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191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91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儒、佛,世出世间法,成就得力在定。儒家的三纲,这是它的陀罗尼。三纲下面列的是八目,三纲底下头一句「知止而后有定」。知止是什么?知止是知足,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那个知是智慧。心是定的,不会受外面的诱惑,不会受境界的动摇。别人对我一点点的恩德,我一生念念不忘;别人对我什么样的怨恨,我一点都不放在心里。中国古人说:「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为报」,知恩报恩,这是人。不知恩德,不晓得报恩,实在讲连有些畜生都不如,畜生当中有不少懂得知恩报恩的。一个人要成就不能靠别人,百分之八十要靠自己;别人给我们的增上缘,百分之二十而已。他指路,他指路路是自己走,别人没有办法代我们走。学要自己勤奋用功,最重要的是德行。「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这是真正的陀罗尼力,这个力量然后你才能够落实到修持功夫上。修持功夫儒家的纲领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这是儒家教育的陀罗陀,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佛法的教学,它的总纲领是发菩提心,这是总纲领。菩提心跟儒家讲的三纲没有两样,菩提心是真正觉悟了。《观无量寿佛经》上讲菩提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深心是好德、好善,我们有没有这个心?
  我从小多少有这么一点点,就是这一点点好善好德,才没有被花花世界诱惑,才没有被这个环境动摇,我还能把握得住。回向发愿心,那完全是利益众生。一生从思想见解到言语造作,总是希望能帮助众生觉悟,能给众生做一个好的样子。孔孟如是,佛菩萨亦如是。我劝导同学们,你们自己起心动念一切行为要常常回光返照,「我这个样子,整个社会人都像这个样子,好不好?可不可以?」如果你有良心觉得这个不可以,不可以我们就不能想,我们就不能做;如果觉得可以,对整个社会这个样子是可以、是好的,我们应当想、应当做,这是良心。圣人教导我们,给了我们一个标准,儒家的标准:伦常八德。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另外一个说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两种讲法都行。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不能符合这个标准?佛法的标准是十善五戒,这是通世出世间法,佛法修学的大根大本:十善、三皈、五戒。
  三皈依尤其是总的陀罗尼,皈依佛,佛是什么意思?法是什么意思?僧是什么意思?我们都讲解得很清楚、很明白。皈是回归,依是依靠,从迷惑颠倒回归,依靠觉悟。皈依佛,用现在话来讲,觉而不迷。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从邪知邪见,什么叫邪知?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从这个回过头来,要依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正邪的标准在哪里?经典就是标准,一切总要依经典的教训,不能依人。释迦牟尼佛入灭的时候答覆弟子的疑问,这些学生们向佛说:「你老人家在世,我们依靠你;你不在世了,我们依靠谁?」佛给我们说出四依法。佛不在世了,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依教奉行。说法的人与经典相违背,我们不能听他的。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它是善导大师作的,「上品上生章」里面你们去念,这一章我特别讲过。全经我讲过,这一章特别详细的讲过,你们多听听。佛不在世我们依靠什么?「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教我们四依法。又特别叮咛嘱咐教导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你要怕吃苦,你要不守戒,你不能学佛。
