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爱的日记 作者:不详[外国] >

第2章

爱的日记 作者:不详[外国]-第2章

小说: 爱的日记 作者:不详[外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若不是真正的相爱,婚后就无幸福可言。但是为使双方能生活得幸福,单靠爱情这一桩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能克服在生活道路上出现的各种困难的坚强意志力。困难对不同的人们起着不同的影响:对于强者,是使他们的感情经受锻炼;对于弱者,则将使他们的感情遭到破坏和摧毁。

  检验

  爱情的产生是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认识和深刻了解后的结果。
  好感颇像爱情。好感也可能是挺强烈的。对某个人产生了好感,你就可能醉心于他(她),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冲动,犹如萌生了真正的爱情一般。但话又得说回来,好感不是爱情,两者之间区别是:就爱情而言,除了感情的萌动外,还需要有相互间的深入了解,观点和志趣的高度一致;而好感是没有这些因素的。
  只要有三天的时间与某人相识,甚至于只要同他参加过一次晚会就可能对他产生好感。但三天之内建立起爱情是不可能的。短时间不能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哪怕是几个月吧,也难以达致真正的爱情所不可缺少的那种精神上的紧密结合。
  有没有“一见钟情”的爱情呢?没有。首次见面只能产生好感,而爱情的产生是以友谊为基石,是彼此之间在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认识和深刻了解后的结果。当然,这并不是说,好感就不会转化为爱情了。
  这只有当男女双方不仅仅是相互“迷恋”,而且已成为挚友,当吸引对方的已不是外貌,而更主要的在于内在的精神品格时,这才有可能。
  人们确实经常滥用自己的感情,因初次的感情的冲动而弄得身不由己,误把好感当作爱情。有些不久前似乎还卿卿我我。相亲相爱的双双情侣而今却已经离了婚,或者吵成了冤家对头。对于这种事谁也不愿去分析研究一下它的原因。如果真的要分析这类事的产生原因,那么我认为,首先是由于双方没有弄清自己感情的性质,没有好好检验过自己的感情,没有先成为挚友,也没有让彼此间的友谊经受过考验就草率成婚的缘故。
  犯错误是容易的,而纠正错误就困难得多了。那么应该怎样来检验自己的感情,又如何去识别自己所中意的人儿呢?

  假如重新开始

  慈爱是要模得着的。
  “我该怎样做才能有所不同?要是你的孩子又回到童年,你将怎么办?”坐在我对面的一位父亲一字一句他说着。孩子们的堕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楚,他感到自己没有当好一个父亲。
  他的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徘徊。我在思索:假如我的家庭重新开始,该如何去做呢?
  要更爱我的妻子。亲密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他们的感情是很真实的,如果让虚假渗透进来,就会破坏深厚的爱。因此,我要更爱孩子们的母亲,而且要公开地让孩子们看到这种爱情。我要很真实地让他们看到那些细微的关心:在饭桌边为她摆好椅子,逢年过节向她赠送礼物,出门时给她写信……
  要当一个好听众。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认为如果现在能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这两点是密切相关的。
  要更多地鼓励他们。当孩子办好一件事就给予真挚的表扬,比其它任何方式都更能激励他热爱生活和获取成就。求全责备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而鼓励能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并能使他们变得成熟起来。
  人类本性的深处是对被理解的渴求。一旦能被亲人们所理解,也就得到了爱。
  给孩子以慈爱。如果世界上还承认慈爱的话,做父母的应是最好的传播者。我要在自然的环境和自发的事件中来培养孩子和我共筹命运,而不是讨论那些枯燥的教育条文和强行那些僵死的家规。我要经常注意那些孩子们想到的和关心的事情,采用这种自然的方式来学习真理。有一次,有人问一个校长:‘你们的课程里教授信仰吗?”
  他回答说:“我们每天都在教授信仰。在数学中信仰准确,语文中信仰如实表达,地理中信仰记忆,气象学中信仰观察。我们在操场上进行健康的游戏,我们教授爱护动物,互相尊重,老老实实。”
  有一次雷电使一个孩子感到害怕,他在黑暗中叫喊:“爸爸,快来,我害怕。”爸爸说:“哦,孩子,上帝爱你,他会保护你。”孩子回答说:“我知道上帝爱我,可现在我要一个摸得着的上帝。”
  如果能重新开始我的家庭的话,最重要的是记住,慈爱是要摸得着的。

