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西拉姆讲述考古的故事 >

第3章

西拉姆讲述考古的故事-第3章

小说: 西拉姆讲述考古的故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至今关于它的源起和后裔还未弄明白。然而,这具古尸的发掘人只来得及看他一眼,他一下子就消失了,永远也无法修复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是由严重的粗心大意造成的。


第一部分:关于雕像的记载我们为什么要探索过去呢(图)4

      远在人们发现古庞贝城之前,第一批雕像从古遗址出土时,一些思想开化者,能够在那大理石裸体像上看到同异教的偶像一样美的东西。尽管这些东西在文艺复兴时期被摆进了王公和主教的宫室里,尽管在中世纪被陈设在地方长官、雇佣兵军官或暴发户们的别墅里,但充其量不过是时兴的古玩而已。在这些私有性质的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雕像完全可能与双头怪胎的标本摆在一起让人欣赏;古代浮雕旁也可能搁着一张鸟皮,因为有人传说这鸟生前曾经落在圣弗朗西斯的肩上。      被发掘出来的古文物常常为许多无知而又贪婪的人据为己有,而这些人在发掘时又往往给古文物带来严重的损坏。这种现象无人制止,一直持续到上一个世纪。      古罗马议会大厦四周是古罗马议事厅,这片古建筑群瑰丽无比。16世纪时,这里却建起了许多石灰窑。为了利用那些建筑材料,许多古罗马庙宇被夷为平地。教皇们随意取用那些大理石来装饰自己的喷泉。一位名叫“天真”的教皇为了给自己的种马装饰马厩,为了取用石料,下令炸毁塞拉辟斯庙。罗马圆形剧场被当做采石场长达400年,为了给一个教会建筑提供廉价的装饰材料,直到1860年,教皇庇护九世还继续毁坏这个雄伟的古建筑。      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留给考古学家研究的古罗马材料只剩下一些残羹了。假如这些古建筑保存完整,对考古工作就会是十分有利的。      即使古文物未蒙受盗贼的劫掠或无知的损毁,即使是完好无损地被保存到现在(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也还存在另外的难题,因为有了完好的古迹,解释古迹的问题就出现了。1856年,杜赛尔多夫的一个石洞被发掘了,里面有一架男子骨骼。从出土地点的地质条件来看,可以断定这是一具史前时代的古尸。现在被称之为“尼尔德特人”。可在当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动物骨骼;波恩的迈耶教授说这是一具1814年被人杀死的哥萨克人遗骨;哥根廷市的瓦格纳先生说这是一位荷兰老人;巴黎的普鲁讷…贝依则认为是凯尔特人;德国著名病理学家弗尔绍夫却说这是一位生前患有痛风病的老人,然而,弗尔绍夫名不副实,在很多问题上他只是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块绊脚石。只有艾尔伯菲尔德镇上的一位中学老师弗尔洛特博士的解释是正确的。大约五十年之后,终于从科学上确定了艾尔伯菲尔德的见解正确无误。


