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哈佛-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如何走内涵发展道路问题,我们认为民办与公办院校考虑的出发点和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其主要标志是质量与特色(或品牌),由此延伸的主要基础性工作是师资、实验基地建设、研究成果的创造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多数民办高校仍处在以外延发展为主,兼以内涵同步发展的阶段。就我院情况而言,目前正处于从外延加内涵发展向以内涵发展为主的转变时期。为此,我院制定了2003—2010年八年发展本科教育的规划,明确提出了办成多学科、教学型本科普通高校的发展目标与定位。由此形成以下学院内涵发展的思路:
(1)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为“灰领”阶层。依据多学科、教学型本科的发展目标与定位,分析本科层次教育是以拓宽基础、增强适用性的内涵要求,预测今后可能的生源状况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我们认为原则上确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符合应用型本科的内涵特点,贯穿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与市场的衔接)的联系,更切合民办高校招收生源质量的实际。通过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教学模块组合,使其中一部分可上升为“白领”,另一部分可能成为“蓝领”中的高级技师,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不同层次高级人才的要求。
(2)精心铸造特色专业。我院现已投资800余万元建成以数控技术为主的现代制造技术实验中心,以适应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和我省力争成为“制造大省”以及市场急需人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该专业领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集中了我院最多的优秀师资资源,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无”的特色打造原则。
(3)全面推行精品课程建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面向各专业,建设一批精品课程。计划在现有32个高职专业中,每个专业先建设1—2门,全院共建设60门左右的精品课程,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精品课程的建设。
(4)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名师。这是内涵发展的核心工程。今后八年将以优惠条件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中青年教师200余人,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力度。同时,为中青年专职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福利条件,通过派出和在职进修,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
(5)探索解决科研工作在民办高校自身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在民办高校转入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阶段,即使仍处在教学型、应用型本科教育层次,也必须把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环节抓好、抓实。为此,民办高校在积极探索建立外部(与社会联系)的创新机制的同时,还必须探索建立与教学、科研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内部创新机制。
(摘编自2004年2月11日于果大会发言《谈民办教育的内涵发展》)
第三部分高瞻务实胡建波(1)
“民办学校就是要敢为人先”
张您是从1998年开始办学的;整个全国高校扩招每年以20%的速度进行。应该说,这个对民办高校是不太有利的。但是我走访了一些民办学校,发现反而就是在这时候,民办学校发展得很快。您有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
胡建波1999年中央政治局开会决定高校大扩招,同时也决定加快发展民办高校。原来在《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里规定严格控制民办高校的发展,而鼓励发展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等。所以虽然民办高校有所发展,但是大的政策环境是不利于民办学校的。普通高校是扩招了,但也要同时看到一个局面,高中也在扩招,国家对民办学校的政策也就放开了。拿我们学校来讲,就直接受益了。所以从行政管理政策上来看是放宽了。虽然是扩招了,但是中国现在适龄人口上大学的人数比例还是比较低的,达不到20%,每年报考大学的青年,高校录取率在50%左右,还有50%左右报考大学的青年上不了大学。这就是全国高校扩招后有一些民办高校反而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张现在民办大学在招生方面已经做得很市场化了,就业方面也是这样。欧亚学院以市场营销的理念来指导就业工作,今年年初出现了所谓人才“拍卖”风波,外界对此褒贬不一。我想听听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胡建波当时在名称上,我们定的说要“竞聘”,没有叫“拍卖”,就是怕引起误解和不必要的反应。
张但那个形式还是拍卖。
胡建波对,是借用了拍卖的形式。我们觉得民办学校在做这种市场推广的时候,包括毕业生推广,要敢为人先。这件事对我们直接的效益确实还是比较好的,引起了很多企业的关注,纷纷到我们学校来招聘。另外,我们现在还有一个困难,在推荐学生过程中,包括我的朋友、熟人都到学校来找我谈,经常有一句话就是:“能不能把好学生给我推荐一些?”我就很为难了,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给学生、企业同时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从这个角度出发,尝试以拍卖的形式搞竞聘也是有益的。另外也鼓励学生,等于给学生做一个示范,你面对企业会有什么问题,你怎么表达自己,这其实是很生动的应聘课程。
对于企业来讲呢,通过竞聘也使他们树立一种意识,过去我到你们民办学校这里来要人呢,好像就觉得你们都得求着我,通过竞聘也使企业对民办学校的学生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有些很优秀的学生,那就应该出更高的薪水聘用,我认为这是一种机制。另外对这些学生来说,也真是一个很好的表现自己的机会。
基于这么几点考虑,我倒觉得人们对新事物总是有一些看法、争议。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可能我们这件事情坚持不下去,也可能最后成为大家普遍采取的方式。就是说,评头论足可以,但是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大的不合适的地方。民办学校刚开始做些事情的时候非议也都非常多。
张这是欧亚第一次遭遇这么大的非议吗?
