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德雷-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月23日的当天,艾森豪威尔即起草了给美英参谋长联合委员会的文电,宣布霍
奇斯和巴顿以极小代价攻占了桥头堡,并迅速扩大战果,支援蒙哥马利的主攻。这
实际上宣布了“航行”计划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而否定了马耳他会议确定的战略。
3月25日,巴顿和霍奇斯正在进攻,丘吉尔和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蒙哥马利、
辛普森、安德森等人在安德森第16军设在莱茵贝格的司令部举行礼仪性集会。丘吉
尔热情洋溢地讲了话,宣布德军将要被逮住,希特勒快完蛋了。之后,丘吉尔兴致
勃勃地要乘登陆艇渡过莱茵河,遭到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辛普森的强烈反对而
未果。等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一走,丘吉尔即要蒙哥马利和他一起过河,结果他
和几位重要将领乘一艘美国登陆艇到莱茵河对岸呆了半小时。返回西岸后,辛普森
担心丘吉尔的安全,私下要求蒙哥马利尽快请丘吉尔离开。
几位重要决策人会晤、视察期间,布鲁克转变了思想,最后批准了布莱德雷提
出的两路突击战略。他承认布莱德雷战略的正确,并认为现在实施已水到渠成。布
鲁克同意“航行”作战计划,意味着蒙哥马利从北部向鲁尔区以北大举进攻,美军
10个师充当预备队的战略被改变。对于美军而言,长期以英军为主攻的局面结束了,
美军和布莱德雷以实战的成绩取得了主导地位。蒙哥马利从此再也无法独占鳌头了!
美军向卡塞尔的进攻格外顺手,势不可当。以柯林斯第7军、范佛里特第3军为
先锋的第1集团军长驱直入,很快推进到拉恩山谷。3天时间,罗斯的第3装甲师便越
过了吉森,直指马堡。以埃迪第12军为先锋的第3集团军,3月28日攻击当天就抵达
了吉森,与第1集团军会师。两军会合后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杀卡塞尔。
在进军途中,巴顿不听劝阻,派一支小部队袭击了法兰克福以东100公里的汉梅
尔堡战俘营,目的是为营救在突尼斯被俘的女婿约翰·K·沃特。大多数军官主张使
用大部队去营救,但巴顿轻敌,结果这一小股特遣队被德军吃掉了,俘虏没救出,
沃特受重伤,后被另一支部队救出。巴顿这次行动未经任何人批准,艾森豪威尔事
后严斥了巴顿,但在给马歇尔的报告中艾森豪威尔却说巴顿有时有点小孩子脾气,
但敢于开拓,不愧为是一员猛将。这正是:盟军进攻如破竹,巴顿糊涂损形象;
“航行”计划已实现,布氏春风正得意。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布莱德雷
第二十一章 挺进易北河
布氏计划大手笔,掌握重兵调遣忙;
盟军挺进易北河,纳粹败局已铸成。
1945年3月25日,布莱德雷与丘吉尔、布鲁克、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在莱茵贝
格会晤后,就和艾森豪威尔开始酝酿最后征服纳粹德军的计划了。这个计划主要由
布莱德雷提出,许多人称之为“布莱德雷计划”。布莱德雷很自谦,他承认自己对
计划提出了重要部分,但这是和艾森豪威尔共同构想出来的。3月26日,霍奇斯和巴
顿在雷马根与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会晤,完全接受了这个计划。
“布莱德雷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其一,美军扫清鲁尔区的德军,辛普森的第