第一部分:关于雕像的记载我们为什么要探索过去呢(图)5

      当然,与其说这个事例是考古学领域里的问题,不如说是属于上古史或人类学的研究范畴。古希腊拉奥孔雕像的创作年代问题是更为贴切一些的例子。文克尔曼认定这个雕像是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作品。19世纪一些专家认定它是罗兹派(Rhodian Schoo)艺术的一件精品,创作年代应在公元前150年左右。还有的说这是帝国早期的作品。今天已经确定,这是公元前1世纪中叶左右兴起的罗兹派的三位雕刻艺术家阿吉桑德尔、波里多拉斯和阿森诺乌拉斯合作而成的杰作。      这清晰地表明,在材料完整之时,解释也很有困难。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文物本身的真假都成为了问题,要做到解释准确不知要困难多少倍!      渥兹堡的白林格教授就是因为材料问题才上了当受了骗。      1726年,白教授出版了一本书,书名长达一页半,在这里就不赘述了。这书记载的是他和学生在渥兹堡发现了一批化石,有青蛙,有花朵,有一只蜘蛛,正在捕捉苍蝇(苍蝇和蜘蛛居然同时变成了化石),还有星星、半月、几张桌上有希伯来文字,以及其他稀奇古怪的东西。书中附有大量的图书,读者可以对照原文阅读雕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全书篇幅浩繁,作者撰写了大量的评语,对反对他的学者鞭挞得不遗余力。这部著作备受赞赏,流传很广。后来真相大白,原来是几个淘气的孩子同诚实的教授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孩子们先在家里精心制造了这批“化石”,他们知道白教授一定会在哪里发掘古文物,就故意埋在那里。      白林格教授让人想起法国教士多米尼施。1860年上下,这个人出版了一本古怪的书,在巴黎武器图书馆现有存本。书里有228张照片,多米尼施教士认为这照片都是印第安人的绘画作品。后来才知道美洲森林地带的德国低地移民的一个孩子就是这些拙嫩作品的原创者。      就连伟大者如文克尔曼,也曾经上过别人的当,骗他的人是一位画家,卡桑诺瓦的兄弟。那时他正在帮文克尔曼的《未发表的古文物》画插图。他在那不勒斯画了张画,一张画的是丘比特和甘尼米德,另外两张画的是正在跳舞的女人。他把这三张画寄给文克尔曼,而且说这些画是从庞贝城的墙上取下来的。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他又凭空捏造了许多让人感动的情节,说什么这几张画是一个军官分成几块私下弄出来的;说什么出生入死,墨黑如漆,古墓鬼影重重……总之,卡桑诺瓦编造了一整套谎言,结果呢,文克尔曼深信不疑。他不仅深信这张画会是真品,而且听信了卡桑诺瓦编造的全部谎言。在他的《古代艺术史》第五节里,文克尔曼对这些画作了详尽的描述,还特地提到甘尼米德画像好像是“过去从未发现过的”———这话倒是一点不假,因为除了卡桑诺瓦画家之外,他的确是头一个欣赏到这幅画的人。他写道:“毕竟是爱神丘比特的心上人;她是古人留给后人的最美的印象之一。画像展现了一种本能式的性的幸福,好像一个深深的吻就是全部的生活。”


第一部分:关于雕像的记载我们为什么要探索过去呢(图)6

      文克尔曼精悍强干,但尚且这样,谁还能确保自己永远不上当受骗呢!对于古文物的解释的复杂性,一位现代俄国考古学家作出了精彩的论述。海格利尼姆城发掘了一尊大理石雕像,乍一看这似乎十分简单,可他却举出了这雕像可以代表九个不同身份的人物,而且每一个人物都有一定的根据。      什么是鉴定学?就是研究如何才能避免上当受骗的学问,通过各种各样的符号来判断一件文物的真假、推断出它的缘起和历史的学问。在许多的图书馆里,全部藏书都是关于著名文物的解释问题的。对一件古文物,从文克尔曼作出的初步解释,到现代专家提出的不同见解,这是能够理出一条解释的线索的。考古学家是探路者:他们凭着侦探一样的锐利眼光,把许多头一块接一块拼凑成一体,直至得到一个清晰的、合乎逻辑的、不容怀疑的结论。      考古学家的工作是不是比犯罪学家的要容易一些呢?考古学家是和无生命的古文物打交道的,这些东西是不会反抗的,也是不会伪造作案痕迹或者故意制造错觉的。显然,无生命的石头砖都能够随意观察,但就在这石头上已经包含了多少引起误解的因素,而出土的首次报道中又已包含了多少谬误呢!由于许多文物的原件散落在全欧洲乃至全球的各家博物馆里,所以考古学家希望仔细观察全部文物原件显然是不可能的。尽管现代摄影技术做出的记录可以很准确,但实际上仍然有大量的材料未拍成照片。在许多情况之下,还需要应用素描法,但往往由于主观上的因素而使素描或是画走了原样,或是上错了颜色,如果作者不熟悉考古学或古神话时,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      巴黎罗浮宫里保存着一具石棺,上面雕刻着阿穆尔与普赛克的组像,阿穆尔的右上臂是折断的,可右手还在抚摸着普赛克的面颊。法国两位考古学家合写了一本书,书里有一张插图,这只手被画成了胡须,结果女神普赛克的脸上居然长出胡子来啦。尽管这张插图的错误很明显,可另一个法国人———卢浮宫文物目录的编纂者却如此写道:“这具石棺的雕刻者对题材不理解;普赛克女神虽然身着女装,却长出了胡子。”      威尼斯有一组浮雕,展现的是两个男孩手牵着牛车,车上站立着一个女人。这浮雕是公元150年前后修复的,当时解释的人认为是对希罗多德的一个故事作出的图画演绎。这个故事讲的是海拉庙的女教士基狄帕和她的两个儿子。儿子们因为找不到牛,就自己拉着牛车送妈妈到神庙里去。孩子们的孝心让妈妈非常感动,就祈祷神灵给她儿子人间最大的幸福。海拉神在得到众神的同意后,就施展法力,让这两孩子平安入睡,永不醒来;因为人世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年纪轻轻就舒舒服服地离开人间。


