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李鸿章家族 >

第17章

李鸿章家族-第17章

小说: 李鸿章家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宝兴铁矿公司押款及新旧借款归还时;无论多少;吾在日自用之;身后由国焘、国烋、家骥、家骍肆人共分之。     
    △ 周建吾所押宣城田捌百余亩、洋叁万元;此款系国烋之生母私款;由吾出名。押借与周建吾者;不意本利久不归还。吾已将叁万元私行垫还与国烋之生母。将来周建吾来归款时;此叁万元可给与国烋。周建吾押据及宣城田契;即检交周孟文与国烋之生母公同保管之。     
    △ 吾在少至老陆续秘密存入一大(行名)银行之款;不计其数;皆无存券。数十年来本利未尝计算;亦不知有若干万。但此银行永远存在;不致倒闭停歇;亦无人可以冒领、盗取。凡吾名下之款;吾子孙将来有德者;该银行当然付给;无德者,亦无从妄取分文。吾后人其各好自为之;此时吾固不能亦无从预为之支配耳。     
    △ 国烋之生母给与洋伍万元;以为养膳。国烋已经分授财产;仍应自尽其孝养之职。     
    △ 妾吴氏给与洋贰万叁仟元;为养老基本金;交其自行经理。因其子女无出;身后即以此款基本金为其丧葬之用。     
    △ 此谕单正本应由湖芜湖律师崔祥鸠保管;另照缮附本六份;国焘等六人各执一份;以资遵守。    
    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李伯行亲笔 子:国焘、子国烋 女:国华、女国芸 孙:家骥、孙家骍 律师:崔祥鸠证明 见证人:周孟文


