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剽界 >

第36章

剽界-第36章

小说: 剽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着刀准备杀他,眼睛却看着青年书生手中的诗稿。诗稿有两行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文亦凡吃了一惊,连忙去读碑文: 

  宋之问,初唐著名诗人,因见其外甥刘希夷诗《代悲白头翁》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爱之。索而未果,乃杀之。 

  文亦凡惊异地问:“宋之问是初唐时期的诗歌大家,在律诗的定型方面有重要贡献,因此而深得武则天的赏识,他会为了两句诗杀人?杀的还是他的外甥?这可能吗?” 

  几人都不知道这个典故,希望唐娜能详细说一说。 

  唐娜笑道:“说来真叫人难以置信。刘希夷公元649年与舅舅宋之问一起考中进士的,当时才二十五岁。他擅长写闺帷之作,词情哀怨,受齐梁诗风的影响,喜欢用古调,与初唐的文风不合,受到那些锐意创新的诗人排挤,所以他的诗一直不为世人推重。他也就逐渐消极颓废了,经常借酒浇愁。有一天他酒醉后,写成一首《代悲白头翁》,‘洛阳城外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初稿完成之后,刘希夷在修改的过程中,突然感到第三联‘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有不祥之兆,决定删去。吟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叹了口气说,‘死生有命,岂能由一两句诗来决定。’就把手稿收起来,没有拿出去发表。有一天,他把这首诗拿去给舅舅宋之问看,宋之问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联十分赞赏。当他得知这首诗还没有拿出去时,就恳求外甥把这两句送给他。刘希夷碍着舅甥的情面不好拒绝,就答应了,但事后怎么也不舍得把这一联删掉。于是过了几天就把原诗送出去发表了,这首诗由于有了这两句,在社会上很快就流传开了。宋之问认为外甥欺骗了他,从而怀恨在心,寻了个机会把刘希夷杀了。这一年,刘希夷才二十七岁。” 

  众人听得心惊肉跳,再也想不到为了强占两句诗,舅舅竟然杀了亲外甥。 

  唐娜道:“据说这宋之问原本没有这么心狠手辣,全因得了一本文坛秘诀后,走火入魔,一时心智失衡,过后也懊悔不已。” 

  文亦凡惊问:“什么秘诀?” 

  唐娜摇摇头道:“这就没人知道了。” 

  赵北方忽然对欧阳袖喟然长叹道:“哟——欧阳主席,我早就听说你昧了老友的书稿,别人唾骂你,我‘嗲秀才’独独敬佩你。可是今天跟宋之问一比,嘿嘿,我们都自愧不如古人啊!”看那神情,毫无讥讽嘲弄的意思,乃是一片真诚之言。 

  欧阳袖顿时面红耳赤,鼓着两个鱼泡眼瞪着赵北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文亦凡心地仁厚,不忍见欧阳袖尴尬的样子,忙岔开话题道:“我们还是继续游览吧,这里真的长见识呢。”牵着唐娜的手径自向别的地方走去。 

  又观了几处雕像,满眼文坛前辈,却尽皆是剽界先贤: 

  王安石的《桂枝香》中的名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直接剽自晚唐杜枚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宋代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纯粹是南唐江为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的翻版,两字之改,意境倒也更高一层,便成了千古名句。 

  谁能想到,晏几道名词《临江仙》里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与后梁诗人翁宏《春残》的诗句竟然一字不差呢。晏几道因剽窃而千古垂名,世上又有几个人知道翁宏何许人也? 

  …… 

  这些文坛先贤都曾是文亦凡崇尚的偶像。现在偶像坍塌了,梦想破灭了,文亦凡心中先是悲凉,慢慢地竟有了一丝安慰的感觉。 

  再看下去,不知还有什么惊奇之事呢。文亦凡正想着,有人惊呼:“咦——那边不是鲁迅先生的塑像吗?鲁迅先生难道也是一个欺世盗名的大剽客!” 