第一部分:关于雕像的记载我们为什么要探索过去呢(图)7

      上述的浮雕组图就是依照这个故事来进行修复的。修复时把原作中妈妈脚下的木格子改作了车,并且加上了车轮;一个儿子手里的绳头改成一段车辕。又增多了浮雕的装饰花纹,加大了浮雕的轮廓,加深了浮雕的刻痕,但一切都是按着新的释义进行加工的。最后还根据修复的需要增加了浮雕的创作年代,而且是一个错误的年代。原作里面的纯装饰花纹被视作某种内容的表现,于是依此进行了处理。原先的庙宇被当成了一个神龛。希罗多德的寓言就这样被多处曲解,修复时把整个概念完全弄错了,这组浮雕根本就不是为希罗多德的寓言所做的图解,而且古代根本没有对希罗多德的寓言进行图解的作品产生。那车子完全是修复者凭空臆造的,车轮上安装了辐条,但古代的车子根本就无轮辐。车辕和牛旁的带子也纯粹是生硬编造的。这例子可以表明,一旦走错了方向,制造出来的错误就不知道会有多少。      关于古代的艺术品和它们的作者及其创作的年代,希罗多德的著作提供的史料是无比丰富的。尽管后代古典作家的著作都是鉴定学的依据,但是,考古学家因为迷信古典著作而把事情弄错的事儿时有发生。许多富于创造性的作家根本不满足于表面的事实,而刻意追求高深的道理,这本来是无可指责的。对历史事件,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再加工,进而创造出某种新的艺术形象。当然,对神话更能这样做。      在规规矩矩的人眼里,没有一个作家不撒谎。但如果把诗的破格当成撒谎,那就应该承认,同古代作家相比,现代作家撒的谎并不多。考古学家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在千头万绪的典籍中找寻到自己的出路。例如,菲地亚斯那件象牙镶金的宙斯神像就是一件杰作。要想考证这神像的创作年代,必须弄清那雕刻家是怎样死的,可在这个问题上,埃弗鲁斯、狄奥多鲁斯、普鲁塔克、菲洛科普斯各执己见。有的说菲地亚斯死在狱中,有的说他成功地越了狱,有的说他在埃利斯被处决了,还有的说他在埃利斯寿终正寝。最后,在一篇古草纸书被发现后,菲洛科普斯的说法得到了证实。1910年,日内瓦出版了这篇古草纸书的译本。


