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5-古镇英豪伏蟒记-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云肩和李琼一听把自己的师父都抬出来了,感到太突然,心下大吃了一惊,然后看看墙上什么都没有。云肩想问又不敢再问,只好瞧着二姐。
李琼屏住气,缓缓问道:“啥呀,说明白!”
毕承光站在炕上,顺着金学蕙所指的方向用手一摸,金学蕙的手指不动。毕承光又换了一个地方,金学蕙仍然不动。就这样换了好几个地方,金学蕙仍然不动。
李琼站到炕上,从墙角最高处开始摸起,不一会儿,金学蕙的手指落了下来。李琼仔细从左边一数,正是第五块砖的位置。毕承光就拿着瞎老头的木棍儿,两下子把那块砖取了下来。
原来,此处有一个洞。毕承光把手伸进去,取出一个大油纸包。拆开一看,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只紫檀木的画匣,上面的楷书苍劲挺拔,写着:宋知淮阳军海狱外史襄阳米元章作隐居山林谪友。下款落着:敷文阁直学士米元晖。这就是毕乐通所讲的长春小白楼失窃国宝,宋代大家米芾传世名作。画匣书写者是他的儿子米友仁,元晖是他的字。
找到了一件国宝,大家都很高兴。老曲双手举着火把,手也不发酸了,嘴都笑得合不拢了。其实他根本不懂什么米襄阳,只是知道从墙洞里掏出来的肯定不是一般物件,为了这件东西闹的乱子可不少啦!
毕承光用手掂了掂,那匣子分量挺重,再晃动一下,感觉里面确实有画轴。他也来不及打开细看,便连连向李琼使眼色。
李谅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就又柔声问金学蕙:“要做好人就做下去,还有一件哩!”
金学蕙已经气息奄奄,可是还挺有精神,他说:“紫,紫定……”李琼见他仍能说话,眼珠子却不能转动了,脸色惨绿,这就是回光返照了。
李琼碰了碰他的手,感到那手渐渐变得冰凉,便又赶快催问道:“紫定呢?有话快跟俺说吧!”
金学蕙的眼前模糊不清地出现一个美人,似乎是在峨眉山下遇见过的女人,两人牵过手,尔后一同在郊野小店里喝酒,酒后烂醉,同床共眠;又似乎是在洞庭湖畔的渔村里抢走过绝代佳人,他把她的衣服剥光,不顾她的哭号,用短刀逼她做不愿做的事;似乎是在童真时期悄悄爱慕的邻家大姐,他拉着她的衣襟,讨要糖人吃;又似乎是被他殴打致残,轰出家门的原配妻子,他在求她原谅,发誓要给她烧上七七四十九炷香,还要请和尚念九九八十一天的金刚经。
金学蕙清清楚楚听见有个女人在说:“紫定,紫定!”
弥留之际,他在挣扎。他不愿意离开花团锦簇的人间,到那个阴暗的,到处是蛇蝎,到处是妖怪的地狱里。然而,他竭尽全力挣扎却无济于事。他觉得整个身体在下沉,似乎有人把他往下拉。
他彻底绝望了,只有惟一的愿望:把宝贝交给眼前这个女人,不管是哪个女人,就交给她吧!他渴求带着女人美好的影像离开。
他用尽最后的一点点气力,呻吟着,大口地喘着气说:“紫定,在,在梁羲山……他,他让人,用药,迷,迷倒了端容道人,取,取,取走了那东西……瞎老,老……也是他,他派来,逼俺给那字画,俺死活不给,他,他……”
他在临死前竟说了这么多话,想藉此延长他的生命,然而,一切都枯竭了,消失了,对他来说,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第五章第36节:端倪显露梁羲山
老曲答应找人帮忙处理金学蕙的后事,毕承光和姊妹俩带着字画回到了七级镇。毕乐通和李凌云都仔细看了那幅字,一致认定是米芾的真迹,不会有错。