九十五





  第九章 好戏连台 

  65 

  文亦凡本来正蹲在地下观看宋朝宰相晏几道雕像的碑文,听见呼声,惊异地站起身转头看去,只见左侧二百米处有一尊雕像,围着一群人。他拉起唐娜就往那边去,一边走一边问:“你师父把鲁迅先生也定为剽客了?” 

  唐娜被他拉得气喘吁吁道:“你急啥?剽客……不是鲁迅!” 

  走近数十米,就见那雕像面容清瘦、目光深邃,嘴唇上那最富有个性的一字须,像一把扫荡一切污泥浊水的扫帚——不是鲁迅先生又是谁? 

  只见鲁迅先生横眉怒目,拍案剑指,一身的凛然正气。文亦凡疑惑地挤进人群一看,见还有一尊雕像,相貌猥琐,正躬身于地,一手抓着钱袋,一手惶恐地摇摆,好像在说“不是我,不是我”。他的身后有一个布袋,布袋里面有一堆书,书上有几份民国时的旧报纸,报纸上有个十分显眼的名字,叫李定夷。文亦凡猛然醒悟:这位李定夷乃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鸳鸯蝴蝶派作家,鲁迅先生的《域外小说集》为其侵害,因而初版时仅卖了二十本。有一次遇到鲁迅先生,被痛斥了一顿。就景点主题而言,这组雕像李定夷是主角,鲁迅先生不过是个受害的配角而已。 

  文亦凡看罢吁了一口气,对唐娜道:“嘿,你怎么不早说,害得我虚惊一场。” 

  唐娜笑道:“我不是告诉你‘剽客不是鲁迅’吗?” 

  文亦凡忽然觉得有什么不对,道:“从这组雕像来看,‘九指神改’前辈爱憎也很分明呀,怎么,怎么……” 

  唐娜笑而不语。 

  旁边有人道:“贪官作报告时,哪个不义正词严?何况这要供人游览,当然要注意倾向了。” 

  又有一个人接口道:“我至今读书,见到剽窃之作,也非常憎恶,但自己一拿起笔就不由自主地又要去参考别人的。” 

  唐娜这才道:“这是‘古今剽文化展示园’,批判也好,赞同也罢,各种观点允许并存嘛!”顿了顿,又道,“其实剽窃也并非全是坏事。宋之问为占有他人作品杀人,那是丧尽天良。李定夷用‘原样糊贴’功损人利己,当然也不足取。但剽界确实有力地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文亦凡“扑哧——”笑出声来:“真是越说越离谱,看来中国文学史应该为剽界留一席之地。” 

  唐娜正色道:“你当我胡说八道么?历来名家剽窃,大多能点石成金,将一部或多部作品经自己妙笔点化后,常常成为传世经典。就比如一个文学新手,有了很独特的创意,但由于笔法稚嫩,写出来的作品只能是下乘。但同样的题材被名家剽窃后,用他的高超技巧表现出来,就不一样了,往往能为人类贡献出一部杰作来。你说这样的剽窃是不是有益于文学进步?” 

  文亦凡被绕进她的妙论,一时竟无从反驳。旁边人齐声喝彩:“真是精辟!” 

  唐娜见文亦凡仍是不以为然的样子,笑道:“其实,我国一些古典名著都有剽窃之嫌,即使是那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也有《金瓶梅》的影子。” 

  文亦凡笑道:“你就喜欢故作惊人之语。” 

  唐娜淡淡一笑:“你随我来,今天正好给你补上一课。” 

