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学们在此地,你们自己也有愿望,确定你是走护法这个路,还是走弘法的路。走弘法的路,要准备教学,走护法的路要特别发心照顾道场、照顾大众的生活起居,把你的智慧、把你的德行展现出来,发扬光大。弘护是一体,在这个学院里面弘法的是教员,护法的是职员,密切的配合,这才是一个健全的学院。弘护都要听经,都要深入经藏,为什么?才能建立见和同解。这是一个和合僧团,和合僧团是经上常讲的「众中尊」。众是什么?众是团体,所有一切团体里头你这个团体最尊贵,用现在的话讲,最值得人尊敬。为什么?你是一个和合团体,也就是所有一切团体里面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佛陀这样要求我们,一切诸佛如来在一切世界当中,无不是要求他的学生要做所有团体里面的好榜样、好模范。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要常常想到、要常常做到。每天晚课,晚课干什么?反省、检讨、忏悔:佛陀这些教诲,我今天做到了没有?
我们净宗成立在缘起里面,订了五个学习的科目,第一个就是三福,我想想我有没有做到三福?第二个是六和,第三个是三学,第四个是六度,第五个是普贤十大愿王。试问问,我们每天有没有把这五个科目来做一次反省?每天都能够反省、都能够检讨,你是在真修。如果你没有能够这样做,你没有在修行。没有在修行,你今天一天起心动念、一切行为,还是随顺你的烦恼习气,你这一天当中毫无进步。这五个科目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我们今天提倡的《弟子规》、《十善业道经》、《感应篇》、《沙弥律仪》,都是想达到圆满这五个科目,五个科目是我们的纲领,这些典籍是细目、是手段,达到我们的目的。
为什么要学这些科目、学这些经典?三福里头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落实在十善业道上,《十善业道经》完成这个科目,完成三福头一条。否则的话,你这四句念一念,白念了,你怎么做?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落实在《沙弥律仪》、落实在《太上感应篇》,我们用《太上感应篇》、用《沙弥律仪》来落实这一条。第三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取《地藏菩萨本愿经》,这四句话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几门功课是完成净业三福的,我净业三福真的扎根了。所以学院的教学是从根本下手,绝不好高鹜远,好高鹜远没有不落空的,扎扎实实从根本上下手。
现在我们看这些年轻人,许多在中国、在外国大学毕业,拿到硕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不会做人,书念得很好,什么也不懂,在大庭广众之下,手足无所措。这是什么原因?基本的生活教育没有学过。最基本的是《弟子规》,我们把它列入第一个课程,我要求大家从这个地方下手,从这里做起。我到这个地方来,每一次来我都细密的观察你们做了几条?做得像不像?你们做得很像、认真做,我全心全力帮助你们、照顾你们;你们如果是不认真、不好好的学,阳奉阴违,我清楚,不是不明白,我不是傻瓜,我不说而已!你们做假的,那我又何必到这儿来做真的?你们混日子,我不敢混日子,所以我现在把重点放在大经的讲解。你们不认真做,我这个大经讲解圆满了,我就走了,你找也找不到我。我到哪里去?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哪个地方有人真干,我就到那里去帮助他们。
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都是这个样子,缘兴则现,缘散就灭了,就在一个缘字。缘是什么?众生好不好学、肯不肯真干。所以你好学、你真干,决定感应佛菩萨到这里来。这个心里真正起了好学的心,真正起了真干的心,绝对感动佛菩萨就来了。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华严经》讲得太多太多遍了。这样的大部经,从头到尾听一遍,要专心的话他会开悟,会悟入。为什么?这一部里头不断重复,也就是说遍遍都在薰修,句句都在唤醒,这经有分量、有力量。实在唤不醒,来生来世吧!佛帮助一切众生,生生世世,没有舍弃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总是真诚、清净、平等的来帮助你、来照顾你,不管你是感恩也好、你是报怨也好,无所谓!觉悟的人不计较这些,觉悟的人只看你的佛性,不执著、不计较你现前的行为。所以对你现前的行为,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你的行为善,与性德相应,称赞你;你的行为恶,与性德不相应,一句话不说。
「入法界品」,善财童子做出来给我们看。礼敬诸佛,不管是善人还是恶人,不管你是佛菩萨还是妖魔鬼怪,平等礼敬,平等的供养。但是称赞,称赞就有差别,你的行为随顺性德,称赞;违背性德,不称赞。你看看他参访胜热婆罗门、参访甘露火王,这个十愿里头就缺称赞,他没有称赞,他有礼敬、他有供养。我们要学,要学会做人。别人的善心、善行,我们要记住常常赞叹;别人的恶念、恶言、恶行,把它忘得干干净净。中国古人常讲「隐恶扬善」,这个世间到处都赞叹别人好处,这个世间人都会修善。为什么?大家赞叹。你做得再坏的事情,人家一口不提,他内心会生惭愧,「你看人家都原谅我」;我做一点小小的好事,人家都赞叹我,这个样子才能帮助这些恶人改过自新、回头是岸。如果这个社会对於好人好事不提,恶人恶事多报导、多宣扬,那个恶人看到,「你看看我作恶不错,多少人赞叹我,报纸天天在登我。」这是什么?这是劝全世界的人、劝一切众生作恶,不要修善,世界怎么会不乱?社会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舆论要负大责任!