众人在欢喜之际又有着极大困惑,梁羲山为什么牵扯进来了呢?梁羲山是邢台县人,祖上几代人做过武官职,父亲开过镖行,家里有土地一百多亩,有些积蓄。本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在孙连仲部当过旅参谋长。一九二八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孙连仲部改编为国民党笫二十六路军,被派往江西围剿苏区红军。梁羲山辞职返乡,开办武馆传授武功,和李凌云有过交往。
他的学生众多、为人率直,善交朋友,在河北武林中声望很高。他的太行南拳承袭祖传,采自秘宗、松溪、通背等绝术,凝汇少林、武当、梁山之精髓,自成一系。他成系而不称派,主张国术以武为本。他熟读《易经》,主张:武本无术,搏本无强,盖之所以有胜负,之所以有生死,不外乎掘己之长以制敌,夺其势、凌其弱,抑其强也;同时,他还认为,人本亦无强,在乎交手之中,审时机、察缝隙、观变化、抢之先、保持锐气,进退有方。程式固定,套路僵化、沉溺宗派、自视清高实为狭窄之偏见,乃拳家大忌。
就这么一位有修养、有造诣、有威望的人物竟然是端容、瞎老头的幕后人物,实在让人难以相信。尤其是李琼李云肩姊妹,她们是梁羲山的学生。师父在她们的心目中近乎一位完美之人,高尚品德、精深武功、学识渊博的印象在她们心目中永远难以抹去。姊妹俩参加革命工作之后,还曾打算请师父为解放区政府做些事,现在如果金学蕙所说属实的话,一切都将破灭了。
从这天起,毕承光和姊妹两人近乎起来。云肩对毕承光印象特别好,这个小伙子挺有趣的,长得个子不高,人很精干,给人以洒脱干练的感觉。他的眼神也挺逗,眼睫毛一眨一眨的,看起人来,死盯着没完没了。毕承光也对两姊妹很友好,觉得能在乡下认识两位有见识、有能耐的漂亮姑娘,似乎有一种特殊的缘分。他常常找茬儿跟姊妹两人说话,笑活一串一串的,逗得人家哈哈笑。渐渐地,毕承光和姊妹们成了好朋友。
村外有一段残败的古代土围墙。据老人们说,这围墙始建于南北朝,历经战乱,修了又毁,毁了又修,现在已经七零八落了。上面长满了荒草,草还没有完全返青,草丛中星星点点地开着蓝色和黄色的野花。有个小孩儿牵着羊在这里放,羊吃着草津津有味。
不知是在哪个年代,从何地“飞”来一粒种子,在这里滋生成长,变成了一棵粗壮矮小的毛桃树,桃花开了,满满的一片粉红。
围墙下边是一个大洼地,足有十几亩。夏天雨水大的时候,洼地里积聚了水,形成小小的湖泊。小白条鱼在水中窜来窜去,偶尔还会有两只白天鹅在这里嬉戏。冬天过后,冰雪消融,水很少了。洼地里泥土经过一年的自然锻炼,特别筋道。
有几个年轻人光着膀子托坯,春天的早晨还有些凉,可是年轻人的身上流着汗,汗水和泥浆粘在一起。俗话说,“托坯打墙”累死阎王,只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才能承担这种繁重的劳动。
洼地中间,有一个中年人用铁锹挖泥,挖起一锹泥,就抖一抖,然后弯腰拣起一两条泥鳅。村里人都说,经过冬眠的泥鳅,富有营养,拿回去熬汤,能使产妇多生奶汁。
春天的天空明朗朗的,云彩就像远处叠嶂的山峦无尽无头。两行大雁变换着队形在洼地上空缓缓飞过,渐渐地逝去。
毕承光和两个姑娘,从在乐驿店的那夜以后,彼此熟悉了。这两天他老是主动讲笑话给她们听,把云肩逗得不停地乐。云肩也爱跟他聊天,一聊起来,就热热闹闹、没完没了,渐渐地,这两个年轻人的关系搞得特别热乎。
三人登上围墙,围墙不算太高,蒿草茂密,被他们踩得七倒八歪。
承光又讲起了笑话,他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云肩揍了他肩膀一拳,“咯咯”笑道:“俺知道了啦,山里有个毕承光!”
