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268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268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讲「五浊恶世」,我们对於浊恶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到现在,不学佛的人都已经深刻的感触到这世界不好,世界太乱,这个世界不安全。所以许许多多人逼著去自杀,甚至於青少年自杀。这些事情时有所闻,已经不是新闻,常常听到。自古以来,从来没有的这么样一个社会。我们要问,这样的社会里,诸佛菩萨在不在这个世间示现?无论是从理上讲、从情上讲,佛菩萨大慈大悲,哪个地方众生有灾难,应当先去,优先去。我们这个想法没错,诸佛菩萨也在这个世间示现。「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话是佛讲的,哪有舍弃众生不顾的道理?但是要知道,佛是讲理的人,佛菩萨绝对不是感情用事的人。就像父母对待儿女一样,哪有不疼爱儿女的道理?儿女错了,他要不要受惩罚?要。虽然接受惩罚,父母还是在周边照顾他。
  我们地球上的众生,现在就处於这个状况。以往无知,虽然佛菩萨这些大圣大贤苦口婆心的教诲,我们这些众生没有在意,把圣贤教诲当作耳边风,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想一些歪曲的理由来抗拒圣贤教诲。「打倒孔家店」、「破除迷信」,这些口号喊得很响亮。孔家店打倒了,伦理道德没有了,迷信破除了,佛菩萨的教诲没有了,结果是什么样子?结果就是今天的社会动乱。所以这个灾难就是惩罚,这个惩罚是自作自受,佛菩萨再慈悲也帮不上忙;就像父母一样,再疼爱你,你的儿女还是要接受处分。我们在这个地方细细去思惟、去观察,能够体会到圣贤神圣之心。圣贤跟父母一样,希望我们觉悟,希望我们回头是岸,所以这些天灾人祸也是「诸佛於中现,各起神通力」。这些苦难,希望在受苦难的时候省悟过来,断恶修善,改过自新,我们才有救。然后看到诸佛菩萨「各起神通力」,正面的。现在佛起的神通力是负面的,负面帮助我们消业障;正面的帮助我们觉悟,无论是正面负面都是大慈大悲。你要冷静细心去思惟观察,你才能见得到;否则的话,粗心大意你体会不到。但是细心的人少,在佛法里面讲那是善根,真正有善根的人少,粗心大意的人多;随顺烦恼习气的人多,随顺自性性德的人少。
  我们有幸天天不离开经教,五十年的薰习,我们才稍稍体会得,才能够契入少许的境界。虽然很微少,我们感觉得很大的受用,渐渐对宇宙人生真相明白过来了;怨天尤人的念头从前有,很强烈,现在没有了。诸位要晓得五十年的薰陶,染上一点佛菩萨的气氛。许多同学有些跟我差不多同时遇到佛法来学习的,为什么许多人没有成就?他不能够舍弃世俗的薰染。他不能舍弃,就是他还喜欢名闻利养,还爱好五欲六尘享受,这是障碍。於是在佛法里面薰习的力量就显得很薄弱,这就是他一生修学为什么没有成就,为什么不能入佛境界,道理在此地。所以,我总是劝勉大家要远离烦恼习气的薰习。远离最重要的是不能接近,电视不能接近,网路不能接近,现在世间一般娱乐歌舞不能接近;更进一步的,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享受要放下。一切可以随缘,不可以攀缘。随缘是自自然然,遇到什么都好,决定不苛刻要求我一定要吃什么、一定要喝什么,不可以。你在这些方面如果分别执著,你就脱离不了烦恼习气薰习,你怎么会成就?你怎么能入佛境界?入佛境界就是跟自己性德相应,这是学佛最艰难的一桩事。
  这个事情老师帮不上忙,老师只能劝导你,没有办法约束你。一定要自己觉悟,要长年累月保持高度的觉悟,要像经上所说,这个世间如幻如化,《金刚经》上四句偈:「梦幻泡影,如露如电」,你要常常作如是观。你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你才真正能够积功累德,在这个世间什么都好,一切随缘。这个地方的人跟我有缘,欢喜我、尊重我,我多替他服务;这个地方的人没有缘,他不尊重我、他讨厌我,我赶快离开。随缘而不攀缘,自己的心永远是清凉自在。在这些地方大家一定要明了,人家尊重、欢喜,我不是分别执著人家尊不尊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从他的尊重、从他的欢喜,菩萨观机,他的机成熟了,所以尊师重道。一个老师如果希望学生跟学生家长对他尊重,这个老师不是好老师,为什么?他没有离开名闻利养,他还喜欢别人尊重他,不喜欢别人不尊重,这不是善师,这是凡夫。觉悟的人、圣者不然,他尊重是晓得他对於道的尊重,所以尊重是看他重道。他重道,他自然尊重。那个不是做出来的,不是一点勉强的。