  大家都觉得有趣,一齐跟着走。穿松林,过竹道,隐隐听到飞流击石的声音,又攀过一处长长的石梯,登上一处山门,迎面一块巨石上刻着五个龙飞凤舞的草书大字:争议存疑处。 

  进入山门,陡峭的山壁上,一股瀑布曲折回环,水流似雪,滑坡而下,汩汩有声,小巧平缓,柔美如纱。瀑布后有个石洞,一望而知是人工新凿成的,石壁上写作三个大字:水帘洞。洞旁有唐僧师徒的塑像,显然是模仿连云港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致。对面的山坡上有个茅庐,一位布衣老人坐在石凳上,四周有男女老幼村民数人,有的扛着锄头站着,有的拿着捻线陀坐着,有的端着碗蹲着,有的抱着小孩围着看热闹,一个个好像争先恐后向布衣老人说什么。文亦凡和大家凑过去打量,只见一个村民正递一本书给布衣老人,书上写着几个篆字:《西游记评话》。布衣老人身旁的破桌上还散放着三五本书:《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朴通事谚解》《西游记平话》《唐三藏西天取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布衣老人身旁有块岩石,上写碑文: 

  《西游记》,神魔小说范典。唐贞观年间,僧人玄奘历时十七载,至天竺取佛经657卷,弟子辩机,据师口述而成《大唐西域记》书,惠立等弟子又作《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详述之。后剽者多神怪其事。南宋时,有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始有猴行者成主角。元众妙手改成杂剧,以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杨景贤《西游记》最为人道,后者已有大闹天宫之述。据明《永乐大典》载,有《梦斩泾河龙》故事窃自《西游记平话》,之前有朝鲜人著《朴通事谚解》自注剽自《西游记平话》也,故得知明初确有《西游记平话》存世。世传至明嘉靖年间,山阳人吴承恩以此为蓝本,广罗杂本,妙手整合,成如今之百回本《西游记》。呜呼,若非众妙手剽而创新,安得此传世经典乎?吴氏不愧剽界一代宗师矣! 

  文亦凡看完碑文,沉吟不语。其余人纷纷议论: 

  “说的倒也是,要是没有那么多典籍在此,吴承恩怎么也写不出《西游记》啊!” 

  “就是,再怎么说,现在看到的《西游记》也不是原创啊。” 

  “奇怪,这明显是剽窃之作,怎么就成了传世经典,从来没有人质疑过吗?” 

  “那是吴承恩名气太大,名气大了,就没人敢怀疑了。” 

  “赶明儿我也剽一部经典出来。” 

  …… 

  唐娜微笑道:“再看后面。” 

  有人过去一看,就叫道:“好,真是绝作!” 

  文亦凡忙转过去看,原来岩石后面刻着一副联语: 

  取民间言集众书事你说是艺术加工他说是妙手剽窃 

  成百回书传万代人世以为经典名著我以为有缝天衣 







九十六




  文亦凡道:“这自然又是九指前辈的手笔了?”心中寻思:这“九指神改”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这般处心积虑把一些古典名著列为剽窃,倒也言之成理,显然是为了抬高剽界的地位了。顺嘴说道,“作者在各种民间创作中取材进行再创作,岂能把这也当做剽窃?” 

  没等唐娜反驳,就有人辩驳道:“你这话错了。记得热销一时的《民国奇案》几乎贯穿了民间广为流传的手抄本《奇冤》《奇情》《奇遇》《奇医》《奇隐》《奇贪》等系列传奇故事,这些故事我们小时候不是都听大人讲过吗?有的在《山海经》里还看过呢!《奇医》故事原作者的孙子至今还珍藏着爷爷的原著手稿呢。那你说现在的这位传奇文学大师是剽窃,还是再创作呢?” 

  文亦凡其实在看碑文时,就已经模模糊糊接受了“九指神改”的观点,所以心中一点底气也没有。只是《西游记》小时候在他心里就神圣非凡,现在忽地变成了剽客的作品,感情上实在是转不过弯来。人家这一问,竟回不出话,只好怏怏不乐道:“不谈了,再去看看‘三国’、‘水浒’是怎么‘剽窃’而成的吧。” 

  唐娜看着他抿嘴一笑,带他们向前面走去。这两处景点从无锡三国城、水浒城克隆了些场景,加以变化,倒也别致。再看碑文,说两本书都是根据宋元讲史为蓝本,广泛收集相关材料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更奇的是水浒碑文末尾这段话: 

  ……世谓施耐庵擅武功,讹传也。所长者,笔法也。其笔法点顽铁成金玉,化平凡为神奇,人不能测其深。时拜师求艺者众,皆不能悟,唯罗贯中得其真传,乃成《三国演义》,后人莫能辨之,堪称剽界不世之才也。 

  其他人兴高采烈,只有文亦凡郁郁不乐。唐娜知道他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摇着他的膀子娇嗔道:“你干吗?这本就是存疑而已,供人争论的,你这样多叫人扫兴啊!” 

