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蒙城,直取蚌埠。刘邓表示他们在永城、涡阳地区集结,无论是打孙元良还是攻蚌埠都更有利。毛泽东批准刘邓的计划,同时要求华野在进军中要注意隐蔽作战意图,不要过早惊动敌人。对黄百韬的主攻和对邱清泉的佯攻最好在同一天发起,使国民党军难以判断。10月28日,华野首长确定了作战部署:以一、二、六、九、十二纵及鲁中纵队、中野十一纵共七个纵队主攻新安镇,消灭黄百韬兵团;四、八纵和苏北的十一纵南北对进,突击运河车站,分割黄百韬、李弥兵团的联系;七、十、十三纵出台儿庄、贾汪,歼灭或促使冯治安部队起义;三纵和两广纵队归中野指挥,向商丘、砀山出击,牵制邱清泉兵团。30日毛泽东复电粟裕等,同意华野的作战部署,强调战役应在11月7日或8日“各处一起动作,使各处之敌同时受攻,同时认为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互相不能照顾,要在两三天后才能查明我之主攻方向,但又因为我各部均已迫处他们面前,又已无法互相增援,尤其使黄兵团各部丧失收缩集结的必要时间,
郭汝瑰:《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军统帅部的争吵和决策》,《淮海战役亲历记》,第54页。
极为重要”。毛泽东对战役寄予厚望:“此战打得好,可能歼灭黄兵团八个师,李兵团两个师,冯治安两至三个师,接着不久并可能歼灭东海及两淮之敌,则长江以北之局面便可展开。……故望你们精心组织这一伟大的战役。”'1'这时,辽沈战役已接近尾声,廖耀湘兵团全军覆没。蒋介石马上考虑到徐州的危机,11月4日,参谋总长顾祝同飞到徐州,与邱清泉、李弥、黄百韬、孙元良等商议徐州会战。邱清泉说鲁西南发现共军大部队,先头已到曹县、城武。黄百韬则说郯城以北有共军主力南下,可能要向他进攻。众将领一致认为,徐州“剿总”各部队在陇海线上的“一字长蛇阵”态势不利,必须调整。于是顾祝同拟订了一个“徐蚌会战”计划,6日,南京国防部正式下达命令:徐州以两个军固守;黄百韬兵团撤到运河西岸,海州方面的第9绥靖区和44军撤至新安镇归黄指挥;邱清泉兵团在永城、砀山集结;李弥兵团在灵璧、泗县集结;孙元良兵团在蒙城集结。这样,国民党军把原来的“一字长蛇阵”改变为沿津浦线两侧布防,各兵团相对靠拢。但是,国民党军队的行动迟了一步。就在他们刚刚开始调动时,华东野战军主力大举南下,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
211月4日,粟裕等下达淮海战役攻击命令。6日夜里,华野中路突击集团一、六、九纵直扑新安镇的黄百韬兵团,四、八纵经邳县抢占运河铁路桥。山东兵团七、十、十三纵从临城、枣庄地区向万年闸、台儿庄、韩庄进军,攻击冯治安部。三纵和两广纵队配合中野从鲁西南的单县向砀山挺进,进逼徐州。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第153页。
的淮海战役拉开了序幕。国民党军的情报工作,始终处于落后状态。战前解放军依靠国统区情报系统,对国民党军的部署和调动情况了如指掌,并根据国民党军的变化几次变更部署。而国民党军对解放军即将发起的战役行动几乎一无所知。济南战役后,南京国防部情报部门方面曾派遣104部电台,企图深入解放区搜集情报,由于解放区军民的严密组织和高度警惕,使国民党特务无隙可乘。虽然有4部电台在教会掩护下从鲁北地区潜入,却发不出报。他们只能蹲在解放区的边缘,打听一些消息。主要情报来源是靠监听解放军的电台信号。'1'到11月初,国民党方面得到华东野战军调动的消息,才判断可能是要打徐州。为此,11月4日顾祝同、刘峙在徐州会议上决定变更部署,将主力集中于徐州周围。