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414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414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净光明备众饰」,这是如来果地上圆满的大法,清净光明,确确实实一尘不染,无量无边的庄严。这个「饰」就是应前面的庄严,饰是装饰,备是圆备,没有一点欠缺。在前面我们也说了很多,《大方广佛华严经》,绝对不是讲这个经本,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部圆满的「大方广佛华严」,你就明白了。
  『充满法界等虚空』,一点都不错。我们怎么学?我们的愿要充满法界等虚空,我们的行也要充满法界等虚空,《华严经》你就学到了。纯善无恶,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做好样子。什么样子?作佛的样子,作菩萨的样子。
  净宗同修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净宗学会」这个名号是夏莲居老居士提出来的。我第一次到北京就是去访问黄念祖老居士,他把这四个字告诉我,一再的嘱咐我,国内建净宗学会机缘没成熟,希望我在外国发起建立净宗学会。我接受了、答应他了。那个时候离开北京,我就到美国去了,在美国加州住了不到一个星期,我到加拿大讲经,在温哥华就成立第一个净宗学会。
  第一个净宗学会是加拿大的净宗学会,在温哥华。听说现在这个会还在,什么人负责我不知道。从温哥华讲经回来之后,回到旧金山,在旧金山这是第二个净宗学会,美国净宗学会,在Sunnyvale,杨一华居士主持的。这个净宗学会现在逐渐很有规模,做了很多的好事。我们一些录相带在美国电视台播放,由他们负责的,他们在做的,我们还保持著联系。
  在美国到处讲经,到处劝他们组织净宗学会,大概有十几个,美国有十几个净宗学会。正式在地方政府立案的净宗学会确实是在外国开始的,以后再传到台湾。台湾第一个是我们的华藏净宗学会,没有会址,就在图书馆,华藏图书馆。现在华藏净宗学会这个招牌是悟道法师他拿去了,台北市华藏净宗学会。还有一个台北净宗学会,台北净宗学会是陈彩琼居士主持的。好像现在台湾大概我看也有二十几个净宗学会,马来西亚有三十多个,澳洲有八个,好事情!
  净宗学会的性质,实实在在讲就是古时候的莲社,我们彼此之间有往来,每一个学会都是独立的,没有统辖管理,没有!这个我们跟佛光山不一样,跟慈济功德会也不一样,他们是有组织的,有统一指挥管理的,我们这个没有,各个会都是独立的,人事独立,财务独立,只有修学我们大概都是统一的,都是依五经一论,而且都是以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为主修的功课。我们在修学这一方面互相交流,互相的帮助。这个会是这样的一个性质。所以会与会之间是友谊,大型的活动我们人手不够了,我们会请其他会来支持,甚至於有些时候财务有困难,别的会也会支持,确确实实我们像兄弟一样互助合作,互相尊重。
  曾经开过一次联谊会,在我初到新加坡的时候,新加坡净宗学会成立,召开了一次联谊会,世界各个净宗学会的代表都来参加。这种联谊会我们是不定期的,不是每年有一次,看机缘成熟,我们这样召开一次。看看将来我们在澳洲如果缘成熟的话,我们在澳洲来召开一次。这么多年大家见见面,彼此互相来共同研究探讨修学的方法,彼此互相观摩,改正错误,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个是有必要的。所以联谊里面我们著重互相学习,提供不同的修学经验心得,帮助大家提升自己修学的品质境界,所以这个会还是有意义,值得召开的。
  这是摩尼妙宝,我们把它克实而论指出来,就是《华严》,就是《无量寿经》。而《无量寿经》特别是夏老的会集本,它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真的是「放净光明备众饰,充满法界等虚空」,我们的心行要与经相应。
  末后这一句重要,这是「佛力自然如是现」。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离妄想分别执著,《华严》是佛力自然如是现前,《无量寿经》的会集本也是佛力自然如是示现的。如果诸位从这个角度深入去观察体会,你所有一切的疑虑都消除了。
  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知道,每一个人妄想很多。我们可以说这个思想非常非常复杂,心都不清净,没有真诚,没有清净,没有平等,没有智慧,没有慈悲,说话、写文章不负责任,因此这里面自自然然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误会。我们听了看了能相信吗?你要是相信、接受了,你自己的问题严重,你会迷失方向,你会走入歧途,这是一定的道理,没有法子避免的。为什么?想法看法太乱了,没有标准。
  我们在这个混乱的局面里,要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只有一个法子,跟著佛菩萨,跟著圣贤人,一门深入走一条路,决定不旁顾,我这一条路走到底能走出来。这个要有信心,这个信心是智慧、是福德;没有智慧、没有福德他不相信,学了几年好像没有什么收获,他就再找另外的路,错了!他这一条路快要走通,他放弃了,那多可惜!继续走下去就通达了。所以一般人的话,特别是这初学的人,不能听!