  文亦凡笑了笑,故意逗她:“啊——是啊,文学的发展,剽界果然功不可没。看来,‘九指神改’前辈决心要改写文学史了。”心中终究块垒难平,暗自道:这“九指神改”真是奇人,他这分明是拉大旗作虎皮,到了这里,谁能不被他迷惑呢?初学写作的人谁不从模仿开始,照他这一说,文人不都是剽客了。这会儿,那个多年的怪癖在心中愈发沉甸甸的了。 

  66 

  不知不觉间,已到晌午。大家兴致未减,正要往其他景点去,唐娜道:“天已不早了,还是先安顿下来,吃好午饭,慢慢参观吧。” 

  大家于是原路返回,分头把群贤聚拢到一起,然后浩浩荡荡,跟着唐娜,循着一条溪流往上走。但见溪水曲折回环,清澈见底,深不过尺,偶见小鱼逆流上游,倍增情趣。 

  唐娜一边走,一边介绍:“这个小溪的下面,就是刚才的水帘洞。” 

  文亦凡感叹道:“这里的景色倒真是不错。” 

  群贤一边走,一边浏览,指指点点,说说笑笑,好不热闹。眼前又进入一道“之”形山沟,山沟狭长,水流旋转其中,时隐时现,时断时流。渐渐地水流越来越阔,前面山谷传来隆隆的回音。转过一块巨岩,一条瀑布挂在峭壁之上,飞流直下,势若奔马。石壁上写着三个大字:三怒瀑。 

  文亦凡问:“为什么叫‘三怒瀑’?” 

  唐娜道:“这条瀑布虽小,却有三个特点:声怒、势怒、色怒。” 

  文亦凡细细一品,果然有些道理。心中却道:“所谓‘三怒’,又不知是从哪里克隆来的。” 

  果然群贤中有人道:“咦——‘声怒、势怒、色怒’不是明朝王思任形容诸暨五泄瀑布的么?” 

  文亦凡回头一看,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知识女性。 

  唐娜笑道:“足不出户,写尽天下游记。梁女士,你说得很准。”转头对文亦凡道,“她是专为报刊旅游栏目介绍天下名胜、风土人情的自由撰稿人。” 

  文亦凡朝梁女士笑了笑。群贤七嘴八舌道: 

  “妙手岛就是妙手岛,每个景点都有出处,符合我们剽界本色。” 

  “千岛湖已是人间仙境,妙手岛更是仙境绝妙处。” 

  “‘九指神改’真仙人也!” 

  …… 

  唐娜道:“他老人家虽然行动不便,但毅力非凡。几年来踏遍沿海大大小小的荒岛,才在千岛湖中找到这样一处幽静的地方,借鉴天下美景,斧凿而成,如今,它将成为千岛湖第七大景区。” 

  文亦凡想起轮椅上那位老者的背影,暗暗赞佩:难得他有如此雄心,真是个不寻常的人。叹服之余,问:“神改前辈怎会腿脚这样不便?” 

  唐娜黯然道:“他老人家小的时候,家里很穷,读不起书,小学没毕业就回生产队撑小船,给集体当起了鸭司令。每次放鸭子总要带本书,找一个水草丛生的地方,把鸭子圈住,让它们自由淘食,自己就坐在小船上捧着书埋头苦读。夏天天气热,蚊虫多,他就把双腿浸在水中,后来就养成了习惯。” 

  文亦凡道:“时间长了,那不得关节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