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412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412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妙宝庄严华藏界,菩萨游行遍十方,演说大士诸弘愿,此是道场自在力。】
  这个总结。这一首偈结归道场,我们要用心学习。现在确实有不少同学发心建道场,建了道场干些什么事?你不能不知道。这一首偈就是告诉你建道场要做的事。『妙宝庄严华藏界』,我们现在把境界缩小,庄严国土,这个范围缩得小;再扩大一点,庄严世界,我们讲这个世界就是地球,要有这个心愿。为什么要有这个心愿?我庄严我这个地区不行吗?庄严我这个都市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庄严世界?今天资讯发达、交通便捷,地球变小了,所以有许多人讲地球村,这个话说得不错。现在国外许多科学家都在研制快速飞机,将来飞机的速度比我们现在的飞机要快一倍到两倍。如果速度快两倍的话,从中国飞到美国横度太平洋需要多少时间?三个小时。早晨到美国去上班,晚上回来,能做得到。所以地球已经变成一个村庄,我们同住在这个村庄,要是不往来,成什么话?所以现在起心动念要想到全世界,要想到全人类的福祉,这就对了。
  『菩萨游行遍十方』,我们都把范围缩小,我们今天学习,就用这个地球做单位,确确实实我们每年出国去旅游的次数愈来愈多。我们同学当中就有不少人,我看他们的生活,他们没有家,生意做大了,许多国家地区都有分公司,每个月都要去看一下、去照顾一下。你仔细去观察,他一年能够在他家里头住一个月就不错了。多半是什么?这里住两天,那边住两天,一个月就没有了,下个月又要周围走一趟。所以我说他没有家,一生都在旅行,真的叫「菩萨游行遍十方」。游行,菩萨有事,不像我们一般凡夫,凡夫现在天天坐著飞机去游行是为他的名利。如果这个人是学了佛,名利碍不碍事?不碍事。任何一个行业都不碍事,任何行业都可以做道场。
  『演说大士诸弘愿』,这个「大士」是法身菩萨,在《华严经》里面,菩萨的代表、菩萨的首座就是文殊、普贤。文殊的十波罗蜜,普贤的十大愿,你到处游行,到处弘化。你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在你家庭,落实在你的公司,落实在你的事业,落实在你的交友,你在行菩萨道。我们要注意经文,「演说」,不是「说演」。演是做到,表演出来自己做到,做到以后再说,叫「演说」。如果是「说演」,说了还未必能做到;说了再做,算是不错了。演说是做了以后再说。你自己要把菩萨道兑现,这是道场。
  一个道场最重要的就是这两句话,「演说大士诸弘愿」。在道场里面讲,演是修行,说是教学;演是行门,说是解门;演是道风,说是学风。有道有学,有解有行,这是道场。你在家里面能做到,你的家是道场;你开个店,你在店里面能做到,你的店是道场。一切时一切处,无一不是道场。你的三学、六度、三福、六和、十波罗蜜、十愿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处事待人接物,没有刹那时间中断离开,你这叫行菩萨道。你所在之处,那个地方就是道场。
  你做熟了,自自然然流露,那就叫『自在力』,没有一丝毫勉强,完全成习惯。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就是这个样子,一点造作痕迹都没有。这个要长时间去练习,真的是「学而时习之」,把你学到的东西要兑现、要落实,做到!习是落实,时习就是养成一个习惯,自自然然的。
  这四句偈里,关键的就是演说。演说,我们一定要想到,佛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凡是演说成习惯的人,没有不受持,没有不读诵。受持是真正的受用,方老师讲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诚是最高的享受,清净是最高的享受。虚伪有痛苦,人虚伪,人染污、不平,怕会受到良心的责备,身心不安,他生活不快乐。我们一般讲昧著良心做事,他哪来的乐趣?没有智慧,迷惑颠倒,福报享尽,恶报就现前。
  有一等人作恶,他还好像得意忘形,他没有惭愧的心。那是什么?良心没有了。做错事还有良心责备,那个人还有救。做一切恶业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作恶,丝毫惭愧心都没有,这个没救,这个就是佛经里面常讲的「一阐提」。一阐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善根断了,没有善根的人。佛菩萨对他都没办法,一点忙都帮不上。
  我们看看现前社会里头,有没有这种人?有!我们常常看到,常常听说。为什么今天这个社会阐提种性的人这么多?我们想想阐提种性不是天生的,他的性也是本善。为什么迷到这个样子?没有接受过圣贤教育。现在社会好像学校很多,没有圣贤教育的学校。所以随著他的年龄愈迷愈深,到三、四十岁的时候,良知良能完全被五欲六尘掩盖住,变成阐提根性,这个原因是这样造成的。由此可知,教学的重要。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中国跟海外有许多小朋友在读经,这是好事。虽然他不懂,他要是念得很熟,阿赖耶里头有印象。纵然将来被这个恶的环境所薰染,他会良心发现,他会於心不安。为什么?他小的时候曾经受过圣贤教诲,不一样。如果圣贤教诲时间能久一点,他这个印象能深刻一点,他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会现前。他能够保住在这一生当中不会做大的恶事,他能够继续向上。如果遇到殊胜的缘,遇到佛法,遇到净土,触动他的善根,可能在这一生成就,永脱轮回,这一生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作祖了。这些不是不可能,善导大师讲得好,总在遇缘不同。
