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翻过那座山 作者:山高月晓(起点2011-08-22完结) >

第4章

翻过那座山 作者:山高月晓(起点2011-08-22完结)-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
  深夜来临,车厢内熄灯了,静下来的人们开始困倦,逐个进入了梦乡。肖晨没有一点睡意,她头靠着车窗望着窗外,望着那飞速流逝的灯光,为自己总算顺利地离开了北京,总算做成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心里掠过一丝从未有过的轻松快感。带着胜利逃亡的心情,她的双眼望着黑暗里未知的前方,几天前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似乎都在这车轮转动的声音中幻化成遥远的从前。
  列车飞奔着,驰骋在一片荒郊野外,车窗外天地漆黑一团。深沉的夜色里列车像一条独行的长龙,时而随着悠长的汽笛摇篮般地颤颠着,时而平稳无声地向前滑行着。有一刻,躺在上铺的肖晨感觉好像是列车滑出了铁轨,直接滑进了辽阔无垠的太空。它带着繁重的政治压迫,带着这世间一切烦恼与不幸脱离了地球的引力。那一刻,沉睡的车厢内鸦雀无声。幽静,把她带进无限的永恒。
  东方露出鱼皮肚般的白色,启明星正在闪出它最后的灿烂。道路两边干涸的河床、黑乎乎的房屋、电线杆子、土堆碎石,远处正在发芽的杨树、麦子地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又晃然而过。呜——列车像个胜利冲刺的健儿呐喊着跃上高高的铁架桥,又勇往直前地冲出漆黑的隧道。明亮刺眼的阳光下,摇摇欲坠的草房在颤抖,几根用树枝捆绑成的柴门斜倚在残破衰败的土围墙上。农田里衣衫褴褛的成年人在刀耕火种,地边上瘦弱肮脏的儿童在寻找刚刚钻出地面的野菜。小站面黄肌瘦的妇女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两个鸡蛋低声叫卖。火车就像开进了时空的隧道,从社会主义美丽的家园,开进了资本主义的贫穷、封建社会的落后,原始部落的荒蛮年代。那种满目苍夷、凄凉、悲惨的景像,着实的叫肖晨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
  宝鸡火车站是在疑虑慢慢走进的。远远地,肖晨见到了那个快乐的王明霞还有站在她身边她的爱人,那个给她曾经在医院见过的外科医生李岩。只是,才几年不见,王明霞竟然显出了老相。对于肖晨的到来,她既惊喜又热情,她俩大呼小叫地亲热了一阵,忙着往汽车站走。肖晨的行李很简单,除了一个旅行包和一些北京特产外,没有其他行李,所以当汽车进站时,他们三人不用费多大劲就挤上了通往厂区的公共汽车。
  宝鸡市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与北京的地理有些相似,不过面积要小得多。路上明霞兴高彩列地向肖晨介绍着沿途的环境和这里的人文地理生活习惯和在宝鸡的那几个三线厂各厂的发展规模。汽车很快就到了终点,也是他们的目的地。
  

第六章 亦真亦幻
更新时间2011…7…7 18:43:59  字数:3900

 放下行李,王明霞带她去厂内洗澡。这是那个年代工人阶级的特权,理直气壮地带着亲友在厂内洗衣服洗澡完全正当权益。这个三线厂的规模不小,只是一切还在建设中,很多设备都很简陋。但热水供应十分充足,24小时都有。浴室里有近似手腕子粗细的水管子上没有花洒,粗大的水流像棍子一样直杵在身上,砸得肖晨躲不是不躲也不是,不过,习惯了还是很解乏的。