  成为真正的你

  如果你不爱自己,你将永远不会去爱他人。
  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充满爱的呢?首先,他们必须热爱自己。
  事实上,如果你不爱自己,你将永远不会去爱他人。一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缺,但这并不等于说他无足轻重。每个人都有一些别人所不具备的东西。
  犹太作家爱拉。威索尔曾这样精辟地写道:当我们告别人世去见上帝时,他不会问:“你为什么没有成为救世主?你怎么没有发现解决某某难题的办法?”而他将会问“你为什么没有成为‘你?’”
  一天,我班上的一位姑娘说:“现在我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总是闷闷不乐,精神上感到恨痛苦,因为我希望每个人都爱我,而这是不可能的。尽管我可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鲜美的李子,可还是难免有对李子过敏的人!”这话讲得多么深刻!接下去她又说:“如果别人想要香蕉,我也可以使自己变成一个香蕉,但我将永远是个二等品,而事实上,我本来可以成为最出色的李子。如果我耐心地等待,那么喜欢李子的人就一定会出现。”这是因为,假如你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不做李子,而把自己变成香蕉,那么,他们又会说,应该把这个香蕉一掰两半,这时候,你就会进退两难,不知自己为何许人了。
  如果你面对你内心的“自我”,握握手说:“喂:这些年你究竟到哪儿去了?现在我们又来到一起了,让我们一块向前走吧。”那么,你将会发现你身上蕴藏的潜力是无限的。
  然而,你如果就此止步,这个自我发现就只不过是一次令人赞赏的历程。只有当你认识到“我们”这个“大家”,并把爱献给他人的时候,你才会成为真正的“你”。

  爱,即是给予

  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
  爱本质上是给予而非获取。
  什么是给予?最易产生的一种误解是:给予意味着“舍弃”某物,丧失某物,牺牲某物。凡其人格发展尚未超出获取性、剥夺性或贮藏性阶段的人,只可能如此理解给予。交易性人格乐于给予,但其条件是交换;对他来说,无所获取的给予等于上当受骗。凡其人格的主要倾向属非生产性者都把给予视作亏损,因而这类人多半都拒绝给予。也有人承认给予是一种富于自我牺牲的德行,他们以为:正因为给予是一种痛苦,所以人应该为之;给予即道德,因为它意味着担当牺牲。对他们而言,“宁与勿取”这句箴言不过意指:宁可遭受褫夺也不享受欢乐。
  然而具生产性人格的人对给予的理解却迥然不同。给予即潜能的充分实现。正是在给予中,我领略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对我的盎然生机与活泼能力的体会使我欢乐溢心。我体悟到自身的博大伟大、沛然活力、流畅生机,由此感受到无限欢悦。给予比获取更令人愉快,这并非因为它即是舍弃、牺牲,而正是因为它敞开了我的活力。
  在物质财富方面,给予意味着富裕。真正富有者不是腰缠万贯而是慷慨解囊的人。不过,给予的最重要的方面不在物质财富范围内,它存在于人性特有的领域。就爱而言,则这意味着:爱是造就爱的能力;无能即是无力于造就爱。马克思曾以优美的笔调表述过同样的思想:“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跟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如要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鼓舞和振奋他人的人。你跟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与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明确表现。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造就出爱,如果你作为爱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现没有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而这种爱就是不幸。”

  其实未必

  女人的一半是神。
  我们总认为,温柔是她们的天性和贤惠驯服的同义同;其实未必,温柔对于男人更是一种力量,用泰戈尔的话来说,女人的一半是神。
  我们总认为,只有男人会造就她们,其实未必,坚强不屈了多少次,使她们往往更能铸成一个强男人。
  我们总认为,她们没有男朋友是因为太孤僻清高,其实未必,她们找不到男朋友常常是男子太怯弱了。
  我们总认为,爱与不爱应该属于男人,其实未必,男人主动的爱常掺有专制的欲望,而她们一旦爱起来,往往更主动更强烈更真挚。
  我们总认为,她们应该贤惠,有女性的表现尺度,其实未必,一个女人要强常常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
  我们总认为,她们在事业上成功便什么都有了,其实未必,在某种压力下,她们在生活中失去的会更多。
  我们总认为,眼泪只属于她们,其实未必,把眼泪放在吧上作为负担使自己消沉下去的往往是男人。

  试婚不足取

  配偶应该如柱子,你可以靠着它休息。
  我见过不少“试婚”的男女,在我看来,这样做好比“咬一口橘子来看看苹果的滋味如何”。
  我认识一个男人,多年来他咬了一个又一个橘子。他抱怨女人大自我封闭,不能承担夫妻义务。但实际上是他自己把问题弄颠倒了。
  没有谁会在这种试验中向对方敞露心灵深处。
  诚然,结婚证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唯其有了它,你们才可能真正拧在一起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配偶应该如柱子,你可以靠着它休息。无论你身逢何种困境,他(她)都同样爱你。而要拥有这样的配偶,自己也须是这样的配偶,如此两颗心才可心心相印。