  我这一生就是个例子。小时候读了一点圣贤书,家里面父母教,教得很严。进到学校遇到好老师,老师教导认真,老师给学生做榜样。我们十几岁的时候,深受老师的感化。二十六岁遇到佛法,一遇到、一接触就欢喜,这个就是触动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遇到这些善知识,这是缘分好,因缘;三个条件具足,能在这个花花世界五十年没有受到影响,没有被污染,没有坏习气。不但没有学到坏习气,年轻时候的坏习气在这些年当中逐渐逐渐淘汰干净,所以才有一点智慧。真正如老师所说,获得人生最高的享受,对老师感恩戴德。
  怎样报答老师的恩德?依教奉行。在这一生当中自己演说,演说影响的面愈大,时间愈长,真正报老师恩,真正报父母恩,「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众生对我有恩,每一个众生对我都有恩;国土对我有恩,国土是环境。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总是恩德,逆境恶缘消我业障,顺境善缘长我智慧。我怎么会不感恩!心地清净无染,这个是修成的,不是本来有的。我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是长时薰修。我自己的经验就是讲台没有中断,天天讲经劝别人,同时也劝自己,天天在勉励自己,天天在劝自己。说老实话,劝自己的受用大,劝别人,别人能得多大受用很难讲,自己的受用真实,我是从这个方法得力。
  所以我常常用这个方法劝别人,因为在我想像当中,大部分的人跟我的状况相同,佛家讲根性,大多数相同。修定不容易,定不下来;学密、念佛也都不容易。用这个经教薰修容易,这样我们现在讲对知识分子非常有效。那个用禅定、用念佛能够得到效果的,那是福德很厚。他有善根、有福德,福德特别厚,那个行。像我们这些人有善根有福德,我们是善根多一点,福德少一点,这种根性那就是经教有效果,经教不能中断,总得有几十年的时间。我这个性情能够定,我自己的经验,三十年!心真的定了,不再向外跑,三十年不中断的薰习,讲台上收到这个效果,我常常劝人。好,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九七卷)  2002/07/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97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藏海安布庄严,台面宝地偈颂第八首看起:
  【妙宝庄严华藏界,菩萨游行遍十方,演说大士诸弘愿,此是道场自在力。】
  这一首偈前面讲过,可是意思意犹未尽,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前应该怎样学法,这一点非常重要。偈颂里头说得很明白,『菩萨游行遍十方』。在中国过去佛门里头常讲「铁打的常住流水僧」,这个意思是说,这一座寺院丛林建筑在这个地方,它是不会移动的,但是里面的住众是川流不息,而不是永久住在那个地方的,叫流水僧!为什么?世出世间法最重要的就是「缘」这个字,哪里有缘就哪里去,怎么能够长住在一处?长住在一处,这一处缘尽了,你住在这个地方不起作用了;换句话说,没有用了。没有用这个时候,只有两条路子:一个就是往生,在这个地方圆寂了,缘尽了;另外一种方式,看看别的地方还有缘,他就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教化众生。
  在唐朝的时候,大家晓得鉴真老和尚,中国没有缘了到日本去,日本的缘成熟了,把他当成国宝。我到日本去拜过老和尚的道场,这个道场有老和尚的像,老和尚的坟墓还在后面。现在在墓的旁边还立了一个赵朴老的纪念碑,日本天皇到那边都去礼拜。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缘」,出家人心地清净,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留恋,在哪个地方多住几天、少住几天,不是自己的事情,是这个地方众生的缘有长短不一样。
  什么叫缘?这个地方是不是真正有人跟著你学习,你所教的、所说的大家都真正能够依教奉行,这就有缘。如果大众对你表面上很恭敬,阳奉阴违,不能够真正依教奉行,这个地方跟你没有缘。纵然在这个地方建立道场也没有缘。建立道场是有好处,为什么?跟这个地方结了缘。虽然结了缘,缘没有成熟,就好像种果树,种个桃树,种子种下去,那个树苖长出来,它还没有长大,还不能开花结果,这个就是缘种下去了,没有成熟。等到什么时候它长成树、结成桃了,你再来,这时有桃吃了,缘成熟了。所以这个缘是没有白结的,你在这个地区给这个地区有贡献、有布施供养,最重要的你要有愿,我等待这个地区缘成熟的时候再来,乘愿再来。乘愿再来的条件,缘成熟了。再来干什么?为这个地区人民服务,不是来享受成果的,是来服务的。