第二部分 甲午风云第26节 天下第一等孝子李经述

    李经述(1864—1902)字仲彭;号澹园;是李鸿章的二儿子;实为亲生的大儿子;为赵氏夫人所出。他生下来就长有两颗牙齿;眼睛很有神;亲友们都感到很惊奇;认为大概是龙子下凡。曾国藩见了对李鸿章说:“此公辅器也”;预言将来必成大器。李鸿章的母亲李氏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其父固亦如此;此子必肖其父。”李家上下的喜气洋洋可想而知。     
    可是人们的话有时并不灵验。李经述后来既无其父之寿;更没有其父的功名;甚至还不如他的长子李国杰名气响;只是作为一个著名的孝子留名后世(清史列传中把他列入孝友传)。其实世人不知;他还是个很有才气的诗人;其父李鸿章在世时对他的诗就很赞赏;而他性格内向;深自韬晦;并不轻易拿出示人;人们也就无从看清他的庐山真面目。    
    直到他去世后;他的长子李国杰整理他的遗物时;才惊讶地发现;其父竟有如此华章存世;于是编入《合肥李氏三世遗集》;人们这才看清了这位“澹园”大人的文人胸襟;可知他是个才华横溢、很有天赋、历史责任感极强的诗人。     
    李经述五岁开蒙;聪颖异常;加上赵氏夫人督课甚严;从小养成读书习字的好习惯;日必尽数卷;读书常能过目不忘;十二岁的时候已能写得一手好字。稍长开始学习写诗;渐能工古今体诗;人称笔下有晚唐笔风。他尤其对历代史实感兴趣;对各个王朝的兴衰治乱之原因;爱作究底式的研究;对清朝的朝野掌故也非常留心;写下了数万字研究心得;如《历代户口盛衰论》、《五胡乱晋论》、《元代海运论》等篇。 他的书读得不错;跟他父亲一样;二十二岁时就考中了举人。    
    在此前后;他的诗文写得漂亮极了。如他的《昆虫十咏》;从眼前的小小凤蝶虫蚁;竟联想得出神入化;横扫万里——— 《蜂》:大义君臣重;辛勤日两衙。积香成世界;工酿度韶华。 假子春分粟;真王晓课花。专房竟腰细;岂独楚宫夸。 《蚁》:百万骁腾众;丸泥托奥区。资生劳负戴;立国遘征诛。 应雨阴阳协;旋天日月趋。胡为慕膻味;也效世人愚。 《萤》:微火初秋见;辉辉喜夜晴。疏帘能出入;小草亦光明。 暗度流虚白;高飞点太清。自从隋苑散;长趁读书声。 《蠹鱼》:谁复知鱼乐;游行此大观。以书为性命;于古得波澜。 粗涉千篇易;遥传尺素难。丛残殊厌饫;枵腹笑儒冠。 《蚯蚓》:薄暮空阶寂;孤行喜就阴。屈身虽有迹;出处本无心。 侯应金风肃;生资土德深。当前求易足;乐性且长吟。 …… 显然;他是观察过蚂蚁打仗、蜜蜂酿蜜、秋虫清唱的;但他笔锋一转;就写到了人间现世了;什么君臣大义、百万兵马、楚宫细腰;都在小小的昆虫世界里活灵活现;令人眼界大开。最是亲切温馨者;莫如《蠧鱼》一首;他在下半段里跟蠧鱼悄悄谈心;告诉它自己的读书经验:“粗涉千篇易;遥传尺素难”;又和蠧鱼相顾而笑;蠧鱼是吃饱了大笑,作者是苦读后的苦笑……诗人高雅善良的心性;就这样自然流露出来。    
    自然;他的读书生活是优裕而寂寥的;他的《夏日即事》诗道出了他的日常生活和情怀。有云: 翛然不觉久离群;寂处心情淡似云。 竹院焚香风易度;蕉窗倚枕雨先闻。 病多本草譒都熟;暑渴清茶饮亦醺。 自笑日长消底事;诗魔却与睡魔分。 他的纪事诗则写得大气磅礴;可惜留下的太少。不知李国杰在选诗的时候怎么搞的;仅仅保留了几首。他在《光绪十五年正月举行归政典礼;懿旨赏家大人用紫缰;异数也;献诗恭贺;即用篑斋先生原韵》中写道: 据鞍矍铄气犹雄;曾见垂鞭紫禁中。 令典敢希宗胄制;中兴还念老臣功。 诏承丹凤恩荣被;辔勒青骢德望崇。 惟祝圣朝长偃武;衮衣坐镇拨皇风。 除了感念清廷的恩典;天下中兴不忘老臣之功之外;主要还是希望“归政”后的清廷能够“长偃武”;不要打仗;而要真正的天下承平。 最令人感慨的还是他的咏史、怀古诗。大概是他参加江南乡试那一年;从试场出来后;他顺便游览了南京和合肥一代的名胜古迹。面对六朝故都和淝水之滨的残石断垣、长街短亭;历代兴亡;俱在眼前;他感慨万分;一口气竟写了五十多首怀古诗;朝野掌故;豪门盛衰;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如:〓 《教驽台》:隔河待架千钧弩;演阵先登百尺台。 不羡穿池教水战;直思捍海射潮回。 将军老去雕弓踑;铁佛迎归宝刹开。 日暮秋风吹败草;萧萧尚带箭声来。 《别虞桥》:汉军歌罢骊歌起;茫茫千秋桥尚存。 银烛双行将进酒;红妆一剑解酬恩。 离筵难忍虞兮泪;芳草如招楚些魂。 幽恨惟余一溪水;至今呜咽向黄昏。 《秦淮渔唱》:新歌艳煞杜韦娘;红板桥低泊画航。 渔笛数声杨柳碧;繁华世界已清凉。 《牛首烟气》:废宫芳草自年年;望断晴岚欲暮天。 唯有青山双角在;依稀尚带六朝烟。 《长干故里》:大长干连小长干;殿宇相望亦壮观。 绿野人家千万户;子孙谁是晋衣冠。 《来燕名堂》:堂上已无王谢客;堂前燕子尚来归。 情深故主难抛却;羞向他人门户飞。 …… 这些诗不仅展示了他的才情;而且融入了他的史学观点;可知他的确是费了不少案头功夫的。    
     但他中举之后;试场的运气就不行了。1886年;他以荫生资格赴京参加廷试;没有通过。虽未被录为进士;但成绩亦佳;被朝廷选为内用员外郎;又蒙赏戴花翎;有了名义上的头衔。这种头衔只是说明一个人的资格;不等于实授;常常属于“候补”地位。因此李经述实际上只是获得了一个四品官的资格;仍住在他父亲在天津的北洋大臣衙门里用功读书;准备来年再考。     