黄百韬建议“以徐州为中心,集结各兵团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备战,各兵团互相衔接”的战法,并建议放弃海州,将第三绥靖区部队和44军西调。刘峙批准了这个计划。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黄百韬不是黄埔出身,能够当上兵团司令,是不寻常的。内战开始时他只是整编25师师长。在孟良崮战役中,他拼命救援张灵甫,事后又能主动承担责任,替汤恩伯解脱。南麻、临朐战役中,他为胡琏的11师解围。在豫东战役中,他亲自登上坦克冲锋,使25师免遭歼灭。所以蒋介石授予他勋章,任命他为第7兵团司令。当黄百韬回到新安镇布置转移时,兵团所属的三个军相距不过二三十里。刘峙5日、6日连下两道命令:将原来准备开往海州的第100军和驻海州的44军统归第7兵团指挥,要求黄带领这两个军和第9绥靖区司令部向徐州撤退。黄百韬在电话里大声问:“第9绥靖区究竟何时到新安镇?本兵团究竟何时撤退?”刘峙无法具体答复,黄只好在新安镇坐等李延年和44军到来。5日晚,第9绥靖区司令李延年正在海州的官邸里会见南京总
李以:《淮海战役国民党军被歼概述》,《淮海战役亲历记》,第63页。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三部分淮海战役(一)徐东大血战(3)
统府战地视察官李以,议论撤退的问题。突然一家盐店的经理唐某来见李延年,说刘峙总司令有电报告诉他与李延年一起回徐州。李延年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我要回徐州?”唐某说:“不要海州了。”原来,刘峙私下做盐生意,唐某是他的经纪人。李延年大为不满地对李以说:“刘经扶(峙)看钱财比国家的事还大,这样泄漏军事机密,不败何待!”李延年连夜部署撤退事项。海州城内顿时乱作一团,第9绥靖区的司令部和直属部队、44军、国民党各县政府官员、商人、学生等,乱哄哄地向新安镇方向撤去。11月6日,华东野战军攻击郯城王洪九部,打响了淮海战役的第一枪。王洪九是临沂地区的土匪武装,抗战结束后被国民党收编为山东保安1旅。济南战役后,他放弃临沂逃到郯城。郯城是山东与江苏交界的一个小县城,南距新安镇25公里,王洪九在此为黄百韬充当前哨。华野鲁中南纵队临沂出动,6日黄昏到达外围。经过一夜激战占领郯城,歼敌三千余人。王洪九带少数人南逃。6日晚间,李延年、李以从海州到了新安镇。黄百韬向二李说明形势:“陈毅的部署(国民党军情报不灵,一直以为华野是由陈毅指挥——作者注)是先打7兵团,现在兵团的位置非常不利,在新安镇打则孤军无援,如侧敌西进,到不了徐州就会遇敌。我已命令63军从窑湾镇强渡,其余各军明早西行。转进太迟了,要掩护44军从海州西撤,不能贻误戎机。否则全兵团将被包围。国防部作战计划一再变更,处处被动,正是将帅无才,累死三军。这次会战如果垮掉,就什么都输光了。”午夜,黄百韬紧急把睡着的李以叫醒,告诉他共军先头部队已经到了郯城,肯定是来打7兵团的。黄百韬情绪激动地对李以说:“请你告诉刘总司令,要其他兵团快点集结,迟了就会误大事。如果我被包围,希望别的兵团来救。古人说:胜则举杯相庆,败则出死力相救,我们是办不到的。这次与以前的
战役性质不同,是主力决战,关系到存亡。请你面报总统,我黄某受总统知遇之隆,生死早置之度外,我临难是不苟免的,请你记下来,一定要转到呀!”最后,黄百韬又沉重地说:“国民党是斗不过共产党的,人家对上级指示奉行彻底,我们则阳奉阴违。”他已经预感到末日的来临。'1'7日中午,王洪九蓬头跣足,只剩一只鞋,满身泥斑地逃到新安镇黄百韬兵团司令部,大家才知道情况紧急。这天,黄兵团的五个军开始渡过运河。运河上只有一座铁桥,部队行列太长,拥挤不堪。黄百韬命令工兵在铁桥以北架一座平行的浮桥,加快过河速度。