我在许多地方遇到很多人问我,今天这个世界这么样乱,灾难这么多,什么人能够救?我很肯定的告诉他,两种人能救。哪两种人?一个是国家领导人,他能救。他要制定一个好的政策,转移社会风气,就救了。另外一种人是电视台的主持人他能救,他如果真正是一个菩萨再来的、佛再来的,每天你请道德之人在电视台上讲上半个钟点、一个钟点,我相信不到半年、一年,社会风气改了。所以电视的主持人可以毁灭这个世界,可以挽救这个世界,他的权太大太大了,他的权力超过国家领导人。为什么?他主持教育。你看看中国《学记》,这是中国教育哲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前这个教化是帝王手上管的,他制定好的教学政策,这个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过去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对於中国文化赞叹备至,他说在全世界两千多年来,真正是一个统一的局面的只有中国。中国到今天还是统一的局面,这靠什么?靠教育。汉武帝制定的教育政策,采取儒家的教学。这个政策,中国虽然历朝改朝换代,但是教育政策始终不变,一直到满清都遵守。所以中国这两千多年来长治久安,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儒家的教育跟大乘佛法。汉明帝的时候佛法到中国来,所以中国人受的教育就是儒跟佛,懂得做人做事的原理原则,不违背这个水平。晚近这些年来大家把这个教育疏忽了,中国乱了,但是它那个根很深,所以这个动乱还没有影响到根本,赶快救还来得及;如果现在要不救,再过个五十年,这个根就没有了。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懂得这个道理,抓住这个原理原则,这一个国家地区就是全世界的一线光明,这一线光明渐渐扩大,那就能影响到整个世界,世界众生得救。
古人把教育看得多么重,从小教儿女,为什么?家庭教育好,你这个家前途光明,家和万事兴,子孙光宗耀祖,都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怎么教的?这一千多年来《弟子规》扎的根。这个根扎下去了,一生都是好人、都是君子,不会做坏人。讲道义、讲仁义、讲情义、讲恩义,知恩报恩。现在人把这个教育丢掉了,人心没有依归,思想没有标准。堕落是什么?胡思乱想,每一个人胡思乱想,就造成社会的动乱,造成天灾人祸。记住佛的话,依报随著正报转,这不得了!我们看到经上讲佛的道场、佛的教学场所,由衷的仰慕,五体投地的赞叹。我们要认真学习,来救度苦难众生。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0四卷) 2002/1/2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04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法喜菩萨赞颂第十首:
【一切诸佛身,皆有无尽相,示现虽无量,色相终不尽。】
这一首偈是赞叹「身相无尽」。前面两首第一首是赞「法云无尽」,其次是讲「众会无尽」,这第三首是「身相无尽」,总的来说是真应无尽。在前面一首,就是讲教学的场所、教学的环境,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无不是随缘应机,这是我们要看清楚的、要认真学习的。它并不是固定的,并不是先有一个构想,像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总是先有一个计画,先有一个周密的设计,佛没有,菩萨也没有,所以他们得大自在,他们的心永远是清净的,一丝毫不受染污的,随缘应机。道场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是道场,哪个地方众生想学,缘成熟了,佛菩萨就示现。教学的方式不一定,平常人家小客厅里面、院子里面都可以讲经说法,旷野、山林、树下都是教学的好场所,你说教学多么自在!没有教科书,也没有讲义,也没有参考资料。怎么教学?面对面聊天、谈话。佛谈话的内容,无不是令听者觉悟,所以佛菩萨教学宗旨只有一个,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跟诸位说,断恶修善是附带的,那不是主题,断恶修善是救急。你眼前有灾难,化解眼前的灾难,断恶修善。如果要得到永恒的解脱,那是破迷开悟。所以破迷开悟是教学的主要宗旨,断恶修善也可以说是重要的手段,特别是教初学。