9集团军由北向南,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由南向北,两面夹攻,形成钳子,在帕德博
恩一卡塞尔地区会师,歼灭包围圈中的大部分德军。鲁尔区的残敌,则从两个集团
军和即将渡过河的第15集团军中抽调部分兵力去肃清。其二,美军围歼鲁尔区的德
军后,由布莱德雷组织第1、第3、第9集团军向卡塞尔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全面进攻,
横穿德国中部,通过莱比锡一德累斯顿向易北河挺进,与攻到易北河的苏军隔岸相
望。为此,辛普森的第9集团军在帕德博恩与第1集团军会师后立即归还布莱德雷指
挥。进攻中蒙哥马利率英国第2集团军和加拿大第1集团军担任左翼的掩护任务,向
北渡过易北河,打到丹麦边境;南部则由德弗斯掩护,第6集团军群在右翼向东南攻
到奥地利。
“布莱德雷计划”把美军放在中间当主力,而北面蒙哥马利的部队降到了辅助
的支援地位,与南面德弗斯的第6集团军群地位相当。这一点,英国首脑以及蒙哥马
利肯定要极力反对,他们可能提出由蒙哥马利发动向柏林的一路进攻。从个人名誉
和政治上考虑,他们会这样做。艾森豪威尔坚决支持布莱德雷的计划,他已经履行
了马耳他会议许诺的义务,竭尽全力支援蒙哥马利渡过了莱茵河。实现这一战略目
标后,盟军最高统帅可以根据战争态势拟定新战略,而且要从严格的军事需要出发
来制定作战计划。
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制定上述计划时,既考虑了军事因素,又考虑了政治因
素。1943年1月,苏联红军集结10个集团军共约70个师的兵力,加上2个航空兵集团
军为支援,由格奥尔基·K·朱可夫和伊凡·S·科涅夫统率向易北河进攻。苏联红
军以宏大的规模和令人生畏的气势,势如破竹地大举进攻。从1月12日至2月24日的
6个星期中,他们歼灭了一路上的德军,从维斯杜拉河以东推进到奥得河,共推进了
480公里。在南部,苏联红军还推进到尼斯河。希特勒认为盟军在阿登突出部战役中
已元气大伤,于是从西线抽调兵力在东线320公里的战线上顽强阻挡苏联红军的攻势。
奥得河、尼斯河此时过早解冻,德军凭借解冻的河流阻止了苏联红军的攻势。朱可
夫指挥部队在中部强渡奥得河建立了桥头堡,离柏林仅有57公里的距离。但苏军无
法向前推进,只好待机再发动攻势。朱可夫统率的部队约有76。8万人,在他的左翼,
科涅夫还统率着43。2万人。德军无力反扑,只能等待苏军攻占柏林。从这个角度看,
盟军攻占鲁尔区后,就无法实现攻克柏林的军事目标了。布莱德雷认为,盟军若把
柏林当作进攻目标,必须在北部集结重兵,先强渡易北河。这样,霍奇斯和巴顿就
得从南,部北调,远离莱茵河的补给线,其他战线的进攻也要停下来。总之,布莱
德雷和艾森豪威尔都认为,远道而来强渡易北河,去进攻随时可能被苏联红军攻破
的柏林,得不偿失。在易北河和柏林之间,希特勒部署了新筹建的第12集团军,他
们必然拼死顽抗。据保守估计,盟军从易北河攻到柏林并拿下柏林,至少要伤亡10
万官兵。布莱德雷极力奉劝艾森豪威尔,不要以“高昂的代价去沽名钓誉”。根据
盟国之间的协议,德国战败后,被占领的德国将分为4个占领区,分别由美国、苏联、
英国、法国实施行政管理,苏军将占领易北河以西约150公里的德国东部,柏林居于
苏占区内,它本身也划分为4个区由四国实施行政管理。布莱德雷认为,以成千上万
的美国人的生命和伤残去换取必须交给苏联人的土地,愚蠢之极。最多,盟军攻到
易北河,就是对苏联红军的极大支援了。不久,与苏联红军会师成为盟军亟待确定
的问题。会师需要稳妥、可靠地进行,以免友军之间发生误会而造成重大伤亡。盟
军的参谋人员制定了许多方案,但都要用无线电和可见信号联络。布莱德雷认为这
可能会造成障碍,加之语言不通,更易误会。他提出划一条明显的界线,并倾向于
选择易北河为盟军各集团军前进的最佳终点。易北河与盟军部队现在的前锋之间的
