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492-再说长江 >

第24章

5492-再说长江-第24章

小说: 5492-再说长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仁宝:我问你们,这个“一分五统”好不好。    
    华西村村民:能够共富,当然好,哪有不好的。    
    吴仁宝:这样吧,你不要讲了,你来的时间长了。砂山的跟我说,因为时间短。你有米发,又不用种地。全家高兴了吧?      
    华西村村民:高兴了。    
    最新加入的8000多村民,大部分人进了华西的工厂当工人,有些人就留在温室里种蔬菜。    
    生态园才刚刚建好,就引来了参观者。    
    在这些参观者的眼里,高科技的农作物还只是一株株幼苗,但这一株幼苗,很快就会变成过去普通农田里一片不小土地的产量了。    
    吴仁宝:茄子是一棵长这么多,一棵能产300斤。    
    已经卸任村支书的吴仁宝,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到“大华西”各处转转,几十年来他用工业来反哺农业,但这一次不同了,哺育的已经是现代农业。    
    20年过去了,长江三角洲的农村已经发生巨变,以农耕为传统的农村已转变为以特色工业、现代化农业与田园化的环境相融合的新农村。    
    20年前,《话说长江》拍摄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影像:农忙时节的农田,几乎集中了全村所有的劳动力,他们挥舞镰刀奋力收割,因为这块田地的收成几乎就是他们劳作一年全部的收入。    
    在忙碌的长江上,行驶着140艘来自武家嘴村的运输船,今天,这个庞大的“武家舰队”又多了一个新的旗舰——12500吨的“淳洋1号”。    
    武家嘴村这第一艘万吨轮,将带着全村人对未来的新希望,从长江驶入海洋。


《再说长江》 第四部分第二十七集 创新浪潮(1)