  晚上,她俩躺在床上,王明霞告诉肖晨,李岩是她在北京住院的第一天就相识的,王明霞第一眼就喜欢上他了,于是耍了个小手腕儿,她就成功了。后来是李岩心甘情愿随她离开北京到了这里,这里虽然没有北京繁华,但是他们基本的生活供应和北京差不多,比当地的居民要强很多。这里孩子的入托和上学都没有问题,有三线联合大院自己办的托儿所和中小学校,不与当地人发生关联。他们现在很幸福,有一个女儿在北京由双方父母抚养。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分房条件宽松,他们俩去年办理了离婚手续,为的是能每年有一次探亲假,还分到了两处住房。这种情况在他们厂里有两例,只要没有人去告,领导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他俩还是很注意的,在厂里人多的地方谁也不和谁说话,上下班各走各的。肖晨没有告诉她自己为什么到这来,大大咧咧的王明霞也没有想起来问她。她向所有的女人那样,婆家娘家,大姑子小叔子有说不完的家长里短,一直聊到深夜。
  第二天一早,明霞上班前一个劲地嘱咐她好好休息,告诉她由于中午休息时间短,不能回家,饭菜都是现成的让她自己热了吃。肖晨说自己又不是小孩子,让她放心去上班。明霞走后,肖晨坐在王明霞的家里,看到她的幸福生活想到了自己的处境感到很烦闷。自己现在是落难的时候,不能在这里久住,万一被人知道了会给他们带来麻烦。于是,她决定马上出去找旅馆,把自己先安顿下来。三十多个小时的路程对她来说不算什么,休息一晚上就又恢复了体力。这一天的时间还很长,为了不感到无所事事,她决定步行到宝鸡市区去。
  这是一个很大的厂区,也相似北京东郊的联合大院,像王明霞介绍得那样;这里是由几个大的三线厂组成的,占地面积很大,分为厂区、家属宿舍区和生活区三大部分。站在家属区的大院子里,能看到远处光秃秃的山上不知用什么方法随着山的坡度立着“要抓紧三线建设”和“备战备荒为人民”当时最时兴的毛主席语录似的标语口号。那些大字是用鲜艳的红色写在白色底板上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显眼。
  走出宿舍区,走过一条小马路向前三、四百米,就是生活区了,这里有学校和一条商业街。学校只有一所是由小学到中学的职工子弟学校。肖晨认真地看了看这座四层的灰色小楼,如果是在北京,它算不上什么。可是,这里是宝鸡的郊区,所以这座小灰楼真算得上是一栋巍峨屹立的高大建筑了。暗灰色的小楼被灰色围墙围在一头,教室的么一扇窗户像是新油上的大红色油漆,两种颜色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学校大门面临着一条柏油路,这条六米左右宽的柏油路,也是这里通向宝鸡市区的唯一的枢纽。在学校的一旁还有一个通往宝鸡市内公共汽车的终点站,就是他们来时坐的那趟公共汽车。在公路和学校大门之间,有一条约三米宽的人行道是一条土路,路旁有十来家卖土产杂货、食品百货的小商铺和两家小饭馆。据明霞的介绍,这条街道堪称他们这里的“小王府井”。尽管没有多少货物也没有几个顾客光临,但在这个地方,这里是最容易聚集人气儿,也算是这方圆几里之内最繁华的地段了。顺着这条公路向南,走不远就是渭水河,脚下这座渭水河大桥就是三线厂职工与当地老百姓的分水岭。
  渭水河,一条寂寞的河,因为寂寞而更显清冷。河面很宽,而真正有水流的地方只是它的十分之一。丑陋的河滩上横七竖八地卧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它的周围没有繁茂的林木,更没有似锦的花丛。已经是四月下旬了,满目萋萋小草的宝鸡市郊,却看不到那种该有的盎然生机。浑浊的渭水河,带着从甘肃夹裹而来的困顿、苍凉,卷起这里的无奈和忧愁汩汩地流向远方。走在桥上,视野很开阔。荒凉的河旁只有一棵柳树披着即不遮风也不挡雨的绿纱歪扭着身子,很不情愿地立在那里,在它的上空一只离群的孤雁不停地盘旋着,大声地鸣叫着,声音单调粗哑很容易让人想起鲁迅笔下的那个满腔愁怨的祥林嫂。
  顺着大桥走过去,这里是真正的当地人居住的地方。路旁那些衣着不太整齐的闲散人们,有的在晒太阳,有的在三五成群的围坐在一起无所事事地抽着旱烟袋,偶尔还有的在肖晨身边慢慢走过,他们肮脏、慵懒、邋里邋遢、游手好闲,看起来无精打采。但这些在肖晨的眼里她都看成是一种简单轻松的生活,起码他们不会像自己这样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流浪漂泊,失魂落魄。不会像她这样是个家庭与单位所不容的,像个杀人越货的逃亡者。她不知道眼前这些人是不是没有单位来管,但她从心里羡慕他们的这种自由自在的闲散生活。她想起黎军说过幸福是一种感觉。现在她才真正体味到,幸福真的只是一种自我的感觉。此刻,她多希望前几天遇到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做梦,而现在只是梦还没有醒。
