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348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348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者说「法尔如是」是佛讲的,法性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这是我们平常在讲席里头常常讲的「性德」,自性的性德。但是我们总是讲不清楚,讲的人含糊笼统,听的人也是含含糊糊,似懂非懂。我们现在是不是讲清楚、讲明白了?没有,稍稍进步一点,比过去讲得好像是清楚了一点,而距离实际还相当遥远。为什么?没契入。要怎样才能契入?依教修行。这四个字老生常谈,里头的义趣是深广没有边际。
  学佛的同学们,我们没有法子跟佛菩萨比,这个自己一定要肯定,自己以为自己很行,那就没有法子了。所以你读了《华严》,读了这些境界,真的,没有法子跟他比,他能够在一粒微尘、一个毛端、一个毛孔里面看到无量无边诸佛境界。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不但是我们一般凡夫不行,今天世界上尖端的科学家,他也没办法。科学家今天发现所谓的量子力学,发现到最小的物质,肉眼没有法子见到的,从高倍的显微镜里面看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东西?佛经上讲的「微尘」。微尘发现了,微尘里面有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世界海,没看见,怎么能跟佛比!世界重重无尽,我们要联想到众生也是重重无尽。记住,《金刚经》上所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经上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是幻相。这个境界确实不好懂,怎么会有重重无尽?
  当年贤首国师在世的时候,在宫庭里面讲《华严经》,讲到这个境界,皇帝也在座下听讲,没有办法体会这个意思。贤首国师很聪明,请皇帝做一个八角亭,八角就是有八个面,每一面请皇帝设一个大的镜子,这个亭子上面悬一面镜子,下面也是一面镜子,皇帝不了解这个境界,做好之后请皇帝到亭子当中站一站,四面上下看一看,他恍然大悟,那个相是幻相,就是梦幻泡影,重重无尽。
  相的变化,一生一切生,一灭一切灭。再说得明白一点,生灭同时,生灭同时就是没有生灭了。所以佛才说「如露亦如电」,如露是讲的相续相;如电,电是闪电,是讲的真实相,大乘法讲的「诸法实相」,像闪电一样,在佛经里面讲的「刹那生灭」。
  刹那生灭这个意思很难懂,《仁王经》上给我们讲的一刹那有九百生灭,一弹指有六十刹那,刹那的时间很短,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而生灭的时候,一刹那里头九百生灭,所以我说生灭同时,知道生灭同时,不生不灭!
  这些统统是从形相上讲的,在佛法里头不说形相,叫色相。在色相上讲,色相上讲的有差别,有生灭。要从体性上讲,无差别,无生灭,体性上决定没有差别,没有生灭。
  末后这两句都是从体性上说的,第十句「尘容佛境」,第九句「尘含刹海」。这个两句完全是普贤菩萨的境界,普贤菩萨能入,能入微尘里面的刹海,这个样子才真正做到了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那个十愿才能做到。你不能够遍入尘刹(尘中所含摄的佛刹),普贤十愿是做不到的。
  我们今天学习,如果能够学到「观行位」就不错了。观行位是什么?观想。观想当中契入,没真入,我想入。想入,你未必是真的入进去。但是这是修行的不思议的法门,如果真的想久了,他就入进去了。为什么?佛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怕你不想。所以那个「想」,重要!想是一切法的根本!我们常常想佛,这个人自自然然他就变成佛了。常常想菩萨,他就变成菩萨了。常常想「财色名食睡」,他就变成三途众生了。为什么?「财色名食睡」里头决定与贪瞋痴挂钩了,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你怎么能脱离恶道?三恶道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
  所以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金玉良言,教我们「昼夜常思善法」。什么善法?佛说得非常具体,「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身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口善,也能说是语善。「不贪、不瞋、不痴」,意善,你心善了。佛是非常具体的教导我们,这个十条好记。我们有没有真干?佛法的修行,无论在家出家这是起点,这是入门。佛在经上嘱咐我们,劝导我们,希望我们善法圆满。特别又提醒我们,「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叫真修,这是真正入佛门,这是世间的善人。学佛的人是世间善人里面的善人,所以称为上善。上善之人那要具备什么条件?要具备三皈、持戒。所以净业三福第二条,第一条就是修十善,第二条这才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个就是上善之人。
  我们学了佛了,自称佛弟子,自以为是佛弟子,我们有没有想想,佛承不承认我这个弟子?我想做佛弟子,佛承不承认我这个弟子?那就要看佛教导你的,你有没有做到。第一条,就是「十善」,你做到了,佛说你有条件做我的学生,你具备这个条件,可以做我的学生。如果把三皈,至少是五戒,这是在家;出家,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你统统做到了,佛点头,承认你是佛弟子。在家人三皈五戒做不到,不是佛弟子,佛不承认。
  你到这个地方来,要我给你授三皈,给你授五戒。我给你授了,佛不承认有什么法子?你要懂这个道理,我给你授是我把佛所讲的这些条件详详细细给你说明,说明之后你能不能接受,你能不能做到?你能接受还不行,必须要做到。
  「三皈」我讲得很详细,我们好像保留有四个录音、录相带,现在都做成光碟了。还有同学们依照录音带写成文字,《三皈传授》。诸位要发心皈依三宝的,你要多看,你要多听,真正听懂了,听明白了,我发心照做,你才是真的三皈,那不是假的。形式无关紧要,实质非常重要!受了三皈之后,在家要受五戒,出家要受沙弥十戒。五戒跟沙弥戒形式也不重要,学一条做到一条,这一条戒就受了,做到两条,这两条戒就受了。这个道理是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
  形式是什么?那要缘分,要有传戒的机缘。如果这个地方没有人传戒,我想受戒那怎么办?佛是慈悲到极处了,这个地方没有人传戒,不要紧,你依照这个戒本,你去做,你做一条你得一条,做两条得两条,这是大开方便之门,真正慈悲到了极处!