    1895年李鸿章奉命东渡议和;李经述要求陪父一起去;李鸿章不同意;要他在家安心复习功课;“令赴试礼部”。可是那时李鸿章已因甲午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而成全国众矢之的;势利的考官讨厌他;李经述也跟着倒了霉。据说他的试卷已经进入被录取的一档;在拆封登记名字的时候;考官一看是李鸿章的儿子;就把他的卷子扔了出来。李经述没想到在考试时竟然如此沾了老爸的“光”———文章本已入围;而且“拟高魁”,但考试主持人与李鸿章有宿怨;不惜乘李鸿章倒霉的时候再扔你一块石头。于是暗地里把李经述的卷子换了下来;易以他卷;于是李经述再次榜上无名,其心情自然更加郁闷不畅。不久又闻其父在马关遇刺;惊愕之余;想去探望又不允成行;只能独自垂泪。 李经述生活的前三十年;是其父功成名就、整个李氏家族蒸蒸日上的时期;按说他席丰屦厚;大可意气风发;无所顾忌;而他却夏不葛;冬不裘;自奉极俭。他的笔下也毫无狂放之言;反而好发哀婉沉郁之声;于时局艰危时时在心;与当时一些玩蛐蛐蝈蝈的纨绔子弟绝然不是一码事。他的后人在他的《行状》中讲他:“历代史事;兴衰治乱之源;无不悉心研究;尤所讲究本朝掌故;即使稗官野史;亦参考无遗。”可知并非虚言。     
    经述的母亲赵氏常年患有肝病;经年不愈;发起病来剧痛不止。每逢这时;李经述总是衣不解带地服侍在旁;亲尝汤药;无微不至;想方设法为母亲减轻病痛。他到处打听治病良方;有一次听说这种病要用亲生儿子的肉和药以进;病才能治愈。李经述信以为真;真的从自己的手上剪下一块肉来;和进母亲的中药里煎熬;呈送老母。可惜母亲的病并未好转;终于1892年撒手西去了。李经述悲痛欲绝;每念母恩便要伤心哭泣;每哭必喘;以至于常常昏厥过去;身体遂大亏。 李经述真正帮清廷做的事大概只有一件;即1896年其父奉命出使英、法、德、俄诸国时;清廷念及李鸿章年高远役;特降旨令李经述和李经方随侍在侧。李经方同时兼翻译;李经述则加三品衔;以参赞官的名义随行。李氏父子此一行行程达数万里;历时半年多;无论行至哪里;李经述总是老爸身边的高级侍卫;饮食起居调理周至。    
    回国后仍是在家闭门读书;深自韬晦;澹泊寡营;超然于时评之外;亲朋故旧见其远离官场;书生一个;也就不敢轻售其私。 庚子年间,北方兴起义和团;烧洋楼;杀洋人。八国联军杀进北京前;慈禧太后一边急急带了光绪皇帝向西逃跑;一边连发“十二道金牌”到广州;要李鸿章立马北上收拾残局。当时李经述正带着家眷避乱南归;到达南京时未及上岸;就听说老爸已到达上海;于是急忙调转船头再奔上海。到了上海;李经述坚决要跟老爸北上。李鸿章眼看北方混乱;京城内已是洋人的天下;不忍儿子跟着去受罪;何况这次是去与洋人谈判的;李经述并无几年外交经历;还是不去为好;于是一定要其留下。 1901年秋;李鸿章与十一国的公使的谈判结束了;人也倒下了;住在贤良寺里;咳嗽常带血。李经述听说后急忙带着长子李国杰前去探望;李鸿章已卧床不起了。李经述不愧是个大孝子;每天在父亲跟前服侍;昼不甘食;夜不交睫;连续五十多天寸步不离;每天还要烧香吁天;宁肯以自身相代。     
    这年11月7日;其父经不住长期的劳累和疾病的折磨;还是咽气了。李经述痛不欲生;自觉未能保住父亲的生命;实为儿子的无能;遂欲以身殉父;后经家人环跪相劝;方才作罢。但他的身体从此垮了;每念必哭;每哭必喘;每喘必汗;焦肝灼肺;渐渐形在神亡。他自觉不久于人世;于1902年2月11日写下遗书;历言心境忧危;家声恐难仰绍等等。一周之后;他也随其父仙去了。此时距其父逝世只有一百天。 其乡亲有感于他的孝行;由直隶布政使周浩和按察使杨士骧等上呈事实;请求李鸿章的接班人、新任直隶总督袁世凯褒奖。清廷闻知亦为之震动;尽管两宫皇太后刚刚“回銮”;万事未定;亦特为降恩褒扬其嘉行;准其列入国史孝友传。他承袭其父的侯爵爵位;由他的长子李国杰再次承袭。最后其后人葬其在李家的故乡合肥东乡;距离合肥仅二十里的茅冈。     
    李经述文笔优雅;感情充沛;手书《澹园日记》十一册;是他一生最后的日记;记录了他在京城贤良寺随侍老父身边所见的、最后的生活起居诸事;世人从不曾获见;家族内部也多读不懂。从民国到解放;清代遗物虽不合时宜了;但毕竟是祖先遗泽;他的后人还是把它深藏秘锁起来。 说起这十一册《澹园日记》;李经述本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在他去世半个多世纪后;又出现了大麻烦;让他的子孙后代们很是紧张了一阵子。 那是十年浩劫初期;上海的造反派整天在街上烧烧打打地“扫四旧”。这部日记当时在他的孙媳妇卞慧卿(李玉良的夫人)手里;他家那时住在威海路旁边的升平街。老太太为了全家的安全;亲手处理了很多李家故物;而这部《澹园日记》;为祖先亲书;实在不忍心烧掉;就设法秘密送往南京;因为大儿子李道秉和大孙子李永炜都在南京;想必南京的“形势”比上海要好一些。谁知南京也不安全。李道秉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市电力部门任高级工程师;眼下早有“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戴在头上。    
    他一生办事谨慎;父亲去世后;他与二弟李道、三弟李道成了家里的台柱子;每月各自把工资分出一部分寄给母亲;因为母亲要生活;下面还有三个弟妹要读书。他对母亲的话从不说个“不”字;作为长子;“传家”有责。 可是这次面对这包如此烫手的“祖先遗泽”;他真的犯了大愁。他明白;他迟早也有被抄家的份;这包东西留在家里可是个准“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大祸临头。最后还是他的妻子姜进想出了一个好主意———送到她的娘家常州去。她娘家有一个亲戚;是造反派的小头头;在外面表现很积极。造反派是专门抄别人家的;而绝不会有人来抄他的家;把这包《日记》送到他家去;不就万无一失了吗?这真是个万无一失的好办法;《澹园日记》的确从此没人来打扰;直到现在;仍保存在李经述的后人手里。     
    现在李家后人真的很感谢这位造反派亲戚;他在那个翻天覆地的年代;居然充当了正宗的“四旧”的守护神;如今想来真令人哭笑不得! 李经述的后代中出了不少科技人才;详情后叙。


