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2-2049,相信中国-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秀。
自日耳曼各民族在普鲁士统一后,他们就一直继承普鲁士军事民族的传统,不断向周围的帝国挑战,驱赶压迫,索取利益。先向北方的瑞典,再向南方的法国和意大利发出挑战,直至成为一个能与法国平起平坐的欧洲大国,“从此欧洲走了一位女管家来了一位男主人”。法国那种奢侈之风培养出来的略带温柔的管理方式已经显然不是普鲁士人那种强悍的军事民族作风的对手了,德国人喜欢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气教训欧洲,优雅的法语让步了,她毫无办法,普法战争已经告诉她,她失败了,该让出位置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是德国向盎格鲁?萨克逊人的第一次冲击,尽管它最终失败,但英国也变得满目疮痍;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德国的第二次冲击,这次它又失败了,主要是由于英国的后继者——美国的干预。盎格鲁?萨克逊人太庞大了,它毕竟是一个“日不落”帝国,美国又是这个家族中一个得天独厚的继承者——美国是一个不完全意义上的新大英帝国。
从移民国家的角度来看,美国在历史、人种、文化和思想上尽管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源,但它还是一个传统的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国家,盎格鲁?萨克逊人是这个国家的主体,他们主导着美国的宪法、军队、经济和外交,美国的独立战争实际上是一次儿子与父亲的争吵,毕竟,儿子已经大了,有能力独立了,并且北美广阔肥沃的土地也告诉了这个儿子,它不但可以独立,而且已经有能力成为家族的新掌门人了。
大英帝国拥有众多的殖民地,拥有众多的儿子和亲戚,印度、南非、埃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新加坡,它的势力太庞大。而德国毕竟年轻,它几乎没什么殖民地,而且它为了独立,又不得不打击法国,法国又因这种来自身边的威胁而只好选择向英国求助,这样,无论是西方的德国还是东方的日本,他们的联盟与挑战,并不是传统大英帝国的对手,只是更有利于新掌门的接位而已。
崛起之路中国机会(2)
盎格鲁?萨克逊人还从来没有真正失败过。在美国的移民史上,并不是向世界各地的各种族以平等的机会开放,而是从一开始就是有选择地向它所需要的人开放,盎格鲁?萨克逊人仍是这个国家实际的统治者,因为这是他们殖民的土地,它们拥有庞大的资本,他们和英国有着天然的联系。
在二战后,美国则是一边继承大英帝国的传统,一边接受多元文化的指导。而战后核武器的出现改变了国际政治,人类第一次因一种武器的出现达成政治妥协。这种可将双方完全摧毁的武器证实了人性,其实,这种恐惧毁灭的心理支配了战后的政治格局,战争成为最后裁判的时代成了历史。美苏之间的冷和平持续了数十年,最终以前苏联的体力不支而结束。这是世界第二次没有通过战争而确定的胜负表演,尽管这是种处在达摩克利斯之剑下的和平,但和平毕竟还是来临了,核大棒丝毫不影响整个世界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切在美国的注视和威慑下迅速地发展着,以至像德国、日本这样的国家也通过失败的战争达到了胜利的目的,它们都成了世界经济强国。德国和日本发动二战的功绩就是打碎了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现在形成了这样一个世界:一方面是核武器下的冷和平继续维持着,而且还要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至少在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真正达到实战要求以前是如此;另一方面是美国达到了国家制胜论的顶峰,它终于击败了前苏联,达到了唯我独尊的地步,单就美国的实力而言它已经超越任何单一国家,如将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类传统盎格鲁?萨克逊国家作为一个系统计算,其力量则更加无与伦比,实在太庞大了。
现在,世界的面貌变成这样:核武器的存在让世界得到了一个保证,即有核国家不希望爆发完全的生死存亡之战;而美国又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目标,遏制任何未来挑战者的出现,维持美国的霸主地位;所以看起来似乎世界和美国达成了这样一个“协议”,即世界应该是和平的,并且每一个国家都拥有赚钱的机会,但不得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世界应该是和平的,每一个国家都拥有发展的权利,无论大国还是小国,都基本认同这个观点。当然这种和平是美国人批准的。
●复兴:机会与压力同在
如前所述,目前的世界历史阶段是:和平与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的周边状况和世界环境是:相对安全,适于发展。
也就是说,我们有复兴的机会,但机会与压力同在。
纵观中国的历史,内忧外患总是如影随形,即使是在大一统时期,内忧相对而言不大的时候,外患也总是存在。自然,以往主要是来自北部和西部的游牧民族的威胁,如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常季节性地南侵,大约每隔10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掠夺活动。中国在历史上忍无可忍的驱逐行动就有许多次,如西汉时的霍去病、卫青等进行的军事打击活动,李广等将领指挥的防御活动等。西部和北部的入侵活动有时也会构成严重的危害,如唐朝的安史之乱等。