  从前老师教学生,也许诸位听说过师承,什么叫师承?承是承传,老师一代一代传下来,世法佛法古时候的承传都是这个办法。这个老师要找一个传人,传人不好找,所谓是可遇不可求。传人的条件是什么?是对老师百分之百的信从,对老师是百分之百的信心,百分之百的服从,这个人具足做学生的条件,老师传授给他。他对老师信心不足,半信半疑,对老师的教导阳奉阴违,这个人不是传法的人才,不具传法的条件;在佛法里面讲法器,他不是法器。法器的条件就是坚定的信心,依教奉行。教的你不做,这有什么用?佛菩萨来了都没办法,你都成就不了。你就想想,这一个老师在一生当中教学,要找这个学生不容易,可遇不可求。有时候一生当中遇到一个,遇到两个,那真是天大的喜事。
  一生当中一个都遇不到,怎么办?在从前著书,希望利用文字传给后代。也许后代有有缘的人,他对你这个著书深信不疑,依教奉行,他还成就了。这个情形有,在中国头一个是孟子。孟子是继承孔子的,但是孟子那个时代孔子已经过世了,孟子从哪里学?学孔子的书。孔子的著作留下来了,他真的是一门深入,依教奉行。有不明了的地方问孔子的学生,从前跟孔子学过的,向他来请教。孟子成为亚圣;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从书本上学来的。
  所以真正这个承传的条件就这么两个,对老师「深信不疑,依教奉行」,就这八个字。有丝毫怀疑就把你的这个学问破坏掉了,怀疑是你自己的信根不深。外面的谣言很多,你会轻信谣言,对於你的老师信心逐渐逐渐丧失,你的亏吃大了!那个造谣生事的人是什么?是你的冤家对头,是你的魔障,魔看到你要成就,他嫉妒。你成就了,他不能报复,他必须把你拉下来。你果然上了当,把你又拉回去了,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他等待机会来报复,这个事情太多太多了,我们学道不能不晓得这个道理。
  但是实在讲真难,为什么?老师有过失,学生看在眼里,他怎么会服气?那个老师是真的过失、假的过失,这个我们不知道。所以善财童子离开老师出去参学的时候,他的老师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教导他参访善知识必须具的心态。什么样的心理,什么样的态度?不见善知识的过,你就能有成就。你见善知识的过,把善知识过放在自己心里,把你的道行完全毁掉了。你想想看,谁能做得到?
  善知识里头确确实实有真正佛菩萨再来示现的,他示现那个过失,那个过失是度一种人,用那种方法来度他,是他的善巧方便。我们凡夫哪里知道?凡夫不知道!所以文殊菩萨讲的这个话,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就说明,善知识这个里面生熟难测。这就是说,这个「生」是真正凡夫的这个善知识,「熟」是佛菩萨示现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把佛菩萨度众生那种巧妙的方法,我们误会了,那一类的众生不是这个方法不能得度。所以吃亏是自己,不是别人,对善知识有没有妨碍?没有妨碍。
  若是凡人,清凉大师在注解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纵然是像大圣尧舜禹汤都还免不了有小过失。所以人为什么自己不反省,我自己有没有过失?自己一身的过失,还批评别人过失,是过上再加过,你还会有什么成就?说实在的话,谁才能批评人的过失?自己完全没有过失,你才有资格。自己完全没有过失的时候,绝对不会批评别人过失,大智大德。他为什么不批评?他那个完全没有过失是从有过失修过来的,修行过来的,过来人!看到你的过失,我从前跟你一样。
  佛眼睛里面看众生,佛是众生修成的,一看你是我在从前哪个阶段,他笑笑不会说你的。说人过失、记人过失的,这一生他的德行毁弃掉了。这个人没有德行,哪里能成就学问?哪里能成就智慧?成就智慧,我们晓得真智慧是从定中发现的,因定生慧。你的心里头还有别人过失,你的心定不下来,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你想想看,我们要求真智慧,要想得禅定,要想开智慧,决定不能把别人的不善装在自己心里头;你把别人的不善装在你心里头,你这一生成就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你哪里是法器?你不具足传法条件!