    长江三角洲的变化翻天覆地,但未曾改变的是人们对创新的执著追求。因求变起步,靠创新立业是很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真实写照。    
    万里长江一路东流,到了下游江面豁然开阔。每年接近1万亿立方米的流量,承载着比上游和中游更多的往来船只。    
    长江汇入东海之前,携带的泥沙沉淀淤积成一个扇形的平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面积约为4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    
    丰沛的长江之水哺育了长江三角洲的先民。这里曾经发现了7000年前人类种植的稻谷,从那时起,农耕经济在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地上不断发育。    
    农业的进步为长江三角洲手工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6000多年前的人们用动物骨头制成用来耕地的骨耜,随之而来的是陶器烧制、土木建筑、丝绸纺织等手工制造技艺的出现和日臻成熟,这些技术又促进了农耕经济的繁荣,所以长江三角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    
    长江三角洲手工制造业的优势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从《话说长江》到《再说长江》的20年间,临江靠海的地理优势让历史机遇再次降临这里,长江三角洲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制造加工业基地。    
    扬中岛是长江中的第二大岛,总面积332平方千米,它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西部,与镇江、常州、扬州和泰州隔江相望。曾经以单一渔农经济为主的扬中岛今天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工程电器岛,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的电力电器产业基地。岛上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就有十几家。原来靠打鱼种田为生的岛上居民走进工厂,用曾经插秧撒网的手,操纵着现代化的设备,制造出销往国内外的电气产品。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部,这座曾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古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当年,擅长创造的先辈利用长江和太湖充足的水源把它建成一座漂在水上的城市。巧借水势,创造变化无穷的空间,是苏州水城的建造特色,也体现了苏州人的性格特点。继承了这一性格的苏州人,在过去的20年里,让苏州再次成为长江三角洲一座靓丽而富有的创新型城市。    
    苏州城里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门,精巧的设计让它拥有水陆和陆路两个通道。20年前,苏州的河水依然承载着货物运输的功能,在道路交通十分发达的今天,虽然城内仍然保留着30多千米的河道,但是除了运河干道,众多河流连同这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盘门都成为只供游览的水城景观。与这些景观一同保留下来的是苏州人像水一样精灵柔韧的性情。    
    那时,旅游是苏州的支柱产业,最吸引世人眼球的是苏州著名的园林景点。到苏州的大部分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在《话说长江》的影像中,虎丘斜塔矗立在农田和村庄之间。今天,它的周围是一片片拔地而起的新建筑群。2005年,苏州的市区面积达到1650平方千米,城市经济总量超过4000亿,300多万投身于制造加工业的外来人口,数量超过全市总人口的2/3。    
    苏、锡、常是人们对苏州、无锡、常州3个城市的简称,它们都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相距不过数十千米。    
    20年前,人们开始把3个城市放在一起统称为苏锡常地区,也就是从那时起,这几座城市逐渐成为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2005年中国百强县的前10名,有6个在苏锡常地区。    
    长江三角洲的变化翻天覆地,但未曾改变的是人们对创新的执著追求。因求变起步,靠创新立业是很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真实写照。    
    1999年,在世界第一座大跨度悬索桥——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建成62年后,一座长度为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的悬索桥在江阴跨过长江,两根长度为2178米、重量达8390吨的主悬钢缆悬挂起这座桥梁。    
    从此,在江边的公园里多了一个金属的“纪念碑”:它是一截与大桥主悬索完全相同的钢缆,由两万多根直径为3。5毫米的无接头钢丝组成,这些由江阴人制造的钢丝,牵出一个充满了传奇的故事。    
    在一间木工房里,周建松正和木匠一起把散了架的手摇麻绳机整修复原。这台40年前的“设备”是他们费了好大力气在仓库的一个角落翻出来的。1965年,高中毕业的周建松被分配到江阴县生产麻绳的澄江合作社做会计,是这个小作坊里学历最高的人。    
    周建松(法尔胜集团公司董事长):我进厂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干这个了,但是我懂这个原理,我在旁边帮他们摇绳,我专门摇这个东西,这个要坐在这,就这么摇,很累的,比较累。    
    制绳社没有满足于搓麻绳,几年后开始试制利润更高的钢丝绳。周建松从无锡钢绳厂学会钢绳制作技术,又买来废钢绳拆开拉直,拧出了第一根手工钢丝绳,这是江阴人制造的第一根钢丝绳。    
    20年多年里,制绳社发展为全国最大的钢绳制造企业。周建松这双搓过麻绳、拧过钢丝的手似乎与丝和绳有一种奇妙的缘分,如今就连工作之余的消遣,也常常是拉上一段二胡,手指依然在两根钢丝琴弦间游走。后来的一个机遇,让这双手把江阴的钢丝牵上了大桥。    
    1992年,珠江三角洲要建造国内第一座大跨度现代钢箱梁悬索桥——虎门大桥,周建松带领竞标小组在与12个国家同行的竞争中一举夺标。江阴人生产的钢绳第一次用在大跨度悬索桥上。不久,他们用自己的钢绳编制出自己的缆索,悬挂起一座座跨越中国江河的大桥。2005年5月,跨度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润扬长江大桥通车,大桥的缆索都产自江阴。    
    靠54个职工搓麻绳起家的制绳社,缘绳而进不断攀升4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缆索制造企业之一,产品也完成了从麻绳到大桥缆索再到光导纤维的神奇跨越。    
    近20年来,创新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腾飞的助推器。在苏州工业园区,每天有20多万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这些现代化的车间是在当年的农田上建造的,生产线上流动着销往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产品。    
    苏州工业园区坐落在苏州城东的金鸡湖畔,占地282平方千米。1994年中国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创建了第一个工业园区,地点选在苏州,就是考虑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历史和传承。于是,这里有了一个亚洲最具竞争力的开发区,到2005年底,世界500强有53家在这里落户。    
    2002年11月,一个正常的机场交接过程引起了国际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动荡。以前,昆山仁宝电子生产的笔记本电脑,三天半就可以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上,由于交接环节的调整,成品和原料的进出被推延,经销商遭遇到空前的压力。    
    张豈肇(昆山仁宝电子副总经理):同仁已经打电话跟我说,客户已经在工厂里面暴跳如雷了,你们如果再不解决的话,我们的生意就完全断掉了,我接到这个电话就买机票飞过来。    
    仁宝电子的主管人员紧急赶赴浦东机场协调。在机场和货主的共同努力下,物流很快恢复正常。这次意外让人们意识到,长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IT产业链中举足轻重的一环。    
    毗邻上海的昆山是长江三角洲20年来变化最大的城市之一。20年前,它还是苏州地区经济最落后的一个农业小县,1984年经济总量只有5。76亿元。2005年昆山以730亿元的经济总量,成为全国百强县之首。


《再说长江》 第四部分第二十七集 创新浪潮(2)