既然在六道,就肯定住三恶道的时间长,住三善道的时间短促。你要问为什么?你仔细去反省、去观察,六道众生起心动念是善多还是恶多?这是因果的感召。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恶多善少。恶,你所感得的是三恶道;善,则是感应三善道。你们看看《百法明门论》,这论典里面给我们讲的,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心所有二十六个。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这个性要知道,不是本性,本性是纯善。孟子所说的性善,荀子所讲的性恶,都是习性,不是本性。本性是纯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相对的,不是真的。诸佛菩萨看一切众生,是看他的性,体性本善,看他的体性本来是佛。佛家「平等观」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是真平等,不受习染的干扰,真平等。这是大彻大悟的境界,没有明心见性都是在相对境界里头,换句话说,总是被外境习气所动摇、干扰、污染,在所不免。我们要学佛,这些理事不能够不知道。所以恒顺随喜,合起来就是我们讲的随缘,重要!一切都随缘。机缘在现前,就晓得应该怎样去利用它,成就佛菩萨的事业。佛菩萨事业就是现在人讲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事业,现在人讲的名称不相同,跟我们佛门里头所说的佛事,就是佛的事业,意思完全一样。教学的目的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一点都没错。
第九首末后两句,「大众所围绕,照耀十方国」,「大众所围绕」这个没有问题,好懂,怎么会「照耀十方国」?确实这不是凡夫能够知道的。我们学大乘佛法,尤其是学习《华严经》这个课程,佛在经上讲得很多,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诸佛菩萨他们还是人,他们跟我们不一样的,我们心里头有杂念,他心里头没有念头了,他的心犹如止水,平静没有丝毫的波动,所以他的境界遍虚空法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事实真相,不是赞叹的,不是夸张的,完全是事实。我们凡夫这个心是大风大浪,现在的人心是惊涛骇浪。佛心普照虚空法界,智照。我们要问,我们凡夫的情见,凡夫这个思想的波,会不会也像佛一样周遍虚空法界?我们想像当中应该是。像一个大湖,这个湖水很清,清澈见底,水平如镜,我们投一颗小石子,投到这个湖水里面,我们就看到这一颗小石子溅起的波纹。那个波纹从小慢慢就扩张,扩张到很大的时候,我们就看不见了。看不见还有没有波?还有。我们能看得见的波是比较明显的,微细的波我们就看不到了,它这个波会不会周遍这个湖的边际?我们想想应该是。现在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在远处星球发出的光波,那个光波非常强烈,但是距离我们地球太远,到我们地球上能够观察得到,这个光波已经相当微弱,就跟一颗石子投在水里溅起的波纹一样。从这个地方我们去观察、去思惟,我们起心动念这个思想波也不可思议。所以佛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句话讲得好,我们起个善念、起个恶念,这个思想波也能够周遍法界。
我们想想我们这种思想波,会不会影响修行人?不会。为什么不会?那就是他的定功。我们会,我们没有定功,见到色会被色动心,起心动念,听到声会被声干扰,七情五欲马上就生起来,这就是没有定功。定功深的人在任何场所不受外面环境干扰,色相不能干扰他的见,音声不能干扰他的听,眼根在色里面入定,耳根在音声里头入定,佛经里面讲得三昧。我们今天要学的就学这个本事,所以六根不能离开六尘境界,离开六尘境界到哪里去修学?戒定慧那个定没地方修了。必须境界在面前,我们才有办法修戒定慧;离开这个境界,到哪里去修戒定慧?佛在经上教给我们「等念怨亲」,冤家对头跟你亲爱的人这在你心里头是极不平等,两个极端。佛说你要修平等性,就在这里修,这两个极端极不平等的,把它扯平了,你的平等性智就现前。接著给我们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绝对没有讨厌恶人的念头,绝对不会记别人从前的过失,平等性智现前,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这是真实功夫,这是明心见性的第一步功夫。
我们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要想提升品位往生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净土,也要从这里下手。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要跟释迦牟尼佛学,什么都能适应。晚近我们看到弘一大师,他修学的境界就有一点像,无论对什么人,真诚、慈悲、和睦,平等心待人接物,一片真诚慈悲,不管是对善人、是对恶人。日常生活当中,没有挑剔,给他什么样的衣服都能穿,给他什么样的食物都欢喜吃,这个菜太咸了一点,人家说太咸了,「很好吃,咸一点好」;给他太淡的,「不错,淡的味道很好」,从来没有说不好,没有挑剔。凡事随缘,他的心是清净的;不能随缘,样样挑剔,那个心是上上下下起波浪,「这个合我的意思,那个不合我的意思」,你的心里头烦躁,你错了!那个不是平常心,是妄心。学佛人不可以天天在增长妄心,要怎样把妄心恢复到平常,平是平等心,常是永远保持你的平等心。平等就清净,平等就真诚,平等就生智慧,平等就慈悲。佛在经教里头常常教导我们「等念怨亲」,从这里去修。凡是两极端的、凡是相对的,我们怎样用平等观把这两极消融?这个人是真修行,这个人是做真功夫,他的影响周遍法界。你的功力愈深,你影响的力量愈大,影响的时间愈久,这就是「照耀十方国」,都从本身做起。我本身做好,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