第一部分:关于雕像的记载我们为什么要探索过去呢(图)8

      从以上陈述能够看出,考古学家要去破解诸多矛盾,必须依靠铁锹和自己的判断力。考古学家的鉴别方法丰富多彩,例如有许多常用的观察方法、绘制草图法和文字说明法,有神话、古文学、古铭文和古钱币的解释方法。有一种研究方法是把其他雕刻品及其创作的地点、物质条件和周围环境综合起来一起考虑,叫综合解释法。想用一本书的篇幅来说明这一切,显然是不够的。      下图展示的就是一种考据问题的例子。爱动脑筋的读者不妨先回答:这东西是什么呢?但我首先必须告诉你,对这个问题,考古学家就有不一致的解答。      图中所示是一件青铜器,有5个角12个面。每面中心有一个圆洞,大小不一。内部是空的。许多类似的器物在阿尔卑斯山以北被发现了,可以说明它来自于罗马。      有的人说这东西不过是一件玩具;有的人说是一枚测定运气的骰子;第三种看法是教学生测量圆柱体的教学工具;第四种说是一个蜡烛台。      到底是什么呢?      自从本书出版面世以来,我收到来自全球的答案有一百多个,来信者有的是专家,有的是普通人。专家们解释的口气很有学术权威的味道,但他们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其中一个答案看起来最为可信,他认为这个东西是一种乐器,但这个答案绝不是决定性的。


第一部分:关于雕像的记载挖掘特洛伊藏宝的商人(图)1

     这里先说一个童话:一个出身贫寒的孩子,7岁时就立志要把一座城市找到;39年后,他果然动手了,坚持不懈地寻找,最后那座城市不仅找到了,而且还找到一大批财宝,一笔除了16世纪西班牙征服者劫掠拉丁美洲时所得之外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财宝。      海因利希·谢里曼就是这个童话里的主角。这是一个非凡的人物,他一生的成就是非凡的,不仅作为考古学家,而且作为一名对科学有贡献的人。      故事这样开端:德国北部梅克仑堡邦有一个小村落,一座墓地旁边站着一个小男孩,而墓里是有名的恶魔汉尼格。据传,汉尼格生前把一个牧羊人活活烤死,之后,还在牧羊人的尸体上补踢了一脚。因为这个罪恶,他的左脚每年都会像一株神奇的植物一样从墓地里长出来,脚上还套着丝袜子。      这小男孩在墓旁等了很久,可什么也没发生。他跑回家里求爸爸挖开这座坟墓,想找一找当年那只左脚在哪个位置。      他爸爸是一个贫苦的牧师,常常给孩子们说各色各样的童话、寓言和传说,说荷马笔下许多英雄的战斗,说巴黎斯和海伦、阿喀琉斯和海克托,还说强大的特洛伊怎样毁于兵火并被夷为平地。1829年圣诞节,他把杰勒的《世界史图解》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儿子,《世界史图解》里面有一幅图画描述这样的情景:伊尼亚特背上背着他爸爸、怀里抱着儿子从特洛伊大火中逃出来。      谢里曼看着那巨大的城墙和雄伟壮丽的悉安门问:“爸爸,特洛伊城就是这样的吗?”


第一部分:关于雕像的记载挖掘特洛伊藏宝的商人(图)2

      爸爸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那么,特洛伊城完全消失了,谁也不知道它在哪儿吗?”      “是的。”      “我不信,我长大以后一定要亲自找到特洛伊城和国王留下的财宝。”      爸爸听了,大笑起来。      结果,7岁孩子的梦想最终实现了。      谢里曼后来成了著名的考古学家,直到他61岁时,热情仍然不减当年。有一次偶然回到家乡时,他真的考虑发掘汉尼格的坟墓。在他的著作《伊萨凡》的前言里,他写道:    

      小时候,爸爸送给我一本书,那是1832年他给我的圣诞礼物。书里叙述了特洛伊战争的主要经过和奥德修斯、阿伽门农等人的事迹。当时我万万没有想到,36年以后我居然把讲述同一个题材的一本书捧到读者面前。更没有想到在写这本书之前,我会亲眼目睹这片古战场和荷马笔端那些不朽人物的故乡。    

      童年的记忆是一生难以忘怀的。而谢里曼童年记忆的东西早早就超过了从爸爸嘴里听到的旧事。14岁时,他辍了学,开始在小城弗斯登堡的一家食品店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