过一种清苦的生活。为什么要过清苦的生活?因为过清苦的生活就是他的教学。他教众生要放下贪瞋痴,那自己要过一个富裕的生活,学生会怀疑,「你教我们不贪,你自己在贪」,怎么能够让学习的人心服口服?如何能让学生对老师真正的尊敬,真正发心向他学习?老师要不做一个好榜样,那怎么行?所以老师虽然福报是圆满的,真正圆满是他过平常人清苦的生活,大家看到他,安心!
你们仔细去想想,从前的社会跟现在社会不一样,现代社会讲民主自由开放,观念上不相同。从前是属於专制封建的时代,一般人民看到作官的人、看到富贵的人,怎么样?远远的躲开,不敢接近,这是那时候的社会。释迦牟尼佛示现过一种清贫的生活,一般贫苦的人看到释迦牟尼佛都很愿意跟他接近。如果释迦牟尼佛要过很富裕的生活,接受很厚的供养,那大概只有一些达官贵人,我们今天讲上层社会的人会跟释迦牟尼佛接触,中下阶级的人都不可能来接触、接近佛,他普度众生就要打了折扣。所以他过的是贫贱的生活,才能普度!
这种现象,实在讲在今天还有,不过没有从前那么样的分明。我们在新加坡,诸位晓得新加坡有位许哲居士,今年一百零四岁,还在为一切苦难的人服务。许哲居士实在讲,她可以过很富裕的生活,但是她不肯。我们问她,你为什么不把你的生活稍稍改善一点?她每天吃一餐,吃的生菜,喝的是自来水,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垃圾桶里头捡来的,从来没有买过一件衣服,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垃圾桶捡来人家丢弃的衣服,她捡来洗洗干净,能够合身的就穿,不合身的改,都是自己来,自己动手。为什么过这个生活?她说「我往来的人都是这么苦的人,我如果要是穿著得很好,他们不敢跟我接近」。你从这一点,你就能体会到佛菩萨为什么过清贫的生活,为了普度众生!
出家人身分、地位高了,贫穷人不敢接近。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这是出家人里面身分地位高的,许许多多学佛的同修不敢接近他。对他很尊敬,但是不敢接近他,好像他有威德。而实际上,章嘉大师非常慈悲,平易近人。他也常常感叹,因为他的地位,许多人不了解,不敢亲近。
我是有这个缘分,当时有一位内蒙古的亲王看到我学佛,为我介绍这样一位好老师,我就跟他去见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慈悲谦虚,令人亲近之后永远怀念他。很多人不晓得,连忏云法师对他都有误会。以后我跟忏云法师一段时期,跟他讲起章嘉大师,他非常后悔,他也有缘去亲近他,但是因为听说他好像是个政治和尚,因为他是当时政府的资政,所以不愿意亲近他,机会错过了,以后知道后悔莫及。那是我们初学,不知道!如果章嘉大师也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过一种很清苦的、很平凡的生活,那接触他的人就多了,他度的众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