  所以学生找一个好老师不容易,好老师找一个学生是更难,到哪里去找?这一桩事情古人常讲可遇不可求。所以许许多多真善知识一生找不到,唯一的办法著书。现在有更方便的方法,我们录相,我们把画面、音声都可以往底下一代传递。如果我们所悟得的、所修得的是真实的,自自然然有人他去拷贝流通,还用得著自己操心吗?如果这个东西没有价值,后人不会给你流通。现在人没有问题,现在有些跟你有交情,肯给你流通。过个五十年,过个一百年,那个时候的人跟你没有交情,完全看你的东西有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绝对不会流通你的。
  所以从这些地方你就要知道,古来大德他们那些著作,凡是能够流通到现在的,都是经过千百年当中多少人看过的,多少人赞叹的,才会把它刻版流通到现在。如果觉得这个没有什么太大价值的,放弃了。这个放弃的原因,古时候流通的成本太大,印刷术没有发明之前用手抄,流通你要请人抄。请人抄要给钱、要给工资,你要养一些写字写得好的人,天天替你抄,成本太高。印刷术发明之后,就是木刻版,那个成本也不得了。诸位如果到南京,你就看到金陵刻经处,还有刻这个木版的。不像现在照相制版方便了。那么大的成本,人家不愿意付出,所以精挑细选,选择你一生当中著作最好的、最精华的把你抄下来,你才晓得古圣先贤传来的都是宝!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九八卷)  2002/7/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98
  诸位同学,请看「藏海安布庄严」偈颂最后一首,第十首:
  【诸有修治普贤愿。入佛境界大智人。能知於此刹海中。如是一切诸神变。】
  这个是结归能知之人。华藏世界依正庄严,一切的变幻,谁能知道?普贤菩萨知道,凡是修普贤行的人也知道。这一首偈很值得我们重视,我们要好好的来学习。
  第一句教导我们『诸有修治普贤愿』,「修」是修学,「治」是对治,普贤十愿对治我们的毛病。第一愿「礼敬诸佛」,对治我们的傲慢、自大、狂妄、不敬。诸位想想,这个毛病非常严重,纵然自己有善根福德因缘,如果这个毛病你不能够对治,不能够改过,肯定把你的善根福德因缘障碍住了。我们不谈修学,就谈在世间处事待人接物。世法里面,做一点小小的事业都没有办法成就,原因在哪里?原因在自己太骄慢,目中无人。所以古人常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由於自己的贡高我慢,把人和失掉了。这个不但是大事业不能成就,没有人帮助你,小小事业也没有人帮助你,到最后你的苦难来了。什么时候?到你衰老的时候,孤苦伶丁,没有人来探望你,没有人来照顾你,这个时候你后悔太迟了。人是一个社会动物,人决定不能脱离人群生活下去,一定要明白,我们活在世间依靠的是人与人的互相帮助。由此你就晓得人和是多么重要,怎么能够疏忽?普贤十愿前面三愿都与人和有关系。
  第一个赞叹、礼敬。这十个纲目念的人很多,在《朝暮课诵本》里头,天天都念。念了怎么样?做不到!所以真实无上的法宝在你面前走过,你不认识,你没有能把它抓住,让它空过,你说多么可惜!天天读诵,天天听讲,为什么做不到?你有没有好好的去想过,我为什么做不到?如果你有这个念头,你开始觉悟了。这个念头生起来,在佛法里称之为始觉,你开始觉悟。你要把你做不到的原因找出来,你把这个原因消除,你不就做到了吗?
  你要晓得,你能够敬人,你能够谦虚,你能够卑下,这个是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人,无论是世法、是佛法先决条件。自古以来,有智慧、有德能的领导人,选择干部、培养继承人,这个也是先决条件。如果不谦虚、傲慢,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你再有才华,人家不敢用你,为什么?你一定坏事。世法尚且如此,何况佛法?佛法是做佛、做祖、做社会大众的楷模,我们有没有明白?自己有没有反省?有没有认真的去改过?不要以为我没有,我没有骄慢的习气,我对人没有失礼,没有瞧不起人。往往自己一身毛病,自己不知道!
  现在这个时代,你犯的这些过失,别人在旁边提防你,不会给你说。给你说了,你不能接受,那反而变成冤家对头,你在毁谤我,你在骂我,所以人家不讲。你的长辈、你的老师也不敢讲,不愿意得罪人。
  我在李老师会下,我们同学很多,有些同修犯了过错,老师说有些同学犯了过失,严重的过失,老师也不说。我们年轻,阅历、学问不到家,看到好像老师不公平,那个人犯了那么严重的过失,老师怎么没有看到?怀疑老师也有看不到的地方。我们的疑惑被老师看出来了,老师召见,给我们说,为什么有的人能说,有的人不能说?能说的,他能听得进去,他会改,肯接受教诲,老师一定要说,不说对不起他。为什么有些人不能说?说了他不会改,而且还记仇,还说老师处处找麻烦。老师不说,不跟他结冤仇。我们这才明了,老师不糊涂,老师很聪明,老师没有被蒙蔽。这个是在李老师会下学到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懂得这个道理。
  所以什么话应该说不应该说,那个条件很多,绝对不是单纯的。你要不懂得察言观色,是好话没有错,你说的真的是好话,真的是希望别人改恶向善。但是你要晓得,人家不领你的情,人家把你当作冤亲债主,把你当作冤家对头,你就麻烦大了。这样的人得罪了,他怀恨的念头念念不忘,到他有隙可乘的时候,一定来报复。你说冤不冤枉?这一种灾难你可不能怪别人,你怪别人,错误了;怪自己,怪自己言语不慎,不会说话,不懂得观机。所以古人才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为什么孔老夫子教学把言语摆在第二?他老人家四个科目,第一个是德行,第二是言语。言语多么重要,关系一个人(就是自己)吉凶祸福、利害得失,言语是大学问!
  所以普贤十愿,礼敬接著是称赞,称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