  不可同时失去理智

  爱情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它并非总带有迷人的光晕,也并非轻易可得。
  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夫妻间也不可能事事合作,有时你难免发火,他(她)也会变得烦躁。如果两人中一个人发脾气,另一人切不可对着干,而要尽力保持平静和理智。
  另外,有时候一种疯狂的情绪可能长时间支配你,几天、几星期,甚至几个月。
  我持续最久的一次疯狂念头发生在7O年代,当时我读了很多宣传回归自然的文学作品,受其影响,我开始滔滔不绝地向他讲大自然如何美,现代文明如何丑陋,直到他同意全家都搬到一个三英亩大的农场居住。我买了1OO只小鸡,两头小猪和各种菜籽,但很快我遇到一系列难以应对的现实问题,诸如粪肥和苍蝇,灌溉和杂草,饲养动物和屠宰销售等等。当我建议搬回城里住时,他立刻点头,大大松了口气。
  当你感到自己受了委屈,或为他(她)做出牺牲时,请相信,你的报答会随之而来。
  我认识一个女人,她抱怨丈夫忘记了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和他们初次相会的日子。他为了安慰和取悦她,便每个月带她上一次高级餐厅。但除此之外,他尽量不和她呆在一起。这是种典型的表面浪漫的夫妻关系,它有着闪光的外壳,却没有真实的内容。
  爱情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它并非总带有迷人的光晕,也并非轻易可得。它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大小事情上。遇到你气恼中冲出家门时,他(她)会追着你叫喊:“你不能离开我!我爱你,你走到天涯海角我也要追随你!”

  谦逊为怀

  谦逊是尊重万物,不论其崇高或卑微。
  这并不是要你屈服于大势力,或认为自己不如他人或他物。谦逊与自觉没保障。自觉没势力,或自觉胆怯无关。谦逊关系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自我角色的了解。如果你谦逊为怀,你就会领悟你所知的一切都可能因环境、事变、观念,或意外而完全改观,你的世界也可能因为爱情或亲情而彻底改变。
  谦逊是不论言谈、举止、思考,或过日子,都了解自己像一本敞开的书一样,一目了然,磊磊落落,而如果面前有自己必须低头的力量,那一定是无形世界的力量。谦逊就是遵循这股无形的力量,遵循面前的每一件事。谦逊是尊重万物,不论其崇高或卑微。谦逊也是视万物为神圣──不管是一滴泪,一抹微笑,一窝蜜蜂,你对伴侣或家人的爱,或对生命本身的概念。
  谦逊是大自然及无形世界的真实状态。结实的橡树被强凤吹倒,低矮的青草却残存下来。放牧的乳牛啃食青草时,橡树却无言地目睹一切。强凤吹起之后,会被地球永远的自转平息下来。万事万物就是这样谦逊为怀。
  如果你谦逊为怀,如果你行事都尽可能轻巧,你就懂得爱。你了解沟通的技巧,因为你的摸索总是很温和,因此总得到回应。这种摸索虽然直接,但却柔顺。爱就是谦逊,就是种如履薄冰的未知感──生命仿佛薄冰,因此你步步轻盈,以免冰裂。

  后盾

  爱情并不意味着两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
  爱情的妙处在于,它把两个人连在一起,而又不损害彼此的天质。要知道,并非你所有的志趣和爱好都和你的配偶一致。
  爱情并不意味着两个人的奋斗目标总是一致的。但当你希望达到某处目标时,他(她)会盼你如愿,做你的后盾。

  年轻时的爱

  趁你年轻的爱梦还没有消失,尽情感受它吧!
  年轻人正是在形成性格时期颤抖着坠人爱河的。他爱的姑娘既可以造就他,亦可毁掉他。啊,年轻人,趁你年轻的爱梦还没有消失,尽情感受它吧!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懂得:爱是生活中最甜蜜的感情。
  甚至当爱带来痛苦,那也是一种疯狂而浪漫的痛苦,与事后的悲哀和钝木而平庸的痛苦返然不同。当你失去了她,当生活的灯盏熄灭,当世界在你面前展现出一派漫长、黑暗的恐怖时,你的绝望中也掺杂着一半迷醉。
  为得到爱的狂喜,惟不会甘冒恐怖之险呢?那是什么样的狂喜啊!只要一想到恋人,你会浑身战栗不已。告诉她你爱她,为她活着,也愿为她而死,那是何等美好!你口吐狂言,让夸张的废话如同洪水决堤,她装作不相信你的话,那又是何等残酷!你怀着一颗敬畏的心位立着,等待她的到来!冒犯了她,你又何等痛苦不堪!但是,你受她欺侮,乞求她的原谅,脑子里却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时,这对你又是多么大的赏心乐事!她意慢你,只为了使你难堪,世界变得多么漆黑一团!而当她莞尔一笑,世界又是多么阳光灿烂!你对她周围的人是那么嫉妒!你对和她握手的男子和与他亲吻的女人是那么痛恨!你那样急切地盼望她的到来,而见到她你又显得那么愚蠢,直勾勾地看着她,嘴里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你无论白天夜晚什么时候出去,都会发现自己站在她家窗口对面,绝无例外!你没有胆量走进她家,只好徘徊在街角,朝她窗口遥望。啊,假若那屋子突然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