李琼揪了一把蒲公英,在后边站着,她觉得小妹调皮得过头,于是正颜正色地说道:“干啥哩!承光是客,人家要怪你哩!”
“怪啥哩,承光不是客,是哥哩!”小妹愈加放肆了。
毕承光看着这田园风光,又看看身边两位性情迥然不同,却同样美貌淳朴的姑娘,不禁感慨万千。他高声吟道:“这里没有喧嚣,只有生机与静谧;这里没有灰尘,只有清风、纯真和惬意。我要呼吸这浓郁的空气,把这一切都拥抱在怀里;然而它不属于我自己,它属于世界最伟大的神灵,属于人间,属于自然,属于大地……”吟罢,他把双臂张开,似乎真地要把乡野抱在怀里。
李云肩知道他这即兴而发的新诗是对眼前的景物而言,并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人,但是在她的内心总是有一种“不祥之兆”,影影绰绰地把自己和他联系在一起。
第五章第37节:残垣赋诗别乡亲
云肩把发髻打开,长长的头发像瀑布一样披散在肩膀上,白皙的脸蛋上泛起了红晕。她依偎在二姐的身上,悄声说:“二姐,你看这人有病!”
二姐搂住她的肩膀,柔声细语地说道:“不是人家有病,俺看是你有病!”
云肩闻着二姐手里的野花有股香气,又“咯咯”地笑了起来。二姐瞅瞅云肩笑得那样开心,似乎察觉了一点什么,不禁也露出了笑容。
毕承光回头一望,见姊妹两人,一个开朗大方、秀丽清新,似美玉无瑕;一个桃羞杏让、明媚娴雅、楚楚动人,就好像在梦境中一样。他如梦魂缭绕,很有些飘飘欲仙的感觉。
李凌云扶着毕乐通也爬上了围墙,登高望去,茫茫云海之下是矮矮的麦田,一片连着一片,不知到什么地方与天连在了一起。那麦田仿佛就是地上的天,地上的海。阡陌万千、纵横交错,黄澄澄、绿油油,那春天的庄稼就是流动的大河,“屈曲压云根,流水潺缓飞”。那春天的思绪就是海,坦荡无垠,涌动无声胜似天籁。毕乐通沉醉在乡下大自然里。
“明日我将归,难忘此美景。不知何时聚,与兄共叙情。”北平的教授“护宝会”托人捎来了信,说有急事要同毕教授面商,因此,毕乐通不得不返回北平。明天就要走了,在七级镇的几天里,他受到老同学的热情款待,感受了解放区人民的纯朴。他刹那间萌生一念,想就此留在七级,享受一下人间温暖。然而他的事业本不在此,尽管难舍,也只好“断袍而归”。当着老友和子侄,有感而发。
李凌云心里也难舍难分,他引古人之话,语赠友人:“近水知鱼情,近山识鸟音。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乐通兄在七级几日,凌云增长见识几多,俺也舍不得你呀!”
毕乐通仿佛不与之同感,另有所思。他说:“居高临下,身处沧桑,才感到世界之大,己身之渺小,知之菲薄。”
毕乐通在乡下这宽阔空间里,得以把自己的哲学观点发挥了出来,他有着自己的独特想法。
李凌云细细听来,嗟叹不已,颇感震憾,尤为赞同。他思忖片刻,便选择了《离骚》中的数句诗赠友人:“纵吾既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意思是说,你的学问、美德、才能如此之高,为什么不趁着仍在壮年的时候,赶快摈弃旧势力的统治并向它做坚决的斗争呢?言下之意就是欢迎他到解放区来。
李凌云又说:“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不吾与。”他对自己多年来的政治倾向不鲜明,乃至失去了直接参与民主革命的好机遇,充满了遗憾。
毕乐通对老友的暗示和邀请未置可否,反而笑吟吟地看着刚刚走到面前的三个年轻人,慈祥地问道:“孩子们,今有何感呢?”