胡建波是的,非议比较大。但是也有了解其实质作出正面评价的,比如《文汇报》的记者。民办学校的非议已经太多了,就像当时的民营企业发展一样。“初生之物其形必丑”,民办学校刚起步时,租一个教室,搞个自考辅导。要是拿公办大学的观点来看,它就太不正规了。但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阶段,如果过多地求全责备,它就根本没有生长的空间。从最终反应效果来看,我们认为竞聘的方式还是不错的。很多企业评价我们是搞就业市场经济,都到学校来招聘。而对我们学生来讲呢,原来都是很自卑的,以前很多企业也要我们的学生,一般的就业也就是千把元吧。现在有的学生觉得能拿到3000元钱左右的薪水,他们增强了自信心。
张欧亚明年还打算做吗?
胡建波还打算做。当然在运作时会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总之,在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可能幼稚一点,或者说不一定很符合人们的传统观念。这没有什么原则问题,不伤害什么。
“欧亚应该有百年名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张我注意到,您最近提出了一个新口号:引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新走向。联系欧亚学院的发展,这个新走向是什么?
胡建波发达国家的私立教育发展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具有几十年、几百年的发展历史。而中国的民办教育发展时间是不长的,到现在也没有很好的捐赠形式。国外比如美国、日本私立学校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属于教会、企业家捐赠兴办的。中国没有这样的历史,缺乏一个校友捐赠体系,主要靠自我的学费积累为主来向前发展,刚开始也只有银行的支持。我觉得它要向前发展,要搞建设还要搞教学,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因此很多做法就是按企业的方式来运作的。这种方式的好处呢,就是迅速闹起规模,奠定起很好的基础。但教育毕竟是事业,不完全等同于产业。那么现在容易有一种倾向,人们都以这种市场的观点去看民办高校的发展,认为越大越好。在刚开始阶段,学生的利益从教学质量里面得不到多大的体现和保证。
在这种大背景下,我觉得欧亚学院也是按照这样的方向走过来的。但欧亚应该有一种更高的社会责任感,更高的教育自我引导性。比如,就我们学校建设的问题,一看就感到标准高,投资大,但是你站在学校百年发展的角度去看的话,全是应该的。如果从短期积累资金来说,建设成本降低一点,学生可以多招点,但我觉得欧亚应该有一种百年名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抛开眼前的经济压力来考虑这件事情。因为校园建设应该代表一种精神面貌、一种文化,应该考虑到未来。所以我觉得这是现在民办学校发展中比较缺乏的,我们不应该急功近利,被市场左右。我觉得欧亚不应随波逐流,应该有这样一种精神。因此我希望欧亚在师资建设、学科建设、学校管理、就业等等方面,都能创造出一条适合中国现状的发展之路。
张为什么叫欧亚这个名字呢?国际化的视野么?是否教学以英语为特色?
胡建波应该说有一些关系。欧亚学院前身叫陕西涉外人才培训学院。这个学校名字我觉得是规范,但是,作为一个大学的名称就不合适。所以我接手这个学校之后,首先希望它成为一个品牌,一个综合性的大学。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第一,欧亚的名字有历史感,因为欧洲大陆和亚洲大陆,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第二,我们身处欧亚大陆桥桥头位置。正因为学校是没有历史的,因此希望取一个名字能赋予它一种历史感,这个名字也比较大气。当然,到今天我们也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名实不相符,我们还称不起这个。
“最大的困境是超越自我”
张民办高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对欧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资金,还是别的问题?