第二部分 甲午风云第27节 李经迈最受欺负却最有“心劲”

    纵观老李的这三个儿子;性格和经历有很大不同。李经方从政;李经述治学;李经迈经商(也办过外交)。性格上一个豪放;一个谨慎;一个孤僻。而且三兄弟之间;除了老大、老二有共同陪老爸出访欧洲的经历之外;看不出有什么合作和亲密友好的迹象。尤其是最小的李经迈;好像远离了两个哥哥;独立游离于外;很少看到他参加大家族生活的记录。恐怕他老爸未必能注意到这一点。     
    这也难怪;这与他的出身有关;受了旧时大家族的传统生活规则的制约。 李经迈的母亲莫氏;原是老李的夫人赵氏的贴身丫环。赵氏多年生病;莫氏总是尽心尽意地服侍在侧;时间长了就像自家人一样。她聪明勤快;而且长相也非常好看;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很讨人喜欢。    
    太平天国被打垮之后;李鸿章身兼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两项要职;两处衙门一个在天津;一个在保定;他就得常年两头跑;一般情况下据说半年在天津;半年在保定。赵氏多病;不能总是随侍丈夫;李鸿章不在天津时;就由莫氏随行服侍。日子久了便收房为妾。李经迈就是莫氏生的孩子;一双眼睛又大又亮;酷似其母;大概是李氏后人中最“酷”的一个。    
    尽管如此;由于是庶出;他在家中没有什么地位;在其父去世后;甚至还要受些欺负。 李经迈(1876—1940);字季高;号又苏;别号澄园,从小大概不善于用功;也许因是最小的孩子;有些娇惯;他们家谱资料上没有关于他的功名的记载。他的一些头衔都是朝廷看在李鸿章的面子上特赏的;如特赏主事、特赏员外郎、在工部都水司行走、赏戴花翎、以四五品京堂用、特旨以三四品京堂候补、特赏头品顶戴等等。这些头衔大都是些名誉性的空衔;并没有什么实权。实际上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和他的哥哥们一样;在洋人老师的辅导下;在学习英语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