  过去有人向印光大师请教,「有没有秘诀能教我们很快的入佛门?」印光大师答覆说:「有!」这些都在《文钞》上。印祖说「诚敬」二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一分就是你入一分,「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是观机的秘诀。你有诚意,自然表现出来是尊敬。没有诚意,哪来的尊敬?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最重要的是契机、契理,理是不会有违背,观机。观机就是看他喜不喜欢学?好不好学?从哪里见?从他的表情举止上能看得出来。他尊敬的心、真诚的心,显示他能接受,这是决定不能舍弃的,一定要帮助他。他的心懈怠、懒散,不太喜欢,这个时候就要走了。哪个地方缘成熟到哪里去,这个地方人懈怠、散乱,不想学;过个几年之后,他又想学了,菩萨又来了,这是感应。感应时时有变化的。佛菩萨随著你心地好恶,你好他来了,你恶他走了,你再好他又来了。佛菩萨不辞辛劳,看你想不想学?愿不愿意学?是不是真的在学?你果然是真的在学,你会感觉得到佛菩萨没有离开你,佛菩萨时时刻刻在你的周边,提升你的境界,帮助你、成就你,自行化他。只要你细心,你会体会到,你会观察到。所以即使是秽土,佛菩萨也始终没有舍弃我们。这是我补充的一点意思。我们看最后一首偈,这是这一段的总结:
  【或普贤菩萨,化现诸刹海,愿力所庄严,一切皆殊妙。】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这一首偈「结归普贤」,结得好。中国是大乘佛法,大乘法里面是以四大菩萨做代表,代表大乘的教学、大乘的学习,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在中国有四大名山,代表大乘佛法的教学、学习。第一位是九华山的地藏菩萨,地代表心地,藏是宝藏,心地是真正的宝藏。真心具足无量的智慧,是般若的宝藏;具足无量的德能、能力,万德万能;具足无量的相好,大经上讲佛的报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真的这个话说得一丝毫都不过分。只是一般人常常念这些经文,不懂得它的意思,更不知道相随心转,心好相就好。地藏菩萨代表根本的修学,一切众生心地宝藏都一样,跟诸佛如来没有丝毫差别,所以佛在《华严》「出现品」里面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我常讲大圆满,你们都听到佛家常讲大圆满,密宗讲得最多,显教也讲,《地藏经》上「大圆满光明云」,你们都念过。大圆满里头包括什么?包括三样:智慧圆满、能力圆满、相好圆满,三种圆满称为大圆满,自性本具的。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佛菩萨觉悟自性,所以佛菩萨这三种圆满现前,他得受用;我们迷失了自性,这三种圆满不能现前,得不到受用,道理在此地。《地藏经》上教导我们怎样破迷开悟、恢复自性,所以《地藏经》是大乘佛法里面启蒙的经典,学习大乘这是根本的经典,第一门课程从这里学。《地藏经》教什么?给诸位说,四个字「孝亲尊师」。由此可知,孝亲尊师是破迷开悟的基本的手段,是开发自性宝藏最重要的工具;像我们开矿、挖矿,我们要有机器、工具,地藏法门是最重要的工具。
  我们的修学遵守佛陀的教诫;要是违背,我们就吃大亏,要延误很长的时间;佛教给我们从哪里学,我们就从这里走,省很多事!学佛从什么地方入门?净业三福。我们的学院学习课程的安排,完全依照净业三福这个原则来指导,我们才晓得课程应该怎么安排。所以学院基本的课程是《弟子规》、《十善业道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为什么选这些经典?符合这个学习纲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从这个地方学起。先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你怎么能作佛?哪有这种道理?佛是人中最好的人,最完善的人,先要学做好人,要会做人。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才学习《沙弥律仪》、学习《太上感应篇》,把善恶的标准详细的搞清楚、搞明白,断恶修善。然后再进入第三条、第三个指导纲领:「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落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地藏经》教我们「发菩提心」,教我们「深信因果」,我们是循著这个指导纲领来做。
  「读诵大乘」,我们净宗是大乘教,读诵大乘,读诵哪些?当然首先是净土的五经一论,在这里奠定根基;然后专攻一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在这一生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成就自己就是教化众生,你给众生做很好的榜样、做很好的模范。我是凡夫,跟普通人完全一样,我怎么修成的?这个样子摆在此地,可以提供你做参考。你要真正看出来了,你就照这个样子去做,你会成就。你的成就会比我高,为什么?我修学的时候,眼前没有好的榜样。李老师教我学印光法师,印光法师不在我面前,我不能亲近他,读《印光法师文钞》。我学得很辛苦,修学环境很差,今天不晓得明天日子怎么过,没有人支持,苦难当中学成的。