  一个老人佝偻着身子,用力地拉着一辆木轮板车迎面走来。这种木轮车在肖晨的印象中应该是古代人用的东西,肖晨第一次见到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场景;那个老人黑而干瘦,穿着说不出什么颜色的土布做的半长不短大襟式的袍子。袍子上没有纽扣,老人腰间绑了根布带子,脚上居然穿的是草鞋。因为是上坡,老人原本就有些驼背,由于负重在肩,他的脑袋几乎碰到了膝盖。就在肖晨与老人擦身而过时,肖晨看到老人那瘦骨嶙峋的胸膛和脖子上突暴的青筋。一种怜悯使她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返身帮老人一起推车,她用力地推着,一直推到平缓地带。贫穷使人冷漠而冷漠会使人麻木。这种冷漠和麻木随处可见。
  这个三国中就有名的陈仓,如今的宝鸡市,小得实在称不上一个市。黄土地上踩出的一条条小路通向各家各户,不规则的土墙小院里灰黑,低矮的房瓦上正在返青的杂草蓬蓬勃勃。肖晨是个方向盲,出门就分不清东南西北,只知道这个城市有两条像点样的柏油路,汇集到这里形成一个十字路口,通向四个方向。沿着脚下的路往前,根据太阳的角度判断是在向南走,没走多长时间就到了市区的尽头。折回头再向东拐,在一家市内最大的百货商店里转了一圈,除了那些按需分配凭票要本的日用品外,空空荡荡的货架上几乎找不到什么像样的东西。宝鸡,这个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城市,在肖晨看来只是一座原始、破落、贫穷还有些脏兮兮的小县城。
  中午,她找到一家还算是干净的国营饭馆。走了一上午,就在这吃饭连带歇歇脚还是可以的,肖晨想得很好。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饭馆里没有鸡、鸭、鱼,只有少量的肉,墙上钉了一块木牌子,牌子上用毛笔沾着不太黑的墨水歪歪扭扭地写着;羊肉泡馍一毛一碗,哨子面一毛二一碗,杂碎一毛一盘,白酒五分一两。她买了一碗羊肉泡馍尝一口,味道还不错。正想找个水龙头洗手时,突然感觉身边有什么东西在蠕动。定睛一看,吓了一跳;不知什么时候身边多了三个人,像是祖孙两代人。爷爷奶奶带着一个看不出男女的小孩子。他们一句话不说,只是手里拿着碗低着头站在那里。那个小孩子看不出有几岁,只知道他又瘦又小还没有桌子高,他那双看不出肉色的小手里捧着一只豁了口的大碗。乱糟糟的头发像随意扔在他脑袋顶上的一团麻线,看不出颜色,看不出长短,也看不出多少。那团麻线下面,是张脏兮兮的小脸,两条土黄色的鼻涕停留在人中的两边。在同样也看不出肉色的脸上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望着她。那是一双会说话的带着乞求的眼睛,那双眼睛向两只小手直直地伸进了肖晨的心窝里,叫她难受,让她疼。肖晨仔细地看着眼前这个小孩子,有些担心那根伸出衣领的,细细的小脖子支撑不住他的脑袋。她看不到两个老人的长相,因为他们始终都是弓着腰低着头。人在极度的贫穷中不仅仅是“志短”“毛长”,就连个头都会矮到不能再矮的程度。他们那身几乎是一绺一绺,不知如何搭在身上的褴褛的衣服,和肮脏的完全擀毡在一起的头发让她不忍看下去。由此肖晨想到这两位大人有可能不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而是孩子的爸爸妈妈。眼前的悲惨状况,激起她心里无限的同情。她又要了三碗哨子面,拿出五元钱放在桌子上转身快步走了出去。