在清朝后期,主要面对的则是来自西方的列强——在北部和西部边境相对较安全的时候,东南沿海又成了外患不断的地方,并由此逐渐让庞大的清帝国走上了覆灭的道路。在中国历史上,严重的外患经常会引发内部的纷争,这和中国特有的内向文明传统密切相关,中国内部的政治派系存在,就像是地壳的几大板块,一有外压的情况下,就经常会出现几大板块拼压的现象,造成火山喷发、地震等。
在今天,在核武器的威慑之下,中国周边基本上不存在非常严重的入侵,尽管美国出于长远战略需要采取遏制中国的战略,但前苏联的失败已经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在核武器威慑下的冷战方式,即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中国只要不再次陷入美国设计的军备陷阱中,而是一直按照中国原有的步骤进行就有可能实现我们的目的。
对中国而言,保障中国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有两个:一是保持国内的政治稳定,二是没有重大的外压存在。如果国内出现动乱就很有可能断送中国的改革前程;而严重的外压,如周边战争等,则有可能吞噬近20多年的改革成果,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对改革非常不利。
目前,若分析一下中国的周边情况就会发现,中国的周边环境可以说是大国中最恶劣的。但从中国的历史上来看,这却是中国历史中较少有的周边安定时期。
在北方,俄罗斯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心腹大患。它在沙俄时期对中国构成的威胁实际上比列强中任何一个都要大,单从领土上它就占领了中国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和外蒙的独立密切相关;俄罗斯和日本的远东战争大多是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在冷战时期,当中苏关系紧张的时候,前苏联在中国东北边境陈兵百万,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中国不得不一度将重要的工业、科技等工厂南迁,以至有些工业设施的配置很不合理。但当冷战最终结束后,俄罗斯却像一只受伤的北极熊,自顾不暇。由此可以预见,俄罗斯在未来的20年里会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国内的改革和经济发展上。尽管它还有庞大的核武器库,但它至少从思想上和经济上更接近普通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不会像前苏联那样富有威胁性。
在中国东部,日本是一个大国,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军事上看都是如此。日本目前的军备程度,除核武器外,它已经是一个标准的军事大国,它的军备开支早已突破国民总产值1%的界线,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常规军备大国,装备都很先进;并且由于日本也是一个科技大国,它的武器装备的国产化比例非常高,这就有可能在战争情况下不在武器装备供应上依赖它国,相对受制约的因素就少;而在核武器方面,日本则早就具备了生产核武器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并且,日本是一个核电大国,它的核原料储备也很丰富。这样看来,日本好像又是一个武装起来的日本武士了,其实也不尽然,日本想成为完全为所欲为的国家还不大可能。它在战后一直受着美国的制约,美国一直在军事上将日本纳入它的战略轨道——美国深知日本的帝国野心,因而它在实际上一直不放松对日本的控制。目前美驻东亚的海外驻军实则就负有双重使命,一则是保持对中国、朝鲜、俄罗斯的军事存在;二就是用以监控日本,不使其脱离美国的战略轨道。这也就是说只要美国的战略思想不发生大的转变,日本就不太可能轻易地独自采取军事行动。
在东南部,中国台湾是中国未来的最大变数,但战与和的主导权一直是在大陆方面,并且大陆和台湾经济日益密切的趋势有可能最终达到以经济量变促成政治质变的可能。台湾问题是处于中美大政治较量的舞台之上,它的未来走向具有不确定性,但并不在中美运筹帷幄之外。
崛起之路中国机会(3)
中国南海则是另一个仅次于台湾问题的存在危机的地方。但中国自50年代就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在今天同样可以保持南中国海域的平静,并可继续维持很多年。同时,中国与东盟间的经济、政治联系日益密切,也很有可能缓解这一地区的压力,并且有可能将单纯的中国南海资源问题以多种利益共享的方式解决,尽管不太可能完全解决,但至少会部分化解。中国与东盟的对话实际上是在中国的东南亚大战略的框架内的。东南亚地区和中国的历史渊源流长,彼此的思想文化较为熟悉。东盟是一个松散的地区联盟,它们的经济利益远大于它们的共同政治利益,因而与东南亚各国的对话相对来说还是较容易的——以经济联系、政治对话的方式来应对东南亚地区,在大战略上基本不会出现不利于中国意图的动向。
与印度构建和平关系是中国的另一个课题。中、印两国是两个可比性较多的大国,又有领土矛盾存在,所以在领土问题没得到解决之前完全消除对方的疑虑是不大可能的;而印度与巴基斯坦间的矛盾又是不可调和的,所以,中、印、巴三角关系中,印度是孤立的一角,中国则是处在相对有利的一面,况且,印度最近也已经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国内的改革和建设上,所以它再次鲁莽地发动第二次中印战争的可能性也不大。