  所以出家人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是基础,如果你做不到,你不是出家人,你是冒充佛弟子,你不是真正佛弟子。在家学佛的居士受了三皈五戒,五戒要做到;你要做不到的话,你是假的佛教徒,不是真的。我们要做真的,不要做假的。真的,仪式虽然是很好,但是没有缘分的时候不要紧,好好照做就好。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最后的一段,长行第十句看起:
  【一一世界海中。一一微尘。一切三世诸佛世尊广大境界皆於中现无差别。】
  这一句前面跟诸位说过了一些,需要补充的就是我们应当学习,常常作如是观。这一个事实确确实实是一般人很难理解,也可以说无法理解,我们靠什么?我们靠信心,对於佛陀的仰信,对於佛在经中所讲的字字句句,决定没有疑惑,完全接受,肯定依教奉行,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一条出路,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的一条大道!
  现在世间人讲成佛之道,这个才是成究竟佛果的大道。你能够常常作如是观,你的心量自自然然拓开了,不会再像以前一样的小心量,自然拓开了。多少能体会到重重无尽的宇宙,这个是世间法里头没有的。不但世间法里头没有,三乘佛法里头没有(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菩萨乘里头,佛也没有这个说法,这是一乘圆顿大法。佛在这个里头完全讲真实法,他境界里头全都说出来了。
  在三乘教学,那个根性不具足的,讲了他不能接受,他有疑惑,他听不懂的,佛不说。在这个一乘法里面全盘托出,一丝毫隐瞒都没有。如来果地上他所证得的统统说出来,我们要相信,决定不能怀疑,一定要依教奉行。常常想到佛在经典上讲的这些话,他所说的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末后一句,这是总结:
  【诸佛子。世界海无差别。略说如是。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无差别。】
  前面说了十条,略说。无量无边无数的无差别,这世界海微尘数的无差别,略说十条。真的,佛是希望我们闻一知十,一闻千悟。佛希望我们开智慧,知道宇宙之间一一法都是无差别的,怎么说?从性上讲就无差别,从相上讲千差万别。所以无差别是差别里面的无差别,我们明白了,相上是无差别当中的差别。由此可知,差别跟无差别是一不是二,这就好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个就圆融自在,你才能契入境界。
  你要把性相分做两桩事情,永远合不拢来,永远不得其利。你只能得其解,解悟,没有法子契入境界,契入境界是证悟,你没有法子做到证悟。你哪一天明白了,性相不二,理事无碍。什么叫不二?什么叫无碍?差别里头见到无差别,相里头见到性了。无差别里头见到差别了,性里头见到相了,性相是一不是二,这是证悟,管用了。什么作用?你在万事万物当中,我们常讲的逆境顺境、善缘恶缘,不管什么境界里头,你的心是如如不动的,它起这个作用。我们今天的心是浮动的,为什么没有办法?自己做不了主,顺境善缘生欢喜心,逆境恶缘起瞋恨心,自己没有办法控制得住。什么原因?我们读到这一段明白了,我们没有入这个境界。我们的思想里头、观念里头「性相」是对立的,「差别」跟「无差别」是对立的,没有法子统一,「有碍」跟「无碍」是对立的,这是凡夫!你怎么会不受境界影响?