    外资企业、特别是台资企业大量落户昆山,成为昆山经济增长的加速器。而电子信息已成为昆山开发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0家在这里落脚,台湾十大笔记本电脑制造商有6家入住昆山,2005年昆山生产数码相机750万台,生产笔记本电脑1525万台,接近世界总产量的1/3。    
    1999年,仁宝电子把制造基地从台湾转移到昆山,当时他们并没有想到,这一举动引发了台湾众多配套企业随后跟进,产生了落户昆山的连锁反应。    
    杨登辉(镒腾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在台湾我们已经合作差不多有十七八年了,看到世界上这个大厂来,我们当然也跟着整个产业链迁移过来,仁宝带我们进来,我们再带着一批进来,造成整个产业链在昆山区域上下垂直整合,只要做IT行业、做电脑,不到这个地方,产业链就形成不起来,会缺很多物料。    
    当创新在一个广泛的区域和巨大的群体中成为共识的时候,它所改变的就不是少数人的命运。王新兴出身于江苏昆山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用自己的专业竞聘到一家外企就职,从一个普通工人成为高级主管。    
    王新兴(企业高级主管):刚到这个公司的时候,每个月也就800多块钱,经过9年的发展,整个趋势是成倍地往上翻,目前来讲,大概是以前的10倍左右。    
    每到周末,王新兴会带着妻儿到乡下看望父母和爷爷。用柴草烧出农家饭菜,老少四代围坐在餐桌前,是一家人最开心的时候。王新兴的爷爷曾经是生产队的饲养员,父亲当过村里的兽医,靠知识改变命运的王新兴是他们全家的骄傲。    
    在长江三角洲,数以百万计的农家子女走出农田,跨进了现代化高科技企业的大门。昆山出口加工区里的女工,多数来自农村,市场上许多高科技产品就出自她们的手。    
    长江三角洲的乡镇企业,都是从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起步的。对改变命运的追求使很多企业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过渡。    
    这是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芯片——龙芯的产业化基地,它没有选择北京的中关村,而是建在了苏州常熟市的梦兰村。梦兰村因梦兰集团得名。钱月宝向当年一同手拿绣花针创业的八姐妹介绍集团最重要的转型项目。    
    在钱月宝家的衣柜里,珍藏着30年前的手工绣花枕套,当年她带着村里的姐妹为了摆脱贫困搞绣品加工,迈出了走向市场的第一步。    
    钱月宝(江苏梦兰集团公司董事长):因为我们质量很好,自己做的话,利润空间大,16年间给他们加工,慢慢地意识到我们不能单单为他们加工,为他们赚钱,我们要自己有自己的市场,自己有自己的品牌。    
    创新的梦想,激励着钱月宝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做自己的产品,5年后,她终于有了自己的“梦兰”品牌。全村人都分享到这朵兰花的幽香。他们过上了让城里人羡慕的日子。可是钱月宝并不满足。    
    钱月宝:我单单组装的话,没有什么技术,也是劳动密集型的,是不生根的,今天这里有优惠政策在这里,明天其他地方有优惠政策就到其他地方去了,所以,我肯定要有生根的东西。    
    梦兰村的钱月宝,把渴望企业升级转型的目光锁定到北京的中关村。她努力促成了梦兰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合办研究生班,把触角伸展到陌生的高科技领域。    
    研究生班不仅拓宽了钱月宝的视野,还给她带来了人才和信息。在与中科院的合作中,不会使用电脑的钱月宝第一次知道了IT业,还得到了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为开发龙芯产品正在寻找合作伙伴的信息。    
    绣了10年花,又做了20年床上用品的钱月宝开始学习电脑,了解什么是CPU,知道了世界上80%以上的电脑都有一个“奔腾的芯”,“龙芯”就是中国人要为电脑装上自己的“芯”。钱月宝意识到,这就是中国人自主创新的产品,她以最快的速度与计算所接洽并开始合作。    
    让钱月宝没有想到的是,建立龙芯产业化基地的方案,遭到集团其他领导成员的一致反对。甚至在自己的家里,开发龙芯产品的想法也受到质疑,一贯支持她的女儿和儿子,这一次却全都站到了对立面,他们试图劝说钱月宝放弃这个不切合实际的梦想。    
    在没有完全说服集团领导成员和家人的情况下,钱月宝毅然拍板,2004年与中科院计算所共同创办了中科梦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第二年,江苏梦兰龙芯产业化基地投产。    
    龙梦结缘的确风险很大。控制着世界CPU市场的美国英特尔公司已有37年历史。龙芯产品要被消费者认可,必须要有在市场上能站住脚的产品。中科梦兰在开发机顶盒、税控机的同时,又把产品定位在低成本电脑市场。2006年,10000台装有“中国芯”、性能相当于奔Ⅳ处理器,售价却只有1000多元的“龙梦”系列电脑推向低端用户市场。    
    梦兰的第二代厂房现在成了木工房,就要被拆掉盖村民别墅了。从当年钱月宝的办公室看出去,是梦兰村美丽的风景。    
    如果没有梦兰,钱月宝也许与村里那些比她年长或年轻的妇女一样,依然过着悠闲清淡与世无争的生活。长江三角洲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让钱月宝这个讲话绵软,性格温和的江南女子有了这么多梦想,撑起了这么大的事业。    
    钱月宝的梦想在不断延伸。2005年6月的一天,她把村里的老人接到龙芯产品陈列室,一双双曾经插秧、锄地的手第一次触摸到装上龙芯的电子产品。


《再说长江》 第四部分第二十七集 创新浪潮(3)

    这些长江边的农民做梦也没有想过,一个只有194户人家、曾经靠种田打鱼为生的村庄能够生产出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计算机。现在他们相信,钱月宝的梦想会变成现实。    
    此时的钱月宝,心中有了更大的梦想:在不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