胡建波前两年,我可能觉得是资金的问题。最早就是生源,校舍就是生源,或者说生源就是生命线。很多事情都需要资金,资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那么到了今天这个阶段,要办出学校的特色来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但是我就提出来叫超越自我。
什么叫超越?如果你能用超越自我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些问题都能解决。资金不足,咱们可以设立一个开放性的流动资金库,引企业来投资获益,就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人才的问题,你对自己不要有过高的定位,你说我都弄一二十个洋博士来,不现实。我们现在以大学本科生为主,准备在校内培养自己的研究生。我让他们去试讲,让他们来提高,再适当地高薪聘请一些名教授来。关键是要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对学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
所以你要问我最大的问题,我就觉得作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超越自己,比如在进行学科建设的时候,自己不行了就让给别的老师。对同学们来讲,他们到这个学校来也应该抱着这样的理想,就是要超越自己。从对自我的约束方面,对理想的追求方面,要有这样一种心态来看问题,而不是资金问题。所以我的回答可能有点太虚了。
张您这个回答放在任何阶段都适用的。
胡建波都适用,但是这确确实实是我解决很多问题的出发点。有人觉得很困难,但是如果反过头来再另换一种思路,王力是一个很出名的策划人,他有一本书叫做《不成咋办?咋办不成?》第一是指不成功咋办?第二是指咋样办才能成?就是说同样一个问题,你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就解决了。这个表面看起来我讲得很虚,但帮助我解决了很多很困惑的现实问题,它是非常好的出发。
第三部分高瞻务实胡建波(2)
“贤人气象,智者风度,要让学生认同学校的价值观”
张现阶段的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在规模、投资还有办学的理念方面有很多雷同之处。比如说您刚才讲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欧亚一直倡导培养那种适应性人才,即技能型的人才为主,那我觉得这个定位跟别的学校怎么区分开来呢?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欧亚又有什么特色?
胡建波在这个层次上,你是别无选择的。因为你的生源就是这样的基础,学校就这么个师资情况。你说你要培养高精尖人才是不现实的,就是说我们是解决教育大众化的问题,让更多的人来受到更好的高等教育,因此大家别无选择地培养所谓的技能型适应市场的人才。至于说,一个学校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和校风、学风,是一种非常漫长的过程。我们提出来面向中小城市、面向中小企业,教育学生降低自己的心理需求。因为大家一说大学,总觉得你大学分配不分配,或者说,你考了几级了?是不是读了研究生啦?都要问这样的问题。但是对欧亚这个层面的学生提这样的问题,就是定位不准确了。你定位不准确了,就要出问题。
张在这个层面上大家都是这样的定位,欧亚怎么样做得比别人更好?又有什么不同?在这场业已开始的竞争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胡建波最终还是教学质量的竞争。比如,你真正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那怎样来实现质量高的问题?我们所做的就是“面上提高,点上突破”。所谓“面上提高”,比如说日常教学管理、对系一级教学的要求、基本的科研工作,面上必须全面提高;“点上突破”,就是说我们某个专业,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具体的教学课程改革方面做得不错,一个点一个点来提高,就能达到总体水准的提高。你要说做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还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人们常说清华北大有什么特点,都有个不好的出发点:都拿一个非常稀缺的资源,在它特定的环境下所形成的东西来做自己的倒影。实际上目前这种形势,很难来做这样的比较。人多了这个特点就不明显了,比如说,企业有一个词叫“同质化”,到了一种程度就是同质化了,那么就在大量供应之后,为了降低成本,为了占领市场,它的质量没有特别大的差异。
张我觉得这可能是民办高校在发展初期必然要经历的这么一个过程。现在就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学校只要上了万人规模,质量没有什么太大差异。只有上了规模之后,它才能够去考虑质量的问题。
胡建波10年之后差异就会很明显了,实际上是靠这10年积累的过程。有一句话说:企业无奇迹。就拿麦当劳来讲,你看到的只是那些汉堡的广告,但实际上华尔街有一批人给它做了投资,它可能还在纽约很著名的广告公司做形象和包装策划,还有大型的数据处理系统、物流和财务现金流,就是说它都要经过这样多种元素构成。所以说学校发展也没有奇迹,它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师资的培养、日常教学的管理,还有教材的开发,跟企业的联系、就业等等方面,必须从一点一点做起。
张听说欧亚最早靠保险专业打开了市场,在全国第一个设置了保险专业,当时招生不错,就业也反应良好。现在大家提起西安民办高校,除了思源是以理工为主,特色非常突出外,那么其他几所学校都是以文为主。具体到欧亚,专业特色是什么?
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