  你们今天许多年轻人跟著我,我做护法,你们的修学环境超过我当年一百倍都不止,我照顾你们非常周到,我从前得不到这样的护法。你们不肯认真努力修学,不但对不起佛菩萨,你对不起我。我对你们一无所求,只是尽义务帮助你们破迷开悟,帮助你们转凡成圣。我给你们限定的时间、选定的课程,都是遵守世尊在大乘教里所讲的原理、原则,不是我随便想的,我没有那个智慧。只要认真努力,放下万缘,全心全力的投入,我知道你们的成就在我之上。但是这里头,古德常讲醍醐里头不能掺一点毒药,掺上一点毒药,全部都毁了,这是要特别提防的。什么是毒药?自私自利。你只要掺一点点自私自利,你就没有法子契入了。你念佛,不会得念佛三昧,你得不到。你学《华严》,得不到华严三昧。你学《金刚》,得不到般若三昧;得不到三昧,换句话说,你的功夫不得力,你不会有成就。谁破坏你的?自己破坏自己。所以修学大乘基本的条件,念念为众生,不能有一念为自己。对於自己这个色身绝不考虑,自己生活环境置之於度外,从来不想它,一切佛菩萨给你安排,佛菩萨照顾。
  我们这些年当中也建了些小道场,你们诸位都看到了,我没有化缘,从来没有开口向人家要一分钱。有人供养,我们就做;没有人供养,不做。所以我们虽然建几座道场,对於自己的道业一丝毫妨碍都没有,没有破坏自己的清净心,没有妨碍自己境界之提升,不生烦恼。一切随缘而不攀缘,这些是早年章嘉大师教我的,五十年了,我没有违背。一心要攀缘,动脑筋怎么样找钱,错了,大错特错!他为什么会有这个念头?他佛法学得太少,他完全不懂,他才会起这种妄想分别执著;他不相信佛法,他相信他自己的头脑,所以佛菩萨离开了。我们不相信自己的头脑,我们相信佛法。佛法讲财富从布施,愈施愈多,根本不要考虑财富的来源,只管布施,尽心尽力帮助别人;财力帮助别人,佛法帮助别人,无畏帮助别人。除了学这三种布施之外,心里什么都没有,什么希求都没有,你所得到的福报、智慧、健康长寿是自然的,没有一丝毫勉强。
  当年章嘉大师这样教我,我这样做,这五十年所得到的,完全证明老师传授的一点错误都没有。我相信老师,我相信经典的教诲,我从来不怀疑。由此可知,今天我们看到出家、在家许许多多人走的这个路子,走得很艰难、很困苦,原因在哪里?一句话,「不读书之过」。这个书是经书。世界这么混乱,有人来问我:「法师,到底这是怎么回事情?」我也一句话回答,「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哪些是老人?佛菩萨是老人,孔老夫子、孟夫子是老人,每一个宗教创教的圣贤都是老人。你不听话,你不肯好好的学,你要随顺你自己的思想、你的想法、你的作法,你能得到一点,非常辛苦。所以很多人看到我很自在,我没有想法,我也没有作法,一切随顺经典的教诲。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我们老老实实乖乖照做就好了,依教奉行。所有的过失,总的来说是不学经教,过失都从这里来的。佛菩萨大慈大悲教化众生,你不肯学,有什么法子?
  世出世间一切法,哪个法最重要?学佛最重要。你要不相信,你仔细想想,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做国王?做国王不重要。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去做统帅?统帅不重要。释迦牟尼佛有智慧聪明,他所选择的这个行业、选择的这条路,决定是世出世间最好的、最殊胜的,义务社会教育。你一定要记住,「义务」,义务是决不求报酬的。我上一堂课要跟你谈钟点费,这成什么话!这是生意买卖。佛什么时候跟人家谈过条件?没有,无条件的。只有奉献,决定没有希求,你才能得心开意解,你才能够入大乘法门。所以真正修行要记住,孝亲尊师,从这里扎根。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诸佛菩萨都是大孝之人,我在《地藏经》上讲得很详细。从《地藏经》往上提升,就是观音菩萨,观音代表大慈大悲,把你的孝敬,你孝父母的心、敬老师的心扩大,扩大到孝敬一切众生、奉事一切众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大乘戒经上佛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观世音菩萨,把孝敬随著心量展布在尽虚空遍法界,所以叫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没有条件,这个慈悲是真正的爱心,没有条件的,仁民爱物。
  再向上提升,文殊菩萨做代表,智慧。孝敬、慈悲要依智慧,不能依感情,依感情就坏了。你看看,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佛门里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是不是矛盾?不是矛盾。慈悲、方便要依感情,那就是祸害、就是下流;慈悲、智慧,要是依理智、依智慧,那是大德大能。文殊代表智慧,不可以感情用事。智慧,譬如儿女犯错了,该处分要处分他,这不是感情用事。感情是溺爱,往往养成子弟不良的习气,到长大没有法子回头,那才叫害他一生。所以有智慧的父母、理智的父母,对儿女的教训是非常严格的;那个严格是真爱,他将来长大成人,他会真正感激父母。如果不是严加管教,他怎么能成就?从小要是养成坏习气,那不得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很难改。改在孩童,在小孩、在童子的时候,这个时候把他养成,扎成根,社会虽然是大染缸,他也不会被污染。
  我为什么感激父母?小时候管得严,常常挨打,常常罚跪,长大才晓得父母对我好。我们踏进社会,社会是个大染缸,没有被影响、没有被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