  怎么服务?『演说大士诸弘愿』,这个就是行菩萨道。到这个地方来教化众生,总要懂得应机说法,这个地方的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机,喜欢什么样的法门,你教他。如果你所传的法跟这个地方众生根性不一样,那他学得就困难,就收不到效果。所以传法的菩萨自己本身要会得很多,应用的时候那是一样、一门。遇到禅宗的根机,你就教他参禅,帮助他开悟;遇到教下的根机,教下宗派很多,《华严》是教下,《法华》也是教下,《楞严》、三论、法相、唯识都是教下,要看他是哪一种的根性,这么多经论里头,他喜欢什么样的经典。特别爱好,那就是这个经典他过去生中曾经学过,一接触他就生欢喜心;他有根,不是这一生初学,接著来的,因此往往他能够悟入,我们一般讲他有悟性;换一个法门则未必。真正高明老师对於学生他有能力观机。我学佛第一个老师,真正是接引的老师,章嘉大师,这是密宗的大德。他没有传给我密法,他教我看经,看经有不明白的地方找他,他给我解释,这个也是观机。
  学佛无论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当然头一桩事情是你要消业障。你的业障不消除;诸位要晓得,佛是一个圆满智慧圆满福德的人,所以叫「二足尊」,足是圆满,二是智慧跟福报两样都圆满,大智大福之人。我们没有福没有智怎么学佛?怎么能学得成功?所以学佛不能没有福报,不能没有智慧。但是没有福报有智慧,行!没有智慧有福报,也行!这是什么?可以入门,入门再补习,再把你缺少的那一部分补上来,两者总得有一样。两个都具备,好!那个成就快。
  像我在年轻就缺,没有福报,一点福报都没有,这个学佛之后才懂得修福。修了将近三十年,福报好像才现前,我们才有一个讲堂,不要到处跑了,有一个华藏佛教图书馆。那时候我讲经二十年,我学佛七年;换句话说,二十七年了,修福从这个地方开始看到有一点福报现前了。你没有耐心不行,哪里说是三年五年就能见到效的,没有那么容易!古人常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一棵树,让这个树长大也要十年。所以你要不消业障怎么行?
  我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也是很重视,教我要消除业障。他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有求没有感应,那是什么原因?业障!业障要消除。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怎么消除?用什么方法去消除?大师传给我的不是拜忏,不是在佛前求忏悔,他教我不是这个方法。他教我的是改过自新,每天要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毛病习气,只要自己一发现,就下定决心把它改过来,这个叫忏除业障。我明白了!所以他讲的东西我相信、我佩服,他老人家所传的就是儒家讲的「不贰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凡夫最难的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有过失,这个事情麻烦大了。不知道,你怎么会改?所以圣贤书不能不读,圣贤的教诲是一个标准,拿著这个标准天天来检点自己,就容易发现过失。所以明朝末年,念儒家书的、学佛的都用功过格来检点自己的过失,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佛门里面,净宗的祖师莲池大师就用功过格来修行,现在这一篇东西还在《莲池大师全集》里面,流通很广。它不叫功过格,它叫「自知录」,人贵自知之明,「自知录」就是功过格。
  晚近印光大师教我们用《了凡四训》,把改过自新、改造命运的道理搞清楚,那里面是讲因缘果报的。我们要改恶为善,改祸为福,改凶为吉,改凡为圣,《了凡四训》是个基础的教育。你只要想改造命运,我们学佛是改造命运,是大的,我们是要改凡为圣。你看我们今天在六道,我们想改六道为极乐世界,这是大的改造。你要懂改造的理论,懂改造的方法,有理论、有方法,我们自己就有信心。所以头一步要把自己的命运转过来,命运都转不过来,你学佛有什么成绩可言?它都摆在面前的。
  《了凡四训》重要!所以我讲经这么多年,常常劝人,特别劝初学,你把《了凡四训》从头到尾念三百遍;用一年的功夫,一天念一遍,学佛从这里学起。因果的道理明白通达了,你就开始修行,开始转恶为善。善恶的标准,印祖讲得好,他用《太上感应篇》,尤其是这个注解吉凶获报的例子在《感应篇汇编》。《感应篇》的文字不长,一千三百多字,《汇编》就几十万字了,这里面有注解、有例子,真的是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这些例子增长你的信心。
  除这一部书之外,《安士全书》也是印光大师极力推崇的,它前面一半是「文昌帝君阴骘文」,那个注解例证也非常丰富。「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文字更短,不到八百字。这些东西早年我都讲过,内容非常丰富,以这个为标准来检点自己的过失,把它当作戒律来看。学佛从戒律开始,以戒为师。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持戒真有了功夫,心清净,清净心生智慧,这个是学佛一条大道。古往今来那些声闻菩萨都是走这一条路子成就的,你还有特别法门吗?
  密宗,我的老师是密宗大德,他告诉我密宗是佛法里头最高的修学法门,不是初学学的;就像学校念书一样,密宗是研究所。你要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