63军军长陈章主动请求到南边的窑湾镇渡河,避免拥挤,率部队南去了。即使如此,估计也要到10日,兵团主力才全部渡过运河。8日下午100军正在渡河时,华野四纵的先头部队已经赶到运河车站以北,与100军后卫部队交火。7日,华野主力突击兵团一、四、六、八、九纵分路南下,向运河东岸的新安镇、官湖镇、运河车站等地挺进。当天四纵占领邳县,从俘虏口中知道,黄兵团已经渡河向徐州靠拢,有逃跑的可能。8日早晨,粟裕命令四纵不顾一切,于今晚午夜攻占运河铁桥;命令九纵主力由新安镇以南渡河追击。四纵、九纵接到命令,立即展开急行军。四纵指战员不顾天气寒冷,徒涉水深及胸的河流,向炮车、运河车站之间猛插。许多战士在行军中跑掉了鞋,光着脚继续行军。8日黄昏,四纵12师36团在运河车站以北的八家杨村与黄兵团100军后卫部队遭遇,激战一夜。到9日天明,华野主力部队赶到,逼近运河铁桥。9日这天,黄兵团25军在100军掩护下通过运河桥,下午100军军长周志道命令后卫44师撤退。在一座狭窄的铁桥上,步兵、卡车、马车拥挤不堪。还有许多从海州逃过来的国民党官员、地主、
李以:《淮海战役国民党军被歼概述》,《淮海战役亲历记》,第69页。
商人也要过桥,运河两岸一片混乱。守在桥头的25军工兵怕共军逼近,想提前炸毁铁桥。周志道来到桥上,跳脚大骂:“老子一个师没有过河,哪个敢炸!等仗打完了,非和黄百韬到国防部打官司不可!”44师军官也骂25军:“我们打了一天,掩护你们过河,现在你们过去了,就要炸桥。真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25军工兵见军长发火,没敢炸桥。44师师长刘声鹤率领一个团匆匆过河,周志道才一起离开铁桥。当44师担任掩护的部队撤下来,接近铁桥的时候,桥东的一辆弹药车突然起火爆炸。25军工兵以为共军到了,慌忙将桥炸毁。44师近3000人被隔在运河东岸,急得团团转。'1'四纵没有与国民党军纠缠,主力向西强渡运河,追击黄百韬兵团。10日天明,后续部队上来,将滞留运河东岸的44师人员消灭,占领了运河铁桥。桥破坏得不十分严重。解放军找来木板,铺成桥面。10日晚十八时,八纵两个师渡过运河,向西追击。九纵从新安镇继续南下,追击国民党63军。在沂河边的埝头集追上了63军后卫的两个团。九纵27师立即分成几路渡河。79团1营2连走在前面,命令3班火速架设浮桥。3班找来一些木板和两架梯子,架起一座简易浮桥。由于战士们通过时容易落水,国民党军火力已经开始封锁渡口,为了不延误时间,在副排长范学福和班长马选云带领下,全班一齐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十人分两排扛起浮桥,保障全营顺利通过。这个“十人桥”的故事广泛流传,并写进了建国后的小学教科书中。63军军长陈章惊慌失措,率领残部逃向窑湾,成了黄兵团中惟一被丢在河东的军。'2'鉴于徐州国民党军有总退却迹象,11月9日十六时毛泽东电令华野:“集中七、十、十三纵及由南向北之十一纵,以全力向李弥兵团攻击,用迅速手段歼灭该兵团的全部或大部,控制并截断徐州至运河车站之间的铁路,运东主力则歼灭黄兵团。只要以上几点办
'1''2'谭冀平:《44师在八义集的覆灭》,《淮海战役亲历记》,第236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1956年初稿。