毕承光不假思索,就说:“惟有清风似客来,山中宰相半功名。流光度日如电掣,转世浮华醉太平。禾黍千冢无霸业,惟有布衣问英雄。”他引经据典,情真意切。意思是说,谁是最后的成功者往往说不定,帝王将相之后都将毁弃江山,民间有许多出身无名的人物却成就了大事。他是暗指李家两姊妹,经过这一段相处,他从心底里佩服她们,觉得称她们为巾帼英雄丝毫不过分。
毕乐通把目光移到了姊妹两人身上,意思是让她们也抒发一下感想,想看看这些年轻人能不能想到一起。
李琼把被风吹乱了的头发理了理,慢慢地说:“紫萱忘忧如酒醉,高卧东山一片云。风送觅草过桥深,浮槎寻芳始耕春。烟水茫茫有朔望,磨剑磋跎论乡村。疏钟形角洗征尘,此处并无凭栏人。”一气吟罢,李琼羞怯地望望毕乐通,然后低着头,恬静地站着。
她吟了一段小诗,这诗中的意境相当复杂,首先是想念着那个把姊妹俩带上有意义人生之路的少华,她在惦记着他的伤情。同时,她也在抒发着今后的奋斗志向,从表面上,她和小妹都是娇弱女子,但她们毕竟与一般年轻的农村女子不同,她有着理想和抱负,有着一身的武功本领,愿意置身于与邪恶势力的斗争之中,愿意在革命阵营中、在战火中锤炼,成为像少华一样的共产党人。她还在思念大姐,大姐的武艺最高,为人忠厚,本来可以与她们两人共同投入到革命队伍中,可是她竟顺从旧礼教的摆布,随随便便地嫁人,这岂不是万分可惜。诗中的胸怀是博大的,博大中带着凝重,凝重里渗透着一缕忧伤。李琼不是那种典型的多愁善感的女子,但从诗里可以看出,她思绪沉重,遇事想得太多、太多。
李云肩见轮到自己了,知道躲不过,就干脆笑呵呵地说:“俺哪儿有这么多感想哩?再说俺也不会呀!”
毕乐通见云肩水水灵灵、柔媚娇俏的样子,十分疼爱,便说:“行啦,这里不是点将台,也不是赛诗会!云肩姑娘不会与我比武吧?如果论起拳术来,我就一窍不通啦!哈哈!”
听见毕乐通替自己解围,李云肩便俏皮地躲到二姐的身后,众人跟着一阵大笑,一切也就烟消云散了。此时,恰巧刮起了大风,阵阵尘沙扬起,围墙上的人们游兴未尽,只好依依不舍地回到村里。
第六章第38节:那个梁羲山有啥动静?
毕家父子要告别七级镇回北平了。临行前,武部长专门赶来送行,一方面对他们献宝,并协助夺回米芾的字画表示赞许和嘉奖,另一方面还殷切希望他们父子能为解放区多做些工作,还说毕承光是年轻人,何不直接到解放区来参加工作。武部长说,现在人民的力量越来越大,北平迟早也要归属人民。无论何时何地,共产党都很乐意和毕教授以及“护宝会”同仁做朋友。
毕乐通对解放区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感到欣慰,说不久还要来七级,下次还要抽空回清河老家看一看,本来清河与威县就相距不远。他惟一不放心的就是“紫定水波双鱼洗”,现在总算基本弄清了这件宝物的去处,希望政府抓紧时间采取措施,尽快取回宝物,使之回归社会,回归人民。他说,这件事和美国人路易·马达维有关联,千万不能让美国人的阴谋得逞,更不能让国宝流失境外。
武部长当即表态,此事由他亲自主管,并决定让少华具体负责,李琼和李云肩由少华直接领导,以后还要增加人手,必要时,部队可以随时支援。
毕乐通走了。还是老八套着牛车,载着他们到衡水。父子俩人要转道天津回到北平。毕承光离开七级的时候,感到极大的不情愿,随着七级镇的远离,越是感到若有所失,心里空荡荡的。他望着村边那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