  我在澳洲净宗学院对出家同学的要求,决定要落实「沙弥律仪」。我们把持戒降到最低的限度,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做不到,你自动离开。为什么?我们要是迁你单,面子不好看,自动离开好。不能破坏道场,「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破坏道场是破和合僧,戒经上结罪是阿鼻地狱。你破和合僧,那个罪不得了!如果不在戒律上重新振作起来,佛法会灭亡,佛法不可能再兴旺起来。今天谁愿意受苦?谁愿意持戒?人不要多,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五个人,一个老师带五个学生能够建立佛法。今天如果有五个人,就能够复兴佛法。这五个人是能吃苦、肯受戒,这个受戒不是形式,决定遵守,丝毫不犯。我澳洲这个小道场,提供干这个。我们不求人,没有收入,饿死个个会生天,会到极乐世界。如果众生有福,我非常相信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生活苦不怕,不会饿死。所以,多少人能够把佛法兴旺起来?五个人就够,哪里要那么多人?所以,总纲领一定要抓到。
  三皈第三条「皈依僧」,僧是和合、清净,每个人能够遵守六和敬。六和敬里面最重要的,「见和同解,戒和同修」。人人能修六和敬,这是如法的僧团,人人能够修学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要求身心纯净纯善,我们天天礼佛、拜佛,希求佛菩萨保佑,希求佛菩萨派遣同参道友、真善知识,我们在一起共修。那个心地有邪思、邪念,自自然然有护法神迁单。上个星期我在香港,天目山有个居士打电话给我,常常在天目山找麻烦的有两个人,突然之间这两个人死了,有人说被韦驮菩萨打死了。这个道场真有道,真正有学有道,妖魔鬼怪进不来。妖魔鬼怪进来了,是你这个道场道也没有、学也没有了,妖魔鬼怪才进来。所以一定要坚持自己心行不离大道,不离佛陀的教诲。不能离开觉正净,不能离开十善、五戒;再进一步,不能离开经教。只要心天天都在经教上,我从前讲过,三个月效果就看到了。为什么?你人面貌不一样,气质不一样,风度不一样,它会变。六个月就有很大的转变,二、三年那你跟你从前完全不相同,你逐渐远离凡夫,靠近圣人。只要你能够继续不断的勇猛精进、奋发努力,愿意吃苦,愿意守戒,你这一生可以达到转凡成圣。
  善财童子给我们做的榜样,给我们做的模范,学圣贤大道。现在修行的环境非常艰难,找不到,但是它难不倒你的毅力,它障碍不了你的决心。你要有毅力、有决心,哪个地方不是道场?哪个地方不是用功的所在?我们看看古往今来祖师大德,有几个人有很好的修学环境?几乎找不到。大多数都是一个人在深山人迹不到的地方,自己搭个小茅篷,靠近一个寺庙,为什么?有机会去听经、去闻法,有机会去请教,这个道场里头有高人。他搭个茅篷,茅篷距离不太远,中国的里一般讲三里路到五里路,现在用公里来算,大概最远不超过两公里,他很方便。一个人住一个小茅篷苦修,他修成功了。到他自己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他就毕业了。毕业之后往往住在深山人迹不到的地方,在那里养道,把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
  净土宗中兴的大师莲池、蕅益,他们都是这样修行的。莲池大师在云栖山,在浙江杭州。一个人住在深山里面,以后被游客偶然之间碰到,跟法师谈谈,觉得这法师很有道行、很有学问。声名传出去,以后来依止的人多了,来跟他一起参学。莲池大师说:这个空地很大,你在那旁边盖个小茅篷,自己动手自己盖。以后人愈聚愈多,就有长者居士来盖殿堂,就成一个丛林。所以云栖寺的大殿不叫大雄宝殿,叫神运殿,说明什么?这个道场是护法神建的。莲池大师没有意思建道场,也没有向人化一分钱的缘,也没有给信徒说:我这里少个大殿,你帮忙建一个,没有!都是自动的,自动自发建成这个道场。这是仰慕大师的德行,在家、出家这么多人来亲近他,把这个山变成佛教圣地,变成修行的道场。这是我们后人的榜样,是我们后人的模范。我们应当常常记在心里,要知道效法,要知道向莲池、蕅益大师学习。
  每天只晓得贪图吃喝玩乐,这种作为如果是穿著出家人的衣服,你造的罪业深重!你可以欺骗别人,欺骗你的同参道友、欺骗你的师父、欺骗你的信徒,你欺骗不了佛菩萨,你欺骗不了护法神。到你恶贯满盈的时候,你的报应就现前。到那个时候,你后悔莫及,迟了!我们见面总算是有缘,我说的话不好听,但是句句都是好话,为你好。要不为你好,我见了面都恭维你、客气你、赞叹你就好了,我何必说这些话?可是你要晓得,我要一恭维你、一赞叹你,就把你送到阿鼻地狱了,将来你堕地狱你会恨我,你说我害你的。我今天说的这些话不好听,你将来堕地狱你会反省,「当时没有听净空法师的劝导,现在落到这个地步!」我对得起你,我都讲清楚、讲明白了。
  要怎样克服自己严重的烦恼习气?这是我们当前真正的课题。我提出一个办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谁是你的善知识?你最尊敬的那个人,那个人就是你的善知识。我听说我们第六届,第六届里面有一位老师,你们学生百分之九十讲经的讲稿都是抄她的,她在这里有大威德,你们对她没有不害怕的。这个人就是你们的善知识,你们跟她学。所以毕业证书上要用她的名字,不能用我的名字,用我的名字错误了。她教的,用我的名字,我冒取她的功德,我有过失。名实要相副,她是你们真正指导的老师,你们是她的学生。我知道这个老师是个女众,没有一个人不听她的话。我没有嫉妒心,只要跟定一个人学,这个老师对你负完全责任。你们将来各个成就道业了,她的功德不可思议;你们将来如果堕落了,她头一个堕地狱,为什么?她是你们的带路人。她所教的如不如法,我就不知道了,你们同学比我清楚。第六届明天毕业,毕业典礼我会来参加,我参加一半我就会离开。希望同学们多想想,你们在新加坡六个月学到些什么?