到,就能破坏敌人总退却的计划,遭我全部歼灭,并占领徐州。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即现在举行之淮海战役)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即将来举行的江淮战役)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他告诉华野:“敌指挥系统甚为恐慌混乱,望你们按照上述方针,坚决执行,争取全胜。此时我军愈坚决,愈大胆,就愈能胜利。”'1'毛泽东再次扩大淮海战役的规模,把目标定为歼灭徐州国民党军主力。粟裕等研究了敌情,认为当务之急是主力兵团渡运河西进,与山东兵团会合,围歼已经到达碾庄圩的黄百韬兵团。9日,粟裕命令四、六、八、九纵迅速渡河,消灭运河东岸敌63军的任务,留给一纵。一纵经过一昼夜近百里的急行军,终于在10日傍晚赶到窑湾镇外围,完成对63军的包围。黄百韬到达碾庄后,本应继续前进,向徐州靠拢。但是兵团渡过运河后,部队相当疲劳,建制混乱。黄百韬打算在碾庄休整一天,10日再行动。军长们多数主张不要停留,兼程前进。25军军长陈士章说:“西走一里好一里,豫东之战,我们25师和72师只相隔20里,炮火相接,但终于冲不开共军的隔绝。现在留在此地,万一被围困,梦想邱清泉远道来援,恐怕不可能。”黄百韬说:“相隔5里,他也不会来救我们。”但64军军长刘镇湘反对。因为64军最早过运河,没有损失,他们已经构筑好阵地,舍弃可惜。如果在行军中遭遇共军,后果不堪设想。黄百韬考虑63军还没过来,丢掉也不好,还是决定在碾庄停留一天。这一天耽搁,就为华野包围黄兵团创造了有利时机。'2'8日,当华野山东兵团向台儿庄、贾汪地区进军时,驻守当地的国民党第3绥靖区冯治安部队第59、77军,在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率领下举行起义。这两个军原属冯玉祥的西北军,官兵
'1''2'《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第182页。
陈士章:《第7兵团的覆灭》,《淮海战役亲历记》,第192页。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三部分淮海战役(一)徐东大血战(4)
不愿打内战。淮海战役前夕,官兵急于寻找出路。中共地下党员张克侠、何基沣抓住时机,在华东局国军工作部的杨斯德等同志的配合联络下,策动了这次起义。11月8日下午,当华野山东兵团到达贾汪、台儿庄后,59、77军让开大路,使解放军顺利通过第3绥靖区防地,挥师南下。随后起义部队二万三千余人在张克侠、何基沣带领下到达鲁南解放区,加入人民解放军的行列。'1'第3绥靖区部队在运河前线的起义,使华野山东兵团顺利通过运河防线,直插陇海线的宿羊山、曹八集地区,切断了徐州“剿总”和黄百韬兵团的联系,为包围黄兵团赢得了时间。粟裕事后曾说:“只要我们在贾汪多呆四小时,我们的战机就丢失了。”这次起义对保证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有不可低估的作用。'2'11月10日,驻扎在碾庄以西20里曹八集(今八义集)的李弥兵团接到徐州“剿总”的撤退命令,不等黄兵团来到,即全部撤往徐州。致使黄兵团被单独甩在碾庄地区。如果黄百韬这天坚决西撤,华野可能来不及形成合围。但是蒋介石在关键时刻错误判断,他认为以徐州几个机动兵团的力量,完全可以和共军决战。他指示徐州“剿总”:“应本内线作战之原则,集中全力先求运河以西、徐州以东之匪而击灭之。黄百韬兵团应在原地位置固守待援,其余各部队不应再向后撤,应协同邱兵团夹击运河以西、徐州以东之匪。邱清泉兵团应以主力转用于徐州以东,协同黄兵团之作战。李弥兵团应抽出一个军参加攻击。”'3'蒋介石企图在徐州以东和华野举行决战。黄百韬接到蒋介石的电令后,把兵团部设在碾庄,以此为中心,25军在北,64军在东,44军在南,100军在西,形成一个环形防御体系。10日早晨粟裕得知一纵已将63军包围。黄百韬的四个军仍在碾庄地区。他立即调整部署,除三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