  凡是受境界影响,不是圣人,没有觉悟。觉悟的人不受境界影响,他觉悟了,他看破了。为什么不受影响,他放下了,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他心是定的。我们赞叹佛菩萨,这经上常讲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为什么他们常定,我们不定?原因就在此,我们是生活在相对的空间,所有都是对立的。我,我的对面是人,我跟人对立;大的对面是小,善的对面是恶,长的对面是短,生活在相对的空间,没有法子统一。
  《华严》给我们统一了,知道这个根就是性跟相。性,能现能变;相,所现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了,宇宙是和谐的,众生是平等的,迷惑是暂时的,觉悟是永恒的。这样我们对一切的人事物,恭敬心自然就生起来了,那就是「礼敬诸佛」。所以佛法对我们有真实的受用,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让我们得到清凉自在。
  虽然我们处的现前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浊恶到极处,如何能够化浊恶为清凉,《华严经》是一条清凉剂,你入这个境界,你就懂得,你就能转境界了。《楞严经》上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跟如来无二无别了。你要能转得了境界,你不要被境界所转。你被境界所转,你是凡夫,被境界所转就是受境界的影响。你要不受境界影响,你才能影响境界,影响境界就是度化众生。所以度化众生先要度自己,自己还会受境界影响,你怎么能够影响境界?
  我们常常听世间人说,某人有很大的影响力。为什么他有影响力,我没有影响力,你要好好想一想。世法里头小的影响力是智慧福德。真实的影响力,那是自己不受境界影响,不受六道的影响,不受十法界的影响,你就能影响六道,就能影响十法界,就这么回事情!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执著不能不断,烦恼习气不能不除,要紧的一句话,还是放下,放下再放下。长行我们就介绍到此地,接著看下面的偈颂: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这一句是说偈仪。说偈仪文字每一段都相同,意思不一样,境界不一样,这一段里头的义趣比前面要深广得多了。为什么?这里头讲的「尘含刹海」、「尘容佛境」,跟前面怎么会一样?这个甚深微细的义理,我们多多少少有一些体会,才有这个感受。含糊笼统、囫囵吞枣的读过,那很可惜!法味没有尝到,法喜怎么会生起来?尝到法味,法喜充满,你真的懂了,真的明白了。虽不能够像菩萨那么样的明显彻底,总有几分相似,有一两分相似已经就非常可贵了。
  现在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相似?依教奉行。真正依教奉行,首先要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放下。烦恼习气要不放下,永远没有办法沾到《华严》的气氛。我们不谈契入,契入太高了,沾上一点气氛都要把烦恼习气断掉。现在请看偈颂第一首:
  【一微尘中多刹海。处所各别悉严净。如是无量入一中。一一区分无杂越。】
  这个是颂长行第一句。第一句长行讲,「一一世界海中,有世界海微尘数世界无差别」,我们把偈颂跟长行合起来看,意思更明了。这些经句最好都能记住,常常读诵,常常回味,这是修持。这个是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讲的「从根本修」,根本修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观念。我们从来不了解、不明白,迷惑了,不知道微尘里头现刹海,不知道微尘里面影现一切诸佛如来,不知道!读这个经,世尊给我们透出这个消息。
  『一微尘中多刹海』,世界海微尘数的刹海,在哪里?一微尘里头。记住,一毛端的毛端上、毛孔上,这个是不思议境界。
  『处所各别悉严净』,这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能够入微尘里面一一佛刹,能够在一一佛刹里面供养一一诸佛如来,供养一一菩萨海会,那才叫「广修供养」。我们哪里能做得到!十大愿王这十句话,读了《华严经》才知道,他这十句话境界不可思议,他那个十愿落实在这里头,落实在「一微尘中多刹海」,一一微尘亦如是,一一微尘。
  『处所各别悉严净』,你看看,它不杂,它不乱,整整齐齐,处所各别。普贤菩萨到那边去参访,庄严佛净土,「严净」就是庄严一切诸佛的净土。要记住,一净一切净,普贤境界。
  『如是无量入一中』,这个无量那是真的无量,没有办法用数字来计算,绝对不是古印度数目字的单位。我们晓得古印度他们计算数目单位,实在讲很不可思议,印度人确实是聪明,我们不能不承认。他的计算数字单位居然到一百三十多个,我们中国人计算数字单位好像只有二十几个单位。最后的大数,十个大数,从阿僧只讲,那个不是十进法,是倍倍相乘,阿僧只个阿僧只叫一个无量。这个无量是有量的无量,不是真的无量,无量是数字单位。无量个无量叫一个无边,所以「无边」也是数目字单位。此地不能用这个来解释,这个无量是真的无量,决定不是数目单位,那是有量的无量,这是真的无量,微尘无量,刹海无量。但是「入一中」入一个微尘里头,入一毛孔,入一毛端。
  『一一区分无杂越』,清清楚楚,一丝毫不乱,一一微尘里头统统都现,重重无尽!这个是佛给我们说出事实的真相,现相如是!再看第二首:
  【一一尘内难思佛。随众生心普现前。一切刹海靡不周。如是方便无差别。】
  这个赞颂第二首,诸佛出现所有威力无差别。这个里头就是说,我们通常讲的最简单的说法,佛的智慧、佛的德能、佛的相好,这个三句就圆圆满满将佛果德上的全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