距离是350公里,中间比较容易经过,阻力不大。 影响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制定计划的因素除上述几点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
的因素,那就是盟军最高统帅部一直受华盛顿战略报告和情报部门的影响。这些报
告及情报认为,战争即将接近尾声,希特勒的纳粹政府及其党卫队将退守奥地利境
内的阿尔卑斯山脉建立“堡垒”作最后的殊死决战。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早就怀
疑希特勒的“堡垒”是否存在。但是,为防止希特勒建立“堡垒”负隅顽抗,必须
阻止德军向阿尔卑斯山脉转移,以期早日结束欧洲大陆的战争,抽调兵力去击败日
本。“堡垒”的影子深深地影响着布莱德雷的作战思想和作战计划。3月中下旬,布
莱德雷从情报部门获知,一些德军司令部正从柏林撤向阿尔卑斯山脉,政府各部也
正在向埃尔富特一莱比锡地区转移。布莱德雷迫切需要制定向东推进德国腹部与苏
军会师的计划,以全力阻止德国军政机关向南阿尔卑斯山脉转移。在东南,盟军应
夺取阿尔卑斯山的各隘口和伯希特斯加登。在北部,德军在挪威仍有相当的兵力,
希特勒不打算放弃挪威。他们也有可能在北部建立“堡垒”顽抗。彻底消灭挪威深
山里的德军,不比歼灭阿尔卑斯山脉的党卫队容易。因此,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
在考虑南部“堡垒”的同时,也十分注意考虑北部可能出现的“堡垒”。
在综合考虑了上述多方面的因素后,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认为,拟订最后作
战计划,应以军事目标为主,放弃像柏林那样的政治目标,彻底干净地歼灭德国的
武装力量,以最低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取得欧洲战争的胜利,然后部署对日作战,
早日结束大战。
3月27日,马歇尔给艾森豪威尔发来电报,他在选择主攻方向上与艾森豪威尔、
布莱德雷达到惊人的一致,根本不提柏林问题,而是要求组成几个强大的纵队,沿
卡尔斯鲁厄一慕尼黑或纽伦堡一林茨一带宽面东进。看来,马歇尔不相信“堡垒”
的存在。基于这个电报,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确信马歇尔会批准他们的总计划。
“布莱德雷计划”获准后于3月28日上午开始实施,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包围鲁尔
区。柯林斯的第7军在马尔堡进攻,范佛里特的第3军在右翼推进,然后柯林斯掉头
向北全力进攻帕德博恩。在这次行动中,罗斯的第3装甲师行动神速,一天内急行军
150公里,创造了一天行军最远的纪录,比巴顿创造的记录还快。4月1日,美军占领
了德军的坦克训练中心帕德博恩,但师长罗斯不幸牺牲,布莱德雷为失去这位卓越
的师长悲痛万分。
美军在3月28日发动进攻时,蒙哥马利才给艾森豪威尔写来一封说明他的总计划
的信。蒙哥马利许诺以他手下的2个集团军以最快的速度进军易北河,并同时向布鲁
克表示要占领通向柏林的高速公路。艾森豪威尔在给蒙哥马利的信中表述了布莱德
雷的新计划:第21集团军群与第12集团军群将在卡塞尔一帕德博恩地区会师,第9集
团军将交还布莱德雷指挥;布莱德雷负责鲁尔区并肃清残敌,然后向埃尔富特一莱
比锡一德累斯顿一线发动总攻,直到与苏联红军会师;蒙哥马利和德弗斯的集团军
群分别做布莱德雷左、右翼的掩护,战局顺利的话,则在多瑙河谷与苏军会师。在
回信的同时,艾森豪威尔通过美军驻莫斯科的军事使团给斯大林捎去一封私人信件,
了解苏军的作战计划,商讨会师事宜,同时通报了盟军的作战计划。之后,艾森豪