  我早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参加他的经学班,我在他经学班每个月学一部经。那个时候我没有出家,是居士的身分。我在台中住一年三个月,就是十五个月,我学了十三部经。我这十三部经都能讲得不错,所以我出家之后我教佛学院。我一个学期教一部经,佛学院三年毕业,我才教六部经;我学了十三部,还有七部派不上用场。你们在此地六个月,学些什么东西?光阴宝贵不能空过,「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经通一切经通。这个通就是真正得「陀罗尼力」,你真正得到了,然后你才有能力「持一切法轮」。这一切法轮,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你全贯通,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所说无量无边的佛法,你全部都通达了,你是天人师。别人能做到,我为什么做不到?你要找出这个原因,把自己这个原因消除,菩提道上就一帆风顺。
  做不到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贪图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昨天下午我跟大家讲的,你们没有放下自私自利,你们没有放下名闻利养,贪图享受五欲六尘的念头太浓太厚,贪瞋痴慢的烦恼念念在增长,这怎么得了?排斥善言的劝导,喜欢财色名食睡的诱惑。一定要想想,你们的前途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自己扪心冷静的、细心的去思惟去观察,不难发现,不用别人讲。修行一定把纲领掌握到,三皈、五戒、十善。实际上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我在缘起上写了五个修学的科目,那就是我们修学的纲领。我这五个科目,第一个净业三福,第二个六和敬,第三个戒定慧三学,第四个六波罗蜜,第五个十大愿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念念都不离开这个原则,不离开这个纲领,这叫真正修净业。执持名号求生净土,我们这一生肯定有分。要是把这些东西都忘掉、丢掉了,那是自己毁弃自己的前途,自己疏忽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的大好因缘,自己错过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第八句:
  【令於一切道场中尽佛境界悉开示故。】
  这一句跟前面第七句是一对,前面这一句讲的是「持法」,总持如来一代时教的大法。这一句是讲「示佛」,示是示现,要把佛的境界展示给一切大众,令一切大众生欢喜心,欢喜修学佛法,欢喜入佛菩萨的境界。经文里面我们要注意,『於一切道场中』,首先你要懂得「道场」这个名词的含义,场是场所,道是佛道。这个场所具足佛道,佛是梵语,意思是觉悟。我们从意思上来说,这个场所具足觉道,换句话说,这个场所的人不会迷惑,不迷,这个场所的人没有邪知邪见,这个场所的人身心没有染污。换句话说,具足觉正净,这个场所就叫道场。不一定是什么样的建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鹿野苑教导五比丘,那是道场,在旷野里面树林底下、草地上,六个人围在一起坐,讲经说法、研究讨论。你们想一想。
  这一次我们有这么一个机会访问韩国、日本,我带去两个理念,第一个: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在日、韩这个地区从来没有人这个说法,我们这样给他介绍,非常难得与会大众都能接受。第二个理念就是:佛教一切机构,寺院、庵堂我们中国人讲的,大大小小的场所应当要讲经,要把经典明白的介绍给社会广大的群众。这一点他们也同意,能接受。当然这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为什么?首先要培养弘法人才,弘法人才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我们参观比睿山,是他们的佛教圣地,在这里面我们看到、我们也听到,日本的高僧大德在这个山上修行,至少都是十六年不下山。诸位想想十六年不下山,他心是定的,定能生慧。
  学生修学期间当中最怕的是接触都市,都市的诱惑力量太大。往年我在台中跟随李炳南老居士,他在台中办大专佛学讲座,我参加了,我从第一届到十一届没有中断过,参加了十一届,第十二届以后我没参加了。期限最长的是四个星期,暑假结业的时候,李老师很沉痛说了一段话,「诸位同学,你们到慈光图书馆来接受佛法的薰习,这四个星期下来确确实实你们的气质不一样,有所改变。这个讲座担任授课的老师有五位,辛勤的教诲,你们能欢喜接受。但是今天结业,如果到电影院去看一场电影两个小时,你们又恢复原状了。这四个星期所学的变成留在你脑海里的一个印象,那个印象愈来淡薄,恐怕一个星期之后就没有了。」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事实。
  我们在此地这个培训班六个月,六个月学生如果不出门,日夜心都在经论上,那你们的气质不一样。六个月之前我看到你是那个样子,六个月之后看到你还是那个样子,我就感觉到奇怪了。所以修学的成绩在哪里?都在你面孔上、都在你表情上,都在你一举一动上,这是你真正的成绩。毕业了,回到自己地方,自己家里人看到你跟以前去的还一样,那你就完了!一定要人家见到你,「六个月你变了样子,你从凡夫变成圣人」,这成就了。那是培训班的荣耀、培训班的荣誉。把佛的境界表示出来,经文,『尽佛境界悉开示』,「开」是开启、显示,我做出来给大家看,跟从前不一样,真的不一样。心不一样,以前妄想分别执著非常严重,自私自利、名闻利养、嫉妒障碍、贪瞋痴慢非常强烈,现在没有了,现在起心动念为正法久住、为众生安乐。心不一样,相就不一样了,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六个月下来学了一点嘴皮上的技巧,何况这个技巧并没有学到,心理上一丝毫的改变都没有,这怎么行?德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