  站在这条破旧的街面上,刚才看起来高远的天空突然只有这条街面宽。肖晨回过头看那家饭馆时,又像是做梦般的恍惚。她认为像“要饭”这样的事,只应该发生在旧社会,她不明白书上报纸上说的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吃不饱穿不暖、沿街乞讨的受苦受难的人,本该发生在台湾或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里的事情,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了,早就消灭了地主和资本家这些剥削阶级。虽然她居住的大院以外的那些胡同里的人有些贫穷的迹象,但起码家家户户都能吃得饱穿得暖。特殊时期打倒了走资派,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的危险早就过去了,全世界就快实现共产主义了,他们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她有些糊涂更多的还是说不出的害怕。
  走到一家旅馆门口肖晨停了下来,这是她要找的地方。走进旅馆里,她站在写有“为人民服务”的小窗口前,挤出笑脸向窗子里面的那个皱着眉头,操着方言,一脸不耐烦的服务员仔细地打听着入住旅馆的手续时,知道身边有人在挤她,不过她一点都没在意,只顾听那服务员像说外语似的讲方言,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挤,就把她那三百元钱给挤走了。她连蒙带猜地明白了自己没有任何有效的证件,旅馆是不能让她住的。一种不安全的恐惧让肖晨不敢在宝鸡市里待下去。看到要饭的人以后,突然有种天高皇帝远的感觉,远离北京的任何地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自己意料不到的事情。她相信那三个要饭的肯定比自己还不如,他们一定是遭遇到了天灾人祸,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会沦落到要饭的地步。在这里她人生地不熟,如果遇到不测自己没有应付能力,说不定连要饭都要不来,她要马上回到王明霞的家里。
  

第七章 暗夜里一颗流星划过
更新时间2011…7…8 22:44:53  字数:2987

 在向车站走去的路上,想起出来时带的三百元钱,她习惯性的把手伸进挎包里想摸一下挎包里的钱时,才在一阵心惊肉跳中停止了脚步。钱呢?!她手摸到的是一本朔料皮的通迅本,而旁边的那厚厚的一沓子钱怎么没有摸到?她停下来把挎包打开,认真仔细地翻找起来;只有一个夹层的军用挎包设计极其简单,里面除了笔记本钢笔和一点卫生纸以外,什么也没有了。此时,她才突然想起在旅馆的服务窗前被人挤的那一下。三百元钱被偷了!她的头“轰”的一下差点要炸开,冷汗瞬间湿透了全身。这简直是灭顶之灾!那些钱可是她在外生活和回北京的全部费用呀!一下子全没有了!怎么办?现在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了怎么办!她整个人随着心都在向下沉,不由自主地顺着树干颓然地坐在地上。
  干燥的风卷着黄土吹落在她的头上、脸上和身上。她闭着眼睛感到自己没有力气站起来继续走路,她真希望坐在这里,让黄土把她活活地埋葬。肖晨静静地坐在那里,她闭上眼睛看不到这荒凉的世界,却看到了黎军,那个深爱着自己的坏小子在跑向火车前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等着我。她睁开眼睛想,为了三百元钱自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他该怎么办?他一定会难过死的。为了他,自己要坚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克服,都要忍受,都要挺过去。
  当她一步一挪地回到王明霞家时,他们两口子正在因为找不到她而着急呢。见她回来,明霞焦急地说:饭都凉了,你跑哪去了,让我到处找你,心里好着急。看到她灰头土脸,目光涣散,明霞更加着急地问:你怎么啦?出什么事了,快,先到床上躺着去。
  肖晨强打精神,勉强露出笑脸告诉王明霞说,她没事可能是有点累了。她自己去倒水洗脸洗头。
  明霞站在一旁说,你这一天跑哪儿去了,我中午抽空跑回来看你就不在家,这地方你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