威尔又将该信件抄录一份送美英参谋长联合委员会。
收到艾森豪威尔的新计划后,英国人十分震惊,他们强烈反对这一计划。英军
参谋长们联名致电马歇尔,抨击艾森豪威尔直接与斯大林联系,还对军事战略指指
点点,吹毛求疵,认为“布莱德雷计划”贬低了北部战区的重要性。丘吉尔则批评
艾森豪威尔把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的作用降低到了零,指出放弃柏林这一军事、
政治目标可能是错误的。他认为攻占柏林可使德军的抵抗瓦解,使全体德国人绝望。
其实,丘吉尔这一观点是从边缘政治角度考虑的,他从未相信过斯大林,不希望斯
大林把共产主义传播开来。3月27日,丘吉尔曾致电罗斯福,指责苏联自雅尔塔会议
后态度“日益变坏”,他希望限制苏联的扩张。4月1日,丘吉尔又致电罗斯福,指
出苏联红军将越过奥地利,进入维也纳。若让他们再占领柏林,将会给未来造成巨
大麻烦。因此,他仍认为柏林垂手可得,应立即夺取。
争论一周后,由于艾森豪威尔坚持以军事目标为主,又得到马歇尔的支持,
“布莱德雷计划”终于得到了批准。在此过程中,艾森豪威尔强调了歼灭德军主要
部队(有生力量)的重要,并委婉地与丘吉尔、蒙哥马利、马歇尔等人商谈,详细
论述了第9集团军交还布莱德雷指挥并用于中部主攻的必要性。为安抚蒙哥马利,艾
森豪威尔指出他占领德国北部港口,渡过易北河下游攻占卢比克,在基尔运河封锁
丹麦的重要性。同时许诺主攻进展顺利后立即给蒙哥马利抽调一个兵团的兵力。蒙
哥马利不领情,并以为这是在故意贬低他。
4月4日,艾森豪威尔胜利了,罗斯福致函丘吉尔,说明马歇尔完全支持艾森豪
威尔。丘吉尔只好让步。
按照布莱德雷的计划,包围鲁尔区的行动由辛普森的第9集团军负责北部的夹攻。
3月31日,辛普森的部队才缓慢地渡过莱茵河。由于蒙哥马利的其他集团军强渡一周
后才得以行动,造成了辛普森的行动迟缓,并非第9集团军官兵无能。在韦塞尔渡河
地段,蒙哥马利命令登普西的第2集团军优先过桥,他的部队每天用19个小时渡过大
多由美国工程兵所造的大桥,而辛普森的部队每天只能用5个小时过桥。第9集团军
过桥后,在拥挤的桥头堡挤作一团,不能迅速扩展。辛普森命令打先锋的第19军首
先发起进攻,军长麦克莱恩命伊萨克·D·怀特的第2装甲师打头阵。怀特挥师沿利
珀河北岸东进,直逼帕德博恩。其实,柯林斯的第7军早几天便在那里巩固了阵地,
等待会师。4月1日,怀特的先遣队与柯林斯手下的第3装甲师合拢了钳子,德军被包
围在鲁尔区。
1945年4月4日夜12时刚过,艾森豪威尔按计划命令第9集团军回归布莱德雷指挥。
到这时,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已拥有第1、第3、第9集团军及第15集团军12个军
共48个师的兵力,人数达130万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集团军群,也是布
莱德雷指挥过的最大规模的集团军群,他高兴万分,现在不用听由蒙哥马利傲慢无
礼的说教行事了,也不必与他保持密切联系了。布莱德雷把自己的战术司令部从那
慕尔迁回卢森堡,后来还临时迁到德国的威斯巴登。
据情报部门的情报,鲁尔区包围圈的德军由德军沃尔特·莫德尔指挥,约有15
万人的部队。布莱德雷让辛普森、霍奇斯抽调李奇微的第18空降军、安德森的第16
军、范佛里特的第3军负责扫荡任务,其余部队则向易北河、穆尔德河东进。“口袋”
里的德军不战而降,除沃尔特·莫德尔元帅一个人自杀外,美军到4月18日止共俘虏
德军31.7万人,比原来情报部门估计的多一倍。这次俘虏的德军人数,比斯大林格
勒保卫战或突尼斯战役所俘虏的人数还要多。有趣的是,李奇微还将缴获的莫德尔
的“梅塞德斯一奔驰”牌大型指挥车送给了布莱德雷。
按照计划,向易北河主攻的计划要在4月14日前后开始实施,布莱德雷确信鲁尔
区已不能构成威胁时,于4月6日和7日就让各军开始东进,这是一次小小的冒险。一
股