在“9。11”事件后,阿富汗一下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实整个伊斯兰世界一直就是热点不断,从耶路撒冷到坎大哈到处都有热点新闻。中亚地区自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势力大幅向后撤,因而这里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暂时的真空状态,俄罗斯、美国、中国在这里进行着剪子、石头、布的游戏。俄罗斯力图恢复其在中亚的传统影响力;中国因西部边疆问题对此也颇为重视,不断促进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而美国自冷战结束后,相比之下因国力高出中国、俄罗斯甚多,其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也一直努力在中亚地区排挤中国和俄罗斯势力。“9。11”事件又使美国大举向中亚渗透有了良好的借口,目前,美国已经在这片前苏联势力范围地区拥有了几个军事基地。即使这样,中国也不必对中亚地区担心过多,一方面中国的力量也在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中国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共同开展一些合作,并形成上海合作组织这样的地区国家组织,这就有利于协调彼此的态度,消除矛盾。这种地区组织是基于互信、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如中国和中亚五国及俄罗斯就曾在边界地区相互减少驻军一事上达成一致,这样在中亚地区爆发和中国有关的战争的可能性就非常少了。同时,尽管中亚地区资源丰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活动频繁,但只要中国量力而行,不作过分干涉,相信美国在这一地区渗透带来的威胁会减少到最低,不致卷入到美国设置的中亚漩涡中。
这样,环顾四邻,能和中国直接发生冲突的地区尽管确实存在,但只要中国处理得当,中国总有机会赢得和平。其实,无论是在周边的何处,都有一个线索,那就是美国的影子,也就是说,从东方的日本,到南中国海,再到印度、中亚地区都有美国的势力存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冷暖与中美关系的阴晴有着直接的关系。
也就是说调整好中美关系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中国和周边邻国以及世界其它主要国家的关系。中美关系一直存在着一个底线和一个上线的区间,底线是中美都尽量避免发生面对面的直接冲突,更力图避免由此引发的战争,上线是中美关系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可能成为美英那样的关系,中美关系就是在这个区间内时而跌入谷底,时而跃上高峰,如1996年台湾危机的时候就是中美关系跌入谷底的时刻;过去中苏关系紧张的时候,也曾使中美成为事实上的战略盟友。
在毛泽东思想中,有一条与对手较量的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有礼、有利、有节。其实,这句话非常符合人性竞争的应有状态,物极必反,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到绝对,这和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也不谋而合。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也确实是保持在矛盾斗争中掌握主动权最好的原则;同样,在处理中美关系或和印度、日本这样的国家关系时也同样具有指导性。中国在传统中并不缺乏谋略,也从来就是一个谋略大国,对处理政治关系有着丰富的经验,年轻的美国在这方面其实还有许多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而我们目前缺的就是时间——和平的时间。
其实人生也是时时刻刻处在这样的状态中:机会与压力同在,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安全和幸福,只有相对的和平。如前所述,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在未来的20~30年中也许会拥有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从国际战略角度来看也是如此:
一、核武器在未来仍是最重要的制衡工具;
二、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要真正进入实用状态还需20年以上的时间;
三、美国尽管会在未来30~50年里继续保持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众多强国共存的事实将促使国际基本格局向多极化演变;
四、不排除局部战争爆发的可能,但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难以控制的战争没有多少可能性,所以,纵观整个国际局势,中国应该会拥有一段相对安全发展的时期。
但是同样,这种安全环境不是上帝的无偿赠送,它是需要小心驾驭才能得到的。“树欲静而风不止”——来自大洋彼岸的季风不会停止在中国海岸边,大洋彼岸是一个刚刚赢得冷战、正在登上权力顶峰的国家。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共同拥有了超级大国的地位,而冷战结束后,美国则达到了唯我独尊的顶峰,接下来它要做的和每一个登上权力顶峰的人一样,就是要努力遏制每一个它认为可能出现的挑战者,以维护这种世界主人的地位。
崛起之路中国机会(4)
美国自冷战结束后,就立刻调整其全球政策以适应新局势,一方面它要迅速填补前苏联解体后在世界各地留下的真空地带,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另一方面就是寻找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